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彤邻,系开国上将吕正操将军之女、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习教授,多年从事中美关系及抗战史研究并成果显著,颇具影响。
贾钦涵,是上海交通大学文学院历史学博士,发表多篇论文,乃学界新秀。
●1 赫尔利(Patrick Hurley)等与莫洛托夫(Vyacheslav Molotov)就中国形势会谈备忘录(1944年8月31日)
●2 致赫尔利与纳尔逊(Donald M.Nelson)电报(1944年9月10日)
●3 赫尔利致重庆大使馆电报(1944年9月12日)
●4 高斯(Clarence E.Gauss)致卿与总统的电报概述(1944年9月25日)
●附:高斯致卿与总统的电报全文(1944年9月16日)
●5 赫尔利转发给总统三份文件与自己的评论(1944年10月10日)
●附1:宋子文致赫尔利信(1944年10月9日)
●附2:蒋介石回复总统信(1944年10月9日)
●附3:蒋介石致赫尔利备忘录(1944年10月9日)
●6 白修德(David Barrett)与访谈记录稿(1944年11月2日)
●7 赫尔利延安之行报告(1944年11月8日)
●8 国共五点协议草案[原件](1944年11月10日)
●9 高斯致卿电报(1944年11月13日)
●10 戴维斯(John Patton Davies)致范宣德(John C.Vincent)备忘录(1944年11月14日)
●11 赫尔利致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电报(1944年11月16日)
●12 致赫尔利信件[附中文原件](1944年12月8日)
●13 赫尔利致卿电报(1944年12月13日)
●14 赫尔利致卿航空邮电(1944年12月14日)
●15 致戴克斯海默(W.A.Dexheimer)少校电报[转交致赫尔利信件](1944年12月23日)
●16 赫尔利致卿电报(1944年12月24日)
●部分目录
赫尔利使华期间,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中国靠前形势经历重大变化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美国调整对华外交政策的转折阶段,因而围绕“赫尔利使华”进行相关史料的整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贾钦涵编著的《中美关系转折——赫尔利使华》是“外国观察者眼中的抗战:美军观察组延安机密档案”系列丛书之一。赫尔利,1944年9月作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出访中国,11月接替高斯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直至1945年11月27日辞去大使之职。在赫尔利出使中国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直接参与了史迪威事件、国共和谈、重庆谈判等一系列重大政治外交事件。
本辑收录的内容来自于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比瑟尔图书馆和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资料。前者很好完整地保留了赫尔利职业生涯内的各类私人文书和公务档案,有关他出使中国的文献尤为丰富。其中,赫尔利与、、蒋介石、宋子文、罗斯福、杜鲁门等重要人物之间的往来函电,少见于其他已公布的档案和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