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的一生,其实只讲述了一个故事,那就是“德国市民变化的故事”。
1901年,曼因创作了《布登勃洛克一家》这部长篇小说处女作而蜚声文坛,尽显峥嵘。
不仅被公认为曼创作的第一个高峰,而且给年仅26岁的他带来了哲学家的美称。
到1929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此书销售量已超百万册。
瑞典学院表示,诺贝尔奖授予曼主要是因这部“伟大的作品”,称其为“德国首部格调高雅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布登勃洛克一家(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德国)托马斯·曼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曼的一生,其实只讲述了一个故事,那就是“德国市民变化的故事”。 1901年,曼因创作了《布登勃洛克一家》这部长篇小说处女作而蜚声文坛,尽显峥嵘。 不仅被公认为曼创作的第一个高峰,而且给年仅26岁的他带来了哲学家的美称。 到1929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此书销售量已超百万册。 瑞典学院表示,诺贝尔奖授予曼主要是因这部“伟大的作品”,称其为“德国首部格调高雅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 托马斯·曼(Thomas Mann 1875—1955),1875年6月6日生于德国吕贝克,父亲是国会参议员,哥哥亨利希·曼日后也成为一位著名作家。托马斯·曼高中毕业后,在当地一家火灾保险公司当学徒工,同时在慕尼黑大学旁听课程,并在业余时间开始练习写作;1894年发表处女作《堕落》。 1901年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问世,奠定他在文坛的地位,之后又陆续发表《特里斯坦》(1903)、《托尼奥·克勒格尔》(1903)和《魂断威尼斯》(1912)等。1924年,长篇小说《魔山》的出版更是让他闻名全球,以至于让他可以抱怨自己应该凭借《魔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不是《布登勃洛克一家》。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马里奥和魔术师》(1930)、《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1933—1943)、《浮士德博士》(1947)等。1929年,托马斯·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布登勃洛克一家(精)》无目录 序言 黄燎宇 1. 1897年5月,出版商萨缪 尔·费舍尔致信旅居意大利 罗马的托马斯·曼:如果您 肯给我机会出版一部大型散 文作品,哪怕是一本篇幅不 那么大的长篇小说,我将非 常地高兴。”这位年仅二十 二岁、只发表过几个短篇的 文学青年欣然允诺。在随后 的三年里,他从罗马写到慕 尼黑,完成了一部以他的故 乡——濒临波罗的海的吕贝 克——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取名《布登勃洛克一家》。 小说于1901年出版,出版 不久便显露峥嵘,反响甚大 ,销量随之出现戏剧性攀升 。从马赛到哥本哈根,从阿 姆斯特丹到柏林,都有读者 发出惊叹:“和我们这里的 情况一模一样。”1929年11 月,瑞典文学院宣布托马斯 ·曼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但保守的评委们对《魔山 》这样的长篇杰作和《死于 威尼斯》等优秀中篇视而不 见,特别强调托马斯·曼获 奖是因为他写出一本《布登 勃洛克一家》。 时至今日,《布登勃洛 克一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 百年文学经典……初出茅庐 便写出不朽的长篇,文学史 上仿佛又增添了一个一不留 神搞出伟大作品的奇迹。然 而,托马斯·曼不相信奇迹 。他在惊喜之余开始思考一 个问题:起点不高、期望不 大的《布登勃洛克一家》凭 什么打动世人?他冥思苦想 ,终于在年近半百之时豁然 开朗:《布登勃洛克一家》 是一部“市民阶级的心灵史” ,他的一生,其实只讲述了 一个故事,那就是“市民变 化的故事”。 