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国有产权与资源型地区的政治生态密切相关。国有产权构成资源型地区政治生态的基础性影响因素,也是破解资源型地区政治生态问题的突破口。本书通过一个资源型村庄的典型案例,以国有产权为分析视角,从干群关系、政社关系和村企关系三个层面揭示资源型地区政治生态的形成机理与演变逻辑,认为产权不明晰以及由此形成的利益失衡是影响资源型地区政治生态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资源型地区政治生态的可行路径,力求为山西省乃至全国资源型地区政治生态的优化提出可行性建议,并在理论上为解释资源型地区政治现象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框架。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一)政治生态研究 (二)资源型地区政治生态研究 三 基本概念梳理 (一)产权与国有产权 (二)资源型地区 (三)政治生态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六 个案介绍 章 国有产权视角下资源型农村的干群关系 一 国有煤矿开办前后资源型农村干群关系的演变 (一)和谐融洽:国有煤矿开采前村庄干群关系的表现 (二)冲突对抗:国有煤矿开采后村庄干群关系的变化 二 国有煤矿对资源型地区干群关系的影响 (一)激励机制不完善催生谋利型村治精英 (二)产权约束不合理造成的民主机制缺位 (三)产权保护力度不足引发利益失衡 三 小结 第二章 国有产权视角下资源型农村的政社关系 一 互动与协作:国有产权视角下资源型农村政社关系的理论定位 (一)协商沟通:国有煤矿建设中的政社关系定位 (二) 协作共治:资源型村庄治理中的政社关系定位 (三)协调与互信:村矿矛盾处置中的政社关系定位 二 冲突与对抗:国有煤矿建成后资源型农村政社关系的现实表现 (一)政府决策与村民参与的疏离:政社冲突因“煤”而生 (二)政府偏袒与村民上访的对立:政社距离因“地”疏远 (三)村财乡管与土地补偿的抗衡:政社矛盾因“钱”加深 (四) 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抗争:政社关系因“权”对抗 三 小结 第三章 国有产权视角下资源型农村的村企关系 一 协商与合作:国有煤矿与资源型村庄的关系定位 (一) 国有煤矿与资源型村庄关系中的村庄责任定位 (二) 国有煤矿与资源型村庄关系中的煤矿企业责任定位 (三) 国有煤矿与资源型村庄关系中的政府责任定位 二 冲突与分治:国有煤矿与资源型村庄关系的现实困境 (一)煤矿企业决定与村民参与的对立:村企矛盾源起 (二)村庄维权与煤矿企业退让的博弈:村企冲突加深 (三)村庄依附与煤矿企业依附的抗争:村企关系失衡 三 小结 第四章 资源型地区农村政治生态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 产权功能失效 (一)产权保护不到位引发利益失衡 (二)产权管理不完善造成责任错位 (三)产权监督缺乏造成公地悲剧 二 权责利关系失序 (一)产权利益分配失衡 (二)产权主体责任缺失 (三)村级民主制度虚置 三 产权约束机制失衡 (一)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 (二)利益表达制度不完善 (三)沟通协商机制不健全 四 小结 第五章 国有产权视角下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的优化路径 一 建立科学的产权管理与约束机制 (一)构建资源型农村权责明确的产权制度 (二)构建资源型农村利益共贏的协商机制 (三)构建以权制权的权力制衡机制 二 完善国有产权相关法律制度 (一)健全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 (二)健全以法治权的权力约束机制 三 建立规范的民主机制 (一)健全村干部监督制约机制 (二)健全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 (三)完善村干部选任培养机制 四 建立制度化的村企、政企合作机制 (一)建立村企合作机制 (二)建立政企合作机制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