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给孩子扎下传统文化的根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钱方法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钱方法,笔名钱墨,别署汲古斋主。1968年出生于浙江嵊州。现为嵊州市爱德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嵊州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于儒、释、道均有涉猎。对书法、禅修有一定体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传统文化教育,倡导的“经典 书法”教育受专家好评。负责的传统文化教育课题获全国奖,编著出版《“经典 书法”教育系列》丛书。负责学校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百所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所带“羲之书法社”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红领巾国学社团”。
后记
写这册小书,我给自己提了两个问题:一、你想要带
给读者什么?二、你想让读者感受什么?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首先是要帮助读者提
升对生活的信心,增添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对生命的好
奇,引导对幸福的追寻。
其次是让读者从阅读中减以一些怨、恨、恼、怒、烦
的负面情绪,补以一些仁、义、礼、智、信的正面品格,
去以一些贪、嗔、痴、慢、疑的错误习气,添以一些温、
良、恭、俭、让的处事态度。
最后,实现让眼界开阔起来,让智慧提升起来,让身
心和乐起来,让生活幸福起来,让家庭和谐起来。同时也
助力读者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对传统文化学习的
热情,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或许,理想很美好,现实很伤感,但我还是带着一份
美好和虔诚,快乐地前行。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的回答是:
一是想让人感知世间无处不学习:学习不囿于今人,
还应向古人学;学习不囿于书本,还可向自然学;学习不
囿于课堂,还须向实践学;学习不囿于知识,还得向智慧
学;学习不囿于生活,还能向艺术学。
二是想让读者体悟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人生的意义就
在修行,而修行就是不断地修正自己的错误心行;不断地
学理、明德和悟道;不断地内省、观照和践行;不断地学
习、修炼和提升;不断地放下身欲,走向心灵。唯有修
行,才能解开心头千千结,一起快乐向前行。
我深知,这个世界很喧嚣,不要再来添聒噪。可我为
什么还要忙里偷闲挤些笔墨出来?总而言之,无非两点:
期以利人,更在自勉。
钱方法
2019年5月
目录
第一辑 圣贤之光
1/科学与道
2/东方西方
3/品牌之最
4/圣贤教育
5/智慧是光
6/阳明心学
7/八德简说
8/经典如茶
9/读经贵诚敬
10/读书只要晓得
第二辑 读经有得
11/为道日损
12/天地之心
13/道不可道
14/柔弱胜刚强
15/谦受益
16/吉人辞寡
17/平衡对等
18/烦恼菩提
19/仁者寿
第三辑 智慧生活
20/男女平等?
21/清净心是大医王
22/扫心地
23/“黑匣子”
24/何谓心力
25/威失多怒
26/先接球,再投球
27/信受奉行
28/不违天意
29/左手右手
30/智慧开关
第四辑 传之有道
31/哲学之用
32/幸福真谛
33/苦难之因
34/快乐的秘密
35/自由之法
36/改命一叩首
37/有规则的思想行为如阳光
38/教医同理
39/传家有道
40/造物真相
41/赚钱有方
42/择友之术
43/招工妙招
第五辑 生命真谛
44/生命断想
45/让生命有意义
46/生命空间
47/良知良能
48/让心归零
49/你为谁努力?
50/放下
51/耐心
第六辑 读懂物语
52/悟道山水
53/太极图说
54/回头如意
55/物以类聚
56/塔之所教
57/种子
58/花草无善恶
第七辑 禅乐法喜
59/静能生慧
60/禅的生活
61/万物归元16l
62/心物一体
63/安住当下
64/不忘初心
65/禅茶一味
66/一心一世界
第八辑 书法有道
67/字如其人
68/书为心画18l
69/书法之魂
70/善书者寿
71/书法养生
72/行笔之道
73/用墨之道
后记
精彩页
科学与道
“老师,您认为当下教育的最大问题应该是什么?”
“没有传道。传道、授业、解惑,是师者的责任使命。教育首在传道,但现在很多缺失了。”
“老师,您所说的道是指什么?”
