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巴金散文集(共10册)
分类
作者 巴金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商品详情

巴金海报.jpg

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语言大师”。巴金早年受五四文学思潮洗礼,追求民主、平等,追求光明、正义,毕其终生从事文学创作。其作品被翻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

编辑推荐

《点滴》与《控诉》分别为《巴金别集》十卷本之一,是中国著名作家巴金创作的散文集,具有较强收藏价值。

《俄罗斯十女杰》创作于1928—1929年,是巴金在“无数的俄国女革命党人中选出的十个代表的人物”,为她们写的十篇评传。在书中,巴金对这十位杰出的俄国女性的革命生涯与斗争精神做了描写和反映。这些在俄国社会革命运动中产生过巨大作用的女性人物,展示出了俄国女杰的革命精神与人格力量,寄托了巴金的革命情怀与人生理想。

《梦与醉》

1. 本书是巴金别集丛书中的一种,在《梦与醉》中巴金积极探索人生与现实的秘密,他认为:“将个人的感情消溶在大众的感情里,将个人的苦乐联系在群体的苦乐上,这就是我的所谓‘醉’。”“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群体绵延不绝,能够继续到永久,则个人亦何尝不可以说是永生。”这些热情的文字,至今读来,仍启人深思。

2.本书于1938年9月由开明书店初版,现根据《巴金全集》本排印,值得收藏。

《短简》是巴金先生回复“年轻朋友”的通信集。全书包括17篇,“写的全是我所真实地感到的,全是我知道得最清楚的,全是从我的狭隘的经验里得来的”。

《海行杂记》是一部根据巴金先生1927年初赴法途中给哥哥的信改写的随笔集,它记录了巴金途中的所见所感所想和初到巴黎后的印象,展现了巴金深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可供今天的读者纪念巴金先生八十多年前的那次远行和渐渐远去的先生那一代人的青春岁月。

《旅途随笔》是巴金先生于1933年至1934年间旅居国内外时写就的随笔集。全书包括29篇旅途随笔,以友情、城市、人性为主题,记录了巴金先生在旅途中的见闻和感想,展现了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勾勒出了一幅幅充满着人、景、情的社会风情画。

《旅途通讯》是巴金先生于抗战初期写就的随笔集。全书包括17篇旅途随笔,描绘了敌寇入侵时人们的抗战生活。

《生之忏悔》包括《我的心》、《我与文学》、《灵魂的呼号》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能够全面地反映巴金散文的创作成就及艺术风貌。在这些文章中,巴金秉承其一贯的真挚、激烈的行文风格,回忆往事,怀念故人,点点滴滴,娓娓道来,其中蕴含着对世事、人生的诸多感慨,读来情真意挚,感人肺腑。 

《忆》收录的巴金散文主要为叙述个人经历、怀人抒情之作,包括《信仰与活动》、《做大哥的人》等名篇,结构精致,感情真挚,热情、坦率地将读者当成自己的朋友,倾吐内心的情感,呈现了巴金散文始终如一的美学风格。

目录

《点滴》

生命

海的梦

过年

沉落

“支那语”

知识阶级

自白之一

繁星

《论语》的功劳

木乃伊

月夜

直言

《蓝天使》

河马

读书杂记(四则)

附录一  关于翻译

附录二  几段不恭敬的话

《俄罗斯十女杰》

绪言

一、薇娜·沙苏丽奇

二、苏菲·包婷娜

三、游珊·海富孟

四、苏菲亚·柏罗夫斯加亚

附录  圣彼得堡旅行记

五、薇娜·妃格念尔

六、路狄密娜·福尔铿席太因

七、加塞林·布列斯科夫斯加亚

八、齐奈达·柯洛卜连尼科瓦

九、玛利亚·司皮利多诺华

一○、伊林娜·加哈夫斯加亚

《控诉》

前记

从南京回上海

只有抗战这一条路

站在十字街头

一点感想

应该认清敌人

自由快乐地笑了

我们

给死者

莫娜·里莎

给山川均先生

给日本友人

我说,这是最后一次的眼泪了

《梦与醉》

关于《何为》

关于《死之忏悔》

关于《生人妻》

纪念一个友人

春月之死(石川三四郎)

忆春月(石川三四郎)

一个英雄的葬仪(H.E.加闵斯基)

《短简》

我的幼年

我的几个先生

关于《家》

我的故事

关于《春》

我的路

答一个北方青年朋友

给一个孩子

答一个“陌生的孩子”

给一个中学青年

关于《发的故事》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雷雨》在东京

给日本友人

《海行杂记》

一月十五日

“狭的笼”

“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

香港或九龙

船上的友伴

西贡

植物园

安南之夜

新加坡

威司利

新的旅伴

耶稣和他的门徒

猴子的悲哀

锡兰岛上的哥伦波

印度洋中的《茵梦湖》

伊利沙白与来印哈德

救生带之试验

两封信

繁星

吉布的

“我们旅行了非洲了”

红海不红

海上的日出

通过苏彝士运河

波赛

卖艺人

地中海上的风浪

地中海上的第二日

苦尽甘来

老歌者

海上生明月

最后的一夜

乡心

到了法国

“昂热,再见!”

