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悠长的岁月(精)/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贾兰坡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贾兰坡,河北省玉田县人,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贾兰坡1929年于北京汇文中学高中毕业,未上过大学。1936年11月15日至26日,贾兰坡在11天之内发现了三颗“北京人”头盖骨而震惊世界学术界,这是一次伟大的发现。贾兰坡的成功是他孜孜不倦、刻苦自学的结果。
贾兰坡一辈子诲人不倦,桃李芬芳,为培养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人才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由于他在科学上的成就,他曾多次受邀去国外讲学,受到同行们的热列欢迎。
后记
当这本书即将发排的时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冯小
竹女士给我打来长途电话,说:“最好在文后加个后记。
”我又未假思索地答应了。
可是,当我要写的时候,我却又犯了难:写什么呢?
干脆来个别出心裁,写点自己为人的情况和生活现象,倒
也新鲜。
我这个人决不做虚伪的事,也不蒙哄别人,从中取巧
。该一是一,该二是二;应当得到的就给我,不应得到的
,我也不伸手去拿。
我也不显示自己好像有多大的本领,每天只是埋头工
作。拿别人获得的材料或在别人写的文章上加上自己的大
名,作为“出名”的资本,我会感到有愧于人。今天正当
写到此处的时候,记者张兴学先生打来电话说,在我方便
的时候要来访问我,让我谈谈我的养生之道。
其实,我并没有什么养生之道,只是对人不存坏心眼
,不做亏心事,每天都乐呵呵地生活,心情保持愉快,这
是养生之道的根本。心里发烦的时候、不痛快的时候也常
有,但我能解脱。每遇到这种现象,多想过去有趣味的事
,就会把心头的乌云冲散。
我在1996年“‘南湖杯’世界华人‘我的一天’”征
文活动中,写了一篇《暮年生活充盈》的短文,不料还得
了特别奖。在那篇文章前面,我交代了我的生活概貌。不
妨把它抄下一点来,作为这本书的收尾。
“……听听音乐、遛遛公园、逛逛商场等,都非我所
好。有一次在外开会,会后为了叫我们几位老人长长见识
,司机同志开车在街上转了一个大圈,特意叫我们看看市
景,了解一下城市建设,可我却坐在车上睡着了,到家门
口才被人叫醒……
“还别说,我的儿子还真陪我到阜成门桥头附近自发
的旧货市场小摊上逛了两次,那里有卖花的,有卖古董的
,有卖零零碎碎小玩意的。我买了两方古旧图章,一个玉
雕的印泥盒和一个玉琢的小壶,总共花了150元。有时拿在
手中观赏玩玩倒也有趣。这可以说是我的嗜好了吧!
“每天都一样,我早晨6点左右起床,先在书房内活动
活动腿脚,不是做什么操,只是随心所欲地活动一下身体
。然后洗漱,看早间电视新闻,吃早点。大约在8点半坐在
书桌前,开始我一天的预先安排好的工作。”
由于生活有趣,我的工作总是在进展;又由于工作上
的进展,精神上既得到安慰又很愉快。
贾兰坡
1997年10月
目录
我的童年
断断续续的学校生活
考上练习生
初到周口店
狗骨架和两本书
难忘的省级考试
学会“四条腿走路”
刻在心间的名字
主持周口店发掘
盐井沟挖“龙骨”
发现了三个头盖骨
辗转云南行
升为技士
周口店日寇大开杀戒
进修解剖学
南下受阻
北京人失踪
“偷”出北京人遗址图
结识夏景修
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利普
与胡适谈合作
重振周口店
一场长达四年之久的争论
发现了丁村遗址
寻找比“北京人”更早的人
广西探洞寻“巨猿”
河西之行
在“四清”和“文化大革命”中
寻找细石器的起源
从死神身边逃脱
路途依然遥远
流逝的岁月留下了什么
后记
精彩页
1908年11月25日,我出生在河北玉田县城北约8公里的小村庄——邢家坞。这个不足200户的村子,北临山丘,南望一片平原,土地贫瘠,村民的生活比较贫困。
据坟地碑文记载,我们贾家原籍河南省孟县朱家庄,在明代初期才迁移到邢家坞。
听老一辈人说,我的曾祖有兄弟二人,大曾祖父没有儿子,按我们家乡当时的规矩,需要把我二曾祖父的长子,即我的大祖父过继给大曾祖父。我的二祖父也没儿子,又从我祖父一门中把我的父亲过继给二祖父。由于生活困难,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亲就只身到北京谋生。
