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教孩子的学问
分类
作者 陈大惠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陈大惠独特的个人魅力。陈大惠出版或参与制作了了多部图书,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陈大惠制作的《为什么不能吃它们》系列节目,荣获2003年中国非官方环保奖————福特汽车环保奖。《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曾两次对他提出采访的邀请。2.弘扬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作者陈大惠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有一定的社会认可度。3.教育问题始终是一个社会热点,本书作者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结合儒家经典的教育理念,提出了若干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案。

作者简介

陈大惠,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前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曾为《东方时空》第一代主持人,与白岩松、王志、水均益、敬一丹同在一个办公室。后来,陈大惠为了推动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休假做义工至今。2006年至2008年主持完成了大型公益访谈类节目《和谐拯救危机》,此后发起组织的“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中华文化————公益论坛”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从2009年7月起,从青岛、唐山、石家庄、沈阳、抚顺、牡丹江一路走到鸡西,做了至少百余场弘扬《弟子规》的免费公益论坛。

内容简介

本书从列举家庭教育的混乱开始,谈及送孩子上学的困难,孩子读书、背书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法,针对各种问题儿童,如偷东西的孩子,叛逆的孩子,不思进取的孩子等,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的解决之道,书中后一部分讨论怎样增进亲自关系,以及怎样培养出孝顺的孩子。 书中列举的各种教育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作者提出的方案有可靠的典籍来源,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目录

第一讲混乱的家庭教育读书的次第 /002脾气大的原因 /003孩子为什么人格分裂 /005溺爱毁了孩子 /008恭敬孩子的恶果 /010第二讲送子比登天还难孩子要先学《弟子规》以“明伦”/015《弟子规》是学佛的基础 /016《弟子规》是华严境界 /017家长的心态要纯正 /020第三讲为什么读书花言巧语心不定 /024背经典的真正目的 /027经典成了名闻利养的工具 /028第四讲怎样背书不忘背经典的初心很重要 /032孩子背经典的方法 /034读经典要发出声音 /037孩子从小要严加管教 /038孩子以自杀相要挟是大逆不道 /041打孩子之前要先把道理讲清楚 /042父母是孩子的根 /045第五讲只读不做是假的读书须遵从古法 /048学好待人接物 /050第六讲读书为什么从简至难莫把教学当儿戏,教必有据 /056教学不可好高骛远 /059创新,还是毁灭 /061不学圣贤教育,不知痛苦何来 /063第七讲背书识根器(1)因材施教 /066好根性的孩子何来 /069好根性的孩子什么样 /074第八讲背书识根器(2)困之辱之,收心养德 /078有天资而无天德不能成才 /082第九讲背书识根器(3)为何大学生最差 /086学历高而能力低的研究生 /089大学生是怎样报废的 /092吃喝玩乐的一代 /098第十讲背书识根器(4)花言巧语糊涂 /104虚妄之心如何得真实之益 /108孩子为何精力不能集中 /110切断外源,远离污染 /112孩子为何没志气 /114羞耻之心的教育 /116男孩子为什么像女孩子 /117第十一讲花言巧语之害孩子不能巧言令色 /122花言巧语之害 /125失教后的社会乱象 /127第十二讲想做宠物的孩子孩子要给长辈磕头 /132隔代教育宠傻孩子 /133想做宠物的孩子 /134孩子从小要立志 /136私塾该不该收费 /137第十三讲叛逆的根源父母不能和孩子商量 /140如何不把孩子教成小祖宗 /143封闭教学,远离污染 /145家门如何不出逆子 /148第十四讲安全常识无人教父母皆上班,孩子谁来教 /152家长要重视安全常识教育 /154灾害教育,远离危险 /156安全教育,趋吉避凶 /158父母不好当 /160第十五讲孩子为什么偷东西(1)九岁孩子成惯偷 /162孩子学坏太容易 /168贪欲为偷盗祸根 /169第十六讲孩子为什么偷东西(2)父母占便宜是因,孩子偷盗是果 /176家长什么样,孩子就学什么样 /179父母切莫掩饰孩子过错 /181不劳而获,后患无穷 /183偷盗心必生偷盗之相 /184第十七讲孩子为什么偷东西(3)莫以恶小而不耻 /188莫因小事而不敬 /191无奈的家长 /193德行教育为戒偷之根本 /196第十八讲为什么和父母不亲(1)父母子女无代沟 /200人权之始,乱象根源 /203苟不教,性乃迁 /205第十九讲为什么和父母不亲(2)子有亲是父母教出来的 /210有什么样的妈妈,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212孩子和父母不亲的原因 /218第二十讲别学没人味不要学成书呆子 /224父母街上走,全看儿女一双手 /226父子有亲是什么样 /229第二十一讲亲所好,力为具传统文化教育首重做到 /238无能的孩子是怎样变好的 /242孩子的能力是如何丧失的 /244好孩子什么样 /246不要让孩子变成白眼狼 /250

