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有滋有味活百岁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作者 | (日)日野原重明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日野原重明医生在本书中讲述了自己对于健康、疾病、生死、幸福、亲情等等的人生感悟。他在人生晚年的时光里,怀着对生命的真诚,写下了对活在当下的我们以启迪之语,引人深思。特别是对于已经步入老龄社会的中国当下,在被暴走、广场舞、各种产品推销课填塞的老年生活中,如何规划好自己的生活,拥有健康精彩的人生,很有借鉴意义。同时,对于我们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也可以从中分享关于爱、幸福与健康的智慧。 作者简介 日野原重明,1911年10月4日生于日本山口县,于2017年7月18日辞世,享年105岁。在去世前的几个星期,他还坚持出门诊,可以说工作到人生的最后一刻。 日野原重明医师生前担任日本圣路加国际医院理事长、名誉院长,圣路加护士大学理事长、名誉校长等职,曾获选为国际内科学会会长、国际健诊学会会长、全日本音乐疗法联盟会会长、“新老人会”会长,1999年获日本文化功劳者奖,2005年获颁日本文化勋章。 日野原重明医师生前曾担任日本皇室家庭医师。他将健康体检理念引入日本,是日本提倡预防医学的第一人,为日本创立健检制度、推动预防医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录 第一章 漫长而充实的“人生午后时光” 保持爬坡的心态 培育自己的季节 60岁还是人生的“中年期” 思考人生的“转折点” 第二章 自由地设计自己的第二人生 把握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机遇 “离开子女”,充实地度过老后时光 从“战船”的船员变成“小艇”的艇长 倾听内心的声音,人生充实而美好 榜样的力量——寻找“活教材” 积极参加志愿组织、兴趣小组和同学会 有了榜样,就一定要从他身上寻求答案 我的“榜样”以及我的实践 第三章 活着是一门艺术 60岁以后的人生,值得你好好规划 现在是“80岁而知天命”的时代 不在其位,乐得一身轻 创造新生活,拥有不老春 第四章 年轻的秘诀在于拥有“终生事业” “新习惯”产生“新创意”和“新节奏” 保持好奇心,与惰性绝缘 向以前“敬而远之”的事情挑战 从年轻时的爱好和体验中寻找灵感 构筑多彩的人生,适当投资是必要的 退而不休,“人生价值”比“金钱”更重要 传授知识和经验是长辈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适时调整“终生事业”,呈现人生无限可能 思考来路与归途,让我们向生命敞开心扉 安心地活下去,就很美好 第五章 适度的压力,会激活你的大脑 把压力转化为你的精神食粮 接受“新刺激”,营造新环境,拥抱新生活 “步行”是缓解压力的佳手段 中老年人生活的“好环境”,始于结交“好朋友” 结交年轻朋友,体会“双倍人生” 汲取年轻人的“能量”,看漫画书吧 打开家门,敞开心扉 60岁以后,运动更为重要 记忆力衰退与年龄无关 第六章 身体是自己的家园 面对病魔“不恐慌”,“不轻视” 爱惜身体并不是养尊处优 运动不勉强,疲劳“零储蓄” 病是想出来的 自己的身体应当自己了解 “人间船坞”:焕发“生的力量” 找到适合自己的“家庭医生” 求医问诊的技巧 序言 被称为“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织田信长(1534— 1582)曾言,日本人自古以来“人生只有50年”。但是, 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延 长了30年以上,“人生80年”已是公认的现实,日本已在 不知不觉间成为世界上长寿国家之一。可以乐观地预测, 今后日本人的寿命还会进一步延长。我的周围就有好多80 岁、90岁的健康老人。 这里顺便说一下,我把75岁以上的老人称为“新老人 ”,把85岁以上的老人称为“真老人”。我马上就迎来自 己91岁的生日,现在仍作为一名职业医师在工作着。 我虽然年龄超过了90岁,但总觉得想做的事还有很多 。我总是以这种心情开始新的一天。 21世纪人类终将进入“人生百年”的时代。因此我们 需要有一个与“人生百年”的时代相适应的、让我们能充 实度过漫长人生岁月的“人生百年之计”。 以前我写过一本《60岁的新人宣言》(护摩书房出版 )。书中表达的思想就是,“60岁不算老,正是每个人开 始真正人生之旅的时候”。现在以“人生百年”为题来看 的话,那么我的主张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60岁才过了“人生百年”的一半。因此,近来我从“ 人生百年”的角度出发,把我之前出版的作品进行了修改 ,计划重新出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60”和“100”是 该书的关键字,其实也是我们人生中的标志性数字。 日本自古就有让年满60岁、迎来“还历之年”(译注 :即花甲之年)的老人坐上座的习惯,并延续至今。但是 当今社会,即使还完全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只要年满60岁 也得退休。 回顾过去,又有多少人能说“我在职时过得很愉快” 呢? 很多人前半生忘我地工作,到了退休之际总算从繁重 的工作中解脱出来,60岁以后都想安度晚年。 但是,60岁绝不是应该结束工作的年龄。我想提醒大 家的是,过了这个年龄的后半生才是你可以自由规划的、 满怀希望的人生。 我认为,每个人的身体中都蕴含着优秀的遗传基因, 只是因为没有发挥的机会而被埋没了。因此,我希望各位 都能意识到,60岁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半。