我们村里有个叫宋竹君的,据说他是燕京大学的前身汇文大学(后改为汇文中学)毕业的,在北京英美烟公司任高级职员。经他介绍,我父亲也进了英美烟公司。父亲本名贾连弟,号荣斋。他的工作部门叫“调换处”,实际上是做一种广告性质的工作。人们只要能集到一定数量英美烟公司出品的香烟空纸盒或烟盒内的画片,就可以到调换处换取挂历、成套茶具及小玩意儿等物品。
由于工作渐有起色,人来人往日渐增多,人们都习惯称父亲为荣斋,而他的本名反而没人叫了。当时父亲每月薪水18元,他自己省吃俭用,每月需花8元,其余10元就托人捎回老家,家中的日子自然好多了。
我家村后的东山上有两个山洞,一大一小,我常常跟着其他小孩到小洞里探洞玩。大洞深不可测,我们从不敢进去。有时用石头打成圆球,从山上往下滚着玩。想不到这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发现石球的打制过程和用途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村北的小山下,有一个南北向细长的水坑。这也是我们孩子常常光顾的地方。我们就在坑里洗澡、打水仗。我们还常常到地里逮蝈蝈、捉蜻蜓和小鸟。在鸟中,我们最喜爱“红靛颏”和“蓝靛颏”,凡是我们网着的鸟,除了这两种,其余统统放生。当然我们小孩之间,也常常为逮鸟打架,母亲只是拉开了就完,最多打几下屁股。她不许骂人,骂人或偷拿别的小孩的东西,准挨一顿掸把子,东西还要送回。
我外祖母家在门庄子,位于邢家坞村和玉田县城之间,地处平原,风光秀丽,是个200多户的村子。外祖母住在村前街的西头路北,家中有五间北房。东侧有条路通往后街,小路东边有个数十米长、直通南北街的大水坑,水坑东西有三四十米。前街路南有一个菜园,冬季多种大白菜,夏天除种各种蔬菜外,还种甜瓜、西瓜等。外祖母家我也非常爱去,除了因为有水坑可以游泳外,更因为那个很大的菜园子,有很多好吃的瓜果和蔬菜,比邢家坞的果蔬多了很多,何况还有一个比我大13岁的表兄,他常带我去坑里摸鱼和捉螃蟹,又好玩又能解馋。
大约到了7岁,我在外祖母家开始上学了。当地没有学校,读的是私塾。所谓私塾,就是在老师家上课。老师教几个学生,屋里没有课桌,只有个方桌,炕上放个炕桌而已。教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我还记得,老师叫谷显荣。每天进老师家中第一件事,就是向孔子牌位行作揖礼,然后各就各位,背书或描红模子。学完了三本小书,又学了半本《论语》,谷老师因病去世了,我又到邻村跟一位叫李小辫子的老师学。当时已是民国,但他还是清朝打扮,留着辫子,所以当地人都叫他李小辫子,而不知他的大名。他对学生管得很严,背书背不下来或背错了,都要挨掸把子。他给我们讲的课文,我们听了虽然有时似懂非懂,但因怕挨打,背得都很熟。所以到现在什么“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等小时描红模子上的字,我仍然记得清清楚楚。
大约到了8岁,“四书”读完,又读了点《诗经》,我的外祖母也去世了。此时邢家坞也有了私塾,我又返回自己的家继续读书。
P1-3
导语
《悠长的岁月》是“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中的其中一本,是作者贾兰坡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个客观回顾。从“初到周口店”、“发现了三个头盖骨”到“与胡适谈合作”“从死神身边逃脱”,为孩子讲述自己的一生求学、科研和做人的故事,并配有数十张珍贵的照片,使图书更通俗易懂,更具史料价值。
序言
现在城市中,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小孩。为父母的,
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小皇帝,不但好吃好喝供养着,还为
他们安排了一生,使他们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
惯。他们之间相互攀比,穿名牌,戴名牌,花钱出手大方
,但自己动手和自立的能力没有,吃苦耐劳的能力很差。
这样的娇生惯养,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应该引起人们
的警惕。
1996年秋季,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约我为青少年写一
点东西,我没掂一掂轻重就答应了。当我动笔时,我就犯
了难。写什么呢?我不是大人物,也未做过什么惊天动地
的大事,又不是什么劳模之类的人。后来,还是我的儿子
贾彧彰说:“您就写一写您怎么从一个中学毕业生,通过
自己的努力,迈入院士行列的吧。”他的话启发了我,因
而我才写出了这本书。在书里,根据回忆,我把过去的所
