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毕加索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英)罗兰·彭罗斯//(澳)大卫·洛马斯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序言
引言
生平简介
参考文献
插图列表
1.自画像:“我,毕加索”
2.佩德罗·马纳克
3.花瓶
4.抱鸽子的小男孩
5.悲剧
6.生活
7.老吉他手
8.穿衬裙的女人
9.小丑一家
10.三个荷兰女孩
11.拿烟斗的小孩
12.红色背景的裸体画
13.格特鲁德·斯坦画像
14.拿着调色板的自画像
15.阿维尼翁的少女
16.树神
17.三个女人
18.扶手椅中的裸体(坐着的女人)
19.坐着的裸体
20.裸体
21.丹尼尔-亨利·坎魏勒画像
22.小提琴和葡萄
23.吉他、煤气灯和瓶子
24.静物:纸牌、玻璃杯和瓶身写着“法兰西万岁”的朗姆酒瓶
25.彩衣小丑夏力
26.餐桌上的静物
27.掠夺
28.三个音乐家
29.情人
30.奥尔加的肖像
31.弹曼陀林的女人
32.二三个舞者
33.浴女坐像
34.海边人物(亲吻)
35.雕塑家
36.红色扶手椅上的裸女
37.睡在扶手椅中的女人(梦)
38.缪斯女神
39.哭泣的女人(局部)
40.猫吞食鸟
41.戴鱼帽的女人
42.水罐、蜡烛和砂锅
43.塞纳河畔的女人,仿库尔贝
44.山羊的头骨、瓶子和蜡烛
45.烟鬼
46.阿尔及尔的妇女,仿德拉克洛瓦
47.a)用山羊头装饰的瓷盘
b)春天
48.艺术家和他的模特
精彩页
引言
在本世纪(指20世纪)艺术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并且引起艺术界最具革命性变化的人毫无疑问是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此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为毕加索,艺术是有力的情感媒介而不是对完美的理想化形式美的追求的这种观念,才被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家们所接受。
艺术应该源于一种原始的需要,用强烈的情感词汇来表达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当我们回归到这种基本信念上来时,我们就会更倾向于重视艺术作品的生命力而不是其有多完美。与此相对,正是毕加索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力量,驱使我们在作品中发现美的神秘所在。
由于早年对人生的困惑和对学院派传统的不满,毕加索发现按照他曾经所受教育的标准去寻找美,并不是他所追求的目标。在巴塞罗那和巴黎时,毕加索多年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他年少时期天赋极高,能够轻而易举地吸收同时代艺术家作品的特色,这使得毕加索年纪轻轻已经功成名就。但他没有因此就志得意满。个人充沛的表达力与非凡的勇气引发了一场危机,驱使他放弃了成名的捷径,转而冒险投入新的创作形式的挑战中去了。
25岁的时候,毕加索迎来了早期职业生涯的转折点。这位年轻艺术家将自己所卷入的斗争通过一幅伟大的绘画作品有力地描绘出来了,这幅作品就是在1907年春于巴黎完成的《阿维尼翁的少女》(彩色图版15)。令他的朋友们感到震惊的是,毕加索竟然放弃了他们长期以来喜爱的艺术风格,转而确立了一种他们也无法理解的艺术形式。无论是马蒂斯(Matisse)、布拉克(Braque)、德朗(Derain),还是他忠实的赞助人,甚至他的挚友同时也是他的崇拜者纪尧姆·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没有人能消化这种乍看上去颇为出格的作品。他们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来消化这件作品,一开始他们觉得这幅画简直就是在羞辱他们的感官,但渐渐地,他们不仅接受了它,而且发现它给他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当阿波利奈尔意识到发生在毕加索及其作品中这一变化的意义时,他写下了这样的话来描述两类艺术家之间的差异:有一类艺术家跟随自己的艺术冲动而不做任何斗争,就“像是大自然的延续”,他们的作品“没有才华可言”;而另一类孤独的艺术家,“他们所绘的任何事物都是从内心出发”。“毕加索,”阿波利奈尔说,“他曾是前者,从未有过哪种景象像他经历变化成为第二类艺术家那样令人不可思议。”(纪尧姆·阿波利奈尔,《立体主义画家》,英译本,纽约,1944年。)
