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奥坎波因创办传奇性文学杂志《南方》而闻名于世,也创作出版过许多优秀文学作品,无疑是她所在的时代拉美文坛中重要的女性。《对话博尔赫斯》精心记录了维多利亚·奥坎波与博尔赫斯之间的谈话历史,包括珍贵的历史照片与二人来往的书信手稿。本书首次引进中国,由博尔赫斯的妻子玛丽亚·儿玉作序,弥足珍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对话博尔赫斯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阿根廷)维多利亚·奥坎波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维多利亚·奥坎波因创办传奇性文学杂志《南方》而闻名于世,也创作出版过许多优秀文学作品,无疑是她所在的时代拉美文坛中重要的女性。《对话博尔赫斯》精心记录了维多利亚·奥坎波与博尔赫斯之间的谈话历史,包括珍贵的历史照片与二人来往的书信手稿。本书首次引进中国,由博尔赫斯的妻子玛丽亚·儿玉作序,弥足珍贵。 目录 序言 玛丽亚·儿玉 小径分岔花园中的复杂友谊 奥蒂勒·菲尔吉内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维多利亚·奥坎波 维多利亚·奥坎波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对话 维多利亚·奥坎波 书信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莱奥诺尔·阿塞维多·德·博尔赫斯 诺拉·博尔赫斯 维多利亚·奥坎波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文化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序言 生活的经纬是由魔力之线织就的,这些线如此精妙, 维多利亚·奥坎波是最宽泛意义上的先锋女性,有勇气打破她所处时代铁一般的传统,以建立她自己的、属于独立女性的传统——这一传统,以力量与慷慨引导着她的生命。她将财富用于为文化服务,创办了传奇性杂志《南方》,深知如何发现、成就20世纪伟大的阿根廷文学艺术的天才,并将他们聚集在自己身边。在她的撰稿人中,有穆希卡·拉伊内斯、阿尔贝尔托.希里、爱德华多.马耶阿、西尔维娜·奥坎波、恩里克·贝索尼、阿尔贝尔托· 但她并未满足于此,她希望自己的国家可以超越边境 在这部对话录中,没有病态的好奇,也没有过分充沛 还有那个让博尔赫斯目眩与惊恐的巧合——胡宁的名 博尔赫斯以一种亲密而痛苦的方式坦承了他的内疚: 在这部对话录中,有一点是根本性的:如何展示他感 这种强烈的接受,曾是他灵魂与生命的血肉,贯穿了他所有的创作,并体现在他对维多利亚所说的话上——当她向他描述一栋房子的台阶时,博尔赫斯回答说:“如果说的是我们在安丘雷纳的家,那么我会想到短篇小说《环形废墟》。我用了一个星期写这个故事。那个星期,我去了阿尔玛格罗街的一个图书馆工作,看了几场电影,见了我的朋友们,但这一切都仿佛发生在一个梦中,因为与此同时——在那之前和之后我都从未在任何文学作品中生活过——我正住在《环形废墟》之中。” 如今,有一块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国际基金会悬挂的纪念匾,上面标有博尔赫斯在那栋房子里居住的时间,佐证了这个故事的创作,标志着“环形废墟”的开始 这个故事,像所有的故事一样,在很长时间以前就开始神秘地编织了。当一个小女孩读到这个故事,并未理解却感受到了故事被写下时的那种强度、那种美,还有那颗创作的神秘果实,从那一刻起它就变成了她最喜欢的故事 是偶然,是在希腊连众神也要服从的克尔,想要让旁边那栋房子因为这个故事变成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国际基金会的总部和博尔赫斯博物馆,但这又是另一个关 导语 这本书揭示了大师诸多隐秘家史和生活场景,由此可以一窥博尔赫斯那浩瀚文学世界的现实底色。对中国的博尔赫斯迷来说,不啻一场韵味悠长的相晤。 本书收录了珍贵历史照片,来往书信手稿! 本书旨在纪念博尔赫斯诞辰120周年! 