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巫鸿,著名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现任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本德杰出贡献教授”,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研究与国际交流,策划众多重要展览,包括《瞬间:20世纪末的中国实验艺术》(1998)、《在中国展览实验艺术》(2000)、《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2002)、《过去和未来之间:中国新影像展》(2004)、《关于展览的展览》(2000、2016)、《中国当代摄影40年》(2017)。 代表著作有《武梁祠》《礼仪中的美术》《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重屏》《废墟的故事》《走自己的路》《作品与展场》《荣荣的东村》等。 目录 中国早期文明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从“庙”至“墓”——中国古代宗教美术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重述中国美术的故事 汉明、魏文的礼制改革与汉代画像艺术之盛衰 徐州古代美术与地域美术考古观念 “大始”——中国古代玉器与礼器艺术之起源 玉与中国文化:一种艺术史观 佛教美术如何植根中国? 何为变相?——兼论敦煌艺术与敦煌文学的关系 敦煌172窟《观无量寿经变》及其宗教、礼仪和美术的关系 礼仪中的美术——马王堆再思 五岳的冲突 经变与讲经——唐代佛教美术、文学和礼仪的一个交接点 超越“大限”——苍山石刻与墓葬叙事画像 透明之石——中古艺术中的“反观”与二元图像
导语 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中国古代美术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编年汇集了巫鸿几乎所有古代中国美术史的论文和未发表讲稿,串联四十年学术历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视学者思维发展成熟的脉络。本书为文集的第二卷,收录作者1988年至1994年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15篇论文和讲稿。 一砖一瓦重建古代美术史的结构,让世界看见中国艺术,通过对考古材料的整体解读,拓展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方法与视野,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态、社会背景和中国文化的特性紧密联结起来,严谨的考究中充满想象力与人文情怀,使作品走出博物馆的玻璃柜,还原了在历史某处曾经扮演的鲜活角色。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著名美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的中国古代美术史文集的第二卷,收录作者1988年至1994年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十五篇论文和讲稿,按照年代编排,涉及墓葬、礼器等研究,显示出作者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迅速的深化和扩展,以及力求突破既有的研究范畴,在方法和理论上寻求创新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