为概括《布登勃洛克一 家》的“中心思想”而绞尽脑 汁的外国读者,十有八九不 会因为读到托马斯·曼这一 高屋建瓴的自我总结而茅塞 顿开,因为“市民”恰恰是一 道阻碍外国读者进入托马斯 ·曼艺术世界的概念屏障。 我们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德 文词Bürger。Bürger源自 Burg(城堡),字面意思 是“保护城堡的人”,也就是 “城堡居民”或者“城市居民” ,即“市民”。在西欧,市民 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阶级 ,就存在对立面。一部欧洲 近代史,就是市民阶级反对 贵族阶级的历史,就是前者 高举着自由、平等、知识以 及劳动光荣的旗帜,与固守 政权、固守旧有社会观念和 社会秩序的后者对垒的历史 。这场斗争在18、19世纪 才尘埃落定,西欧各国的市 民阶级相继登上历史的宝座 ,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 面引领时代。然而,尽管有 着相似的历史经历,德国市 民阶级的自我意识却和他们 的近邻有所不同。Bürger一 词便是例证。Bürger的内涵 意义不同于英语的burgher (家道殷实,思想保守的中 产阶级市民)或者citizen( 公民)或者二者之和,也不 同于法语的bourgeois(资 产者)或者citoyen(公民 )或者二者之和,让英文和 法文译者不胜烦恼。与德国 人同文同种同历史的英国人 和法国人尚且如此,中国读 者的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我们因为阅读托马斯· 曼的作品查阅一本合格的现 代德汉词典,我们有可能被 Bürger词条搞得头晕目眩: 市民,公民,市侩,中产阶 级,资产阶级……我们习惯 把“市民”看成“城市居民”或 者“市井俗民”的缩写,既不 理解德国“市民”的关系为何 如此复杂,也不明白德汉词 无疑在于自身,在于其精神 。作为一部心灵史,《布登 勃洛克一家》的绝大部分篇 幅都在描写布家后代内心变 化所产生的后果。形象地说 ,精神涣散是这个商业望族 没落的原因和标志。老布登 勃洛克在充满刀光剑影的商 业竞技场上全神贯注,出手 果断,所以他频频得手。他 的儿子和孙子上场之后,却 是一个比一个分心,他们一 边经商,一边思考与经商无 关甚至与之相抵触的问题, 所以他们节节败退。他的曾 孙不仅拒绝踏入商业竞技场 ,而且早早地告别了人生战 场。小布登勃洛克们的问题 ,在于他们把心思分给了宗 教、历史、哲学、艺术、道 德,在于他们想得越来越多 ,说得越来越多,说话内容 越来越离谱。让·布登勃洛 克爱上了上帝,英式花园, 还有记载家史的金边记事簿 ,他既为拉登刊普一家的没 落惋惜,也担心灾祸降到自 家门上。第三代的托马斯讲 究穿着,卖弄文墨,已超出 他的市民同类所习惯的限度 ,与此同时,他的头脑也越 来越被怀疑主义所缠绕。他 暗地里对商业产生了道德质 疑,暗地里否定自己是合格 的商人和市民。他好似一个 兴趣索然的演员,勉强维持 着老板派头和市民外表,所 以当他沾满血污和泥污猝死 街头的时候,很难说他是受 到了命运的嘲弄还是得到了 解脱。他的弟弟克里斯蒂安 ,不仅告别了目标明确、持 之以恒、井然有序的市民生 活,而且将含蓄、得体这类 市民美德抛在九霄云外。他 喜欢描述自己的身体感觉( 必要时还可以把裤脚扯起来 让众人看)和思想感受。他 思无羁绊,口无遮拦,全然 不顾什么阶级立场、家族立 场、个人立场,所以他的话 既发人深省又令人困惑;所 以他一会儿让人低首害臊, 一会儿令人捧腹大笑(他是 书中最大的笑料供应商)。 由于摆脱了个人欲望和各种 利害关系,他已进入康德所 定义的审美状态和叔本华所 讴歌的认识状态,已经化为 “清亮的世界之眼”。 导语 《布登勃洛克一家》描写的是吕贝克望族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史。通过布登勃洛克家族在垄断资产阶级家族的排挤、打击下逐渐衰落的历史描写,详细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旧的刻意盘剥和新的掠夺兼并方式的激烈竞争和历史成败,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但因作者托马斯·曼受叔本华、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小说对帝国主义势力持无能为力的消极态度,对自由资产阶级抱无可奈何的哀惋情绪。 