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汉克杰(Heinrich Geiger),1954年生人。曾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汉学、哲学、中国艺术、考古学等专业,毕业后从事教育援助的工作,曾任天主教学术交流基金会(KAA)副主席及该会亚洲部负责人。其研究涉及中国艺术、哲学、教育合作及文化间对话问题等领域,专著有《大直若屈——中国美学的现代化道路》《枝繁叶茂——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等。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中介:丝绸之路 第一节 聚焦点:丝绸之路文化空间的早期记载 第二节 道路与路线 第三节 多样性 第四节 活跃性 第五节 混合关系 第六节 沙与丝绸 第七节 时间中的路 第二章 丝绸之路音乐 第一节 音乐文化 第二节 层次:历史性与时间 第三节 梵音 第四节 琴弓 第五节 必要的复杂思考 第六节 风格混合的乐器:大提琴、笙、手鼓及琵琶 第七节 有关琵琶的诗歌及叙事文学 第八节 礼乐与夷乐 第九节 琵琶的起源及演变发展:乐器学研究 第十节 二胡 第三章 旧气象,新气象 第一节 旧气象与新气象 第二节 新气象和古道 第三节 反响 第四章 丝绸之路音乐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第一节 “陌路相逢 第二节 西域之旅 第三节 陌生的事物 第四节 中国音乐与“西方” 第五节 追本溯源:几点方法论的思考 第六节 “光晕”与二胡的吟唱 第五章 西域及其他 第一节 贵霜帝国 第二节 阿伊尔塔姆的石雕饰带:考古史与音乐史的文物发现 第三节 双簧管、鲁特琴与竖琴:阿伊尔塔姆石雕饰带上的各种乐器 第四节 音色与技术问题 第六章 丝绸之路音乐与唐代宫廷音乐文化 第一节 接触地带:唐代音乐与感知文化空间的新方式 第二节 杂糅性:唐代音乐与丝绸之路文化空间的音乐传统 第三节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第四节 唐代音乐掠影 第五节 七部乐、九部乐及十部乐 第六节 唐代乐队组合及使用的乐器 第七节 龟兹 第八节 音乐的危险地位 第九节 记谱 参考文献 发现的旅游者(代跋) 内容推荐 为了了解本民族的音乐遗产,中国音乐界把目光转向了丝绸之路。由此,中国现当代音乐的最新音乐来源逐渐浮出了水面——它恰好出现在游牧“小”文化和中国、伊朗及印度的“大”文化的结合处上。 本书有关音乐史和文化史的主题内容不仅使得中国的音乐史再度焕发光彩,而且还让人们深入了解了中亚那些因苏联解体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国家的音乐。在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这些国家所在的区域是中国、伊朗和印度等“大”文化的中转站,甚至某些区域,如河中地区还影响了音乐史的发展。 从音乐的角度来看,丝绸之路文化空间展现出一个既相对统一又异常多元的形象。它的复杂性得益于传统与创新、本土与国际的高度融合。此外。人们总是喜欢谈论不同族群和文化间有效沟通的策略,本书将会用人们喜爱的历史细节对此加以详细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