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后的访谈系列(套装共6册)海明威 博尔赫斯 马尔克斯 冯内古特 波拉尼奥等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本书编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亮点

0349addaf2549260.jpg

编辑推荐

★30分钟对话文学大师!收录六位20世纪文坛巨匠(海明威、博尔赫斯、马尔克斯、波拉尼奥、冯内古特、大卫·福斯特·华莱士)与国际媒体(《巴黎评论》《时尚先生》《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生前所做后的访谈。每篇访谈用时30分钟,浓缩密集,智慧激荡。

★借作家之眼读懂人生。每本收录3-6篇高质量访谈,每篇访谈,都是他们后一次对世界的告白。关于生命的意义、创作、爱与死亡,六部至真至诚的文学箴言,也是生命智慧的凝结与爆发。

★Ins漫画手绘风格,时尚阅读单品。Instagram、朋友圈晒书,文艺青年拍照利器;无腰封,小开本,平装版设计,提升了阅读体验又便于随身携带;统一的手绘肖像封面,在保持极简的同时彰显着潮流与个性,具有收藏价值。

★本辑作家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记者,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小说奖,被认为是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本辑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被认为是20世纪伟大的文学宗师,启发了英国、美国以及他所处的拉丁美洲一整代作家。代表作品有《虚构集》《阿莱夫》《小径分岔的花园》等。

★本辑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誉为“20世纪文学标杆”。代表作品《百年孤独》。

★本辑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1953-2003),智利诗人、小说家、散文家。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包括《遥远的星辰》《荒野侦探》《2666》《地球上后的夜晚》等。《纽约时报》称他为“拉丁美洲有影响力的文学之声”。

★本辑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1922-2007),美国黑色幽默文学代表人物之一,擅长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性内容。代表作有《猫的摇篮》《五号屠场》等。其作品抓住了一整个时代的情绪,同时也激发了一代人的想象。

★本辑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1962-2008),身获数奖的美国小说家、散文家,曾任英语系创意写作课教授。1996年因小说《无尽的玩笑》震惊文坛,被认为是当代美国伟大的作家之一。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海明威

在伊利诺伊州的奥克帕克市长大,父母是医生和音乐家。高中毕业后,他进入《堪城星报》担任记者,后入伍成为“一战”中的一名救护车司机。1918年重伤后他回到家中,这段从军经历对他的小说影响深远,尤其是《永别了,武器》。段婚姻期间,他在《多伦多星报》担任战地记者,之后的三段婚姻分别将他带到了巴黎、伦敦、基韦斯特和古巴。他出版了七部长篇小说、六部短篇合集,以及两部非虚构作品。1952年在非洲进行狩猎远征时,他从两次飞机失事事故中生还,虽然讣告被过早发布。他活了下来,并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57年,两箱他在巴黎时创作的早期作品被发现,这启发他写下回忆录《流动的盛宴》。1961年,他在爱达荷州自杀。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阿根廷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曾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1961年,博尔赫斯荣获了个国际性文学奖项,他和荒谬派戏剧大师塞缪尔·贝克特分享了国际出版家协会设立的福门托文学奖,此后其作品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博尔赫斯的小说富于创造性和幻想,其中著名的是短篇小说集《虚构集》和《阿莱夫》。博尔赫斯于1986年在日内瓦去世。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1927年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出生,2014年于墨西哥去世。哥伦比亚知名小说家和记者。他是20世纪具影响力和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百年孤独》拥有全球上亿万的读者,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代表作。其他作品还包括《霍乱时期的爱情》《族长的秋天》《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以及回忆录《活着为了讲述》。他于198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罗贝托·波拉尼奥

智利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其主要作品包括《护身符》《智利之夜》《遥远的星辰》《美洲纳粹文学》《荒野侦探》《2666》《地球上后的夜晚》《浪漫的狗》和《溜冰场》。他的晚年是在西班牙地中海沿岸的布拉内斯度过的。

库尔特·冯内古特

1922年11月11日生于印第安纳波利斯,他以黑色幽默、讽刺口吻和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著称,并凭借1959年的《泰坦的女妖》首次吸引了全美的注意力,而1963年的《猫的摇篮》奠定了他“真正艺术家”的身份。正如格雷厄姆·格林称,他是“在世优秀的美国作家之一”。冯内古特于2007年4月11日去世。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美国小说家、散文家,著名的作品是1996年出版的长达千页的小说《无尽的玩笑》。他还著有短篇小说集《头发奇特的女孩》《对丑陋人物的简访》和《遗忘》,以及为《哈泼斯杂志》《滚石》《大西洋月刊》和《网球》等媒体撰写的非虚构作品。他的散文全部收录在《思考龙虾》和《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这两部作品集中。他被广泛誉为“一代人的声音”,并赢得国内外多项大奖。他未完成的小说《苍白的国王》于他死后的2011年出版,并荣获普利策小说奖提名。在他去世前的几年里,华莱士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波莫纳大学。

