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见亲历事件人士,进行录音采访,加以必要的文字加工,集结整理成这部《地下》。这是村上春树追踪地铁沙林事件的纪实文学作品,描写逼真,也是村上春树首部非虚构类作品,意义重大。
《地下》是村上春树转型之作,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是对日本这一“责任回避型封闭性社会”的深刻反思。
《1Q84》是《地下》的遗址。始自《地下》并不断发展的物语理念在《1Q84》中努力付诸实践,但并未充分实现。也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下》比《1Q84》更成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地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村上春树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面见亲历事件人士,进行录音采访,加以必要的文字加工,集结整理成这部《地下》。这是村上春树追踪地铁沙林事件的纪实文学作品,描写逼真,也是村上春树首部非虚构类作品,意义重大。 《地下》是村上春树转型之作,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是对日本这一“责任回避型封闭性社会”的深刻反思。 《1Q84》是《地下》的遗址。始自《地下》并不断发展的物语理念在《1Q84》中努力付诸实践,但并未充分实现。也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下》比《1Q84》更成功。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日本作家。生于1949年。29岁开始写作,处女作《且听风吟》获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出版《挪威的森林》。2009年出版《1Q84》,被誉为“新千年日本文学的里程碑”,获每日出版文化奖、新风奖。写作之余,热衷翻译英语文学、跑步、爵士乐等。 目录 《地下》与《1Q84》之间(译序) 写在前面 千代田线 和泉清佳 汤浅胜 宫田实 丰田利明 高月智子 井筒光辉 风口绫 园秀树 中村干三(精神科医生) 丸之内线(开往荻洼) 有马光男 大桥贤二(1) 大桥贤二(2) 稻川宗一 西村住夫 坂田功一 明石达夫 明石志津子 中村裕二(律师) 丸之内线(开往池袋/区间车) 驹田晋太郎 中山郁子 齐藤彻(医师) 日比谷线(中目黑始发) 菅崎广重 石野贡三 迈克尔·肯尼迪 岛田三郎 饭冢阳子 武田雄介 中岛克之 柳泽信夫(医师) 日比谷线(北千住始发,开往中目黑) ※ 平中敦 市场孝典 山崎宪一 牧田晃一郎 吉秋满 片山博视 松本利男 ※ 三上雅之 平山慎子 ※ 时田纯夫 内海哲三 寺岛登 桥中安治 奥山正则 玉田道明 长滨弘 宫崎诚治 ※ 石原孝 早见利光 尾形直之 光野充 片桐武夫 仲田靖 伊藤正 安齐邦卫 初岛诚人 金子晃久 大沼吉雄 ※ 石仓启一 杉本悦子 和田吉良·早苗 和田嘉子 “没有标记的噩梦” 序言 《地下》与《lQ84》之间 (译序) 林少华 《地下》(Underground)是村上春树早在一九九七年 出版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但它真正引起我的关注则是其 新作《1Q84》问世之后。关注的中心点是物语在二者之间 的关系及其透示的思想信息,抑或物语之于村上的意义。 长篇小说《1Q84》于二○○九年五月二十九日分 BOOK1、BOOK2两卷出版,至九月七日即印行十八次,两卷 合销二百二十三万册,成为热门话题。小说分48章以双线 平行结构(parallel worlds)推进。奇数章为“青豆”章 ,偶数章为“天吾”章。女主人公青豆年轻漂亮而雷厉风 行,男主人公天吾身材高大而谨小慎微。身为体育俱乐部 教练的青豆受一位神秘而富有的老妇人之命,以极其巧妙 的手段结束了若干虐妻男士的性命。这期间进入同一九八 四年并行的lQ84年的世界。继而受命谋杀邪教的教主 (Leader),由此和邪教发生关联。身为补习学校数学教员 的天吾受出版社好友之托,改写十七岁女高中生深绘里暗 示邪教初期内幕和有“小人儿”(Little people)出现的 小说《空气蛹》,小说因此获奖并成为畅销书。天吾亦和 深绘里成为好友。不料深绘里竟是名为“先驱公社”的邪 教教主的女儿,天吾由此和邪教发生关联,引起“小人儿 ”的警觉。最后,天吾发现小说《空气蛹》中的“空气蛹 ”实际出现在父亲的病床上,开裂后里面躺着的居然是自 己十岁时开始动心而二十年间从未相见的恋人青豆!