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名与身随(精)/大家人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叶兆言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叶兆言,原籍苏州,1957生于南京,著名作家。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历任金陵职业大学教师,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总字数约四百万字。著有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枣树的故事》,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太顽固》,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叶兆言文集》(七卷)《叶兆言作品自选集》等。
后记
关于这本书,有必要说
几句。首先是内容,半新半
旧,为什么,因为很多年前
,出过类似一本书,还是这
家出版社,加印过几次,有
几个不同版本。此次重新修
订,删除一些文字,增加二
分之一的篇幅,风格更统一
更整齐。其次是书名,出版
社希望改一个,想了许久,
找不到合适的,仍然沿用旧
名,旧瓶兑新酒,应该还是
原来那味道。其他无须多说
,都是自己的人生故事,真
实就好,不装就好。根据责
编要求,补充一些照片。我
不喜欢被拍,提到相片便头
疼,没什么理想的,偶尔有
几张,不是别人忘了给,就
是自己没保存好,总之找不
到了,由此可见出书之必要
,记录在案,查找起来会方
便许多。当年有过一篇“写
在前面”,如今重读,觉得
不需要重新写序,该说的都
说过,没有新鲜想法,因此
写下以上文字当作后记。
2020年1月30日 三汉河
目录
写在前面
名与身随
记忆中的“文革”开始
“宝像”引起的话题
祠堂小学
小资产阶级
玩半导体收音机
非法买卖
难得有闲
想读书
家学渊源
学日语
学英语
失去的老房子
唱情歌的季节
把钟拨快些
等剃头
自行车的前思后想
电视的话题
过年
大学时代的体育热
骑车旅行
藏书状元门下
借书满架
文学没有世家
最初的小说
发表第一篇小说
两件最得意的事
命题的作文
砚田的收入
不喜欢屈原的理由
皇帝跑哪儿去了
三次中学讲课记忆
也说经典
不得不再说的经典
前辈作家的教诲
从《背影》说开去
又想到了考大学
考上了大学
如果考不上大学
写小说当毕业论文
大学不喜欢告密者
大学毕业前的谈话
大学毕业,分配工作
跟人事局长见面
当上了大学老师
中学加衙门
我的两个学生
程门未曾立雪
命中注定的前程
当不了和尚
对母校的记忆
宴尔新婚
太太学烹饪
对女儿的期待
为女儿感动
文学少年
文学青年
人,岁月,生活
永远的阿赫玛托娃
纪念
父亲的话题
鹬鸽之痛
人,诗,音乐
红沙发
徐老师
陈瘦竹先生
不肖弟子
纪念一个朋友
回忆两个人
记李先生
初识弘一法师的岁月
圆霖法师的回忆
皇帝的小红裤衩
大桌山房
不谈汤国的画
江宏伟的《野草闲花》
李小山的箴言
徐乐乐的开脸
从傅抱石看中的一方印说起
关于速泰熙的采访
拿到新房钥匙以后
妙在无处可寻
后记
精彩页
名与身随
阿成兄来信,命令抽空做一篇“随笔”,两三千字即可,写什么都行。古人说,正欲清谈闻客来。清谈乃一大快乐。我喜欢清谈,所谓随笔,不过以笔代嘴,瞎七搭八,想到哪就写到哪。
就说我的名字。很多人都说好,说是再也用不到取笔名了。我的名字仿佛生来就准备当作家的。同名的概率非常小,兆和言本来是取名常用的字,可放在一起,当真就有了些独特性。
