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艾力,1966年生、蒙古族,内蒙古扎鲁特旗火,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内蒙古民族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会民族关系委员会理事。研究方向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地区发展问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招标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3项。著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新编》一书,并在《内蒙古社会科学》《民族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 目录 绪论 一 民族教育扶贫的重大意义 二 民族教育与贫困的关系 三 民族教育扶贫的路径 四 民族教育扶贫研究相关成果 第一章 民族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 一 定性与定位 二 民族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 三 民族教育的扶贫实践 四 与民族关系的良性互动 第二章 内蒙古民族教育扶贫难点分析 一 学前教育办学能力弱、水平低 二 贫困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削弱教育扶贫效果 三 基层学校教师收入低、学生食宿条件有待改善 四 职业教育和农牧民培训力度不足 五 影响高校扶贫效果的因素难以消除 第三章 内蒙古民族教育扶贫能力短板 一 教育扶贫决策能力有待提升 二 统筹各类教育发展的能力不够 三 乡村教师队伍治理亟须善治 四 高校贫困生帮扶与发展能力培养不足 五 教育服务贫困地区存在问题 第四章 民族教育扶贫政策体系建构 一 学前教育扶贫政策 二 基础教育扶贫政策 三 职业教育扶贫政策 四 特殊教育扶贫政策 五 贫困学生资助政策 第五章 促进民族教育扶贫能力现代化 一 提升教育扶贫科学决策能力 二 提升统筹各类教育发展能力 三 推进乡村教师队伍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 提升高校贫困生帮扶能力及质量 五 加大教育服务贫困地区力度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内蒙古地区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全书共分为八个章节,核心观点认为民族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决定了民族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民族教育扶贫的必然性。民族教育扶贫功效的发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进一步深入,是内蒙古深化守望相助民族关系的关键因素。本书认为,完善民族教育扶贫政策体系,促进民族教育扶贫能力现代化,提升高校服务脱贫工作的能力对推进内蒙古扶贫攻坚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建设祖国亮丽北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