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孙毓敏评传/中国艺术家评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成伟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孙毓敏(1940年—),女, 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京剧演员,女,国家一级演员,荀慧生的亲传弟子。代表作有《红娘》《荀灌娘》、《杜十娘》、《红楼二尤》、《金玉奴》等。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振兴京昆协会会长,北京戏曲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曾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文化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全国劳动模范、美国佛州颁发的亚洲最佳艺人终生成就奖。
全书内容涵盖广泛,从孙毓敏的童年写起,将她的艺术之路划分为戏校学艺等几个阶段,并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力求浓缩孙毓敏坎坷人生中感人至深的一面,较好塑造了一位京剧艺术家的形象。
目录
第一章 父弃家眷 母女相依
第一节 一母三女 悲苦哀婉
第二节 八岁登台 才华初显
第二章 苦亦京城 甜亦北京
第一节 偶人戏校 录取晚成
第二节 遍尝苦楚 练就金嗓
第三节 孤身北京 处处温情
第四节 义无反顾 巧学张派
第三章 初出茅庐 前途坦荡
第一节 步入苟门 继承苟派
第二节 以爱之名 苦亦思甜
第三节 灯火舞台 声名鹊起
第四节 主演梅剧 幸遇佳师
第四章 命中多舛 悲剧连连
第一节 下放河南 悲情伊始
第二节 受尽折辱 轻生致残
第三节 瘫痪卧床 慈母离世
第五章 坎坷艰辛 苦尽甘来
第一节 百般苦练 重新站起
第二节 三次平反 沉冤昭雪
第三节 讲学任教 重返舞台
第四节 再返京城 终回正轨
第五节 凤凰涅槃 振翅奋飞
第六章 重返母校 精诚奉献
第一节 尊师重教 开门办学
第二节 克服困难 博得重点
第三节 募集资金 兴办大赛
第四节 力捧新人 巡演四方
第七章 传承技艺 广收门徒
第一节 贵朋良友 雪中送炭
第二节 鞠躬尽瘁 感念师恩
第三节 广收才俊 倾囊相传
第四节 教学相长 育人有道
第八章 继承传统 频创新剧
第一节 毓秀钟灵 承前启后
第二节 华美灵动 荀韵新声
第三节 移植《痴梦》 一片痴心
第九章 传播戏曲 海峡内外
第十章 频获殊荣 享誉四方
附录一 孙毓敏大事年表
附录二 孙毓敏源流谱系
代跋
序言
李佩伦
6月19日,我参加了四卷本《孙毓敏随笔集锦》学术研
讨会。会议原指定我为重点发言,因时间关系迫降为即兴
发言,终于意犹未尽,笑而止于不当止。
偶闻会上有人谈及“随笔”与“学术”二词,我的发
言便以此而入题。
随笔之随者,发于性情,随心所欲,俱道所怀,百无
遮拦。而笔者,正是史家的行文恪守的金箴,不二规臬,
“笔则笔,削则削”。即尊重历史,守护良知,敢于褒贬
,勇于扬弃。当爱则爱,当恨则恨,笔底无媚态,无虚文
。古人云:随心所欲不逾矩。矩者,即原则、规范。即客
观法则对主观意欲给予制衡。矩者,就是做人原则、著文
规范。可见随笔并非完全是置身小楼一统,耕耘小我天地
,应是笔随我意,不回避诸多人生命题。
随笔不仅是一种散文体制,也是一种内在的文品特征
。以此二重标准阅读、评价的四卷本《孙毓敏随笔集锦》
,才会深入表里,独具只眼,才不至于流于泛泛空谈,人