精彩书摘

读书的次第 班主任:老师,有观众提问,说孩子背书有没有次第?他讲到,小孩子背书应该先读难的,说难懂的会了,简单的就很容易了。如果小时候读简单的,长大了再读难的会不容易读进去。 陈老师:我们现在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教孩子,说什么的都有。 我在这个地方给大家提个建议,你可以提出教法,但是你要告诉给大家是引自哪部经典,是哪个老师教的。在过去大家非常看重“师承”。你不能自己发明创造,人家不认你。说你是谁的学生,朱熹的学生,那了不得;顾炎武的学生,亭林门生那还了得,都可以,你得有师承!所以现在我们是张嘴就来,大众就很难升起信心来,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呢?你说我们现在节目《教孩子的学问》,我们为什么要相信你们的?那你看古人说的,这都是经历时间和空间检验被尊为圣贤的教育,你听不听?“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大家就相信你。不是你发明创造的,你在介绍给大众古人是怎么教的。你要告诉大家是哪一部史料经典的,说孩子要先从难的教起,然后再是简单的,你要把它说出来。大众都没听说过,那要尤其给大众解释清楚。因为它太少见了,怕别人误会,那最难的。咱们打个比方,像儒家的“十三经”头一部是《周易》。那么各位可以去看看,《四库全书》里面“经”“史”“子”“集”排在“经”部头一位《周易》(《易经》)。 关于注解《易经》,我们说从汉吧,从有经学博士开始,夫子就给《易经》做释义注解,从那个年代一直到清末,做的释义注解浩如烟海。那皇上想看哪个是好的,你挑错了要杀头,丢了性命。所以那些大学问家,像纪晓岚他们,开馆的这些大学士们,是全国最有学问的人,是史家公认的大学问家。你看“经”部里边《周易》排头一个,从汉一直到清的注解本有多少?我讲这话什么意思?一辈子活七十岁、八十岁的大学问家注解《周易》,他一部都说不明白,一个人一个说法,但是都对。你说《周易》有多伟大,那这是最难的。你说教给孩子,那孩子多大?是十七岁还是十八岁?这时候你给他讲解《周易》,说实在话他都不容易接受。大学问家做这门学问都很难,那你现在说,要先从难的开始,标准何在?字还没认全呢,怎么个难法?是不是每个字都不认识叫难?所以说现在的观点真的是五花八门。孩子到底该怎么教?一定要契机契理。“机”就是他的根基,“理”就是你教给孩子的要是圣贤经典。他很懵懂的时候你要教给他很简单的、朗朗上口的儿歌。《三字经》像儿歌一样,很容易,并不难。孩子不学难的。他为什么不学?他学不懂。如果他接受起来都很难,那不是白教了。契理而不契机。所以说难不难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教的孩子能不能够接受得了。这东西是好吃,吃下去之后没消化,这不是白吃了。所以说契理契机非常重要,否则白搭工夫。脾气大的原因 班主任:老师,我们□近这段时间接触到一个家庭,小男孩三岁,脾气很大,然后我们学长、老师基本上管不了他,他总爱发脾气。 陈老师:他怎么脾气大? 班主任:比如说念供养词的时候,饭前供养,他就要自己念,学长说你不会要学长带你,他就说不要,我要自己念。有的时候问他话,他就不讲话;可能因为经常的气性大,他眼神都是很凶的。三岁孩子应该有比较柔和、天真、很幸福、很快乐的眼神,但这个孩子不是,你感觉他好像总是瞪着你,而且他不会笑。 陈老师:三岁,不会笑? 班主任:三岁,是。 陈老师:你们问问他家长什么原因? 班主任:妈妈就讲说在家的时候,妈妈对孩子管得非常非常严,不管是大错小错都是打,很严厉地打、训斥。妈妈自己也是急脾气,如果看到孩子做事慢了就冲他喊:“你为什么这么点事情还做不完呢?”后来孩子的姑姑讲,孩子从小处在这样的氛围中。 