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品读》由司马白羽编著,读史使人明智,透悟历史则胆略愈高,目光愈远,思维愈密。其深意在于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历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故而应以超前的眼光读史,盖因过去是现在的源流,现在承接着过去,又预示着未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史记品读/国学精粹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司马白羽 |
出版社 | 朝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史记品读》由司马白羽编著,读史使人明智,透悟历史则胆略愈高,目光愈远,思维愈密。其深意在于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历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故而应以超前的眼光读史,盖因过去是现在的源流,现在承接着过去,又预示着未来。 内容推荐 《史记品读》由司马白羽编著,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兵法、律例、典章、治乱得失与运筹方法。《史记品读》:历史中包含着深厚的生存法则,过往的历史绝非故纸堆里的文字,而是曾经鲜活的生命记录。读史使人明智,其意义在于通过纷乱的事件把握人类活动的思想和精神,这才是读史的内涵。 目录 文明的熹微 五帝本纪:神圣光环背后的明争暗斗/3 ◎人文始祖/3 ◎推行文治/5 ◎仁而威服/6 ◎尧舜易位/7 ◎舜帝风华/9 ◎病逝苍梧/13 夏本纪:文明与野蛮的过渡/15 ◎负痛治水/15 ◎夏启立国/17 ◎征伐有扈/18 ◎太康失国/19 ◎五子放歌/20 ◎后羿代夏/21 ◎寒浞篡政/22 ◎少康中兴/24 ◎季杼东征/25 ◎九夷来朝/26 ◎帝芒沉祭/26 ◎国事衰微/27 ◎孔甲乱政/27 ◎桀征有施/28 ◎直臣之难/29 ◎暴君亡国/29 殷本纪:青铜帝国的荣辱/31 ◎玄鸟生商/31 ◎灭易雪恨/32 ◎君臣际会/33 ◎网开三面/34 ◎超级间谍/34 ◎汤武革命/35 ◎鸣条之战/37 ◎宰辅摄政/37 ◎帝戊中兴/39 ◎九世纷争/40 ◎盘庚迁都/42 ◎武丁大帝/43 ◎夺嫡之乱/45 ◎羌方作乱/46 ◎革囊射天/47 ◎雷劈武乙/47 ◎周方崛起/48 ◎独挽狂澜/49 ◎纣王当国/50 ◎众叛亲离/51 ◎武王灭商/52 周本纪:辉煌到堕落的轨迹/54 ◎弃儿传奇/54 ◎迁徙生涯/55 ◎困厄菱里/57 ◎文王访贤/59 ◎孟津观兵/60 ◎牧野之战/61 ◎分封功臣/62 ◎周公摄政/63 ◎成康之治/64 ◎昭王南进/65 ◎穆王宏略/66 ◎共王吃醋/67 ◎周德衰微/68 ◎毁誉之主/69 ◎宣王中兴/70 ◎玄鼋化女/73 ◎一笑倾国/76 ◎平王东迁/77 ◎周郑交恶/78 ◎幼子之乱/80 ◎楚王问鼎/83 ◎一落千丈/85 ◎姬朝变乱/86 ◎战国纷争/87 秦本纪:从蕞尔小邦到统一四海/91 ◎鸟人部族/91 ◎秦人西迁/92 ◎费昌复仇/93 ◎家族沉浮/94 ◎立足犬丘/95 ◎血战西戎/96 ◎位列诸侯/97 ◎文公强种/99 ◎克定祸乱/100 ◎德公迁都/101 ◎同心断金/102 ◎仁爱之主/103 ◎五羧大夫/104 ◎插手晋政/106 ◎秦晋相争/111 ◎称霸西戎/114 ◎崤山雪耻/115 ◎东进受阻/116 ◎偏安西部/117 ◎庸人治国/118 ◎苍龙受缚/121 ◎献公解厄/122 ◎商鞅变法/124 ◎中原外交/126 ◎秦公称王/127 ◎武王举鼎/128 ◎女主风流/132 ◎鞭策宇内/133 ◎统一六国/136 舞台的主角 秦始皇本纪:千秋功罪任评说/141 ◎剪灭权臣/141 ◎逐客事件/146 ◎金元外交/148 ◎击赵灭韩/148 ◎反问亡赵/150 ◎强势破燕/151 ◎水攻灭魏/15l ◎疲敌灭楚/152 ◎不战灭齐/154 ◎称始皇帝/155 ◎设置郡县/157 ◎巡疆封禅/158 ◎追求长生/159 ◎修筑长城/159 ◎焚书坑儒/160 ◎出行驾崩/161 项羽本纪:铁骨柔肠的悲情人物/163 ◎贵族出身/163 ◎反秦起义/164 ◎血战襄城/165 ◎刚愎性格/166 ◎荆楚复国/166 ◎破釜沉舟/167 ◎刘项争端/168 ◎裂土封王/169 ◎彭城之战/169 ◎四面楚歌/171 ◎英雄末路/172 高祖本纪:大风起兮云飞扬/174 ◎出生异兆/174 ◎混混生涯/175 ◎白捡媳妇/176 ◎自我炒作/176 ◎举起义旗/178 ◎龙战大野/179 ◎刘项结盟/180 ◎入主咸阳/182 ◎鸿门之宴/183 ◎潜龙在渊/183 ◎见龙在田/184 ◎纵横捭阖/185 ◎美女战术/186 ◎楚汉对峙,187 ◎定鼎天下/189 ◎诛杀功臣/190 吕太后本纪:在温柔与狠辣之间 ◎储君之争/194 ◎诛杀勋臣/195 ◎鸩杀赵王/197 ◎齐王惊魂/198 ◎太后情人/199 ◎惠帝驾崩/201 ◎封王暗流/201 ◎幽杀刘友/203 ◎撤销赵国/204 ◎黑狗事件/205 ◎齐王起兵/206 ◎风诡云谲/207 ◎诛杀诸吕/209 孝文本纪:克己仁恕的典范/211 ◎践祚为帝/211 ◎废除连坐/214 ◎列侯归国/215 ◎大封诸王/216 ◎法制改革/216 ◎内外平服/217 ◎缇萦上书/218 ◎重视民生/219 ◎抵御匈奴/221 ◎躬行节俭/221 ◎天子驾崩/222 孝景本纪:名不符实的明君/224 ◎博弈杀人/224 ◎七国之乱/225 ◎条侯平叛/227 ◎天灾异象/228 ◎储君之争/230 ◎逼死功臣/232 ◎奢华陵墓/234 英雄史诗 屈原列传:为故国与理想而殉身/237 ◎首创楚辞/237 ◎公室之后/239 ◎踌躇满志/239 ◎流放汉北/241 ◎楚王被劫/242 ◎二次流放/242 ◎慨然赴死/243 豫让:为尊严而战的死士/244 ◎晋国内战/244 ◎三家攻赵/245 ◎智伯覆灭/246 ◎厕所行刺/247 ◎毁容改装/247 ◎二次行刺/248 ◎刺客尊严/249 刺客列传:飞蛾扑火的终极一搏/251 ◎燕市狂歌/251 ◎结识田光/252 ◎接受重托/254 ◎深入暴秦/255 ◎图穷匕见/256 ◎知音相随/258 游侠列传:黄金时代的最后一个侠影/259 ◎大侠风范/259 ◎武林盟主/260 ◎树大招风/261 ◎亡命江湖/262 ◎身首异处/263 留侯世家:人生抱负与精神自由的合体/265 ◎锤击独夫/265 ◎下邳奇遇/267 ◎风云际会/269 ◎佐汉建功/270 ◎借箸谏封/271 ◎运筹帷幄/273 ◎南宫论功/274 ◎功成身退/275 卫将军列传:梦想能突破卑贱的身份/276 ◎私生之子/276 ◎奴隶之身/277 ◎时来运转/278 ◎初露锋芒/279 ◎大战河套/280 ◎漠南鏖兵/280 ◎定襄之战/281 ◎大破匈奴/282 ◎尊荣无二/284 试读章节 司马迁下狱后,手脚交叉被捆绑,颈项带着木枷,皮肉裸露在外,动辄遭受棍棒和皮鞭的猛击,被关在四面都是高墙的囹圄内,在这种情况下别说尊严得不到任何保障,甚至是生命也随时会剥夺。对于一个文弱书生来说,遭遇了这番锤憷,早已是惊惶恐惧。只要看到狱吏,就叩头触地,看到狱卒,就条件反射般的喘息。这倒并非司马迁多么软弱,任何人在这群如狼似虎的暴徒手中都不能幸免。在这些狱吏牢子面前,尊严荡然无存。即便是像西伯姬昌这样胸怀寰宇的圣贤,李斯这样韬略如海的贤相,韩信这样指挥万军的统帅,彭越、张敖这样南面称王的功臣,周勃这样扶助汉室能臣,窦婴这样斩将夺旗的骁将,季布这样一诺千金的大侠客,灌夫这样纵横沙场的猛将,一旦深陷囚室,披枷带锁,也都不能保全个人的尊严。这些人位及王侯将相,尚且不能保全,更何况是普通人,不知被折磨致死多少,正所谓“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在表面倡导仁义礼智信,实际上却以吏为师的社会,无论有怎样的功勋,一旦被定罪,除了自杀保全尊严外,根本无法避免被践踏、被污辱的结局。司马迁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控诉了那个时代人尊严的缺乏。而他自己,则终身难脱污名。《报任安书》情辞之切,内蕴之痛,将他写《史记》的心曲陈述得明明白白,可以说字字沥血。清人吴楚材在编选《古文观止》时评价此文“感慨啸歌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可谓中肯极矣。 太始元年(前96年),司马迁被任命为中书令,参与机要,这一年司马迁50岁。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荣宠无比的职位,可是司马迁却宠辱不惊,安之若素,继续著述《史记》,大约到征和二年(前91年),《史记》全书完成,共130篇,52万余言。全书文辞优美,史实精准,向以“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而闻名,鲁迅先生曾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史学价值,《史记》都是一部无可替代的作品,这和司马迁的写作态度分不开,也和司马迁的命运分不开,他不但是怀着对历史的忠诚去书写,也是怀着思考去写。他不但为帝王将相立传,也为刺客游侠与优伶滑稽人物立传,在他的笔下,不论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还是怀沙沉江的三闾大夫屈原,不论是鸡鸣狗盗之王孟尝君,还是肝胆侠烈的荆轲豫让,都描写得栩栩如生,令人动容。可以说,《史记》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司马迁痛苦心灵的震颤回音,是他的孤愤之笔。 P11-12 序言 夜晚的窗外如斯宁静,只有远处楼宇的灯火微明。运河上的风悄悄地渗透进窗子,吹动桌案上的书卷。我惯于在深夜读书,尤其是读史。历史就像这宁静深邃的夜晚,不知潜藏着多少谜团,令人迷惑却又欲罢不能。《史记》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史著,中夜披衣翻览,常有苏舜卿汉书下酒的快意,虽不能效其浮一大白,但就着清茶四五盏,倒也慰怀。 