与此 同时,现实中的青豆则因听信教主之言为保全天吾而将手 枪管含入口中扣动扳机。BOOK2至此结束。 显然,故事是围绕邪教团体展开的。邪教是这部长篇 小说的主轴和关键词。而邪教并非纯属虚构,其原型是《 地下》中制造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奥姆真理教。村上 本人对此也一再提起。他在《1Q84》出版不久接受报纸采 访,谈及创作起因:一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一九 八四》,“很早以前就想以G·奥威尔的‘未来小说’为基 础将不久的过去写成小说”;二是奥姆真理教制造的沙林 毒气事件。在法院听得案件主犯林泰男被判处死刑,村上 心情很沉重:“并非犯罪型人格的普普通通的人因为种种 流程而犯了重罪。觉察时已经成了不知何时被剥夺性命的 死囚——我设身处地想像这种仿佛一个人留在月球背面的 恐怖,几年来持续思考这一状态的含义。这是这个故事的 出发点”(《读卖新闻》2009年6月16日)。距此约一年前被 记者问及《1Q84》主题时村上也讲到奥姆真理教:“我认 为当今最可怕的,就是由特定的主义、主张造成的类似‘ 精神囚笼’那样的东西。多数人需要那样的框架,没有了 就无法忍受。奥姆真理教就是个极端的例子”(《每日新闻 》2008年5月17日)。二○○九年九月十七日即《1Q84》出 版三四个月后村上又一次在《每日新闻》上强调:“个人 与体制的对立、相克,对于我始终是最主要的主题。体制 不能没有,但体制在很多方面将人变为非人。在沙林毒气 事件中或死或伤的人也是奥姆这一体制伤害个人的结果。 ” 日本学者也已明确指出《1Q84》同采写奥姆真理教事 件的《地下》之间的关联。文艺评论家、法国文学研究者 铃村和成认为村上从未写过像《1Q84》这样主题鲜明的小 说,“主题即是以奥姆真理教为原型的原教旨主义宗教团 体——新宗教(cult)集团”。同时指出“出场人物多多少 少同奥姆性质的‘新宗教’有关”(《解读村上春树(1Q84) 》,河出书房新社2009年7月版,P99—100)。美国文学专 家越川芳明同样认为“村上春树的《1Q84》可以作为以一 九九五年制造地铁沙林事件的奥姆真理教为原型的寓言故 事来读”(同上P200)。换言之,《1Q84》乃是对《地下》 中的奥姆真理教及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之历史事件的拟 写。可以说,没有纪实文学作品《地下》,就不会有十几 年后的长篇小说《1Q84》。在这个意义上,若想深入理解 《1Q84》,就必须回溯《地下》(包括《地下Ⅱ·在约定的 场所》),回溯奥姆真理教和沙林毒气事件。 事件发生于一九九五年。一九九五年对于日本是极为 糟糕的年份。一月十七日发生7.2级神户大地震(日本称“ 阪神大震灾”),三十万人无家可归,死亡人数最后超过六 千四百人,《每日新闻》形容说“状况简直同刚刚战败时 无异”。此后不到两个月又发生沙林毒气事件。三月二十 日清晨,十名奥姆真理教信徒两人一组分成五路,其中五 名钻进三条线路的地铁车厢,在上班高峰时间段用打磨锋 利的伞杆尖端捅破装有液状沙林毒气的塑料袋。毒气在密 封的车厢和停车时的月台上弥漫开来,受害者超过五千人( 官方正式公布为三千八百人),其中死亡十二人,更多的人 苦于后遗症,有的终身致残。地震摧毁了日本抗震施工技 术的神话,“沙林”终结了日本社会治安的神话,乃日本 战后最惨重的天灾人祸。村上春树在《地下》题为“没有 标记的噩梦”的后记中就此写下这样一段话:“一九九五 年一月和三月发生的阪神大震灾与地铁沙林事件,是日本 战后划时代的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两大悲剧,是即使说‘ 日本人的意识状态因此而前后截然不同’也不为过的重大 事件。有口J能作为一对灾难(catastrophe)、作为在讲述 我们的精神史方面无可忽视的大型里程碑存续下去。” …… 段颖慧:和泉清佳、汤浅胜、宫田实、丰田利明 李国磊:高月智子、井筒光辉、风口绫、园秀树、中 野干三、有马光男、大桥贤二(1) 马惠:大桥贤二(2)、稻川宗一、西村住夫、坂田功一 、明石达夫、明石志津子、中村裕二 于琦:驹田晋太郎、中山郁子、齐藤彻、菅崎广重、 石野贡三、迈克尔·肯尼迪 张冉:岛田三郎、饭冢阳子、武田雄介、中岛克之、 柳泽信夫、平中敦、市场孝典 张淑婧:山崎宪一、牧田晃一郎、吉秋满、片山博视 、松本利男、三上雅之、平山慎子 柯子刊:时田纯夫、内海哲三、寺岛登、桥中安治、 奥山正则、玉田道明、长滨宏、宫崎诚治 牟全:石原孝、早见利光、尾形直之、光野充、片桐 武夫、仲田靖 石青:伊藤正、安齐邦卫、初岛诚人、金子晃久、大 沼吉雄、石仓启一、杉本悦子、和田吉良·早苗 王露:和田嘉子 在此,我要对十位研究生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当然 ,统稿由我一人负责。