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TRIZ为基础,构建了发明过程解决理论,即C-TRIZ,C-TRIZ——发明过程解决理论,是以苏联的“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基础,根据靠前区域与企业培养创新工程师及同时产出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的要求所构建的新一代技术创新方法,主要内容包括:C-TRIZ基本概念、发明过程分类、发明的机遇发现与转换、基本发明过程、裁剪再造发明过程、功能及技术集成发明过程、规避发明过程、问题导向的发明过程、目标导向的发明过程、再设计过程创新方法以及面向企业的技术转移模式等,对支持区域与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适用于区域与企业创新工程师、创新方法师资与创新方法咨询师的学习与培养,也可供企业工程师再教育、高校各工科专业教师、研究生及科研院所研发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檀润华(1958-),男,博士(浙江大学机械系),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技术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河北省政府参事、河北省工程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靠前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计算机辅助创新组织fWG5.4)副主席、创新方法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技术创新方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TRIZ研究会理事长,以及《机械工程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期刊编委。主持完成国家支撑计划1项、863计划2项、创新方法工作专项4项、国家自然基金8项、河北省及天津市项目多项。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很好团队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其他奖励5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项;2016年获TRIZ领域很高荣誉“阿奇舒勒勋章”。出版创新方法相关著作11部,申请100项,在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Computers in Engineering、Computer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等期刊及相关会议发表论文450余篇。多年来致力于C-TRIZ/TRIZ理论及面向企业的技术转移模式的研究,带领团队在中船重工、中国化工、锐捷网络、中信重工、三一重工、中车唐车、华北油田、长城汽车、河钢集团、包钢集团、广州无线电集团、新奥集团、天冠集团、科都电器、岷山集团等知名企业以及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河北、河南、黑龙江、内蒙古、青海等省市的其他2000多家企业实施技术转移,培养了一批创新工程师,并产生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与新产品,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创造了很高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转移模式在靠前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目录 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创新、发明与创造 1.2.1 创新 1.2.2 发明 1.2.3 创造 1.3 发明过程 1.3.1 发明社会学中的发明过程 1.3.2 心理学中的发明过程 1.3.3 技术创新管理中的发明过程 1.3.4 设计方法学中的发明过程 1.3.5 困难发明过程 1.4 发明过程解决理论内涵 1.4.1 问题及其分类 1.4.2 结构良好问题与结构不良问题 1.4.3 通常问题与发明问题 1.4.4 发明过程解决理论的研究内容 1.5 企业产品创新系统 1.5.1 产品主创新过程 1.5.2 产品创新过程中的问题流 1.5.3 企业产品创新系统模型 1.5.4 企业一次创新与附加过程 1.6 发明过程解决的障碍 1.6.1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1.6.2 跨学科知识的运用 1.6.3 思维定式的克服 1.6.4 发明过程与主创新过程的融合 1.6.5 克服障碍的方法 1.7 TRIZ及其发展 1.7.1 TRIZ发展过程 1.7.2 TRIZ基本原理 1.7.3 TRIZ体系 1.7.4 TRIZ解决问题的过程 1.7.5 经典TRIZ的发展 1.8 C-TRIZ及其组成 1.8.1 C-TRIZ组成 1.8.2 C-T砌Z中的发明过程分类 1.9 本书结构 1.10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技术系统基本概念 2.1 概述 2.2 技术系统 2.2.1 技术系统定义 2.2.2 子系统和超系统 2.2.3 技术系统的诞生与进化 2.3 技术系统功能模型 2.3.1 功能及分类 2.3.2 层次型功能模型的建立 2.3.3 关系型功能模型的建立 2.3.4 层次型与关系型功能模型的关系 2.3.5 生物体功能模型及进化 2.4 技术系统进化 2.4.1 技术系统进化基本规律 2.4.2 技术系统需求进化 2.4.3 功能进化定律 2.4.4 技术系统进化定律 2.5 理想解 2.5.1 理想化 2.5.2 理想化水平 2.5.3 理想解与最终理想解 2.5.4 理想解分析过程 2.6 发明资源 …… 第3章 发明机遇发现及转换 第4章 基本发明过程 第5章 裁剪再造发明过程 第6章 功能与技术集成发明过程 第7章 规避发明过程 第8章 问题导向的发明过程:单冲突方法 第9章 问题导向的发明过程:多冲突方法 0章 目标导向的发明过程:突破性发明 1章 目标导向的发明过程:破坏性发明 2章 再设计过程创新方法 3章 面向企业的技术转移模式 附录1 扩展的功能基与流基 附录2 标准解 附录3 通用工程参数、发明原理与冲突矩阵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