毕加索从未失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在随后的几年里,这种勇气使他得以创造了一种新的风格——立体主义(彩色图版15—25)。他与他的朋友乔治·布拉克密切合作,引领了当代的其中一个重大艺术变革,这场革命改变了绘画与现实的关系,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加深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虽然从那以后,毕加索的作品并不总是立体派的风格,他在1909年到1914年战争爆发期间的发现(其问终止了和布拉克的密切合作),给他的作品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发展,而且所传播的影响比其他任何一个艺术运动都更为广泛。其作品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他可以轻松地转换他的风格,而且常常在同一幅面里将可能看上去并不相容的风格组合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趋势实际上也愈发强化,毕加索运用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创作的经验也变得日渐丰富。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以前的艺术发现几乎没有丢失。毕加索有着极为精确的视觉记忆,这使他能够自由地运用多年积累的经验,并有助于他能够随时进入工作状态,保持_[作速度。他绝佳的记忆力并不仅仅局限于绘画技法上的发现。对毕加索来说有着特殊意义的图像和事件一直都在吸引着他,贯穿他生命的始终。被母性包围的柔情,人类头脑中的奇思幻想(彩色图版8、13、21、36),艺术家及其模特之间的困境(彩色图版48),斗牛的祭祀戏剧,古典神话中的英雄主义,有生命物体和无生命物体之间的变形,景观的宏伟之处及其光线效果或是日常家庭生活中的静物(彩色图版24、42、44):这些主题一直深受画家青睐。
尽管毕加索大部分时间都在法国度过,但他从未忘记过自己的西班牙血统。1881年,他出生在马拉加(Malaga),是何塞·鲁伊斯·布拉斯科(Jose Ruiz Blasco)和玛利亚·毕加索·洛佩兹(Maria Picasso Lopez)的儿子。他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艺术指导。他的父亲是一个平庸的画家,但他善于鼓励儿子,并且意识到在儿子13岁的时候,其绘画天赋已经远远超过了他自己。经过在科伦纳(Corunna)、巴塞罗那(Barcelona)和马德里(Madrid)艺术学校学院派传统的早期训练后,毕加索在这些地方出色地通过了入学考试。他迅速发展,远远超过了这些美术学院所能够提供的指导。他的家人已经在巴塞罗那定居下来。对他来说这个地方的环境太过狭隘,他更加渴求的是巴黎那种光鲜刺激的国际化都市。即便如此,毕加索个人的性格、习惯以及艺术风格从根本上来说仍然是西班牙式的,他早期所吸收的影响不仅限于他在巴黎
导语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本书全面回顾了他的各种艺术风格,从蓝色时期、粉色时期、黑人时期到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结合不同时期西方社会的艺术思潮和毕加索本人的经历,分析风格流变的原因。
本书从毕加索海量的作品中精选了48件,涵盖他创作的各个阶段,由毕加索研究专家针对每件作品进行解读,并配以大尺寸全彩图,便于读者对于毕加索的艺术有直观的认识,作者深入浅出的介绍则进一步挖掘和探讨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内涵。
序言
本书引言的作者,罗兰·彭罗斯(Roland Penrose),
被公认为英国研究毕加索最权威的学者。他与毕加索的联
系就像一幅立体主义画作——有许多面。
1928年,彭罗斯与毕加索相遇。1954年,在准备写传
记《毕加索:生活和作品》(Picasso.His Life and
Work)时,彭罗斯从两人恒久的友谊中得到许多宝贵的见解