统稿的主要目的不是“文字性润色 ”,而是在校正基础上尽量“使其容易阅读”。至于非“ 证言”部分即前言后记及正文介绍性文字等村上本人部分 则由我自己翻译。换个说法,我在此扮演村上,十位硕士 生扮演“证言提供者”。当然,无论哪一部分,文责均由 我负。 欢迎读者朋友指出译文的不当之处或同我交流对这部 作品的感想和看法。来函请寄:266100青岛市崂山区松岭 路238号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我期待着。 二零一零年五月三十一日于窥海斋 时青岛蔷薇竞放槐花飘香 导语 村上纪实重磅推出,村上春树转型力作。 一举打破“小资作家”称号桎梏。 《1Q84》物语理念的来源,东京地铁沙林事件亲历者口述实录,聚焦城市安全和信仰迷思,揭开日本“责任回避型封闭性社会”的面纱。 书评(媒体评论) 读罢胆战心惊……村上春树编织的这个真实故事 ,令人信服地讲述了正常人遭遇反常现实的状况。 ——《星期日论坛报》 强大的观察力……生动地记录下了暴力与恐怖。 ——《柯科斯评论》 精彩页 千代田线 A725K 在地铁千代田线散布沙林的行动小组由林郁夫和新实智光组成。林实施,新实是司机。林年纪大,又是医师且同科学技术省的“武斗派”划清界限——这样的他何以被选为实施者,原由自是不得而知,但林自身推测“大概是为了封口”。即通过让他参与事件而切断其逃路。在这一阶段林已心知肚明。他皈依麻原彰晃程度很深,但麻原好像并未从内心相信他。叫林洒沙林时,林后来说“感觉心脏在胸中陡然一缩”,还说“心脏在胸中倒是理所当然的事”。 林乘坐七时四十八分由北千住站驶发、开往代代木上原的千代田线地铁列车最前面的车厢,在新御茶水站捅破沙林袋,在那里下车。在新御茶水等待的新实让做完案的林上车,直接返回位于涩谷的秘密活动站——这是交给两人的使命。林不能拒绝,他在心中告诉自己“这是马哈姆德拉修行之一”。马哈姆德拉修行是争取被赋予正悟师等级的重要修行。 “想拒绝不是可以拒绝的么?”对于麻原辩护律师的这个执拗的提问,林这样回答:“如果能够拒绝,这一系列奥姆事件岂不(一开始)不会发生了?” 林生于一九四七年,是品川区一位开私人诊所医生的次子,由庆应大学附属的初中、高中升入该大学的医学部,作为心血管外科专门医生在庆应医院工作。后来转去位于茨城县东海村的国立疗养所医院任循环器官科主任医师,乃不折不扣的超级精英。相貌端庄,表情带有一种职业自信,想必是作为医9币自然而然形成的。头发似乎在头顶那里开始略略变稀。如多数奥姆干部所表现的那样,姿态端正,脸直对前方。不过说话方式总好像有些单调和不自然。在法院旁听证言时,作为个人我蓦然觉得某种感情的流程在他身上受到阻碍。 他在飞黄腾达过程中突然信了奥姆真理教,九。年辞职和家人一起出家。两个孩子也在教团中接受特殊教育。医院方面舍不得他的能力而予以挽留,但他决心已定。看上去他对医生这一职业几乎没有留恋之情。在教团内受到喜欢精英的麻原彰晃的重用,任“治疗省大臣”。 林似乎在某个阶段开始对自己的工作怀有深刻的根本性疑问,从而水到渠成地为提供超科学答案的麻原彰晃所吸引。 被指名在地铁实施散布沙林的林郁夫于二十日凌晨三时被领去上九一色村的第七修行所,和其他四人一起练习捅扎沙林袋——用打磨锋利的伞尖捅扎充水(代替沙林)的同一规格塑料袋。指挥练习的是教团干部村井秀夫。其他成员有时表现出乐意练习的样子,但林郁夫以不无理性的目光看着其他四人的行为,也没有实际捅扎。在四十八岁的医师眼里,看上去一切都像在做戏。 林说:“我没有练习。虽然一看就会,但我从内心提不起兴致。” 练习完后,五人乘车返回涩谷的秘密活动站。身为医师的林在那里把加入硫酸阿托品的注射器发给大家,指示说:“如果出现沙林中毒症状,自己立即注射这个。” 去地铁途中,林在市谷的便利店买了手套、切刀、自粘胶带和拖鞋。负责开车的新实弄到了用来包沙林塑料袋的报纸:《圣教新闻》和《赤旗》。“最好不是随处买得到的报纸,那才有趣。”新实以他特有的幽默说。林从中选了《赤旗》。这是因为,如果使用宿敌创价学会的《圣教新闻》,那么就太露骨了,效果反而不好。 林上车前戴上了口罩。地铁列车编号为A725K。在车厢里看到妇女儿童,林多少有些动摇,心想在这里洒沙林,自己右前方的妇女必死无疑,要是能中途下车就好了。但事已至此,又不能就此罢手。这是为了法的战斗,不能优柔寡断向自己屈服。 临近新御茶水站时,他把沙林袋扔在脚下,一狠心用伞尖捅了进去。手有感觉,“噗一声有一种弹力感”。接着捅了几次,至于几次则不记得了。结果,两袋中仅一袋开了洞,另一袋原封未动。 但是,沙林液体从开洞的袋中全部流淌出来,给乘客造成了极大伤害。在霞关站,两位想处理那个袋子的站务员以身殉职。A725K在国会议事堂前停止运行,让所有乘客下车,在那里开始清扫车厢。 两人因林郁夫洒的沙林遇难,一百三十一人受伤。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