云亦云。这次研讨会大多言及一个“真”字。我以为评人
论著,这《孙毓敏随笔集锦》四卷绝非一个“真”字了得

毓敏老师对这次会议以“学术研讨会”命名,尚有所
保留,而乐于用“专家座谈会”。这是可贵的谦虚品格。
我在会上作了正名。学,是学问、学识,有理论价值。术
,是手段、技艺,有实践价值。学乃形而上,术乃形而下
。若论戏曲艺术,简言之,戏曲关学归于“学”,唱念做
打归于“术”。“学”以“术”为依托,“术”以“学”
为指归。当今戏曲界,所谓学者多是有学而乏术,演员多
是有术而学浅。为此,我们呼唤新时代的阿甲、张庚、汪
笑侬、梅兰芳。
孙毓敏是位学以专、术以精,案头舞台两擅的京剧表
演艺术家。十四本专著及其舞台成就,便合成了一个有学
有术的京剧人。知人论世,执着两端,定名为“学术研讨
会”,当是名实相符,并无僭越。
归来,兴犹未尽,当晚,便捉笔为《孙毓敏评传》作
序。
我于6月2日晚九时余,得毓敏老师电话,嘱我为其传
记作序。她赞我文笔不俗云云,如此鼓励,我诚惶诚恐。
尽管我正忙于我创作的三十六集电视剧剧本《马连良》
(2013年获得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优秀剧本
奖”第一名)的筹拍工作,却还是一口答应下来。6月12日
,收到作者李成伟的《孙毓敏评传》打印稿。几天来挤时
间认真阅读,感而动心,思而志凝,才有了今天会上未了
的发言,才有了今天笔底不尽的感怀。
著名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其人其事,闻之于言传,见
之于践履,会意之于其笔下自白,激赏于其红氍毹上的唱
念做舞。从这本传记中,更见其许多未知的人生表里。
友人孙毓敏的这本个人传记,把光明与黑暗交织出的
寸寸往昔光阴,用语言建构为帧帧画面,折射出社会的雨
雪阴晴、人性的善恶美丑,供人回眸,供人沉吟。那是一
段浸透着血泪,浮动着啼笑,高扬着不屈头颅,行进着歪
斜步履的生命的轨迹。近似绞刑架下的放歌,令人无语;
活泼泼地戴着镣铐跳舞,令人沉思;因寻觅人生的真谛而
苦闷,令人心碎;因迎接丽日中天而喜悦、而奋起,令人
心醉。
从孙毓敏个人传记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虽
被卷入历史的旋涡中,但坚守自我,志不被沉沦牵引,情
不被欲望裹挟,信仰不与权力换位,理想不向金钱叩首,
面对种种世间事而淡定从容,见怪不怪。自然能以心中之
目,洞穿无限;在困惑中,以目中之心,了悟百劫而不颓
唐。实至荣归,依旧不失做人身段的定力。
毓敏身世坎坷,绝境是她生存的常境。暗淡的童年,
心底总是浸透着苦涩。她寻寻觅觅,在无望中酿造着丝丝
光影。沉重的青春,总在希望的门槛上跌出。心身两损,
却是悲情化育出了一个倔强的灵魂。
当我们在台下看到她那娇娆的脚步,难以想象那残肢
,怎样再为京剧艺术的发展而挣扎。
当我们为她真诚的笑而动容,谁知这笑的深处曾淤积
了多少难挨的悲愁与屈辱。
当我们聆听到她的快人快语,那是一道道人性与知性
的闪光。谁又知道有多少光阴,在她伏案阅读掩卷沉思中
,轻轻滑过。
当我们捧读她化为铅字的心语,或慷慨陈词,或娓娓
道来,或痴情褒赞,或无畏针砭,一时若相对而坐,香茗
在握,一时若风雨交加,彼此挺然而立。一言以蔽之,这
长文或短章都是她生命的放歌,人格的具象。
文如其人,话如其人。然而,孙毓敏的“艺”非如其
人,所饰演舞台众生,尽显人物的万千色相。相隔中的相
近,相似中的相远,台下依旧是孙毓敏,台上则变幻莫测
,让观众产生熟悉又陌生的艺术享受。
孙毓敏拜于荀门,荀慧生大师识才爱才,引领她登堂
入室,尽获荀派宝藏。恰应了金代诗人元好问《论诗三十
首》所云:“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若将
“句”字改为“艺”字,则贴切孙毓敏的从师之道。