陈老师:家长教育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呢?由着自己的性子。 班主任:确实是这样的,老师。你会在孩子妈妈与我们的谈话过程中感觉到,她心情好的时候她就对孩子特别溺爱,她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就对孩子大喊大叫。 陈老师:那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孩子喜怒无常。为什么呢?他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不高兴,你抽冷子就来一通,他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高兴,所以说孩子看上去不大正常,什么原因?教出来的。这爸爸妈妈没谱。高兴了溺爱,不高兴了连打带骂,你说这孩子能正常吗?换句话说,你那么情绪化,孩子也情绪化,你这就听懂了。所以说做好父母要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够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你高兴了怎么着都行,有毛病也没毛病;你不高兴了,没毛病你也想骂他两句,你也想打他一顿。不行,这不叫教育,这叫糟践孩子,你纯粹是在那儿毁他呢。说实在话,今天有几个家长不这样?我有时候在路上,看到妈妈推着那小推车的孩子,我相信他不会超过两岁,他还躺在那小车里呢,妈妈这么跟他说话,头两句还商量,第三句的时候,妈妈那一声咆哮,河东狮吼,那半条街都动,我一回头就看见了妈妈“烦死我了”的眼神。我经常看到这样的妈妈在街上,你想想那么小的孩子他受得了吗?反复无常。他受不了!有一个数据说中国现在有精神疾病的,这话说得客气,精神上有问题的,超过一个亿。十三个人里边就有一个精神不大正常。你看他言谈举止情绪真是没谱、没准。今天社会里这样的人很多,你说这一个亿的人做了父母,他们的孩子怎么办?孩子为什么人格分裂 班主任:老师,现在还有一种状况,老师一个教育理念,家长一个教育理念,孩子还有他自己的想法。 陈老师:我告诉你,你说老师一个理念,对。家长有六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六个人没准能有十二个理念,你说孩子听谁的?这不受罪!那个说了“多吃点”,那个说“少吃点”,那个说“别吃了”。 班主任:我们接触的三岁小男孩确实是这样的,妈妈管得非常严,不管大错小错都是打;外公外婆就特别溺爱,导致孩子现在感觉有点分裂。 他好像是很害怕打,但是他被惯得脾气很大又很任性。他看上去就不正常,怪怪的。 陈老师:这种怪怪的孩子不应该有的,它为什么出现在孩子身上?都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造成的。在一个家里,这件事情做错了,爸爸要揍他,妈妈说别揍了,爷爷奶奶过来赶紧要给他抱走,“你敢动,我跟你豁出去了我,我要你命。”是不是?孩子脑子里边想:我犯错误到底是该打还是不该打?我们都听说过,爸爸要打儿子,儿子几岁?十岁。拿起电话来给爷爷打个电话,说什么?你儿子现在要打我了。我们听了之后哈哈一笑!你想一想,首先孩子也是个正常人吧,尤其那么小,这就好像是,一会儿你把他扔到门外,瓢泼大雨浇着,淋得透透的,一会儿你再给他拎屋里边拿火烤,你说孩子是什么感受!现在几乎家家都这样,所以孩子为什么分裂呢?他为什么不正常了呢?天真没有了,什么原因?你就通过大人的这些教育的方法、态度,看得一清二楚。 