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隋唐科场风云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王士祥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后记
2012年9月,我应邀到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录制
节目。经过和编导商量,决定录制科举方面的内容,题名
“隋唐科场风云”。这是我自读研究生以来就接触的领域
,相对熟悉,其中有许多富有趣味性和智慧性的故事,想
来观众会喜欢。
经过和编导多次交流,确定了每一集的内容。就这样
边写边改边录,经过九个月的时间,终于在2013年7月16日
完成了录制。节目播出之前,与中华书局取得联系,得以
将讲稿出版。但是出版社的编辑老师建议把题目改为“考
场风云”,因为大家对“科场”比较陌生,但是“考场”
却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再者来说暑假期间播出迎合了学
生的口味。当时考虑对专家的尊重,就答应了。
时隔数年,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只是曾经的一个经历了
。但是今年春节前,大象出版社的领导再次和我谈起了这
本书,他们有再版的打算。为此,编辑管昕女士亲自登门
商讨,真诚令人感动,遂与中华书局联系并征得他们同意
。大象出版社雷厉风行,很快将本书列入出版计划,并建
议更名为“隋唐科场风云”,同时还提出两点建设性意见
:第一,修改每讲题目和单元小标题,融入对内容的新认
识并修改文不对题的情况;第二,以旁注的形式增补新文
献,满足讲究文献出处读者的阅读需求,使本书具有新的
附加值。
大象出版社计划于今年7月在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
会上推出此书,时间紧,任务急。这里既有对我的厚望与
激励,也有对编辑应急能力的考验。只有同心同德,才能
如期出版,所以作者与编辑又成了“战友”。感谢大象出
版社的赏识和编校人员为本书付出的努力!
虽然重出有所改动,但对隋唐科举史来说,依旧是挂
一漏万。请读者朋友不吝指正,我好进一步修改完善!
王士祥
2019.5
目录
第一讲 科举来了
什么是科举
科举的影响
科举制度始于何时
隋文帝为何改革选官方法
隋代的秀才很难当
第二讲 进士科的勃兴
隋炀帝也有贡献
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的原因
进士科究竟始于哪年
进士科为何在唐初受到重视
进士科行市看好
第三讲 武则天推进进士科
武则天如何推进进士科
武则天为什么关注进士科
薛元超的遗憾
第四讲 科场案导致考试改革
惊天科场案
刘思立奏请改革
为何建议考杂文
第五讲 诗赋受青睐的原因
诗歌的魅力
汉赋天下
赋能显才
第六讲 科场有规范
有关文体规定
考场上也有规定
第七讲 诗仙李白的科考之痛
诗仙印象
学界的“三不”之说
尴尬的身份
第八讲 别以为考官好当
考官和考生斗上了
深陷干扰的考官
第九讲 推荐是公开的秘密
王维寻求推荐的经历
杜牧真的很幸运
荐举美谈
第十讲 伯乐在哪里
行卷的用意
白居易行卷那些事儿
陈子昂一摔成名
遇到贵人了
第十一讲 激烈的解元之争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一决胜负
第十二讲 成功者的好处
改换门庭
一群势利眼
第十三讲 却喜抱得美人归
戏里戏外是人生
慧眼识得状元郎
幸福与门第无关
第十四讲 才气与运气竟成反比
才高运差的孟浩然
躺枪的杜甫
困顿科场的温庭筠
第十五讲 黯然销魂的科场“英雄”
屡败屡战的举子
科场中的悲惨世界
无缘科场的“诗鬼”李贺
第十六讲 孟郊悲催的科举人生
别样的《游子吟》
悲催复悲催
一日看尽长安花
考上之后也艰难
第十七讲 命运多舛的李商隐
不幸的童年
数次应举
江湖飘零
第十八讲 一篇佳作定乾坤
才高遮貌丑
起死回生的李程
一诗定状元
第十九讲 录取状元一定严肃吗
我就是状元
我当状元我做主
歪打正着成状元
第二十讲 状元们的八卦事
开玩笑也能当状元
状元也能作人情
朝中有人好做官
错认颜标作鲁公
无耻仗势强取状头
第二十一讲 都是科考惹的祸
路岩生气了
别轻易开玩笑
典型的秋后算账
科场失意酿血案
第二十二讲 震惊朝廷的长庆科案
同僚请求关照
意外发生了
长庆科案的背后
第二十三讲 发飙的考生
穆质为什么发飙
穆质是怎么发飙的
穆质的策略
第二十四讲 向宦官开炮
皇甫湜捅“马蜂窝”
老虎屁股摸不得
第二十五讲 尴尬的武举
武举什么时候开始
武举考什么
尴尬的境遇
成功的武举者
第二十六讲 开放的文化政策
儒学思想是根本
从历史中找寻经验
道家文化充满智慧
第二十七讲 唐人如何说科举
令人痴狂的科举
唐人的科举论争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页
初冬时节,京城长安,仿佛所有的建筑都在风中瑟瑟发抖。
可是,在通往长安的路上,陆续赶来一群风尘仆仆的人,有的风华正茂,有的白发苍苍,有的衣衫褴褛,有的满脸疲惫。
难道临近年关,这群人要到京城走亲访友?不。因为每到这个时节,总会有这么一群人从四面八方涌向长安。他们疲惫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他们匆匆的神色中流露着渴望。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期待?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渴望?