“用现在的话讲叫哲学,但它是个外来词。”
“那哲学研究什么?”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就是研究中国古人所谓的形而上的东西,即有形物质外的生命能量体。简单讲,就是有形物质外的事和理。”
“这个看不见的虚空难道还有研究的价值吗?”
“看得见的世界是由看不见的虚空生成的,这就是老子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其间有非常直接的关联性,只是当下科技无法触及而已。”
“科学都无法涉足的地方我们还有办法去研究吗?”
“西方自然科学家无法研究的领域,咱们智慧的老祖宗涉足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把它记录在儒、释、道等各家经典里。”
“照师说,这些圣人也是科学家了?”
“对,也可以这样说。但他们是生命科学家,不是自然科学家。”
“那师所谓的生命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最大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他们选择研究的对象不同。前者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无形的心,或者叫思维,后者是有形的物,他们走的路不同。虽然研究维度不同,但研究目标相同,都想揭开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
“那究竟是谁研究明白了呢?”
“东方生命科学家早就在山顶等着了,正在看着西方科学家们气喘吁吁地往上爬,并且看到他们在量子学的地方迷了路。”
“为什么?”
“为什么在量子这块迷了路?因为物质消失了。现在只能等着以思维研究为核心的东方科学家去接引。这个说来话长,此地就不再展开了。”
“哦,这个世界太奇妙!”
“嗯,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吧!东方圣人留给后人的经典里,都记述了这些对宇宙生命研究的成果。简单说就一个字,叫‘道’。经典为什么千年不朽?就因为它承载了道。这也是文以载道的缘起说。”
“那怎样来传道呢?”
“弘扬圣贤教育,重拾读书明理、志在圣贤之古训,并且落实于心行。”
“传道真有这么重要吗?”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孑L圣人乃传道之代表,没有他,人类精神的天空就会一片黑暗,也因此迷失人类前行的方向和归处。”
“难道传道教育比科学教育更重要?”
“你看门前的这棵瓜果,藤苗长得很壮实,瓜果结得很硕大。为什么长势能有这般好?因为主人找准了播种的时节,还管理好了肥水。”
“那肯定。”
“而传道就像主人找准了时节,科学就像主人施对了苗肥,你说哪个更重要?”
“首先要找好下种的时间,不然后面全是白干。”
“这就对了。再比如,主人为什么要种下这瓜苗?因为他知道这瓜苗日后能结出瓜来,这就是道,而科学能做的是如何让这瓜苗上的瓜长得更大些。你说这两者哪个更重要?”
“如果不知道这瓜苗能结出瓜来,主人还会去干这没有把握的事吗?”
“如此说来,传道和科学之位次,孰重孰轻,不是明摆着吗?”
“嗯,那为什么今天的教育还这样舍本逐末呢?”
“万事都在曲折中前行,但最后终将不失根本,回归大道。”
“哦,原来是这样。”
“嗯,教育缺了传道,犹如丢了珠宝。外相干怪百奇,一切难逃心造。世事纷纷扰扰,人心晃晃摇摇。缘何浅浮喧嚣?只因弃了大道。何日圣贤重来?校园少了狂躁。快了快了,只待君王悟道。”
“今天,我终于明白其中之理。谢谢老师,感恩老师!”
