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倾听合肥》,你会懂得人生需要感恩、感动、仁慈、恻隐、向善,而不是计较、自私、冷漠、沉沦、麻木,作者刘政屏“至臻”、“至善”的人生态度不仅捧出了这本书,也感染了许多读者,他的文字与他的为人一样,虚怀若谷、静水深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倾听合肥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政屏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读过《倾听合肥》,你会懂得人生需要感恩、感动、仁慈、恻隐、向善,而不是计较、自私、冷漠、沉沦、麻木,作者刘政屏“至臻”、“至善”的人生态度不仅捧出了这本书,也感染了许多读者,他的文字与他的为人一样,虚怀若谷、静水深流。 内容推荐 刘政屏所著的《倾听合肥》为作者继2009年参与策划、编纂、撰写大型散文集《阅读合肥》之后.又一本关于合肥的散文随笔集。作者以朴实、细腻的文笔,记录和描绘了合肥的方方面面,包括合肥的历史与文化,建设与成就,生活在合肥的各式各样的人物,以及作为一名“土著”作者自己个人与家庭的故事。爱国、爱家之情和亲情、友情贯穿《倾听合肥》。 目录 沿着长江路往前走——一座剧变中的城市 就这样被改变着 合肥长满青春痘 沿着长江路往前走 长江路上的书店 有关金寨路的记忆 三孝口的东北角 走在乡间的路上 一次怀旧之旅的收获 书名别解——“让记忆有个落脚的地方” 想象中的合肥 在骨子里爱着合肥——一本六十人合写的大书 在骨子里爱着合肥——《阅读合肥》介绍之一 寻一处别致的风景——《阅读合肥》介绍之二 渐渐地体味与融入——《阅读合肥》介绍之三 记忆中那些人和事——《阅读合肥》介绍之四 或许我们已经忘却——《阅读合肥》介绍之五 于欣喜之中憧憬着——《阅读合肥》介绍之六 瞅着别人的稿子 我拿到样书了 真是个好天气 一份纯净的合肥情结 走出来的“熟人”——一些生活在合肥的人们 民工搬家 民工的那份辛苦 门童的日子 小美的年终奖 踏实的生活 善意,再多出一点点 走出来的“熟人” 昭哥哥 朋友陆耘 往事不遥远 这一年和这些年——一个“土著”的生活和记忆 这个冬天 准备过年 年夜饭桌上的鱼 除夕夜的火车上 正月初七的中午 婚宴场景(外一章)l 雾天出行(外一章) 过了一把购物瘾 闲来淘书 “亲爱的,我们成功了” 大家庭的节日 安步当车 走在记忆的街道 又是一年 这个夏天的一些事 这一年和这些年 远处飘来的乡音——记忆中的那些庐州方言 “盖”、“屁磨”及其他 “闹门子”“吵闲话” “值价”还是“不值价” “不凑手”和“打会” “左已”和“歇头犟” “扛锅铲子”和“瞟吃瞟喝” “表叔二大爷”的关系 面对它的背影 一本好得味的书 远处飘来的乡音 儿子,还记得年前吗?——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为儿子写一本书 我在等一本书 儿子,还记得年前吗?——《就这样,我们赢了!》代自序 你一个人留在了病房——《就这样,我们赢了!》选载之一 做个坚强懂事的孩子——《就这样,我们赢了!》选载之二 要确信我们是幸福的——《就这样,我们赢了!》选载之三 “奥巴马”的新学期 终于把你抚养成人 有关“洋快餐”的记忆 某个下午的时光 后 记 试读章节 就这样被改变着 合肥这几年修路的速度实在是不得了,随着一条条路被脱胎换骨地修过,这个城市的外在与内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市民的生活自然也会和以前有所不同。 记得芜湖路没有修的时候,那个破呀,是出了名的。极端的时候,出租车如果不是必须,或者不是为了避开行车高峰,绝对是不会走芜湖路的,因为那破烂不堪的路面太费轮胎了。但是,自从高标准地扩建重修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它一下子出落得如此得时尚和优雅,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被精心地摆放、安置,看上去是那样得舒服、和谐,很自然地,这条崭新的芜湖路一下子就成为市民们的最爱。我的一帮“走一族”的朋友更是不约而同地把它纳入自己上下班时的步行线路,即便是有些绕路也在所不辞。那一天,我们几个“走友”经过有些嘈杂的桐城路转到芜湖路时,一位“走友”说:“你们可发觉,一走到芜湖路,这心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感觉真是很好。” 我还喜欢重修后的徽州大道,喜欢它的笔直,它的大气,它的庄重,喜欢它触摸到一个城市未来的梦想。我也喜欢两侧人行道上的地砖,平整而富有创意,美观而不事张扬,特别是在雨后,走在上面的感觉真的好极了。步行上下班的过程,因为这些必经之路的改变,已经从单一的健身演变为一种放松与享受的过程。 