内容简介

《海明威:后的访谈》

这是一份不同寻常的记录,收集了海明威与《巴黎评论》《大西洋月刊》等媒体所做四篇访谈。访谈中的许多回答,刻雹迷人而真挚,一如受访者本人。他凭借一己之力重新定义并改写了美国文学的面貌。

为了呈现一个真实状态的海明威,采访者多年坚持,多次碰壁,留下了宝贵的访谈资料。海明威在生命的后几年处于怎样的生命状态·他对小说写作有什么见解·他的日常生活如何·从他对于作品的全身心投入中,可以瞥见一个与众不同的海明威。

《博尔赫斯:后的访谈》

本书收录了博尔赫斯在哈佛大学任职期间与理查德·伯金所作的访谈,他曾说,“理查德·伯金让我重新认识自己。”访谈中,他给出了针对自己和他人的文学作品的真知灼见,并谈到了现在常常为人忽略的诸多政治主张。而辞世前几日,博尔赫斯和好友莱库比曾进行过一次私密的访谈,涉及他的生活、爱以及对自己作品和国家的种种思考,也是真正意义上“后的访谈”。这几次贯穿博尔赫斯写作生涯的访谈,为读者了解这位20世纪著名的文化巨擘打开窗口。

《马尔克斯:后的访谈》

加西亚·马尔克斯因《百年孤独》而为世界上亿万读者所熟悉,深受各年龄层的读者喜爱,他或许是史上受欢迎的小说家,哪怕在他后一部小说出版的十多年之后,仍是如此。除了首次译介的马尔克斯的后一次访谈之外,本书包括了对他的首次采访,当时马尔克斯正处在《百年孤独》的艰苦创作中,这次采访展现了一个年轻作家在尚未闻名世界前的样貌,并揭示了马尔克斯对真爱以及对民间迷信的看法。本书另附两篇普利策奖得主、《纽约时报》记者斯特赖特费尔德的访谈,他也为这本访谈录撰写了富有洞见的导言。对马尔克斯的终生粉丝,以及那些首次接触作家作品的读者而言,本书都是一本广泛而深刻的必备书。

《冯内古特:后的访谈》

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冯内古特的小说、剧本和随笔获得了国际范围内的广泛赞誉。在这本贯穿其一生的访谈录中,我们能够知晓是什么驱动了冯内古特去写作,他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他如何踏上写作之路,其家族和家庭对他一生价值观的形成的影响,以及他战争经历中的作家身份。

《波拉尼奥:后的访谈》

1998年,罗贝托·波拉尼奥的小说《荒野侦探》发表,记者玛丽斯坦发现了这位“可以和自己的读者做朋友”的作家。几封书信往来之后,两人不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就“真理”与“结果”进行了一场长久的讨论,也成为波拉尼奥生前的后一次访谈。这次访谈首次译成中文,和另外几篇同时收录,其中包括波拉尼奥与南美的几位记者所做的访谈,为读者理解这位“拉丁美洲的T.S.艾略特或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提供了丰厚的图景。围绕波拉尼奥的创作、奇书《2666》的诞生、作家与同时代作家好友的交往等,这些轻松而精彩的对话,都在他的巨著《2666》的写作期间完成,它们展现了作家的处世态度,对爱的追求,以及对致命疾病的现实的个人忧虑。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后的访谈》

本书收录的六篇访谈,包括华莱士自杀前所做的后一次对谈,私密而内涵丰富。他谈到了当代美国的状况,娱乐、自律、成年人的生活、文学,以及他自己无法模仿的写作风格。除此之外,书中还收录了他与戴夫·艾格斯、与母校的学生杂志所作的披露性问答,以及他在《无尽的玩笑》出版前,与著名的劳拉·米勒所进行的访谈。

这些对话展现了华莱士多年来受人喜爱的诸多特质:他无以伦比的谦逊、庞大的博学,他的智慧、敏感以及人文关怀。他生动描述了他的创作过程和动力,在访谈推进中展现他的好奇,并终反转占据主动。他带来了在文学、政治以及当代美国现状等方面的热烈思考,观点深刻而独特,展现了这一优异大脑的全景图。