P2-5
导语
这是作者继《种德收福》之后的又一册旨在弘扬传统文化理念的小书。
老祖宗用自己的实践求索,留下经卷重重,圣言无尽,但圣言简奥,圣意晦涩难明。解惑传道,本是师之责任。本书也算是为此展开一点探寻,为中华文化的普及和道德教育的落实助力。
序言
这是我继年前出版的《种德收福》之后的又一册旨在
弘扬传统文化的小书。因日常事务较忙,几册书稿都在每
年暑假完成。虽下笔匆匆,多见粗陋,但也有一气呵成的
快感。尤其是这样的弘道类小书,开笔就停不下来,如有
神助,写得特别轻松自在。
为什么要写这几册小书?我在上一册《种德收福》的
序言里略述了一点,这里再添点笔墨,算作对上册的补充
和本册的引言吧。
事起有因,本人早些年有缘遇上国学大师南怀瑾先
生.成为我生命中一位贵人。老先生的书为我打开了另一
个了解宇宙人生的窗口,并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
趣,引领我向文化的更深更广处探寻。此后十余年,我一
直不离不弃.学修兼行,也从中获益良多,感受世界之
奇、文化之妙。
南老对中华文化的深透研究,使其对世事发展洞若观
火,了如指掌。南老的预测中,有一条让我印象至深。他
说:“二十一世纪,医学将攻克癌魔,却有一种比癌魔更
可怕的精神疾病将随此而至。”今天再看南老的预见,也
初露端倪: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本来期待
的幸福生活,对不少人来说并非如期而至,有的反而压力
El增,烦恼日重,身心日疾,此为何因?
通过这些年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也明白了一些
道理。简单说,是因为现代人太关注外在的物质世界,而
漠视对内在心灵的关爱,导致“人为物累,心为形役”的
结果,不由使人生起陶渊明“田园将芜胡不归?”之叹。
我想,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究其根本,还是当代人
大多被西方科技文明的外在富丽所吸引,而把老祖宗几千
年流传下来的文化传统弃之不顾。这种骑着马儿去找驴、
拔掉鲜花去种草之举,让人心灵荒芜,不能安定,常常生
活在紧张、恐惧、焦虑之中。如何疗救?重拾传统文化,
光大圣贤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世界本源,明白人生真
相,这也是当下教育之需。好在当前国家也把弘扬传统文
化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高度,上百年来的文化断层,有望
接续。
同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当下的文化背景下,
深感学校育人之难:一是底气不足;二是环境不顺;三是
内容空洞;四是教者乏术。尤其是后者,更是摆在每一个
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棘手难题。如何化解?几乎成时代教育
之困局。
接轨传统,打通古今,依本人之浅见,不妨从圣贤教
育之核心儒、释、道开渠引水,用他们的智慧,解开现代
人心灵的死结。通过自己这些年来的实践、感悟,深觉这
一思路切实可行!为此,特将相关的一些心得,用师生对
话、释疑解惑的方式,结集成册,与有缘人一起分享,是
为初衷。
好奇多在童年。因为从事教育,有幸经常遇见孩子们
的烦恼和疑惑。如孩子见到一座塔,就问:“老师,这塔
是干什么用的?”孩子见到一柄玉如意,就问:“老师,
这个玉如意为什么要做成这个样子?”甚至看到菜地里的
小草小花都会发问:“老师,这菜地里为什么有这么多野
草啊?”等等。又比如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
题,如“活着到底为什么?”“怎样解决生活中的烦
恼?”“人为什么会生病?”“爸妈为什么老吵架?”等
等。还有孩子们在学习经典中碰到的难题,如“为什么道
不可道?”“什么叫天地之心?”“仁者寿——仁者为什
么能长寿?”等等。
这些貌似很小的问题,从深处看却是一个个颇具哲学
意味的大问题,也是我们成年人心底沉积了一年又一年的
老问题。要回答好这样的一个个问题,如果从目前学校教
育的常识出发,是很难圆满的,也因此成为大人和孩子心
中永远的结。
其实现代人的诸多问题,也是前辈们千万次的追寻。
老祖宗用自己的实践求索,留下经卷重重,圣言无尽,但
圣言简奥,圣意晦涩难明。解惑传道,本是师之责任。本
书也算是为此展开一点探寻,为中华文化的普及和道德教
育的落实助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您的心在哪里,世界便在哪里,因
为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都是建立在自身认知的基础上。
因此.让我们一起寻求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为世界和
谐、人类幸福助力。
钱方法
2019年3月
内容推荐
面对当下学校育人的难题,作者认为,不妨从传统文化之核心儒释道开渠引水,向圣贤借智慧。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探索,深觉这一思路切实可行、真实有效。为此,将相关心得,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师生对话的方式,与有缘人分享。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0:5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