原来,他们期待的是金榜题名,他们渴望的是科举成功。
什么是科举
那么,什么是科举呢?
科举又称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是按照不同科目进行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就是考试的科目,“举”就是推举、选举。“科”是手段,“举”是目的。
考试科目大致来说包括常科和制科’:常科就是每年都要按时考试的科目,主要包括进士科和明经科;制科是皇帝根据特殊需要临时设置的科目,目的是选拔特殊之才,非常灵活,名目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仅唐代制科就多达数百种。
科举制度被一些学者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科举的影响
为什么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要想说明这个问题,就需要简单了解一下科举的影响:
一、改革传统官制
科举是一个王朝通过不同的科目,考试、选拔“干部”进行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实行科举考试之前,主要采用察举征辟制和九品中正制,谁当官、谁不当官,由某几个掌握大权的人说了算。这样权力就集中到高门大户手中了。与这些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的选官范围不再局限于拥有政治背景的高门大户,而是面向整个社会,从形式上来说,一切以考试结果为准,这样就为下层读书人提供了进入官场的机会。
二、塑造文人品格
在科举考试中,几乎任何一个科目都会涉及儒家思想,因此几乎每个参加考试的文人,都要对相关的儒家经典进行学习和体会,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不闷题、知道怎么发挥。而在这个学习和考试的过程中,儒家经典所提倡的价值观,自然会慢慢影响到读书人的思想,并进而形成他们的品格。换句话说,不管你能不能考中、做官,你都已经接受了朝廷所推行的儒家思想教育。
三、具有世界影响
现代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和发展,这是在10世纪前后传人西方国家的;越南、朝鲜也曾像中国一样以科举取士,日本也曾经学习和采用过中国的科举制度;孟德斯鸠、狄德罗等西方思想家,被中国科举所表现出来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所折服。比如,美国汉学家卜德在《中国思想西入考》一书中,赞叹中国的科举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四、具有当代意义
当我们把科举作为考试手段时,它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评价标准,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当年的试策相当于我们今天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题,诗赋尤其是试赋相当于中考、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帖经相当于填空题。这些考试方式不仅在中国,即便在世界许多地方依旧流行着,而当年我们则远远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P2-3
导语
科举制度在中国施行了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东亚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思想、人文精神莫不受其影响。《隋唐科场风云》为《考场风云》修订版,除修改每讲及单元标题外,还增补了旁注文献,使该书具有了新的附加值。“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隋唐科场风云》不仅饱含了人生境界的启示,正所谓“细节成就人生”,而且透视出中国古代政治智慧及历史发展规律。
内容推荐
《隋唐科场风云》是王士祥老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大型系列节目《隋唐科场风云》的讲稿。全稿27讲,从隋文帝杨坚为何改革传统选官制度讲起,以历史为线索结合具体案例,生动系统讲述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展示了隋唐时期科举考场上的风起云涌。书中既有对科举诞生与改革的分析,又有对科举贡献与弊端的揭露,更有对科举背景下文人心态的揭示。《隋唐科场风云》既能让读者感受到科场上成功者的喜悦,亦能让读者品尝到苦战文场者的辛酸,更能让读者体味到科场案的惊心动魄,而这些共同表现出了科举在唐代政治生活和文人生活中的地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