目录

《海明威:后的访谈》

欧内斯特·海明威,小说艺术,第21号

海明威在古巴 ,《大西洋月刊》,1954年12月

顺道拜访海明威,《多伦多星报》,1958年4月

下午的生活:后的访谈,《时尚先生》,1958年5月

《博尔赫斯:后的访谈》

原始神话,摘自《博尔赫斯谈话录》,1968年

“博尔赫斯和我”,《巧妙的回避》杂志,1980年

后的访谈,LAISLA广播,阿根廷,1985年

《马尔克斯:后的访谈》

引言

一位永不停歇的作家,《哥伦比亚人报文学版》,哥伦比亚,1956年

马孔多想象的力量,《危机》,阿根廷,1975年

一枚情书专属印章,墨西哥城及华盛顿,1993年和1997年

“我已停止写作”, 《先锋报》,西班牙,2006年

《波拉尼奥:后的访谈》

孤身在众幽灵间

“文学不止由字词构成”,《首都》,圣地亚哥,1999年12月

“阅读往往比写作更重要”,《》,布鲁克林,2002年

“体位是体位,性爱是性爱”,《图里亚》,2005年

后的访谈,《花花公子》,2003年

《冯内古特:后的访谈》

库尔特·冯内古特,小说艺术,《巴黎评论》,1977年春季刊

“值得爱的一定不止死亡”,《家》,1980年8月

乔与库尔特秀,《花花公子》,1992年5月

大功告成的忧郁症,《别笑》,2006年8月

上帝保佑您,冯内古特先生,《美国航空杂志》,2007年6月

后的访谈,《在这些时代》,2007年5月9日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后的访谈》

“真正的美国味”,沙龙网,1996年

“没有代言人”,《波士顿凤凰报》,1998年

与一个“五稿”作家的简短访谈,《艾姆赫斯特》,1999年

“加倍努力培养耐心、礼貌和想象力”,《信徒》,2003年11月

“某种可怕的负担”,“尽我们所知”广播节目,2004年

后的访谈,《华尔街日报》,2008年5月

精彩书摘

《海明威:后的访谈》

海明威 x《巴黎评论》

海明威自写作伊始,就一直保持站立写作的习惯。他在一张大表上记录每天的进度,每天产词量不等,450,575,462,1250,然后又回落到512。《永别了,武器》的结尾他重写了三十九遍才满意。

海明威x《大西洋月刊》

哈瓦那的后港,停泊着一条顽固的废船“比拉号”,海明威经常驶着它出海钓鱼。而十英里开外的圣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坐落着海明威长期居住的家外之家。他热爱大海,但书里写得很清楚了,大海就是个巨型的。

海明威x《多伦多星报》

海明威近五年来几乎可算是完全无法接近了。他的宅邸,门口的大标识写着,除非预约,闲人免进。“我对生活仅有的要求只是写作、打猎、钓鱼,以及隐姓埋名。名望让我郁闷难受。问题让我饱受折磨。”

海明威 x《时尚先生》

我打包了斯特拉文斯基的访谈影像,带了一瓶的波尔多红酒,登上去古巴的飞机,敲开海明威的大门。一天结束后,海明威高兴地笑了,拍了拍我的肩膀,幽默地说:“你知道用一瓶酒是买不来人生原则的吗·”

《博尔赫斯:后的访谈》

博尔赫斯x理查德·伯金

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时,我与理查德·伯金有过很多次愉快的交谈。事实上是自我坦白,坦白的程度更甚于那些我在孤独中怀着过度的忧虑和戒备写下的文字。沃尔特·惠特曼曾说:“连我自己对我真正的生活都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理查德·伯金让我重新认识自己。

博尔赫斯x《巧妙的回避》

与博尔赫斯面对面交谈,就是要沿着一座由他过往经历和情感体验构成的迷宫去追踪他。我们会见到各种各样绘着千奇百怪图案的围墙,它们可能是线索,也可能只是迷惑人的岔路。我们不能指望每次找到的都是同一个博尔赫斯。那里不仅仅只有一个博尔赫斯,而是许多个。

博尔赫斯 x格洛丽亚·洛佩斯·莱库韦

失明之前,博尔赫斯后能看到的颜色是黄色,而他生来眼看见的颜色就是虎皮的金黄。他曾说失明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却又坦白:如果还能看见,他不会离开屋子半步,他会待在屋里读手边满满的书。

《马尔克斯:后的访谈》

马尔克斯x《哥伦比亚人报文学版》

《枯枝败叶》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那些从未读过小说、只看报纸的人也熟悉马尔克斯的名字。小说的历史从此被划分为两个阶段,《枯枝败叶》之前,和之后。它了前人的一切成就。

马尔克斯 x《危机》

每位作家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创作自己的作品。《族长的秋天》这本书对我来说,比《百年孤独》更难写,因为我觉得每一本书都会比上一本来得更具挑战;文学就是一次比一次复杂的过程。

马尔克斯 x大卫·斯特赖特费尔德

《百年孤独》的出版改变了我的生活。名气对我的个人生活来说是一场灾难。就好像你可以通过周围众多的人群来感知自身的孤独一样。围绕你的人越多,那种渺小感就愈发强烈。

马尔克斯 x《先锋报》

马尔克斯新的想法是一部短篇小说,《苦妓回忆录》。“我曾想象过写出一系列关于妓女的故事。但当我写了四个或五个故事时,我真正想要写的就是那后一则故事。于是我决定放弃之前所写的那些,单独发表后一篇。”