精彩页 他们不是亲密的朋友,也就是说,他们并不交心,正如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对埃内斯托·萨巴托所说的那样。然而,在那个小径分岔的花园里,他们终其一生并肩而行,并因同行而受益匪浅。他们是阿根廷在文学和文化领域献给世界的最完美、最自由、最令人惊艳的代表。 《南方》为培养阿根廷知识分子的温床提供了养分,这归功于一位高贵、杰出、勇敢的女性——维多利亚·奥坎波的魅力与意愿,她深知如何将一个由天才组成的团体以及博学的外国顾问聚集在自己身边。她为定义阿根廷的身份认同做出了贡献,并将博尔赫斯这样一位至关重要的作家介绍给了世界文坛;而一定程度上,博尔赫斯正是在她神奇的温室中崭露头角的。虽然时常并肩前行,但并不能说维多利亚·奥坎波和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之间的关系从始至终都是理想化的。恰恰相反,他们的“友谊”常常很复杂,由争执和误解构成,却又使双方获益良多。 本书选用的文本,往往令人感动,可以衡量这段关系的浓度,以及他们二人的亲近程度。从未发表过的珍贵文章,两人之间的通信,这些相对罕见的文本,很好地印证了这种相互尊重又不失谨慎的亲密——他们总是以“您”互称,以及他们几乎必不可少的时常见面以更好地相互理解的需要。他和她一样,深知彼此的重大价值。即便像他们的密友之一何塞.比昂科所说的,博尔赫斯“抛弃了感伤主义”,而在刊登于《国家报》上那篇令人神伤的诔文中,博尔赫斯仍然充满感情地描述了一位杰出、快乐的女性,他向这位女性一再重申亏欠与感激之情。“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文化!”他感叹道。随着她的消失,他世界的一小块也在1979年坍塌了。他看起来深为惊怵,不再那么冷嘲热讽,也不再像以往习惯的那样善于自控。 五十二年前,1927年九十月间,如同他在第一封信中所写的,还有他母亲——她的记忆力一直很好——对他所说的那样,在某些圈子中引人注目的二十八岁年轻诗人遇见了维多利亚·奥坎波。她去参加一场讲座,讲座上有人朗读了博尔赫斯一篇关于“阿根廷人的语言”的文章。她赞赏他的分析,给他写了信。她告诉他,想与他见一面。维多利亚’奥坎波多年前便有了这种接近他人的愿望,接近那些令她好奇、让她欣赏,或是显示出非凡品质的人。与丈夫分居,因时代所限无法通过成为戏剧演员而达到自我完成,她转而开始在不同的住所接待声名显赫的外国客人,其中有盖沙令、泰戈尔、安塞美、勒·柯布西耶、德里厄.拉罗谢勒、阿道司·赫胥黎、圣琼·佩斯、阿尔贝.加缪等人。 在那个时代,这个非常富有、出身名门、美丽而聪慧的女人,为《国家报》撰写文章,组织讲座。这帮助了她的祖国向国际文化精英敞开大门。她能流利使用多国语言,包括英语和法语;她支持文学和艺术生活,如同向着一种绝对,满怀“热诚”,就像博尔赫斯在听闻她的死讯时所说的那样。三十七岁时,她已是城中知名人物,对男权主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来说,她甚至称得上伤风败俗。“我能和维多利亚说什么呢?那可是维多利亚·奥坎波!”年轻的博尔赫斯不安地对他的母亲莱奥诺尔说。“但她会告诉你可以和她聊什么。”维多利亚·奥坎波约他第二天共进午餐。“博尔赫斯去了。很自然地,两人聊了很多。”“我为我们那次会面,为您发自内心的赞同而感到非常骄傲。”不久后,他在给她的信中写道。而博尔赫斯赞赏了法语的“组织”和“审慎”,尽管除了对瓦莱里和少数法国诗人的热爱,他对法国文化并不特别亲近。从那时开始,他向她表达他的“感激”,并承诺会寄给她一篇文章,如果他能有幸写出一篇令自己满意的。维多利亚·奥坎波则将二人的相遇置于更早的时间点。“可以说,从我认识博尔赫斯的那一刻起——那是《船艏》杂志时期——我就一直欣赏他……1925年《面前的月亮》(诗集)面世,同年,只维持了一年多的《船艏》杂志创刊。”她在《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视角》中回忆道,这篇文章的全文收录于本书中;而同样收录在本书中的博尔赫斯的信证明,这件事是在晚些时候发生的。她在文中留下了对青年博尔赫斯的重要描述:“他是个二十五岁的青年,无论是步伐、声音、握手的力度,还是他预言家、灵媒般的眼睛,都带着羞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