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系遴选世界各国当下的儿童文学精品,收录的作品或获得国际大奖,或获得国家大奖,或入选教育部、图书馆、著名学校推荐书目。 入选作品皆为创新之作,作品以其创新性、独特性,可以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创作、出版、阅读提供借鉴。 入选作品能够真实鲜活地反映各国少年儿童当下的心理现实和生活现实,以及他们真实的生命状态,帮助中国少年儿童读者了解世界,拓展国际化阅读视野。 入选作品皆为基于人性和童心的震撼心灵之作,用人类共通式的叙述语言栩栩如生地描摹和刻画儿童独有的心灵世界,以人文情怀让少年儿童读者拥有惊奇之心、悲悯之心和纯净之心。 十二年前,一艘载着一个哭闹的婴儿的小船被冲上一座小岛。岛上唯一的居民奥西收养了这个女婴,并给她取名为“乌鸦”。 十二年后,女孩乌鸦看到对岸的“麻风”岛上有一簇火苗,伴着火苗的跃动,乌鸦的好奇与日俱增:我是谁?我来自哪里? 十二年前。婴儿胸口浸湿的信、铁盒里的红宝石戒指被奥西悄悄收藏。 十二年后,重见天日的线索、墓碑上的羊羔和墙上刻的羽毛,拼凑出了乌鸦的身世,也牵扯出一段令人心碎的历史,还有关于宝藏的传说。 不可阻挡的事件被接连触发,危险正在步步逼近。女孩乌鸦必须学会如何战胜恶人,保护自己和家人…… 本书获2018年斯科特·奥戴尔历史小说奖。被评为纽约公共图书馆年度最佳图书和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2018年度图书。书中的主人公乌鸦通过不断寻找自己被掩盖的过去,终于理解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也明白了家人的含义。 作者简介 劳伦·沃克,1981年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是一位小说家、诗人、视觉艺术家,也是美国科德角文化中心的理事。《狼洞之夜》是她的第一部儿童小说,一出版就备受瞩目。她现与丈夫和两个儿子住在科德角。 目录 序幕 第一章 乌鸦 第二章 我们的家 第三章 麦琪小姐 第四章 潘尼奇思岛 第五章 我从哪里来? 第六章 对岸的火光 第七章 奥西的决定 第八章 mama的信 第九章 潘尼奇思岛 第十章 鸟类管理员 第十一章 写信 第十二章 医生的回信 第十三章 给护士的信 第十四章 离岛的小船 第十五章 小羊羔 第十六章 再探潘尼奇思岛 第十七章 斯洛先生 第十八章 小羽毛 第十九章 两个警察 第二十章 去大陆 第二十一章 孤儿院 第二十二章 哥哥 第二十三章 跟踪 第二十四章 学飞的小鸟 第二十五章 摩根 第二十六章 名字 第二十七章 调查 第二十八章 守望 第二十九章 墓地 第三十章 财宝 第三十一章 藏宝 第三十二章 买糖 第三十三章 深夜访客 第三十四章 指认盗贼 第三十五章 暴风雨 第三十六章 “海鸟号” 第三十七章 肯达尔 第三十八章 醒来的水手 第三十九章 昆西 第四十章 另一个名字 序言 世界小,文学大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 曹文轩 “接力国际大奖儿童文学书系”,所选作品皆为世界 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和具有经 典性的名著。 读书必须读好书。 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日益发达,书籍早已堆积如 山。现如今,当我们走进一座座现代化的图书馆,走进一 座座迷宫般的书城,见到那满坑满谷的书籍时,既有对知 识浩瀚无涯的感叹,又有对知识重压身心的不安甚至是恐 惧。但我们很少想到,这些书对于我们而言,是否都有价 值?被越来越精美的装潢所包裹着的东西,究竟值不值得 我们花费时间与热情去青睐它们?我们只是想着拥有、拥 有、多多地拥有,我们恨不能将它们一下子全都吸进记 忆。人类对知识的崇拜、无节制的拥戴、贪婪的吮吸,早 已使人们失去了对所谓知识的应有的分辨与警惕。将书本 视为图腾的结果,就是面对书本时,我们只有主动地相拥 和无条件地接受。参天书山,已快要压垮我们的脊梁,更 具悲剧性的是:它快要堵死我们的心灵空间了。 其实,世界上的好书并不太多。若有一位目光深邃、 判断力超凡的大智者,能对这些书籍加以筛选,各大图书 馆至少可以省出一半宝贵的空间来,喜爱读书的人也就会 少费许多精力,而对好书的阅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不光好书不多,还有坏书。