。举个有趣的例子,彭罗斯曾透露毕加索在一幅肖像画中
,把他的阿富汗猎犬——卡斯贝克(Kasbec)的鼻子嫁接到
他心爱的情妇朵拉·玛尔(Dora Maar)的脸上。如果人们没
有机会直接观察到这两者,就无法发现当中的联系。因为
彭罗斯在毕加索职业生涯的后期同其私交甚好,他并没有
以当时流行一时的狭隘视角忽略毕加索晚期的作品。
彭罗斯并没有掩饰过他对毕加索的崇敬之情。奇怪的
是,尽管如此,他自己的艺术创作却从未受毕加索影响。
也许是因为,对于一个在战争期间达到成熟的年轻艺术家
来说,毕加索(作为最著名的现代艺术家)更像是一个可望
而不可即的偶像,而不是一个可以模仿的艺术家榜样。在
涉猎抽象概念之后,彭罗斯开始注意超现实主义,从中他
被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的作品和个人魅力所吸引。
幸运的是,这一次偶然的相遇激发了他的创造力,而不是
扼杀——如果他试图模仿毕加索就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超现实主义的背景值得一提。毕竟,当彭罗斯遇见毕
加索的时候,他或多或少地也已经与超现实主义者站在一
起——彭罗斯可以清晰地在毕加索近期作品中看到相关的
痕迹。作为一个评论家,彭罗斯对这一超现实主义阶段的
写作最为敏锐。他对立体主义诗意而主观的一面十分敏感
,同时又能体会到当中理性且需要大脑思考的那面,这多
少与超现实主义是分不开的:安德烈·布勒东(Andre
Breton)——他对毕加索的尊重与彭罗斯不相上下——在
1936年宣称“毕加索是立体主义的超现实主义者”。第二
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彭罗斯翻译了毕加索一部极具超现实
主义风格的戏剧——《被尾巴愚弄的欲望》(Desire
Caught by the Tail),它于1950年在西区的一家剧院上
演。
彭罗斯是1936年伦敦超现实主义国际展览组织委员会
的一员,该次展览中也展出了多幅毕加索的画作。1938年
,《格尔尼卡》(Guernica)到了伦敦,彭罗斯在这个过程
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他在伦敦当代艺术学会(ICA)和
艺术委员会(Arts Council)的主办下协助组织了一些毕加
索的展览。
能够收藏他所欣赏的艺术品是彭罗斯莫大的荣幸。当
泰特美术馆(Tate Gallery)只有三幅毕加索作品的时候,
1939年彭罗斯借了12幅给伦敦美术馆(London Gallery)英
国藏馆举办的一个毕加索展。这些作品大多是从比利时交
易商勒内·加夫(Rene Gaffe)和超现实主义诗人保罗·艾
吕雅(Paul Eluard)那里购买来的。但是,这些收藏的精
华——《哭泣的女人》——是彭罗斯在画作还未完全干透
时就立刻从毕加索那里买下的。
艺术收藏通常是一件私事。然而,《哭泣的女人》现
在被挂在泰特美术馆,这是向彭罗斯的公众精神致敬的最
佳方式。旁边的《三个舞者》是彭罗斯代表泰特美术馆说
服毕加索以低价出售给他们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幅杰
作分别标志着毕加索与超现实主义之间激烈对话的开始与
结束。对彭罗斯来说,他的作品能跟毕加索的作品在同一
个展厅里展出,是一种莫大的骄傲。
内容推荐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公认的天才艺术家,他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无人能比。本书回顾了艺术家漫长的艺术生涯,作者之一罗兰·彭罗斯是毕加索的挚友,他不单从艺术史家的角度,还以一个亲密友人的身份,剖析了毕加索不同时期的境遇和他本人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作者用概括的语言,较为全面地讲解了毕加索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并且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画家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分析了48幅艺术作品。通过此书,能够发现备具争议的毕加索身上所蕴含的独特艺术魅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