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琳,生于宁夏灵武,祖籍天津。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年获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曾任教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现为加拿大政府外语学院汉语言文化教师。
徐匋,祖籍江苏宜兴。1978年考入人民大学中文系,1985年硕士毕业于该校古代文学专业,同年留校任教。现任教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外语系。
自1983年以来,王景琳、徐匋二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研究,分别或合作出版《中国古代寺院生活》《鬼神的魔力:汉民族的鬼神信仰》《中国鬼神文化溯源》《词体及其发展》《金瓶梅中的佛踪道影》《比目鱼校注》《历代寓言名篇大观》《庄子散文选》《媒妁与传统婚姻文化》《庄子文学及其思想研究》《缘分》等著作;主编《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词典》《先秦散文精华》,撰写《红楼梦大辞典·诗词韵文部分》。
《庄子》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庄子文章以其特有的瑰丽想象、变幻莫测的故事,构成了别具一格的世界。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评其文“意出尘外,怪生笔端”,鲁迅先生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所谓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来结构文章,给人以新奇有趣之感。但《庄子》中涉及的大量历史典故以及纵横浪漫的文风,有时又让人难以准确明白地理解,所以此书又比较难懂。鉴于以上特点,王景琳、徐匋二位学者拈出《庄子》中比较重要而有争议的意象、事物、词语等,进行深入浅出的分解与辨析,使枯奥晦涩的关节点得以准确而平实的疏通与解读,为更加深入、准确地读懂《庄子》,扫清了障碍,带读者真正进入“庄子的世界”。
走进《庄子的世界》
中华读书报
《庄子》一书是由庄子及其弟子、后学乃至其他学派的文章汇编而成的,庄子的世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实际上,zui能体现庄子思想的,只能是《庄子》内篇。两千年来,众多研究《庄子》的学者一直在试图走进庄子的世界,而且也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出了庄子世界的不同侧面,专注于《庄子》内篇研究的著作也有不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过,如果说这些研究成果已经足以触摸到了庄子世界的全貌,似乎还是过于乐观了。王景琳、徐匋的新著《庄子的世界》,将《庄子》内七篇与外、杂篇分离开来,并就内篇所阐发的庄子思想、体现出的庄子精神、构建出的理想与现实社会,及其创造出的各类具有象征意义的群体视为一个独立且完整的庄子世界来加以研究分析。作者采取边注边议边评的写法,以明快轻松的行文,不但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庄子的世界,而且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这个“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且“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又“以与世俗处”的庄子世界。
1.基础:《庄子的世界》一书是为扫清读者对《庄子》的认识误区而写,因此特别强调对于相关知识的基础性,不面面俱到,不横生枝节。作者每每从一个小问题入手,进而铺展开来,先提出核心问题,再带领读者从浩繁的语义中寻找答案,让读者对于所述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和清晰的认识。
2.贯通:所谓贯通,就是注重对经典文献的某种艺术形式、某种文学现象进行整体性、贯通性描述,通过沿波讨源、由本及末的分析叙述,描述《庄子》本身的文学形式、文学现象所产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揭示其思想线索的一般规律。
3.准确:知识的*要义是准确,因此本书强调论从史出、言必有据的原则,作者每一新见,都依据详实的文献考据,渊源有自,绝不凿空,同时本书注意吸纳*的研究成果,站在较高的学术基点上,取精用弘,这使得全书有了严谨的风格和科学的基础。
4.流畅:作品是要让大多数人看得懂、喜欢看的,在保持知识讲授的准确性的同时,作者注意了文笔的流畅性。“言之不文,行而不远”,文章注重表达,注重修辞,不故作玄妙,不高深艰涩,力图让读者在轻松明快的笔调中,接受经典带给人的艺术之美与心灵享受,在自由放松的心态里走进《庄子的世界》。
本书拈出《庄子》中比较重要而有争议的一项、事物、词语等, 进行深入浅出的辨析、解读, 使枯奥晦涩的关节点得以准确而平实的疏通与解读, 为更加深入、准确地读懂《庄子》, 扫清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