初春的一天,我和儿子乘坐901公交车逛了一趟刚刚完工通车的金寨路高架桥,感受也是特别的不一般。 乘车走高架桥,我和儿子在北京有过许多次,但乘坐公交车上高架桥还是第一次,颇有些新鲜感。我们是从稻香楼车站上的车,车子3分钟后驶上高架桥。尽管桥上的车并不算太多,公交车还是不疾不徐、匀速行驶着。我和儿子似乎是还没有议论上几句,车就开始下高架桥了。一看时间,9分钟17.2公里呀,不由得有些激动和感慨。再行3分钟,明珠广场到了。这个往日里很遥远的地方居然只经过公交车的桥上9分钟、桥下6分钟就到了,真是有些太不可思议了。 离开站牌继续向南走,带着儿子在很有气势、号称“华东第一桥”的人行天桥上逛一段,折返往回走,上901,15分钟到达稻香楼车站,再5分钟,回到家里,计算一下,前前后后一共用了50分钟。 不由得又感慨起来,就在两、三个月前,我乘公交去明珠广场对面的国展中心,车子左绕右拐,整整走了1个小时。估计就算是正常情况下,不绕路,没有个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也是到达不了的。一座高架桥将新城区和老城区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如此之近,而如此之近的距离又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实在出乎我们的想象和预料。比如就在出门之前我还不能想象,我从稻香楼乘车(加步行)去四牌楼和去明珠广场,所用的时间居然会差不了多少。而在几十分钟后,我已在和儿子商量:以后我们再出门转转,也可以选择向南,去明珠广场、国展中心以及附近的大超市逛一逛了。 金寨路高架桥之后,又有许多条道路被用心地改造、翻修。一条条曾经十分熟悉的道路在人们热切而新奇的注视下,变得不同凡响,靓丽、大气。 多少人的付出——智力的、体力的,多少人的支持——有形的、无形的,成就的不仅仅是一座高架桥、一条路。它是一个标志和象征,启动着这个城市的一次发展与腾飞,比如新修路桥沿途的美化与配套,比如更多的关注与商机,一切都在我们的身边一一现在或不远的将来。 我们的生活就这样被改变着,同时被改变的还有我们的人生,因为在我们的面前,是越来越开阔、越来越精彩的天地。 (2008.02) P5-6 序言 态度决定一切(序) 许春樵 “态度决定一切”是米卢说的。米卢要他的队员们学会享受足球,享受比赛,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中国国家队在米卢“享受”的煽动下,真的就破天荒第一次享受了世界杯赛场的草坪和欢呼声。 刘政屏跟米卢虽然没有并肩作战,但他们在精神上却有着惊人的默契,政屏新作《倾听合肥》实际上阐释了这样一种意志,过日子和踢足球一样,“态度决定一切”! 如果把这本书再进行一次抽象,它的精神主题则明显流露出: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生的态度远远高于人生的内容。 早知道政屏写一手好文章,可如今写文章的人实在太多,所以关注也不够。我是在看了《就这样,我们赢了!》一书后,对政屏刮目相看,肃然起敬。在被震撼和感动的同时,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升华,我把这本已经再版的书看做是政屏父子共同打造的生活奇迹和精神神话。生活中的政屏温和而平静,这个在书店工作看上去有些柔弱的书生,居然忍受了别人无法忍受的磨难,扛起了别人根本扛不动的人生。 读过《就这样,我们赢了!》,你会懂得人生最艰难的时刻,需要一种永不放弃、决不言败、绝地反击、喋血前行的人生态度,有了这样的态度,磨难会变成一笔财富、艰辛能铸就一种信念。而读过《倾听合肥》,你会懂得人生需要感恩、感动、仁慈、恻隐、向善,而不是计较、自私、冷漠、沉沦、麻木,政屏“至臻”、“至善”的人生态度不仅捧出了这本书,也感染了许多朋友,他的文字与他的为人一样,虚怀若谷、静水深流,然而朋友们私下都这么议论:在一个激情不再燃烧的年龄,政屏的内心却总是充满了激情。建国六十周年,他约六十个作家写了六十篇《阅读合肥》的文章,这本宣传合肥的书,没让合肥市掏一分钱,而且与他的工作生活毫无利害关系,但他就是想做,所以作家们都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文学其实就是人生表态,以或象征、或隐喻、或抒情、或叙事的方式向社会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领悟、对情感的把握、对存在的体验,任何一次文学创作都是作家的一次心灵独白,所以说,文学既是一个时期的断代史,更是一个人的心灵史。 沿着这条线路,走进《倾听合肥》,走进政屏的内心,首先看到的是,政屏有大爱,他不只是爱他的妻儿,爱他的父母,这个“安徽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在关爱他人生命的同时,他还深爱着他所在的城市,在对合肥老街小巷、人文地理的留恋中,他想“让城市的记忆有个落脚的地方”,这种努力在城市日新月异的改变中,唯一能做的就是留下文字,留下一篇篇文字,等于留下了一个个历史证人。