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从多个视角探讨了嵇康的音乐理论。嵇康的乐论已经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而深入触及到当时的哲学、艺术、文化与政治等诸多领域。从哲学上讲,嵇康乐论体现了他卓越的思辨才华,集中展现了其名理之学的思维方式与高度。从艺术上讲,嵇康乐论突破了当时经学音乐观的束缚,建立起一种全新的音乐审美观,为六朝悲歌、悲曲的兴盛奠定了哲学上的基础。从文化角度看,嵇康乐论顺应了当时“人的自觉”和“艺术的自觉”这一历史潮流,促进了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 从政治角度看,嵇康乐论又是对曹魏乐制变革的一种回应,且卓尔不群,和嵇康自己的人生悲剧密不可分。 作者简介 张玉安,河北河间人。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98至200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美学硕士、中国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服装学院艺术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美学、艺术理论和服饰文化研究。出版著作有:《美学建构中的尝试与问题》(合著),《粉黛罗绮——中国古代女子服饰时尚》(合著)。 目录 序言 李中华 绪论 广陵绝响 一 嵇康之死 二 嵇康其人 三 嵇康乐论之得失 第一章 嵇康乐论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以《乐记》为代表的儒家乐论 第二节 闻乐尚悲与悲声亡国 第三节 汉魏之雅乐与郑声 第四节 曹魏之音乐变革 第二章 嵇康乐论的名理学基础 第一节 名理之学与玄远之学辩证 第二节 天地之理 第三节 性命 第四节 自然 第三章 论音乐之自性 第一节 和声无象(上) 第二节 和声无象(下) 第三节 声无哀乐(上) 第四节 声无哀乐(下) 第五节 音声有自然之和 第四章 论音乐与教化之关系 第一节 乐教之本 第二节 乐无淫正 第三节 音乐教化的内在机理 第五章 论音乐与养生之关系 第一节 音乐与养生的结合 第二节 和声以养神 第三节 乘乐以畅神 第四节 嵇康与道教、神仙家之关系 第六章 嵇康乐论的时代意义 第一节 从“神秘主义”到“理性主义” 第二节 从“乐律”到“音声” 第三节 从“以乐论道”到“以道论乐” 第四节 音乐之独立与自觉 附录 图版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嵇康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卓越人物,具有很强的话题性。嵇康的音乐成就很高,声无哀乐论是名著,广陵散是传说中的经典琴曲。 本书既包含嵇康的传记,也讨论了他的思想哲学艺术理论,可读性强。是一部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可成一家之言的新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