这些坏书大量混杂在图书 馆、书店和一些人家的书架上。它们不光耗费了我们的时 间、金钱,还使我们堕落、误入歧途。它们损害了我们的 心智,钝化了我们的感觉,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感染了病 毒。 英国作家毛姆有言道:坏书读得再少也不为少,好书 读得再多也不为多。坏书——是愚钝智慧的道德上的毒 药。哲学家叔本华有句话也很值得我们记住:不读坏书, 是读好书的一个条件。 但作为一般的读书者,我们并不具备这种判断良莠的 能力。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以为,唯一聪明的办法就是读 经典、读名著。 一部作品被我们称为经典、名著,前提是它已经受住 了漫长时间的考验。它已在时间的风雨中被反复剥蚀过而 最终未能泯灭它的亮光。它不光是被几个智者说好,而且 是被一个庞大的群体所认同。年复一年地阅读,年复一年 地挑剔,又年复一年地吮吸,不管怎么样,它没有因时过 境迁而衰化,而改变颜色。它一如从前那样饱满,那样富 有人情,那样闪烁光泽——时间的流逝,甚至使它还比从 前更显博大精深。它在不停地增值。 对于少年读者而言,此时的阅读应是更为讲究的。如 果没有选择,随意地滥读或是因受宣传的蛊惑而进行媚俗 性阅读,将会养成一种低下的阅读趣味和阅读习惯。一旦 定型,日后纠正都纠正不过来了。更糟糕的是,日后即使 再面对经典、名著时,已变得俗气的目光,也会将经典、 名著看俗了。少年阶段的阅读,实际上是为今后的阅读打 基础的阅读,因此正确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其为下。”只 有读经典、名著,读上乘之作,我们才有可能接触最高的 精神境界,也才有可能抵达最佳的审美境界。若是从在阅 读中吸取写作经验以使自己能有好的写作能力之角度出 发,读经典、名著,读上乘之作也几乎是必需的。一个人 若长久地在二流三流的作品中滚来滚去,就会受其熏染, 受其规范,并将它们误以为是写作的标准,从而永远失去 了写出好文章的可能。 过去,曾有过“全人教育”的提法。这“全人教育” 分为“生意”“生趣”两大部分。 我以为,这其中的“生趣”,是与文学密切相关的。 文学也许没有改朝换代、翻天覆地的能力,但它的力 量却是持久的。人类之所以拥有今日之文明,文学功不可 没。它悄然无声但却极有力量地推动了人类的进化。它在 人类的荒昧岁月,在人类的寒冷季节,在人类的疯狂时 日,是灯,是火,是清冽之风。人类的精神殿堂,若抽去 文学的巨柱.顷刻间便会坍塌。 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也是与最优秀的文学分不开 的。因此,任何一个民族,都会为它能拥有优秀的文学家 而骄傲。一个民族的悲哀莫过于它没有产生出优秀的文学 家。优秀的文学家,创作出来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为 这个民族争得了荣誉,更重要的是,它为这个民族素质的 提高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民族、人类,有理由如此在意文学家与文学。 从想象力这一角度来看,文学也是我们应当尊重的。 它一直在暗中帮助着人类操练想象力。它的天马行空式的 优美想象,一直在诱惑和影响着人类。它使人类看到了想 象的美好与巨大能量。一个不存在的世界,在想象中,硬 是有声有色地出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纸上虚构 出来的世界,有许多在若干年后,真的由科学实现了。这 就是世界上有那么多伟大的科学家亲近文学的原因。 在人类的想象力不断受到束缚与腐蚀的时代,文学始 终在保护着想象之火,使它免遭熄灭。它还一次又一次地 扇动。使想象之火保持着应有的炽热与旺盛。从这个意义 上讲,文学绝不仅仅属于文学 导语 本书的女主人公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出海时,还是一个刚出生只有几个小时的婴儿。那是十二年前,小船载着哭闹的婴儿的小船被冲上一个小岛。岛上唯一的居民奥什收养了这个女婴,并给她取名为“乌鸦”。十二年后,女孩乌鸦在对岸的“麻风”岛上看到一簇火苗,伴着火苗的跃动,乌鸦的好奇心也窜了起来:我是谁?我来自哪里? 墓碑上的羊羔团、婴儿胸口浸湿的信、铁盒里的红宝石戒指……诡异的线索拼凑出乌鸦的身世,也牵扯出一段令人心碎的历史,还有关于宝藏的传说。不可阻挡的事件被连连触发,危险正在步步逼近。