有人入而不出,驻足于门墙之内,必是袭貌而失魂,
点滴所得,难获神韵。有人浅尝辄止,只是皮毛相似,止
步于自许,失去根底,何来花满枝头?有人已是尽学,墨
守规范,不越雷池半步,失去自我,只是大师的身影。有
人则是学而通,通而化,不仅占尽荀门风光,且能开拓荀
门新境。孙毓敏当数于后者。
身残志坚的孙毓敏,更为荀师归去,荀魂不失,为培
养诸多荀门后人,用尽心机。在慧生师的大纛之下,百余
才俊云集。不只荀派花开京剧艺苑之中,更让花种播撒到
其他剧种的沃土上。荀派艺术之美,在众多剧种中获得了
别样生机。
艺术的创造是自我的,艺术的传承是无我的。自我,
在于刻苦求进,不愧为名师之后;无我,则是只为了心中
的艺术,不是为了艺术中的自己,甘为人梯,培养后人。
孙毓敏可贵之处,是她不自恋于我是荀派传人,而是
钟情于我为荀派树人,为京剧事业从夕阳到朝阳的新轮回
奉献终生。
倘有事业意识,当浓缩自我,不计个人得失荣辱。倘
只是职业追求,则膨胀自我,唯图一己虚名实利。事业乎
?职业乎?视力所及,一望便可看穿。孙毓敏当数前者,
她为人师、办学校、传道艺、敬前贤,种种作为尽在大家
耳目之中。故我又称她是京剧事业家。
孙毓敏不只搬演、新演荀慧生大师的骨子戏,而且还
创作、改编了许多新的荀派剧目。剧目是支撑着戏剧大厦
的梁柱,并通过演员的舞台创作成为某一剧种、某一流派
审美特质的最集中的最生动的立体显示。有思想的戏剧演
员都知道,旧剧目是看家戏,新剧目是发家戏。流派要继
往开来,不致沦为断港绝河,必须为新剧目的创编投入精
力。新的剧目,为流派艺术拓宽了空间,打开了视野。通
过新题材的开掘,新角色的创造,为流派注入了新鲜血液
,激活了新的生机,找到了新的亮点。这是流派生存与发
展的根本条件。孙毓敏对创造荀派新剧目的痴情、执着,
正是源于她的艺术远见及作为荀派传人的孝子之心。
在京剧圈内,京剧表演与文学创作二者兼擅的不多。
孙毓敏凭着十四本专著的刊梓入世,称之为丰产作家并不
为过。她却自称“业余”一类,应是过谦。
她的作品基本上是她的台下生命之路,台上生命之路
的写实。两条路多有交叉,她把两个生存空间又不时叠印
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会表演、坚守本色的生活中
的孙毓敏和一个最擅表演、创造多样人格的舞台上的孙毓
敏。前者有着生活中做人的色调的单纯性。后者有着舞台
上人物创造的色调的多样性。二者相辅相成,基于她做人
、从艺的可贵的道德看守。有些演员因不断在台上虚拟自
我,积久成疾,结果失落本真。台下的孙毓敏依旧是不加
雕饰的、本色的“这一个”。
她的著述,文道相偕,情理相融,从不以游戏文字游
戏人生。她敢于担当,笔触深入事象,真情不掩,刚柔并
济。读其文章,仿佛在听她从容地一一道来,不故设语言
障碍,不卖弄梨园套话。她不求文字奇,唯求入人心。不
少文章读来轻爽爽,掩卷思之,时常心底沉甸甸。
当今文坛,一片繁荣景象。坚持为时为事而作,以中
国心,写中国事,发出中国的声音,以正能量还馈于社会
大众的作家很多。但也有不少人,咀嚼纯粹个人愁怨与愤
懑,斜睨着目光寻找他定义下的不公与黑暗,发泄着对真
善美的诅咒。孙老师的作品,是为凸显良知而作,进而使
人品味良知。
她的文章题材,基本上是对舞台上下、菊苑内外的人
与事的书写。由于她精通京剧三昧,熟悉中国戏曲文化生
态,由于她的生活的起伏跌宕,对戏曲对人生往往有自己
独特视角,独特感悟,独特开掘,不少凡人俗事,在她笔
下能让人感受别样风味,令人恩而得之。或是由此及彼,
让人放眼开来;或是小中见大,浅中见深,引领读者跨上
一重新境界。
孙老师的文章风格可用一个俗字加以概括。这个俗,
是面向大众的通俗,而不是浅俗,庸俗,媚俗。读来毫不
吃力,有到口即消的美感。古人说,寻常言语口头话,便
是诗家绝妙辞。她的语言在通俗性方面显示风采。由于语