精彩页 第一章 “下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 “不错,怪事,下面到底是什么,问题正在这里,我亲爱的小姑娘!” 布登勃洛克参议夫人和她的婆婆并排坐在一张白漆长沙发上,沙发用淡黄缎子蒙面,椅背上装饰着一个镀金的狮子头。她向坐在自己身旁安乐椅上的丈夫望了一眼,就来给小女儿解围。小女孩这时正由坐在窗前的祖父抱在膝头上。 “冬妮!”她提示说,我相信,上帝……” 娇小的八岁的小安冬妮穿着闪光的薄绸衣,一头金发的美丽的小脑袋稍微从祖父面孔旁边扭开来一些,蓝灰色的眼睛茫然地、努力思索着向屋子里张望,嘴里又重复了一遍:“下面是什么?”接着慢吞吞地念下去:“我相信,上帝……”这时她的脸光亮起来,迅速地说完了这个句子,……创造了我以及一切生物……”她这时已经念顺了口,不禁喜形于色,一字不差地一口气把教义问答上的这篇文章背下去。这本教义问答是在不久前——1835年,得到一个非常明智的市议会批准修订出版的。一旦顺利地开了头,她心里想,那感觉就像在冬天同哥哥坐着小雪橇从“耶路撒冷山”上滑下来似的:脑子里还没想好就滑了下去,要停也停不住。 “‘创造了衣帽鞋履,’”她背诵道,“‘饮食肴馔,家宅庭院,妻子儿女,田亩牲畜……’”正念到这里,老约翰·布登勃洛克先生突然笑起来——爽朗地却又有所抑制地哧哧笑起来,事实上,他早就忍俊不禁了。他觉得很高兴,因为终于找到个机会跟教义问答开个玩笑。说不定正是为了这个他才想到考一考他的小孙女呢。他打听冬妮有多少田地和牲口,问她一口袋麦子要多少钱,提出来要跟她做一笔买卖。他那红扑扑的、一团和气的脸膛——他无论多么装腔作势也不能使这副脸膛带上怒容——镶嵌在扑着粉的雪白的头发中间,一绺类似发辫的头发垂在灰鼠色外衣的宽领子上。虽然年纪已经将近七十岁,他的衣着却仍然保持着年轻时的式样,只是在纽扣和大衣袋中间没有缝着金银丝带罢了,至于长裤他却一生也没穿过。他的宽大的双下巴舒适地紧贴在白色绉花胸巾上,显得非常舒适。 大家都随着他的笑声笑起来,但这只不过是出自对一家之长的敬意。安冬内特·布登勃洛克老太太(她的娘家姓杜商)也嘻嘻地笑起来,那神情和她丈夫的一模一样。她是一个身材丰满的妇人,密密的白色鬈发一直压到耳朵上。身上穿着一件没有什么装饰的黑灰条纹衣服,这件衣服显示了她的天生质朴的性格。一双生得特别纤巧、白嫩的手,握着一只天鹅绒的针线口袋,平摆在膝头上。随着年岁的增长,她的面貌也越来越像她的丈夫了;这真是一件怪事。只有从她的眼形和幽暗、灵活的眼睛才可以稍微看出一点她体内还有一半拉丁血统。这位老太太虽然生于汉堡,然而祖辈却有着法国—瑞士血统。 老太太的儿媳妇,伊丽莎白·布登勃洛克参议夫人,娘家姓克罗格。她笑的样子,可以说是继承克罗格一家人的传统:开始时嘴唇噗地一响,接着把下颚紧贴在胸前。正如同克罗格家所有的人那样,她的神态高雅。尽管不能称作是美人,然而她那清亮的、抑扬有节的声音,娴静、安详而轻柔的动作,却能讨得每个人的欢心和信任。她的浅红色的头发在头顶上编成一个发髻,两旁烫成松散的大卷儿遮住耳朵,这和她那略带雀斑的嫩白的肤色非常相配。鼻子略嫌过长,嘴比较小;下嘴唇和下巴中间没有陷洼,这恐怕要算她五官中的一个特点了。她穿着一件短小的紧身胸衣,衣袖高高鼓起,胸衣下面系着一条贴身的亮花薄绸裙子。从领子里露出的颈脖完美无瑕,脖子上系着一条缎带,带子上钉着一组闪闪发光的钻石。 参议坐在安乐椅上有些不耐烦,身子向前一倾。他身上穿的是一件肉桂色的外衣,宽大的翻领,上宽下窄的袖口,紧紧扎在手腕上。下面的瘦腿裤是用白色亚麻布做的,裤缝上缝着黑带。他的下巴被一条高高的硬领紧紧扎住,硬领外面系着一条丝领带,蓬蓬松松地把露出的一块花背心整个遮住……他的略微下陷的蓝眼睛炯炯有神,生得和父亲一样,只是似乎略带一层梦幻色彩。参议的面容比起父亲的来却更有棱角,更严峻,鼻子高翘而弯曲,一半掩盖在金黄色的拳曲的胡须后面的面孔也不如老人的丰满。 布登勃洛克老太太把手按在儿媳妇的手臂上,望着她的怀里轻轻地笑着说: “他总是这样,是不是,贝西?” 她发“总”这个音的时候,把i念成ü。 参议夫人没有出声,只做了一个手势,胳膊上的金手镯随着轻轻响了一下;接着她做了一个习惯的动作,把手从嘴角往鬓角一划,样子像是想把一缕散乱的头发掠上去。 但是参议这时却半带笑容半用责备的语气说: “父亲,您又拿神圣的事情开心了!……” 他们正坐在孟街一座宽大的老宅第二楼的“风景厅”里。这处屋子是约翰·布登勃洛克公司不久以前购置的,布登勃洛克一家人搬进来住的时间还不久。屋子里四壁悬着沉重的带弹性的壁毯,壁毯和墙壁中间隔着适当的空隙。毯子上面织的是开阔的风景,为了和铺在地上的薄地毯和谐,用的也是柔和的色调。这些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