《波拉尼奥:后的访谈》

波拉尼奥x《首都》

我反对一切事物。我觉得自己像个幸存者,就是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我没死掉。我有很多朋友都死掉了,因为革命的武装冲突,吸毒过量,或者艾滋。活下来的一些人,现在都是杰出的西班牙语文学名流。

波拉尼奥 x《》

每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自传性的。《伊利亚特》中,我们端详两个同盟、一座城市、两支军队的命运,但我们也关注阿喀琉斯和普利亚姆和赫克托的命运,而所有这些角色,这些独立的声音,都反映了创作者的声音和孤寂。

波拉尼奥 x《图里亚》

如果由我来决定,我愿意活到一百岁,这样就能永远保护我的孩子。我认为理性和亲子关系没有任何关系。也许从孩子的角度,理性确实会强加于自我,但从父母的角度,很难将理性强加于人。

波拉尼奥 x《花花公子》

我为那些阅读科塔萨尔和帕拉的钢铁般的年轻人所感动,就像我阅读它们并打算继续阅读一样。我为那些头下夹着一本书睡觉的年轻人所感动。书是世上好的枕头。

《冯内古特:后的访谈》

冯内古特x《巴黎评论》

身为二战老兵,冯内古特希望他死的时候能有军礼厚葬,号手奏乐,国旗盖棺,鸣响礼炮。这是他一直都向往的东西,然而,除非他战死沙场才能得到。

冯内古特 x《国家》

德累斯顿的轰炸让我了解了一种现象,就是我的失忆和那些经历过雪崩、洪水和大火的人们一样,人的大脑里有某种装置,在灾难超过一定水平后,会关掉我们的记忆。

冯内古特 x约瑟夫·海勒

我认为男性一直怀疑女性比他们更强大、更优秀,这是从他们母亲身上感受到的。

冯内古特 x《别笑》

库尔特·冯内古特成长于大萧条时代,他的家庭并不鼓励艺术追求。冯内古特的父亲推动孩子们朝理性主义前进,他坚信科学是一切的答案,而非艺术。

冯内古特x《美国航空杂志》

冯内古特总是让我们尽全力去成为好的自己,并不懈地敲打我们的笑穴。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感激的事情。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后的访谈》

华莱士 x劳拉·米勒

华莱士的第二部小说《无尽的玩笑》厚达1079页,堪称鸿篇巨制。对于一个旨在捕捉时代精神的当代作家而言,小说中时而闪现的某种智慧令人振奋。

华莱士x《波士顿凤凰报》

对于我们这代人,或者比我再年轻几岁的人来说,我们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就是没有代言人。我们这代人完全是一群“乌合之众”。

华莱士 x《艾姆赫斯特》

我是一个习惯写“五稿”的人——一份初稿、两份修订稿、两份打印稿。我总是能写出五份手稿。我写的次数越多,文字就会越简洁。

华莱士 x《信徒》

华莱士已经证明,他有能力处理他选择的任何主题或题材。他的多才多艺以及对细节的关注,使他成为美国过去二十年中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华莱士 x“尽我们所知”

办公室职员的生活,我们往往认为它非常枯燥和乏味。但也许所有的工作都是一样的,充满了可怕的厌倦与绝望,几乎没有什么成就能够对其他人诉说。

华莱士 x《华尔街日报》

在华莱士看来,布什政府执政的这七年零四个月完全是一场充斥着贪婪、傲慢、无能、虚伪、腐败、玩世不恭和蔑视选民的恐怖表演。

精彩书评

勇敢、优秀的作家之一,坚守原则,精于技艺,从未偏离他自己对写作的献身之中。对少数几个了解他的人而言,他本人正如他的作品一样优秀。他并没有死去。那些尚未出世的有志于写作的年轻男女将会拒绝宣称他的死亡。——威廉·福克纳

深入了解博尔赫斯的作品会发现,它背后那个从世界文学和哲学中广泛摄取养分的人,同时有着否认自身见多识广的谦逊品格。这是一次相当私人的馈飨。通过这些访谈,博尔赫斯似乎在告诉我们,访谈本身就是一个自知的时刻,一个悬停在时间长河中的时刻。——《纽约时报》

文学魔法的召唤师,20世纪的文学巨匠。——《纽约时报》

从很多方面来看,这甚至比阅读他的小说更有趣。

——《洛杉矶时报》

优秀的美国作家之一。——格雷厄姆·格林

日常总是将人的想象力、语言和自主思考吞噬耗尽……在这种文化下,华莱士的复杂性无疑是天赐之礼。——扎迪·史密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