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热力学作用机理
分类
作者 李长河//张彦彬//杨敏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浇注式磨削加工
1.1.2 干式磨削加工
1.1.3 低温冷却磨削加工
1.1.4 微量润滑磨削加工
1.1.5 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加工
1.1.6 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热力学作用规律
1.1.7 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热力参数测量方法
1.1.8 研究意义
1.2 磨削热力学作用规律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力理论建模研究现状
1.3.1 单颗磨粒运动学与材料去除机制
1.3.2 单颗磨粒力学模型
1.3.3 普通砂轮几何学与运动学建模
1.4 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热理论建模研究现状
1.4.1 磨削温度场的定义
1.4.2 磨削温度场的求解方法
1.4.3 热源分布模型
1.4.4 磨削区热分配系数模型
1.5 研究难题描述与说明
参考文献
第2章 基于材料断裂去除和塑性堆积原理的不同润滑工况下磨削力预测模型
2.1 引言
2.2 单颗磨粒磨削力模型
2.2.1 磨粒与工件干涉机理及切削深度
2.2.2 切削力模型
2.2.3 耕犁力模型
2.2.4 摩擦力模型
2.3 普通砂轮模型及动态有效磨粒
2.3.1 磨削区磨粒突出高度
2.3.2 静态有效磨粒
2.3.3 动态有效磨粒及其切削深度
2.4 普通砂轮磨削力模型及预测
2.4.1 磨削力模型建立
2.4.2 磨削力预测
2.5 磨削力实验验证
2.5.1 实验设置
2.5.2 预测值与实验值对比分析
2.5.3 磨削力变化趋势分析
2.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不同润滑工况的速度效应及材料去除力学行为
3.1 引言
3.2 不同润滑工况高速磨削材料去除力学行为
3.2.1 磨粒与工件干涉几何学模型
3.2.2 成屑区力学作用机理及材料应变率
3.2.3 磨屑、划痕形成机理
3.3 单颗磨粒高速磨削实验方法
3.3.1 实验平台搭建
3.3.2 以往单颗磨粒实验方法论述
3.3.3 不同润滑工况单颗磨粒高速磨削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及讨论
3.4.1 磨屑形貌及材料去除机理
3.4.2 塑性堆积现象及影响因素
3.4.3 不同润滑工况及速度效应对单位磨削力的影响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纳米流体微液滴粒径概率密度分布规律及对流换热机理
4.1 引言
4.2 纳米流体喷雾式冷却对流换热机理研究现状
4.2.1 磨削区纳米流体换热机理研究现状
4.2.2 喷雾式冷却对流换热系数研究现状
4.3 纳米流体喷雾式冷却对流换热系数理论模型
4.3.1 纳米流体雾化机理及液滴粒径概率密度分布规律
4.3.2 微磨具周围气流场对液滴分布规律的影响
4.3.3 喷雾边界理论模型
4.3.4 有效换热液滴粒径概率密度统计
4.3.5 纳米流体喷雾式冷却对流换热系数模型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纳米流体喷雾式冷却对流换热系数测量系统设计与实验评价
5.1 引言
5.2 对流换热系数测量装置研究现状
5.2.1 管内对流换热系数瞬态测量
5.2.2 窄环隙流道强迫对流换热系数测量
5.2.3 内斜齿螺旋槽管内对流换热系数测量
5.3 纳米流体热物理特性参数表征
5.3.1 医用纳米流体的制备
5.3.2 热物理特性参数表征
5.4 纳米流体喷雾式冷却对流换热系数测量系统设计及搭建
5.4.1 实验原理
5.4.2 测量系统设计及搭建
5.4.3 实验装置测量误差
5.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5.5.1 实验结果
5.5.2 分析与讨论
5.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纳米流体喷雾式冷却生物骨微磨削温度场动态模型
6.1 引言
6.2 磨削温度场的定义
6.3 磨削温度场的求解方法
6.3.1 解析法求解磨削温度场
6.3.2 有限差分法求解磨削温度场
6.4 边界条件
6.4.1 第一类边界条件
6.4.2 第二类边界条件
6.4.3 第三类边界条件
6.5 金属材料普通砂轮磨削恒定热源分布模型
6.5.1 矩形热源分布模型
6.5.2 三角形热源分布模型
6.5.3 抛物线形热源分布模型
6.5.4 综合热源分布模型
6.6 硬脆生物骨材料延性域去除动态热流密度模型
6.6.1 球形磨头有效切削磨粒数统计
6.6.2 骨材料塑性剪切去除消耗的能量
6.6.3 骨材料粉末去除消耗的能量
6.6.4 硬脆生物骨延性域去除动态热流密度模型
6.7 磨削区热分配系数模型
6.7.1 磨粒点额热分配系数模型
6.7.2 砂轮热分配系数模型
6.7.3 磨粒与磨削液复合体热分配系数模型
6.7.4 砂轮/工件系统热分配系数模型
6.7.5 考虑磨削区对流换热的热分配系数模型
6.8 生物骨干磨削热损伤域
6.9 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不同工况下钛合金磨削正交实验设计及信噪比与灰色关联度分析
7.1 引言
7.2 实验设计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单指标信噪比分析
7.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以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热力学作用规律及表面微观形貌评价为主线,汇集著者多年来从事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绿色制造工艺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中国制造2025》及绿色制造国际大趋势的背景下,结合国内外洁净精密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5290;51975305;51905289)以及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开展的研究工作的成果。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力理论模型及不同润滑工况下磨削力预测模型、不同润滑工况的速度效应及材料去除力学行为、纳米流体微液滴粒径概率密度分布规律及对流换热机理、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测量系统设计、纳米流体喷雾式冷却生物骨微磨削温度场动态模型、冷风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温度场模型仿真与实验研究、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加工机理及表面微观形貌创成机理与量化表征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近机类各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书,同时也可供机械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使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1:4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