两千多年前,太史公司马迁怀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开始治史,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以十余年之功,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大作略推三代,详叙秦汉,上记轩辕,下录文景,成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五十二万余言。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意义上的作品,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兵法、律例、典章,治乱得失与运筹方法。太史公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态度非常严谨,做了大量的考据与调查工作,其准确性大多已被现代考古所证实。 伟大的作品背后潜藏着伟大的灵魂,一颗饱受磨难的心灵更能熔铸出一部旷世经典。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中国史学上的一部巅峰之作,也是一部文学力作,为历代著史者和为文者所赞誉。司马迁以人木三分的笔法写下千古绝唱,这既与他精深的治史素养有关,也和他的身世命运有关。他以“不虚美、不隐恶”的主导思想着笔,以纪传的形式著史,为后代史家所沿袭。但他史作中所闪现的人文精神,超越于时代的思想,却非为帝王做谱牒的文人所能继承。司马迁身上闪烁着士大夫阶层所独有的狷介,同时又有更多知识分子的情怀,这使他能够进行深刻的剖析,他不仅着墨于帝王将相,而且也关注小人物。在他的笔下,无论是万乘之君,还是刺客者流,都立此存照,有着丰硕的血肉和饱满的灵魂。 《史记》诞生后,受到历代学者文人的推崇,为之补记者累世不绝。据载,司马迁死后《史记》在流传中略有缺佚,汉元帝、汉成帝时学者褚少孙为之补记《武帝本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日者列传》等篇目,并补记了汉武帝后期的内容。自六朝至唐宋,为之作注者更是不可胜数,其中以南朝裴驷《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三家的注解最为著名,故而被称为“三家注”。不仅史学界对《史记》论述颇多,文学界亦对《史记》十分看重。唐宋之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郑樵、马存、洪迈、王应麟俱都重视《史记》,言文必说《史记》。韩愈称《史记》风格“雄深雅健”,柳宗元认为《史记》“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马存认为《史记》“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郑樵则说“诸子百家,空言著书,历代实迹,无所纪系。而司马迁父子世司典籍,工于制作,上自黄帝,下迄秦汉,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著人。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书。”可见唐宋学者对《史记》之看重。 明清以来,《史记》不但影响史学,而且影响小说、散文的创作。明代的公安派,清代的桐城派都受《史记》的影响。明代大才子金圣叹评“六才子书”,《史记》就名列其中。金圣叹认为《水浒传》的创作就曾受到《史记》的影响,并说:“《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是一篇列传。”依笔者所见《游侠列传》《刺客列传》实乃侠义小说的渊薮。晚明文坛宗师钱谦益说:“司马氏以命世之才、旷代之识、高视千载,创立《史记》。”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夫史迁绝学,《春秋》之后一人而已。”近代大学者梁启超给司马迁的评价更高,他说:“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太史公诚史界之造物主也。”现代历史学家翦伯赞也说:“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大学者郑振铎则说:“自司马迁以来,便视历史为时代的百科全书,所以司马迁取的材料,范围极广,自政治以至经济,自战争以至学术,无不包括在内,其所网罗的范围是极其广大的。所谓文学史也常常被网罗在这个无所不包的时代的百科全书之中。”赞誉煌煌,著述成百代师,太史公地下有知,当无憾矣! 笔者不揣鄙陋,于此解读《史记》,内心实怀惶恐,本书精选《史记》中的部分内容,仅以一家之言以飨读者,以吾学之浅,或有错漏,自是不免,还望读者方家不吝指点。 2011年3月31日凌晨于听风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