言组合后的含水量少,含金量高,常让人去回味其中的妙
语精思的美。
孙毓敏是个演员,由于社会的使命感,她笔下的文字
可用“笼悲喜人生于形内,措甘苦菊苑于笔端”予以概括

她那叩问现实的力作,当是许多历史碎片的筛选与组
合。她对现实的关注。为这一段历史留下了实证。它作为
某人、某些人群、某些领域的历史见证,或可成为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历史记忆的最可信、最生动、最有价值的文
献。元代诗人刘因在《读史》诗中云:“记录纷纷已失真
,语言轻重在词臣。若将字字论心术,恐有无边受屈人。
”孙老师的许多文章,不趋时,不唯上。在现实与历史的
换位中,后人回首前尘,梳理史实史训,甄别史实真伪,
孙老师的这些闲情偶记,野史逸闻,当是重要依据或参照

20世纪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
史”,他这一观点的含义。是指历史要在现实精神中发酵
,要在未来生活中复苏。孙老师笔下众多人物,众多事件
,具有后人反观历史的认识价值,和矫正今人步履的一些
疗救之效。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续焚书》卷一中云:“世间有骨
头人太少,有识人尤少,聪明人虽可喜,若不兼此二种,
虽聪明亦徒然耳。”可谓鞭辟入里,足令人格塌陷者为之
一惊。孙毓敏老师的聪明,表现为饱谙世事,痴心艺事,
会尽人情,无意矫情,近于卓吾老的做人标准。
中国戏曲学院谢柏梁教授主编的“中国京昆艺术家传
记丛书”,已完成几十余家。所见俱是精品。戏剧家柏梁
先生,又作为日日必有诗作的诗人,这一项目的构思与启
动,的确显示了一种颇富想象力的诗人气质。这一工程对
艺术家的艺术与人生给予总结,为中国戏曲的继承与发展
,为戏曲后来人的做人从艺留下了宝贵财富。我本人也承
担了四大坤旦之一的雪艳琴的评传。如今在他策划指导下
,著名荀派传人、表演艺术家孙毓敏的传记问世,又为京
剧艺术殿堂再添砖瓦。谢柏梁先生功不可没。
本书作者年青学子李成伟初涉梨园,却能完成一位京
剧艺术家评传,令人刮目相看。传记写作,最难把握。当
代人物传记,材料易得,论述较难。尤其给予历史定位、
人格评价、艺术解析更须小心谨慎,公正客观。李成伟以
平实的手法,对孙老师的前半生给予了梳理,又给予了点
睛式评说,夹叙夹议,自然流畅,展示了一定的文学功底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人这种类型,融化在历史
过程中。人是什么?不是靠对人本身的思索来发现,而只
能通过历史来发现。”我写雪艳琴先生,和所有为他人写
传记的笔者,都应该朝向这个目标濡毫命笔。
最后且以宋代文学大家欧阳修两句诗作为收束:
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逾新。
与孙老师共勉。
2014年6月21日定稿
导语
这部评传是一部全面、系统、丰富、完整呈现和评述孙毓敏京剧艺术成就与艺术人生的著作,大家还从不同的角度高度评价了孙毓敏的人格品质、人生追求,总结了她对荀派艺术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回顾了她在戏曲教育、人才培养、流派传承、剧目创作上的诸多成就。
后记
孙毓敏
李成伟先生是谢柏梁教授麾下的研究生,凡听“研究
生”三字,我必另眼相看。因为这样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
思维的能力,已经有了进行研究的智力和基础。初次接触
之后,我给了他一些我过去出版的书籍,他对我进行了采
访。不到几十天,他就送来厚厚一叠书稿,名字就叫《孙
毓敏评传》,动作好快,我大概读来,觉得这位研究生真