作所为,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实事求是地写了进去。
读者可以自己分辨,好的可取,坏的可弃。“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应为一句对每个人都有用的古训。
1984年,我在《少年科学》杂志7月号上以《成功道
路何在》为题发表过一篇短文,文中有这样的话:“有的
少年朋友向我探询,成功的道路如何走法,并问我:有什
么妙诀或窍门?甚至,还以为我真有所谓的‘天才’。其
实,我什么都没有。我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虽然做了一
些工作,但那是在学习和工作中,靠拼命拼出来的。即使
有‘天才’,如果不善于利用,也是无济于事的,有时反
而更糟,聪明反被聪明误……”
1986年8月,我在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丛书
中的《著名科学家谈智力开发》一书中写过《莫等闲,白
了少年头》一文,提道:当我进中央地质调查所,被派往
周口店帮助发掘时,我对这项工作感到很大兴趣,“自己
立下宏大志愿,要做专家学者,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了。一不怕碰壁,二不怕劳累。‘劳累’两个字在我头脑
中的字典里是找不到的。白天除了做一般的事务外,我一
有空就跑到工地帮助发掘。白天工作,夜里读书。我的英
文不行,但条件是好的,标本有的是,结合标本阅读有关
专业的书,比较容易弄懂,即使只弄懂几句也感到高兴。
万事开头难,学习开始阶段是我的一大难关,但有一种力
量支持我,无论多大的难关我也敢闯”……
1983年由我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和香港三联书店在
香港出版的《人类的黎明》一书的前言中我写过这样的话
:“幸而世界上世世代代有这么一批‘傻人’,愿为追求
真理而奋斗终生。在真理面前,他们每有所得就笑逐颜开
,一无所获又愁容满面。我们相信,一个人想要为人类做
出一些有益的事,就无法摆脱这种苦乐相兼的境界。但是
他们从来不气馁,总是勇往直前地渡过前进中所遇到的一
道道难关。我们的先辈是如此,我们是如此,一代一代下
去也是如此。一个人能否在短短的一生中为人类做出一些
贡献,就看他对摆在面前的问题是知难而进,还是知难而
退。”
我最佩服的是那些不畏艰辛勇于工作的人。我在书中
经常提到的杨钟健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当我们一起跑野外
调查时,他爬坡走不动了,总是一边吃力地爬,一边口中
还念念有词:“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他在79岁
时以“八十不老”勉励自己,写下了“年近八十心尚丹,
欲和同辈共登攀”的豪迈诗句。
无论做什么事,都应以“勤”当头,才有成功的希望
。未见过贪懒、好玩、一心想投机取巧的人大事有成的。
最后,再谈一下我写这本书的情形。我今年已89岁了
,又患有青光眼和白内障,戴着高度花镜,还需拿着放大
镜,才能写字,字也写得歪歪扭扭,有时还重叠在一起,
漏字、重字的事儿就更不奇怪了。1996年6月得了一次脑溢
血,住了一个多月医院,虽然痊愈了,但记性大不如前。
即使在同一页稿纸上,相同的字,前边写过,后边又忘了
,因此字典总不离手。幸而有我的儿子为我把关,边抄稿
边改正,把丢的地方补上,重的地方删掉,遇到时间不确
切处,翻阅资料查对,着实费了不少力。费了半天劲,总
算写完了,如能对青少年读者有点教益,我就心满意足了

贾兰坡
1997年10月
内容推荐
“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是一套大科学家为青少年写的书。全套书共五本,由苏步青、王淦昌、贾兰坡、郑作新、谈家桢等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这些大科学家走过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他们用平实而睿智的文字,讲述了自己一生求学、科研和做人的故事。从中我们能看到他们奋斗的历程,几十年来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以及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本书为其中的《悠长的岁月》分册,讲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的成长故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