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刀记(共3册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郭澄清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大刀记》创作于1975年,共有两部三卷。是中国唯一一部描写鲁北平原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作者郭澄清用扎根乡村的现实主义笔法,用脱胎于中国传统小说的质朴、浑厚的风格,歌颂了鲁北平原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和辉映千秋的历史功勋。作品甫一出版即获得了广泛的影响,也成为一代人不可磨灭的阅读记忆。该书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又充分体现了那一代作家的文学才华、历史价值观和美学追求。 作者简介 郭澄清(1929—1989),当代作家,山东宁津人。 目录 第一章 闹元宵 第二章 灵堂栽赃 第三章 闯衙喊冤 第四章 龙潭桥别妻 第五章 德州内外 第六章 苦上加苦 第七章 难中遇难 第八章 授刀传艺 第九章 大闹黄家镇 第十章 夜袭龙潭街 第十一章 古庙许亲 第十二章 新婚喜日 第十三章 姓“穷”的人们 第十四章 “公审”闹剧 第十五章 三条船 第十六章 杨柳青投亲 第十七章 卖子救夫 第十八章 天津街头 第十九章 怒打日本兵 第二十章 风雪关东路 第二十一章 逼进兴安岭 第二十二章 打虎遇险 第二十三章 下山找党 第二十四章 重返宁安寨 第二十五章 杨家遭劫 第二十六章 龙潭卖艺 第二十七章 月下磨刀 第二十八章 坟前叙旧 第二十九章 血染龙潭 第三十章 夜奔 第三十一章 村野小店 第三十二章 三岔路口 第三十三章 走延安 第一章 风火燎原 第二章 夜行人 第三章 雪后初晴 第四章 战火中的支委会 第五章 虎口拔牙 第六章 春天来了 第七章 训敌 第八章 回马枪 第九章 打集 第十章 巷战奇观 第十一章 “我就是八路!” 第十二章 再返宁安寨 第十三章 荒野斗智 第十四章 夺枪 第十五章 龙潭的早晨 第十六章 巧夺黄家镇 第十七章 夜战水泊洼 第十八章 围困柴胡店 第十九章 刀铣河山 尾声 序言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展现中华民 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文学发展水平,深入揭示新中国70年 来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激励人们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 懈奋斗,我们策划出版了这套“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 典藏”丛书。为将该丛书打造成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 作精良的精品丛书,我们成立了丛书评审专家委员会,成 员均为密切关注和深刻了解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动态的资深 评论家。委员会从历史评价、专家意见和读者喜好等方面 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众多优秀长篇小说进行综合评定,从 中选出70部描写我国人民生活图景、展现我国社会全方位 变革、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主体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和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品力作。这些 作品,大多为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 奖”等重大国家级奖项的长篇小说,政治性、思想性和艺 术性高度统一,代表了中国文坛70年间长篇小说创作发展 的最高成就。 我们致力于“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 术价值作为追求”的使命任务,通过这套丛书的出版,在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精神、展现中国 风貌的同时,倡导精品阅读,引领和推动未来的中国文学 原创出版。 导语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文学发展水平,深入揭示新中国70年来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激励人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策划出版了这套“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为将该丛书打造成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丛书,我们成立了丛书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均为密切关注和深刻了解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动态的资深评论家。