是善于研究啊。他将我的资料以时间排列,比我自己都明
白自己的成长过程,太聪明了,也太会研究了。我后来了
解到,这位研究生十分博学多才,会写剧本,又会写评论
,又会搞科研,又会写评传。我的传记竟被他梳理得头头
是道,夹叙夹议,娓娓道来,使人不得不觉得这是一个不
可多得的文学天才。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将来必能成为一
位剧界伟人。
我今已77岁,早成古稀之人,而我们的苟派艺术虽倡
立了“苟学研究会”,但离成为一门“学问”,还有很长
的路要走,我多么希望有一位年轻的学者能加入我们的队
伍,成为这门艺术的分析家、理论家和知音,舞台上的从
艺者拥有文化学者的合作和理解才能提升我们的学术价值
啊。
一般演员均为舞台表演者,他们均为“茶壶里煮饺子
”——肚里有货倒不出来,甚至有些所谓的表演艺术家,
采访他时,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全,只会“嗯”“啊”“要
不然我给您来一个”,他站起来就比画上了,但却说不出
所以然来,多么可怜。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演艺界”的惨
状和现状。而所谓研究所的那些研究家们,都是空对空的
研究,对当代还活跃在舞台上或像我等这些已经离开舞台
的艺术家们,是没人研究的。但我却历史地占据了一席“
苟派艺术传承人”的头衔,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见证作用,
为何传承?为何留世?我们已被边缘化了。虽然眼前我们
早已成立“荀派艺术研究会”,实际上是无人研究的,也
无能力研究的。此时,我立即找到了李成伟,我如果把他
引进到我们的“荀派艺术研究会”里来,不是又多了一名
理论家和研究家吗?激动之下,我为他准备了14出戏的光
盘,一本前几年出版的《荀学理论文集》和八出整戏的剧
本,作为研究资料赠送给他,以弥补我现已77岁高龄无法
上台展现舞台形象的遗憾,让他根据我在台湾演出的实况
录像有一个具象的感受,进而对荀派的特点及表演方法进
行进一步的了解和解析。研究我就是开始研究苟派了,更
何况我还有84个人室弟子,他们一直活跃在舞台上,这不
是最好的活材料吗?
我为自己的聪慧感到欣慰,因为我视才如命,发现一
个天才绝不放过。李成伟非常高兴地拿走了那些材料,相
信他会产生兴趣,也会认真地去研究。
今年的11月份,将会召开“苟慧生大师诞辰115周年”
的理论研讨会,仅论文一书,我已写成了12篇文章放人其
中,可以送给参会者进行讨论和研究。我希望李成伟在参
加这次研讨会时,能有一篇具有一定深度和高度的研究文
章在会上朗读。若干年之后,更希望他能成为一个真正意
义上的“荀派艺术研究家”,这是我的期盼,但愿我心想
事成。
再一次感谢谢柏梁教授培养了这么好的一个研究人才
,更感谢李佩伦教授为我写了文采飞扬的序和李成伟为我
辛苦撰写的《孙毓敏评传》全书。
2015年3月15日
精彩页
第一章 父弃家眷 母女相依
第一节 一母三女 悲苦哀婉
童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应该是一个金色的梦,充满了美好与幸福。但当我们遥望历史长河时,却不难发现,许多戏曲名流的童年似乎并不那么如意,其中便有荀派传人——孙毓敏。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在一个普通家庭里,哭声、吵声、骂声、摔东西的声音充斥着整个房间。那时,孙毓敏只有两岁,然而这样的场景竞成了她人生的最初记忆。日后,孙毓敏在回忆童年时,曾经在某栏目访谈中这样说过:“我从小生活在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里,父母不和,在我刚刚7岁的时候就离婚了。我们姐妹三人跟着母亲过日子。这是一个由四位女性组成的家庭,我们经历了漫长的艰苦道路。”