马赛

三等车中

病榻看雪

巴黎

 

附录:

《海行杂记》余稿

《旅途随笔》

再版题记

重排题记

海上

一个回忆

南国的梦

香港

香港的夜

香港小火轮

西班牙的梦

庶务室的生活

谈心会

农民的集会

鸟的天堂

机器的诗

朋友

捐税的故事

一千三百圆

海珠桥

长堤之夜

薛觉先

鬼棚尾

一个女佣

扶梯边的喜剧

游了佛国

在普陀

三等车中

平津道上

亚丽安娜·渥柏尔格

一个车夫

《旅途通讯》

前记

香港行

在广州

广州在轰炸中

在轰炸中过的日子

从广州到乐昌

广武道上

汉口短简

广州在包围中

广州的最后一晚

从广州出来

梧州五日

民富渡上

石龙——柳州

在柳州

桂林的受难

桂林的微雨

《生之忏悔》

前记

我的心

《灭亡》作者底自白

我的自剖

我的呼号

我的梦

我的自辩

新年试笔

我与文学

灵魂的呼号

给E.G.

呓语

《黑暗之势力》之考察

《工女马得兰》之考察

《党人魂》之考察

《工女马得兰》译本序

《骷髅的跳舞》译者序

《前夜》译本序

《我底自传》译本代序

《幸福的船》序

《秋天里的春天》译者序

广州二月记

一  我的憧憬

二  四层楼上

三  长堤

四  海珠桥

五  鬼棚尾

六  河南

七  茶馆

八  西关

九  暑期学校

十  不景气

十一  一个谜

薛觉先

童年

两个孩子

一九三四年十月十日在上海

木匠老陈

 

附录:

《巴金全集》第12卷代跋(节选)

《忆》

最初的回忆

家庭的环境

信仰与活动

小小的经验

做大哥的人

“在门槛上”

我离了北平

断片的记录

后记

精彩摘要

       在一个城市里住了三个月,现在要搬到另一个更热闹的城市去了。不凑巧搬家的前一天落起雨来。这雨是从正午开始落的,早晨太阳还从云缝里露过面。但是报纸上“天气预报”栏里就载了落雨的事情。

       一落雨,就显得凄凉了。虽说这地方是一个大港,每天船舶往来不绝,但是我住在僻静的山上,跟热闹的街市和码头都隔得很远。山上十分清静。在我的房里只听得见下面滨海街道的电车声,和偶尔响起来的小贩车上的铃声。电车声也并不显得吵闹,而且不多。

       我的房里有两面窗。打开正面的窗望出去,望得见海。推开侧面的窗,下面就是下山的石级路。每天经过这石级路的人,除了几个男女学生外,就少到几乎没有。而且学生是按照一定的时间走过的。有时我早晨起得较晚,就可以在被窝里听见女学生的清脆的笑声。

       山下的房屋大半是平房,就是楼房也只有那么低低的两层。日本的房子矮得叫人发笑。但是因此我每天可以在房里望见海上的景象,没有高耸的房顶遮住我的眼光。轮船开出去,就似乎要经过我的窗下。而帆船却像一张一张的白纸在我的眼前飘动。其实说飘动,并不恰当,因为帆船在海上动,我的眼睛不会看得清楚。在那些时候海的颜色总是浅蓝的。海水的颜色常常在变换,有时是白色,有时深蓝得和黑夜的天空差不多。在清朗的月夜里,海横在天边就像一根光亮的白带,或者像一片发亮的浅色云彩。初看,绝不会想到是海。然而这时的海却是最美丽的。我只看见过一次,还是在昨天晚上。恐怕一时不会再看见了。本来以为今晚还可以看一回,但料不到今晚却下了雨。

       雨一下,海就完全看不见了。我灭了房里的电灯,推开窗户去看外面。只有星星似的灯光嵌在天空一般的背景里。灯光因为雨的缘故也显得模糊了。别的更不用说。

       外面风震撼着房屋,雨在洋铁板的屋顶上像滚珠子一般地响。今晚不会安静了。但这些声音却使我的心更加寂寞。我最不喜欢这种好像把一切都埋葬了的环境。一遇到这个我就不舒服。这时我的确有点悲哀。但并非怀恋过去,也不是忧虑将来,只是因现在的环境引起的悲愤。这意思很容易明白。我并不是看见花残月缺就会落泪的人。虽然明天便要跟一些人,尤其是三个月来和我玩熟了的几个小孩分别,而且以后恐怕不会再来到这个地方,但我也没有多大的留恋。因为我的心里已经装满了许多、许多的事情,似乎再没有空隙容纳个人的哀愁。

       因这风雨而起的心的寂寞,我是有方法排遣的。一个朋友最近来信说我“最会排遣寂寞”。他似乎只知道我会拿文章来排遣寂寞。其实这只是方法的一种而已。不过这三个月来我就只用了这个方法。因此才有在《点滴》的总名称下面写出来的十几篇短文。

       明天我就要离开这里。今天上午我的叫做《点滴》的小书也编成寄回上海去了。这本小书是我三个月来的一点一滴的血。血这样流出,是被贱卖了。另一个朋友常常责备我“糟蹋”时间,他自然很有理。我编好这个集子,就这样平淡地结束了我这三个月来的平淡的生活。这里面也附了几篇从前的北平或者上海写下的补白之类的东西。这些文章和明朝人的作品不同,句句是一个活着的现代青年的话,所以我喜欢它们。

       我正要放下笔,侧面的窗外响起了木屐的声音。从那细小迟缓的脚步声,我知道是一个女人从下面上来走过石级路往山后去了。在这样的雨夜,还去什么地方呢?我这样想。过路人自然不会知道。脚步声寂寞地响了一会儿,仿佛连那个女人的喘息也送到了我的耳边。于是声音消失了。接着是一阵狂风在屋后的山茶树和松林间怒吼,雨不住地像珠子一般落在屋顶上面。

1935年2月在日本横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