而女孩乌鸦必须学会如何战胜恶人,保护自己和家人。这是一个关于孤儿的故事,她在寻找自己身世的过程中,认识了自己,接纳了自己,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也认识到家人的意义。 书评(媒体评论) 请注意,一旦你拿起了《对岸的火光》这本书, 你将无法再放下它。跟着女孩乌鸦追随她的直觉不断 寻找自己被掩盖的过去,同时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 劳伦.沃克文字中饱含的情感、危险,还有悬疑,会 立刻抓住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年度最佳图书评奖 词 少年阶段的阅读,实际上是为今后的阅读打基础 的阅读,因此正确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其为 下。”只有读名篇,读上乘之作,我们才有可能接触 最高的精神境界,也才有可能抵达最佳的审美境界。 ——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儿童文学作家,曹文 轩 “接力国际大奖儿童文学书系”是一套帮助孩子 提升阅读能力的书。它同步引进国际儿童文学作品, 以个性鲜明的人物、内涵丰富的故事吸引孩子,让孩 子跨越阅读之峰,从作品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成为卓 越的读者。 ——儿童阅读专家、语文教育专家,王林 精彩页 第一章 乌鸦 我永远不会知道我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生的。至少无法确切得知。 奥西发现我的那个早上,我才刚刚出生几个钟头,但是他没有日历,也从不在意今夕是何夕。所以,我们总是把我的生日随意定在仲夏的某个感觉不错的日子里。 同样,与我有关的其他重要事情也是如此:跟日历上的时间毫无瓜葛。 就像那天,一只野猫出现在我们的家门口,轻颤着细细的胡须,决定小屋属于她。和我之前干的差不多。我们给她起名叫“老鼠”。 或者奥西第一次让我掌舵的那次。他坐到小艇的船头,背靠着桅杆,仰脸享受太阳的抚摩。细细的雾气笼罩着他,反射出几道彩虹。又或者有一只白斑纹海豚因为退潮被困在我们小岛岸上的那次。当时奥西出去了,我从卡特横岛回来,一眼看见她在岸边挣扎起伏,像婴儿一样哭喊。她很害怕。我徒手一捧一捧地挖开了牢牢困住她的湿沙,然后抓住她那月牙形的尾鳍,使劲往海里拖,一点一点地拖,拖到海水终于足够托起她的时候,我们两个都扑通一下,跌进水里。 她游回去的时候看着我的眼睛,好像要记住我当时的样子,好像是想说我也应该记住此时此刻,不管以后会发生什么。 这些,都和日历毫无关联。 不过,我还是知道,在对名字以外的事情产生好奇心之前,我已经在那座小小的岛上住了八年。我从梦中醒来,又琢磨起了我的名字。刚才的梦里充满了星星、喷水的鲸鱼,还有关于海洋的歌。我睁开眼睛,先是躺了一分钟,看奥西站在炉边,用一个斑驳的罐子在煮粥。 我坐起身来,揉了揉眼睛,赶走残存的睡意。“为什么我叫‘乌鸦’呢?”我问他。 奥西搅拌着粥,勺子搅出一种类似在滩涂上拖着船往前走的声音。“我跟你说过啊,”他说,“你被冲到岸上的时候,嗓子都哭得嘶哑了。你像乌鸦一样啊啊啊地叫个不停,所以我就叫你乌鸦了。” 以前这个回答就足够了。但是它不能解释所有的问题。而我从今天开始,想要知道所有的答案。 “是用英语起的吗?” 奥西有时候会说一种我不懂的语言,特别是在祈祷的时候,那时他的声音就像音乐。他在画那些岛屿和海的时候,也会说这种语言。我第一次问奥西的时候,他说这是在他住到这里之前,过往生活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几样东西之一。在我之前的生活。 这种语言虽然他不经常说,但还是给他的英语增添了不同的东西,让他说的话听起来和别人都不一样。麦琪小姐把这称为奥西的口音。但我觉得,也许是别人自己有口音吧。 “不,一开始不是英语的,”他说,“但是这里的人都说英语,所以,最后就用了英语的名字:乌鸦。” 我站起来,伸展睡了一晚上的胳膊腿。我的胳膊在微弱的晨光里,看起来一点也不像翅膀。 但是当我站到镜子前的小凳子上——镜子刚刚能照到脸部——我可以看出我的鼻子的线条和乌鸦有一点类似。我脸颊上的胎记看起来有点像一根小羽毛。我的头发,比任何人的都黑。我的眼睛是黑色的。我的皮肤,像奥西在太阳里晒了六个月的颜色。 我低头看了看我细细的腿,瘦瘦的脚。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