关于家庭的不和,有诸多复杂的因素,但不得不从她的母亲说起。孙毓敏的母亲姓孙,原名为墨筠,她打心底里认为,这个名字只能表现出她的儒雅,而无法体现出她真正的理想与抱负。她极其尊敬的人是宋朝女词人李清照,自然也想成为诗中那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样的人,所以根据诗句更名为孙杰。孙毓敏在性格上像她的母亲一样坚强,从这一方面来讲,当“文化大革命”的大潮袭来时,孙毓敏选择以死明志,也是渊源有自的。孙杰自小父母双亡,跟着奶奶长大。奶奶格外疼她,送她到教会学校读书。只是读到高中的时候,奶奶去世,孙杰便一边当家庭教师,一边上夜校大学,拿到了大学文凭。如此可见,孙毓敏的母亲在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时,是多么的努力。
一位女子在旧社会的生活很不容易,孙杰做过中学教师、律师秘书、英文打字员等工作,因为要强的性格和认真的态度,每项工作都能做得很出色。孙杰年轻貌美,追求她的男子很多。但她一直受陈旧观念影响,从未主动追求过自己的理想。孙杰志向远大,性格孤傲,直到31岁,也没有任何男士能走进她的心里。最终还是通过外人介绍,才认识了孙毓敏的父亲。两人仅仅见了两次,便匆匆结婚了。如此仓促的结合,导致他们对彼此的了解并不透彻。孙毓敏的父亲隐瞒了真实年龄,甚至还隐瞒了结过婚的事实。这为两个人后来的家庭矛盾埋下了隐患。
两人结婚初期,感情很好,生活也很幸福。但伴随着孙毓敏及其大妹毓皓两个女孩的出生,父亲对母亲便不似从前那般疼爱了。他经常将外面受的气撒在孙杰身上,发脾气、骂人甚至家庭暴力,这些已经成了父亲与母亲交流的一种习惯。究其原因,在那个时代,生男生女都被认为是女人一个人的问题。生不出男孩的妻子在丈夫面前,总是抬不起头,处处忍气吞声。
小妹毓伟的出生使父亲彻底失望了,导致家庭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母亲整日郁郁寡欢,有时会把小小的孙毓敏当成出气筒。而每当这种情况出现,孙毓敏就会委屈得泣不成声,甚至哭到双手抽筋,手指像被冻僵一般动弹不得。吓得孙杰慌作一团,端来热水让女儿泡手,直至手指泡红,自然伸开,哭出声来,才松一口气。从那时起,孙毓敏就渐渐养成了用实际行动去表达内心想法的习惯,就如同她用一生的时间去热爱京剧艺术一样义无反顾。
父亲常常不回家,母亲只好选择外出工作赚钱养家。她请了一位叫蔡妈的保姆照顾三个孩子。但这位蔡妈对三个孩子极其狠毒,尤其对待大妹格外残忍,这让孙毓敏幼小的心灵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不仅如此,蔡妈还有偷钱的劣习。有一次大妹撞到她偷钱并告诉了妈妈,便被蔡妈记恨在心,将她抛到浴缸几经折磨之后才肯罢休。在很大程度上,蔡妈影响了孙毓敏对子女的教育,让她在日后对请保姆这件事情不免有些心有余悸。
在她六岁多的时候,孙毓敏的父母选择了离婚,当时的场景让她至今仍然难以忘怀。当她看到母亲拎着包袱往楼下走时,迅速跑出去大喊了一声:“妈妈,您去哪儿?我也跟您去!”也许当时还是孩子的孙毓敏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是在潜意识里害怕母亲一去不回。她认为自己应该永远和母亲在一起,母亲才是她一生的依靠。随后两个更加年幼的妹妹也跑了出来,喊着:“妈妈!妈妈!”母亲边擦眼泪边下了决心:“好吧,都走,都跟我走。”于是,母女四人便开始了一段相依为命、漫长艰苦的岁月。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