其实我的父亲从来就没想过自己儿子的未来会是个作家。我生于1957年,这一年父亲被错划成“右派”,此后的二十年中,他的生活一直是灰色的。虽然我们家出了三代作家,写东西在我们家却是一个犯忌的词汇。老实说,我从小最看不上眼的人,就是作家。父亲当了“右派”以后,对写作已没激情,命里注定却不得不继续写东西,写那些自己毫无兴趣的文字。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是剧团的编剧,好不容易胡编乱造一个戏,请了大大小小的文艺官员来审查,听一番似是而非不关痛痒的指示,然后开夜车,硬着头皮按照指示改,改得脸发青,改得一支接一支烧香烟,房间里烟雾腾腾,谁进去了都喊受不了。
我的名字只不过是爱情的产物。父亲给我取名的时候,采取的拆字先生的伎俩,我的母亲姓姚,姚的一半里面有个兆,父亲名至诚,繁体字的诚有一个言字旁,父亲和母亲拿自己的名字开刀动手术,一人给了半个字,便有了如今的叶兆言。
父亲为我取的名字曾得到了祖父的称赞。要得到祖父的称赞并不容易,尽管祖父自己替人取名字一向不太认真。祖父取名字的特点是随意。伯父叫至善,姑姑叫至美,父亲最小,本来应该叫至真,可是祖父故意闹别扭,改成了至诚。祖父晚年和父亲闲聊,曾笑谈给父亲取名时的想法,他觉得至真是什么人顺理成章都能想到的,于是偏偏改成至诚,让大家的想法都落空。我堂哥的名字也都是祖父取的,大堂哥叫三午,因为祖父属马,大伯属马,大堂哥也属马的缘故。二堂哥一直懒得取名,小时候人长得胖,小名就叫大块头,这是南方对胖小孩的一种叫法,叫顺口了,干脆找了音近的字,大奎。堂姐也是如此,都叫她小妹,叫惯了,再找个形状相近的字,小沫。最小的堂哥生于国际争取持久和平年,这一次更省事,就叫永和,是一个最普通最常见的名字。
我自己对取什么样的名字,在一段时间内,很在乎。十二年前刚开始发表作品的时候,我想自己无论如何得有一个响当当的笔名。当然,作为一个大作家,仅仅只有一个笔名远远不够。我最初发表三篇小说,用了三个名字,一是真名真姓,一是邓林,用的“夸父逐日”的典,一是孟尼,是梦里的谐音。年轻气盛,我想自己每一种风格的小说,都应该有一个笔名。
起笔名是一种自恋。我想到自己用过的笔名就想笑。读研究生的时候,因为已经成家,又迫不及待添了个很可爱的小女儿,囊中羞涩,于是写文章,用的笔名和钱都沾亲带故。用的很多的是刘克,本来想用德国的货币单位马克,后来想想,自己不嫌俗气,用稿单位恐怕受不了,便把马改成牛,再借用一个谐音字刘。类似的用货币单位为笔名的还有梅元。
我用一个女孩子的笔名,写了一组关于女孩子的文章。这个笔名就是萧菲,萧菲是小费的意思。
此外,我用过的笔名有叶言,有舒书,用得最多的是谈风。谈风是父亲的笔名,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和他打了个招呼,拿过来就用。用谈风这个笔名,我在报纸上发表了四十四篇关于过去中学生的随笔,我做出很有学问的样子,在文章里大谈过去的中学生,从吃喝玩乐,到当时流行的时尚,从轶闻趣事,到当时学生的向往和理想,真所谓无所不谈,什么都敢吹。很多中学生都以为我是个从旧社会过来的老先生,他们写信给我,把我当作了和他们爷爷差不多的老人。
我所起的最不成功的名字,是我女儿的名字。当时和父亲商量来商量去,结果给女儿起了个名字叫叶子。理由是女儿生在甲子年,属鼠,子丑寅卯甲乙丙丁,都排在第一位。女儿出生时,正是半夜,医生出来报讯,有气无力地对我说: “姓叶的,是个女的!”她那样子就好像是她有什么过错,或者是我有什么过错似的,和她前一次出来报讯别人生了个儿子时的喜气洋洋理直气壮,完全判若两人。我当时就有些憋气,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而且真要是只允许生一个小孩,我更情愿要女儿。
因此叶子的子,也有谁说女儿不及男的意思。因为有些赌气,女儿的名字就显得欠考虑。结果我的想法和三流电视剧的编剧不谋而合,电视上常常可以见到叶子这个名字。女作家们也常常用叶子做笔名。过去是不曾留心,现在突然发现竟然会有那么多的人叫叶子。P1-3