委员会从历史评价、专家意见和读者喜好等方面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众多优秀长篇小说进行综合评定,从中选出70部描写我国人民生活图景、展现我国社会全方位变革、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主体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大多为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等重大国家级奖项的长篇小说,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代表了中国文坛70年间长篇小说创作发展的最高成就。 精彩页 第一章 闹元宵 元宵节来到。 听说,过元宵节的风俗,地面很广。在别的地方,元宵节也不知是怎么过法;在这龙潭街一带,元宵节是个灯节。 天刚擦黑儿,家家户户就吃了晚饭,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大闺女,小媳妇,全跑到街上来了。满街筒子里,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过节心盛的娃子们,在人空子里挤来串去,东奔西喊,蹦蹦跶跶,跳跳趱趱,尽情戏耍,拼命撒欢儿。 这是一条南北街道。 贫与富,在街心筑起一堵无形的高墙,把街东街西,分成了两个世界:街东,净些土房茅屋,大都破破烂烂;街西,一片清堂瓦舍,全是深宅大院。 每年元宵夜晚,街道两边,都顺街拴上麻绳,绳上挂满灯笼。往年,街西的灯景,年年胜过街东。灯笼不光多,而且很讲究。日头刚落窝儿,就有专人把那些奇形怪状的灯笼挂好,点着,大显其荣华富贵。因此,在街东穷人中,传开一首民谣: 元宵逛灯朝西看, 灯笼要把绳压断。 一烛灯火一汪血, 财主过节咱过关! 街西的灯景胜过街东,这并不难理解。因为街东净是穷人,家家缺吃少穿,人人千愁百虑,谁有闲钱去买灯笼?谁有闲心来逛灯景? 可是,今年的灯景,却很反常——街西远不如街东。 莫非说,街东穷人的光景,今年好于往年?不! 今年运河决口,土地减收;加之房捐地税,兵抢匪劫,直逼得黎民百姓,上天无梯,人地无门。大家富户,乘荒年暴月,投机取利,大发横财;穷家小户,倾家荡产,舍儿卖女,离乡背井。 这年头,卖汗水的找不着买主,要饭吃的谁肯打发? 有的人,含着一口谷糠咽了气; 有的人,攥着一把苇根死在闯关东的路上。 近日来,这龙潭街头,竟设上“人市”——三岁的娃娃只换一斗高粱! 怪哉!穷人的疾苦已到这般地步,他们为啥反倒大过灯节?按说,这事儿是有点费解。可这龙潭街上的人们,却没人感到奇怪。看他们那心照不宣的表情,好像谁也不说谁也明白。特别是那些一根肠子闲半截的穷人,过灯节的心气儿更高得出尖儿。今年领头闹社火的,几乎全是他们。 龙潭街的尽北头,有座关帝庙。 这关帝庙,是见年闹社火化装、排练的场所。 今天傍晚,头一个走进关帝庙的,是外号白眼狼的大财主贾永贵的长工梁宝成。梁宝成,这条一戳四直溜的汉子,长得敦敦实实,五大三粗,坐下好像蹲门石狮,站着犹如半截铁塔;两只大手宛如一对小蒲扇儿,据说一巴掌能扇倒毛驴;说起话来嗓似铜钟,生上气来喊声如雷。而今,他哼着大口梆子腔,晃着膀臂,跨着大步,咚咚咚,径直地朝向关帝庙走着,踩得大地在他的脚下发抖,身后带起一股小风。 庙堂的庭院里,骑门夹道有两棵参天古松。松树上,挂着一对围灯,把暮色昏沉的庙庭照得通明。一位穿着补丁山棉袄的老汉,正哈着腰扫天井。 这位老汉,是白眼狼的佃户,名叫常明义。 十年前,也是一个元宵节的夜晚,白眼狼的“大哥爹”贾永富上门逼租,硬把明义的妻子逼上屋梁,并霸占了他的宅子。打那,常明义就抱着他的老生儿子常秋生,住进这关帝庙的一间耳屋。十年来,每到元宵夜晚,常明义就闭门不出,歪倒炕上落泪。每到这时,白眼狼就领着“腚后跟”来到庙上,在院中敲锣打鼓,鸣鞭放炮,又扭又唱,成心要把明义气死!每到这时,梁宝成也来到明义的屋里,和他谈天说地,帮他消愁解闷儿。 今儿个,梁宝成跨进庙门后,见常明义打破了闭门不出的十年常规,点上围灯又扫天井,他初而惊,继而喜,就凑过去逗了个闷子: “嘻嘻,明义哥,今儿个这是太阳从哪出哩?” 明义一见宝成来了,立刻喜上眉梢,也就劲儿打哈哈说: “嘿嘿,你来得这么早班,是叫哪阵风刮来的喃?” 说着,两人的视线碰了个头儿,都会意地笑了。 宝成爹在世时,欠下了白眼狼的阎王债。这还不清的阎王债,不光把梁家的亩半坟地滚进去,还把宝成逼进贾家当了长工。梁宝成这条只有间半草房的穷汉子,是个“宁饿死,不愁死”的乐天派。有时候,家中的锅盖张不开口,他照样唱他的梆子腔。因为这个,村里元宵闹社火,见年少不了他。今年,他闹社火的兴头子,更是高得出眼——不光来得早班,而且当了“总管”。这时常明义嬉笑着说: “大总管呀,派我个差吧?” “再拾起你那老行当来呗!” “打鼓?” “是呀。”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