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社会责任感是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关键核心素养。只有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并适应社会。社会责任感如何形成,受哪些关键因素影响,如何有效培养?本书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索了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社会转型期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特点与变迁趋势,确定了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指标,并分析了它们的作用机制。最后,本书理论联系实际,以文化的视角探讨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途径。 本书为政策制定者、高等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简介 黄四林,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心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和认知发展研究,担任《心理发展与教育》编委,曾获得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先后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等课题6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任务切换与执行控制》。 目录 第一章 社会责任感概述 第一节 社会责任感的概念 第二节 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第二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与变迁 第一节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第二节 大学生责任感的变迁:2004-2013 第三章 社会责任的心理结构与测量 第一节 社会责任心理结构与测量的综述 第二节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卷的编制 第三节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特征 第四章 人际关系与社会责任感 第一节 人际关系与社会责任感的相关 第二节 人际效用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第三节 人际亲密度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第五章 家庭因素与社会责任感 第一节 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责任感 第三节 家庭所在地与社会责任感 第六章 大学生认同与社会责任感 第一节 学校认同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第二节 国家认同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 第七章 社会公正感与社会责任感 第一节 公正感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第二节 公正感和情绪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 第三节 公正世界信念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 第八章 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第一节 文化中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文化融入 第三节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节 以我国社会主流文化塑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