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朝花夕拾(导读版)/统编语文教材配套名著阅读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鲁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朝花夕拾》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以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而动人地抒写了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质朴善良的阿长、博学方正的私塾先生、严谨认真的藤野先生、热血青年范爱农,“可怖而可爱”的无常……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在鲁迅充满爱与温情的回忆中跃然纸上。《朝花夕拾》洋溢着个体生命的天真之气,展现了作者童年体验的追忆和成年沉淀后的思考。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姓周,幼名章寿,字豫山,后改豫才。1898年起,改名周树人。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笔名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卒于上海。鲁迅从小阅读兴趣十分广泛,看过很多野史、杂记,对民间艺术也有深切爱好,这些都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资源。
鲁迅也被誉为“青年导师”,受他提携、指点和教导的后辈学生非常多,如孙伏园、丁玲、萧军、萧红、罗家伦、冯雪峰、台静农等,都深受鲁迅的影响。
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延伸阅读
免和猫
故乡
社戏
秋夜

风筝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拿来主义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从帮忙到扯淡
附录
中外名家眼中的鲁迅和《朝花夕拾》
名句大观
刷题大闯关
阅读札记·读后感
序言
往事何曾如烟——走进《朝花夕拾》的世界
鲁迅是一个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丰碑最顶端的名字。
对于他的作品印象,往往是战斗的、犀利的,甚至有着不
近人情的尖刻。可是打开《朝花夕拾》,你会看到一个完
全不一样的鲁迅,会看到一段最真实的鲁迅关于自己人生
的记述。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
生于没落的封建家族,经历少年时期的父病亡身、家道衰
残,深味炎凉世态,故立志学医。留学日本,因见国民精
神麻木,遂弃医从文。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
,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此后,鲁迅创作了大量优秀
的文学作品,其中《阿Q正传》已经成为一部“必读的民族
典籍”。此外,还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
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
》《二心集》《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等。其人
其作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是最“中国”、最深沉、最发人
深省的。他的小说多以底层劳动人民为主人公,去反映他
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出口。其小说用冷静的笔触去勾画充
满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的社会,以期引起“疗救的注
意”。他的杂文最能充分体现其文学的创造力。鲁迅先生
一生写了16部杂文集,把笔触伸向了整个社会的各个角落
,把对于民族的责任感变成文字,变成无情的揭露、愤怒
的控诉、尖锐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杂文,在鲁迅先生的
手里才真正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并成
为一种“是匕首、是投枪”般最具战斗力的文体。
此外,鲁迅先生的散文文笔明净雅致,少了些许剑拔
弩张的战斗气息,却又不乏真诚与眷顾。而他的《野草》
又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成其最内在的情绪
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其晚年创作的《故事新编》
以荒诞甚至奇幻的手法表现深刻而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
种前所未有的新派历史小说体例。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
旧事重提》,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1926年,鲁迅先生因声讨反动政府制造“三一八”惨案
的无耻行径,而遭到迫害,四处流落,辗转于山本医院、
德国医院等处,后又至厦门大学教书。期间,深感社会冷
酷,又多见知识分子的丑恶面目,故寄情文字,陆续而作
,结集成《朝花夕拾》,并于1927年出版。
《朝花夕拾》,是“回忆的记事”,它以优美的语言
、深沉热烈的感情回忆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
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在追怀旧
事的同时,也对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揭露和讽刺。
《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包括借猫讽刺所谓“
正人君子”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
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
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孩童眼中迷信神灵的《无常》
,追忆童年往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
人的《父亲的病》,刻画了令人厌恶的市井妇人衍太太的
《琐记》,追忆日本留学经历的《藤野先生》,民国知识
分子悲剧缩影的《范爱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
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
、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这十篇散文,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的早期生活,是
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其中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不少作品都被纳入初
中课本。
阅读这部散文集,需要领会并把握它的艺术特色。
一、情理相融,爱憎分明。《藤野先生》一文中既有
作者对日本善良民众和老师的温馨回忆,又有对日本军国
主义分子的强烈讽刺;既有对国民麻木精神的哀痛,也有
对所谓清国留学生的不满。
二、对比手法,巧妙反讽。在《藤野先生》中,作者
用了“标致”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用“精通时事”
来讽刺清国留学生所“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些无聊的
事;用“爱国青年”来反讽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
影响而妄自自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
三、以小见大,细节传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对于雪地捕鸟的细节描写,足见百草园生活的自由和快
乐。
四、信笔而作,其“神”不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中“美女蛇”“怪哉虫”“寻蝉蜕”“描绣像”等元
素层出不穷,看似随心所欲,其实都在围绕“童心”着笔
,都在表现“自由”的魅力。
阅读《朝花夕拾》,更要明白其创作的背景和因由。
这是一个为了理想、为了中国而被迫害辗转的中年男人对
往事的回忆。作者在文中叙述的曾经的喜和悲、爱与憎,
既是对现状的一种反抗,也是对现实自身内心世界的温暖
呵护。正是因为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才使得鲁迅先生
走入自己的记忆,为我们留下这一本可以直接触摸先生内
心的文集。
《朝花夕拾》是一座桥,是走进鲁迅的最直接的通道
,我们透过文字,在读鲁迅的同时,更是在阅读时代、阅
读人生、阅读自己。
在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里行走,那是我们的幸福。希
望你们可以走得更远,见到更多的风景。
古人云,往事如烟。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那些仿佛如
烟的往事如此清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为我们描摹出一幅
幅超越时空的画面,勾勒出许多生动的灵魂。鲁迅先生的
“旧事重提”,捡拾起一朵朵记忆中的落花,缀在我们思
想与情感的枝头上,变成一个最灿烂的春季。
导语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生涯中的一部散文集,其中包括十篇散文,按照鲁迅自己的说法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图,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的重要资料。本书除了收录《朝花夕拾》全部作品外,还收录了鲁迅部分杂文精品。这些作品不仅可以让读者品味与学习鲁迅高超的文学造诣,更能让人真切感受到文学大师的睿智与从容,从中汲取智慧,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提高文学素养。
精彩页
狗·猫·鼠①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②,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③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④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①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了。
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博士(Dr.O.Dhnhardt)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见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乌,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日尔曼人②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①。假使真有一位—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②,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谈,——辩—辩了。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现在提起笔来的时候添出来的,虽然也像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要说得可靠一点,或者倒不如说不过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候。当这些时候,我便要用长竹竿去攻击它们。狗们在大道上配合时,常有闲汉拿了木棍痛打;我曾见大勃吕该尔③(P.Bruegel d.A)的一张铜版画Allegorie der Wollust上,也画着这回事,可见这样的举动,是中外古今一致的。自从那执拗的奥国学者弗罗特(S.Freud)提倡了精神分析说——Psychoanalysis,听说章士钊④先生是译作“心解”的,虽然简古,可是实在难解得很——以来,我们的名人名教授也颇有隐隐约约,检来应用的了,这些事便不免又要归宿到性欲上去。打狗的事我不管,至于我的打猫,却只因为它们嚷嚷,此外并无恶意,我自信我的嫉妒心还没有这么博大,当现下“动辄获咎”之秋,这是不可不预先声明的。例如人们当配合之前,也很有些手续,新的是写情书,少则一束,多则一捆;旧的是什么“问名”“纳采”①,磕头作揖,去年海昌蒋氏在北京举行婚礼,拜来拜去,就十足拜了三天,还印有一本红面子的《婚礼节文》,《序论》里大发议论道:“平心论之,既名为礼,当必繁重。专图简易,何用礼为?……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8: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