班主任:老师,有一些父母也很痛苦,他们来信问,说我们是按照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但是爷爷奶奶溺爱,那我们得怎么办呢? 陈老师:在中国古代没这个。全国人民都学中国古人,所谓“见和同解”,大家的看法都是一样的。而且你家跟我家、我家跟他家、南方跟北方、江南和东北都一样。 班主任:对。老师,我们看到很多家训,我们看到历代的不同家族,他们的家训讲的理都是一样的。 陈老师:对了,那些理都是一个理,没有俩理。做人有几个道理?肯定就一个。你要不就做好人,要不就做坏人。说这样也对,那样也对,当好人也对,当坏人也对,那是胡说呢,天理就一个。所以说你这一家人六个声音,孩子能不生病吗?心理会生病。他本来正常的一个孩子,可生养孩子之前,父母、长辈都没有做好准备。我们说一句直白的话,教育孩子的资格还不具备,孩子已经来了,那你教不教?教!乱教。 班主任:老师,家长跟我们讲,说当初要孩子之前,他们愿生一个虔诚的佛子,将来就把他贡献出来弘扬传统文化,弘扬佛法。在孕育孩子过程当中也是用读诵《地藏经》《无量寿经》来进行胎教,按说这样的话,孩子根基是很好的。但是父母教育了三年后,孩子反而不如一个正常的孩子、普通的孩子。 陈老师:你知道什么原因吗?你问妈妈,妈妈是什么反应? 班主任:妈妈很痛苦,现在她不知该怎么办了。 陈老师:这叫事与愿违。为什么会事与愿违呢?种子很好,在娘胎里胎教,给他读佛经、听佛号不受污染多好,种子很好,缘不好。周围的土壤、养分、阳光、水分这些缘不好,都不符合他生长的规律。你说咱们施肥,你能施六样肥吗?你一会儿给他浇水,一会儿拿火烤他,这谁受得了。他还是个小孩子,又那么稚嫩,你真的是在摧残他。所以一个孩子要想教好,你家里先要“见和同解”。你先把意见统一了,不要害孩子了。 该打是不该打?所以家现在为什么不和?大家想法是乱的。为什么想法是乱的?那你看看电视,电视把人都教糊涂了,天天谁教?没人教,电视教,潜移默化大家都学会了。电视里边都是西方的现代的那些理念,家长都学会了,要跟孩子交朋友。西方人只有一伦,人跟人关系只有一种————朋友,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中国人讲理,圣贤告诉我们人生在世五种关系,父母和子女是一种,第二长辈和晚辈,第三夫妇,第四上下级叫君臣,第五是朋友。从古到今传了几千年按这方法不乱。现在你不按这方法,都改了,都改成朋友了,那女儿拍着妈妈的肩膀“老姐”,妈妈挺高兴,好像自己还挺年轻,她不知道□□了。儿子拍着爸爸的肩膀“哥们” 成哥俩了,爸爸挺高兴,看我们多平等、多现代。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就是一片大乱,三岁就痛苦了。 班主任:这妈妈还有一个很大的疑问,说孩子吃软不吃硬,如果说你批评他、训斥他、打他不行,但是如果你给他讲道理,把他说得心平气和了,没事了,他眼泪一擦,就帮你干这个干那个,妈妈就问怎么办?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陈老师:问题要到家里边去观察,六个人每个人都有教他的方法、策略。爷爷说:“过来,你爸下回再打你找爷爷来。”妈妈说:“过来,你爸下回再打你不要找爷爷,找妈妈来,妈妈有办法。”六个人有六百种主意,都灌到孩子的小脑袋瓜里了。所以这个问题不要来问我,每个家长都回去看看你们家人都在对孩子说什么、做什么。我经常在路上听到妈妈对儿子说“别听你爸的”,甚至于爸爸就在边上。爸爸说“别听”。那孩子说我听谁的?爸爸妈妈吵起来了。现在孩子为什么问题多?父不父,爸爸不像个爸爸,母不母,妈妈不像个妈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7: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