导语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叶兆言的散文集,荟萃了作者创作的和自己的人生经历相关的精美散文、随笔作品及多幅珍贵的照片。
本书是出身文学世家的叶兆言(其祖父是著名家、教育家叶圣陶)的一部直面现实的人生自传。
书中收录了《“宝像”引起的话题》《失去的老房子》《自行车的前思后想》等作品。
序言
1974年高中毕业,我得
到了一台苏联查尔基4型相
机。这是托母亲朋友从上海
的旧货店淘来的,价格204
元。在当时,是一架很不错
的相机,镜头是F2,据说与
德国莱卡的某款机型完全一
致。我的堂哥告诉我,这相
机搁在20世纪50年代,基
本上就是顶级产品,因为它
的核心技术,它的原材料,
都是来自战败的德国。
以今天的眼光看,它已
经算不了什么。在当时,我
是说在当时,起码周围的人
,没有谁能拿出比这更高档
的玩意。那年头常见的是一
种双镜头反光机,是120的
,镜头只有3.5,只能拍十
二张照片,不像我的这台
135机器,每次可以拍三十
六张,而且因为镜头大,成
像效果极好。我的堂哥是摄
影爱好者,尤其擅长拍人像
,我从他那里学到了最基本
的拍摄和洗印技术。
家庭成员和周围的人,
成了我拍摄的模特。也许从
来就没有真正地拍好过什么
照片,可是有一段时间,我
耳朵边,常听到有人表扬我
的作品。祖父表扬的一句话
就是: “这张照片不错,我
要放到我的相册里。”我在
玩照相上花了很多时间,南
京新街口有家摄影图片社,
那里的放大纸论斤卖,可以
买回来自己放大照片,成本
要相对便宜许多。我自制了
放大机、上光机,用脸盆配
制了药水,躲在暗房里,一
千就是一个通宵。记不清我
拍了多少照片,相对于今天
,根本算不上什么,可是在
当时,一千活就是一脸盆,
一出手就是厚厚一叠照片,
还真有些吓唬人。
我很快成了一名小工人
,会摄影的名声很快传了开
来,经常有人要我拍照。我
把有限的时间和金钱,投入
到了无限的摄影之中。说起
来荒唐,那年头拍了那么多
照片,现在要想找回当时的
痕迹却很困难,除了父母影
集留下了一些证据,大多数
照片已无处可寻。你为别人
拍了照,冲洗放大成照片,
把照片给了别人,事情就完
了,就结束了。
1976年9月9日,在南京
绣球公园,我正为一位电工
师傅的儿子拍照,那孩子才
三四岁。大广播里说有重要
新闻要广播,让大家耐心等
待。我们一边拍照,一边等
候。终于把一卷胶卷拍完,
从树林里走出来,我们听到
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去世的消
息。
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件事
会对自己前程有什么影响,
一切都是不知不觉,爱好摄
影的年代突然中断,我渐渐
淡忘了这门技术,开始去夜
校读书,读机械制图,读高
等数学。和摄影一样,我仍
然没有把它们学好,很快,
高考恢复,赶时髦似的跟着
别人去了考场,第一年没考
上,第二年考上了,成了一
名大学生。
本书的照片,是否珍贵
很难说。我一向不喜欢被摄
影,站在镜头前面,非常尴
尬。真到了要出书的时候,
才意识到自己具有历史意义
的照片,实在太少了。很多
老照片已不复存在,一次次
的搬家,随便地送人,报刊
拿去刊用以后再也没归还。
也许,把它们放在书里,这
是最好的保存方式。
内容推荐
本书为当代文学大家叶兆言最新创作的首部人生随笔集。是出身文学世家的作者叶兆言(其祖父是著名家、教育家叶圣陶)的一部直面现实的人生自传。首次真实、详尽地回顾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成长岁月、人生经历、爱情、亲情、友情等。本书凝练了作者对于物质现实与彼岸世界,肉身与灵魂统一的思考,处处闪烁着作者追求清明平和生活的人生智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