热爱自己的后 半生,就等于拥有幸福的第二人生。 开发自己后半生的主体是你自己。我希望你的第二人 生充满勇气和希望,是不断向上攀登的旅程。 我努力写作本书,希望那些已过了60岁的人或者即将 迎来60岁的人,能够从我的书中找到重新开创自己人生的 勇气。 如果你能自主规划自己的人生,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这会让你过得幸福,重拾年轻的活力。 回想起来,我59岁那年碰到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劫机 事件,在“淀号”飞机内被拘禁了四天。当我们被解救出 来的瞬间,我的人生豁然开朗,我迎来了自己真正的第二 人生。感谢那次经历,使我有勇气规划自己的第二人生。 我很欣慰自己有开发自我的能力。满90岁的我现在已 经过了“人生百年”的后半期,并感到自己已经开始进入 了第三人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长寿。我突然想起了英国维多利亚 时期代表性诗人罗伯特·布朗的诗句:“一起长寿吧,尽 善尽美的好事还在后头等着你。” 我希望本书能给读者以新的启迪。能把我从过了60岁 以后这30年来所有的生活经验奉献给大家,是我的荣幸。 祝各位过得健康、幸福、快乐! 日野原重明 导语 日本百岁“御医”的活法,日野原重明医师的“人生处方笺”! 作为日本国宝级医生,日野原重明医师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他倡导的“人生百年,终身学习”的理念,可以说是日本极具说服力的长寿医生。他自身的生活体验与身体力行,是所有追求活到老、健康到老的人们值得学习的典范。 精彩页 保持爬坡的心态 在思考人的一生及老年问题时,我会时常想起《圣经·旧约全书》“诗篇第92篇”中的一节,即:“年老的时候仍要结果子,始终精神饱满,始终郁郁葱葱。” 英国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曾用优美的文字来描述老年岁月:“真正拥有智慧的人会顺应人生四季的变化默默改变自己。幼年时喜欢玩具和做游戏,青年时充满冒险精神和正义感,到了老年身体依然健康,脸上流露着静谧安详的微笑。这样的人可谓是人生艺术家,他拥有自尊,并受到人们的尊重。” 在漫长的行医过程中,我通过与病人接触,也受益良多。每位病人都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让我每天都在增长知识和技能。 同时,他们表现出的生机勃勃的姿态,也给了我的人生观以很大的启迪。病人及其家属的看似平常的努力使我深受触动。 例如,有位病人因脑梗死导致半身瘫痪,当病情稳定后,康复与照顾显得非常重要。我曾经强调,这时候最需要家人鼓起病人重新生活的勇气。 病人的妻子已年过60岁,平时除了去附近购置生活必需品、陪丈夫去医院看病外,几乎不外出。听说她从小生长在条件优越的家庭里,结婚后也很少做家务,而且性格内向,怯于与人交往,所以我对她丈夫病后的护理多少有点担心。 但是,有一天,她陪丈夫来医院复诊时告诉我,她已考取了汽车驾驶执照,今天是自己第一次开车带丈夫来医院。 我感到很意外。我实在想象不出她在汽车驾驶学校学习驾驶的情景。不过,经她那么一说,我才注意到,平常只穿和服的她,那天却穿着西式上衣和运动裤。 我询问她想学驾车的原因。她回答说:“我想尽量让丈夫多多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考虑再三,觉得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我能开车。再说,两个人守在家里就这样衰老下去是很可怕的。学会了开车,两人可以去旅行。我和丈夫商量时,他不安地说,如果要一起死在你驾驶的车中,那你就去学吧。呵呵……不过我还是下定决心学开车,考取驾照。当然,我要花费的精力和时间肯定要比一般人多得多。还好,最后总算通过了考试。” 后来,她丈夫定期来接受诊治。我注意到他变得越来越开朗。这再一次启示我,治疗老年病,病人的心态比医生的治疗更重要。 这对夫妻按照当初的计划,每年自己驾车去外地旅行两三次,每次一两个晚上。病人的妻子对我说,“眼前仿佛展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人的体力和大脑,如果不经常使用就会不断地衰退。老年人特别容易产生惰性的衰老迹象,我称之为“不动综合征”。 话虽如此,60岁以后的人去接触新事物,最初的进展往往不会很顺利。大家也许会很失望地说:“年轻时并不是这样的啊!”“到了这个年龄,真的不行了。” 我觉得关键的还是自己的心态。上了岁数的人,在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放弃之前,可以这样劝慰自己:疲劳和进展不顺不是因为身体和大脑衰退之故,而是因为自己正在走上坡路。 只要精神不老,一有机会你就会开辟自己人生的新天地。 与二三十岁时相比,60岁以后的人做事一开始肯定会慢一些。但是只要不懈地努力下去,你也许会发现连自己也感到意外的“才能”,出现与衰老相反的迹象。 还有一件很久以前的事了。我曾经在川崎市作过关于志愿者服务的演讲。之后一位来听过演讲的女士给我写了信。 这位女士曾经在医院工作,60岁退休后打算在家里照顾多病的丈夫,同时安排时间参加志愿者服务。但后来事情有了变化,因为孙子出生了,需要她帮助抚养。参加志愿服务的念头只好打消掉。 她每天要去幼儿园接送孙子,时间上受到限制。她就觉得自己正走在人生的下坡路上。 但是,那位女士说,她在听了我的演讲后改变了想法。 她在信中说:“听了您的演讲,我开始觉得自己正走在上坡路上。现在我一边照顾丈夫、孙子,做饭、洗衣,一边参加志愿活动。虽然不敢保证每次出席,但仍能坚持下去。以前我总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现在觉得很惭愧。” P19-2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