沧桑际遇中长江路上的书店已经被重新洗牌,显赫一时的红旗饭店成了令人怦然心动的青春记忆,写到金寨路,政屏洞察入微地发现路两边的树由梧桐变成了中槐,雨花塘的水很多年前就被清澈见底地定格,如果没有对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和气质认同,政屏就不会对城市转型期的无奈和困扰持以那样的宽容和体谅,他的许多想法和这座城市的市长是一样的,在我看来,政屏的主流立场不是一种政治选择,而是一种情感选择,他爱着合肥,就像爱着一个人,爱她的优点,也爱她的缺陷,不停改造的道路让人无所适从举步维艰,但他觉得明天会更好,所以金寨路高架通车后,他跟儿子一起坐上公交车到明珠广场,再坐公交返回,总共花了四块钱车费,五十分钟时间,计算得清清楚楚。说政屏的情感结构中有博大之爱,恰如其分。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把恻隐之心看做是“仁义礼智信”的第一要义。政屏的《倾听合肥》中大量篇幅是写芸芸众生中里小人物、底层人物,除第一人称叙事中言及亲朋之间的情深意笃,以第三人称叙事出现的农民工、打工仔、做小买卖的外乡人,政屏在角色置换中想到了他们背井离乡、远离妻儿,想到了他们为了生计在最恶劣的环境中过着最恶劣的生活,《民工搬家》、《民工那份辛苦》、《门童的日子》里的恻隐之心几近于悲悯,而《小美的年终奖》里的恻隐之心则是一种伤感,情节模式有点类似于契诃夫的《万卡》,打工妹小美过年的美丽想象和美好设计全都押在了年终奖的600多块钱上,可过年时年终奖并没发下来,小美伤心得哭了。政屏拯救不了这些农民工和打工仔,但他要以文字这种徒劳的方式,表达恻隐之心、悲悯之心和救世的妄想。一个作家不一定是个救世者,但他一定是个救世的呐喊者。这便是良知。 有情不一定重情,最有分量最有质量的情感是对情感的尊重和坚持。《倾听合肥》中的情感叙事表达的正是这一态度。《朋友陆耘》对政屏一家的关怀以及对政屏父母的关爱令人感动,怀才不遇的《昭哥哥》虽然自己屡遭不幸,但在政屏最困难的时候,还是伸出了援助之手,还有那些亲戚、朋友、长辈、同侪对自己的点滴恩惠,政屏总是怀着感恩之心、感动之情,他很怕遗忘和碰碎这些情感,于是就急不可耐地记录了下来。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的是没有希望的,政屏努力在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中重建并唤醒人们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 《倾听合肥》中的《这一年和这些年》、《远处飘来的乡音》这两辑中,思想含量最重,一个是借景抒怀,一个是托物言志,共同之处是把人生感悟、生命体验全都贯穿其中,在理性层面完成了作家的思考深度和思想力度。由《雾天出行》联想到了人生,并悟出“逆境里人生,保持好一个心态,自信、从容、不放弃”是人生前行中的安全保证,《又是一年》从疲劳和困厄中领悟到了“保持一个好心情,让别人放松,让自己开心。烦心的事,能丢则丢,能忘则忘,留着没什么益处”。从书中可以看出,政屏的豁达、积极、乐观、克已、隐忍的气质是一般人无法抵达的,在带儿子去北京治病期间,面,临那么大的压力,他居然在7月13日晚上跑到天安门广场跟成千上万的人去庆祝申奥成功,第二天还买了数十份奥运纪念特刊的报纸留作纪念。做人重要的是原则,书中考证方言实际上是借方言的歧义来表达自己的人文理想和人生态度,通过“盖”和“屁磨”来阐述自己对欺骗和谎言的拒绝,通过“左已”和“歇头犟”的区别,最终将意义指向人需要个性和坚持,但如果没有目标和方向固执与偏激,则是盲目的意志,必须舍弃。唐宋散文扛“文以载道”的旗帜,至今不倒,政屏深知其要领,书中不遗余力,自得灼见。 政屏是一个单纯的人,他的文字和做人少于世故;政屏同时又是一个丰富的人,所以他的情感和思想自然就多了细腻和深刻。他能把不可能的事做成可能,也能把能做成的事做得更好,不信,请看《倾听合肥》! 后记 《把目光转向合肥》的出版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它了了我的一个心愿——为生我养我的合肥出一本书。 比起《月明风清》,它要深沉得多; 比起《让记忆有个落脚的地方》,它要开阔得多; 比起《就这样,我们赢了!》,它有着更为执著而宽广的情怀。 相对于前三本书,我分明是有些偏爱我的这本新书,尽管它并不是那么出众,也许还不够精彩,但我喜欢它,我想,当我捧着它的时候,我会有一种很踏实温暖的感觉。 我在乎这样的感觉,所以一直追寻着; 读过这本书的人,应该是能够明白我的心,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合肥。 (2009.1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