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怀,湖北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黄石市作协副主席,黄石市艺术创作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专业编剧,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淘井》等、中篇小说《白板》等。曾担任《总督张之洞》《活出个样儿》《大清御史》《铁道游击队》等电视剧的编剧。其中《总督张之洞》《活出个样儿》和《铁道游击队》(第一部)获全国第六届、第八届、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风流港》以及《胡燕怀文集》六卷本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汉冶萍三部曲之烽火残阳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胡燕怀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胡燕怀,湖北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黄石市作协副主席,黄石市艺术创作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专业编剧,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淘井》等、中篇小说《白板》等。曾担任《总督张之洞》《活出个样儿》《大清御史》《铁道游击队》等电视剧的编剧。其中《总督张之洞》《活出个样儿》和《铁道游击队》(第一部)获全国第六届、第八届、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风流港》以及《胡燕怀文集》六卷本等。 后记 在电脑键盘上敲完最后一章的最后一个标点,我瘫倒 在椅子上,心里如释重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因为我总 算在我的有生之年,完成了这部百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 —《汉冶萍三部曲》,屈指算来前后已历时八年。 第一次听说“汉冶萍”这三个字,是在我十岁那年。 我的家住在湖北省大冶县的一个小镇上,母亲是镇上的幼 儿园老师,那一年“大跃进”,县里组织教育系统的老师 去市里参观工厂,母亲回来后对我说了一句“参观了汉冶 萍”。从此“汉冶萍”这三个字敲进了一个十岁少年懵懂 的记忆中,再也没有忘记。再后来是我上中学的时候,历 史课本里有关于“汉冶萍”的简略介绍,我记得好像还配 了一幅大冶铁矿“天坑”采区的黑白插图。那时候我才大 体上明白了“汉冶萍”是怎么回事。当然那个时候我不会 想到,我的后半生将会和这三个字紧密联系在一起,我的 事业和生活也因为这三个字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若干年后我调进了这座城市工作。尽管汉冶萍在历史 上已消亡了四十多年,但在这座城市里,你仍然能无所不 在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走在马路上,脚下就是汉冶萍末期 规划的市政主干道;坐在火车上,脚下就是汉冶萍时期的 运矿铁路;甚至每天黎明的第一声报晓,也是汉冶萍那家 百年钢铁老厂的汽笛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成 为湖北省作家协会文学院的首批签约作家。这是省作协为 了培养重点业余作家而实施的一项特惠政策,让他们摆脱 繁忙的本职工作脱产创作,工作关系放在原单位不动,工 资由省作协发,给他们创造“全职作家”的创作条件。那 时候我也正当年富力强,文学上雄心勃勃,写了不少中短 篇。那是一个普通的燠热的夏日夜晚,我在屋顶的天台上 乘凉,一个念头突然就在这个时候进了出来:我可不可以 写汉冶萍?那个念头愈来愈强烈,一连几天搅得我寝食不 安、心神不宁。我于是去找一些资料来看,等到大体上搞 清楚了汉冶萍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理清了历史脉络,我 才发觉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什么中短篇所能 涉足的题材,甚至也不是一部长篇所能容纳的。它绝对是 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部百万字以上的多卷体长 篇巨著。 “汉冶萍”的全称为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成立,总部设上海。汉冶 萍公司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大冶铁厂以及萍乡煤矿等 骨干企业组成,是中国第一家跨地区、跨行业的钢铁煤大 型联合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大型股份制公司(由最初的 官办到“官督商办”然后转制为完全商办)。公司龙头企 业汉阳铁厂的最早创办人,为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公 司商办后的首任总理为清末邮传部尚书盛宣怀。 汉冶萍公司缘起于清末的洋务运动。从光绪初年开始 ,清廷朝野围绕中国要不要修铁路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旷 日持久的大论战。到了光绪中叶,洋务派取代保守派逐渐 占得上风,洋务派内部也围绕着“修什么铁路”和“怎么 修”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 ),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在“两路之争”中战胜李鸿章 ,从广州移督武昌,受命督造卢汉铁路(卢沟桥至汉口) 。张之洞坚决主张不购洋轨,遂有自办铁厂制轨之议。光 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冬,历经磨难的汉阳铁厂终于建 成,并于第二年进行了试生产。由于张之洞的刚愎自用和 对大工业生产的外行,造成了机炉与冶炼技术不对路,生 产的钢轨易碎裂,不合铁路之用,大批堆积如山的钢轨成 为废品;加之长期困扰该厂的燃料问题没有解决,依靠进 口焦炭勉力维持,生产成本高,汉阳铁厂到了难以为继的 地步。不久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朝廷军费紧缺,停止了拨 款,汉阳铁厂不得不停产关门。此时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李鸿章的淮系集团一败涂地,朝廷启用湘军老将、时任两 江总督的刘坤一前往山海关督战,张之洞奉命署理两江总 督,从武昌启程前往江宁(南京)接任。人走茶凉,汉阳 铁厂前途未卜。 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张之洞重返鄂任,几 经艰难谈判,汉阳铁厂交盛宣怀接办,改官办为官督商办 。盛宣怀接手后,一方面派员出洋考察西洋冶炼技术,订 购新机炉,聘请外籍工程师;一方面开采江西萍乡煤矿, 同时在湖北大冶石灰窑(今黄石市西塞山区)江边筹建新 的大冶铁厂(今大冶特钢前身)。多头并举,当时虽已募 得部分商股,但资金缺口太大。日本财团早就对大冶铁矿 的矿石资源觊觎已久,西方列强也想控制中国的钢铁工业 ,双方在对汉阳铁厂的贷款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最 终日本人获胜。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汉冶萍总 公司挂牌成立,正式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汉冶萍依靠 日本财团提供的资金迅速发展起来,并最终完成了对汉阳 铁厂的技术改造,和筹建新的大冶铁厂。汉冶萍从此与日 本人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最终因此而断送了汉冶萍 。进入民国后,汉冶萍在纷繁复杂的政治夹缝和军阀混战 环境中艰难生存,终于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第一次 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 目录 第一章 花园口决堤 第二章 认贼作父 第三章 兄弟阋于墙 第四章 浪子回头 第五章 兵临城下 第六章 宜昌大撤退 第七章 汉口特别市市长 第八章 愤怒的石头 第九章 抗战胜利了 第十章 七小姐盛爱颐 第十一章 沙盘上的钢铁梦 第十二章 拆东墙补西墙 第十三章 麦克阿瑟说“NO” 第十四章 剪不断,理还乱 第十五章 大厦将倾 第十六章 烟消云散 后记 精彩页 第一章 花园口决堤 自从国民政府临时迁都武汉以来,蒋委员长的脾气是越来越坏了。 徐州弃守后,正面战场上的战事连连失利,国军在战场上一触即溃,望风而逃,不断有失地消息传来。由于大本营制定的抗战策略是“以空间换时间”,这就给那些不抵抗的将领以溃逃弃守的借口,有的甚至连一枪不放就退了,气得蒋介石常常破口大骂:“娘希匹!一枪不放还有理由了!贪生怕死,国军败类!一定要开杀戒,杀他几个!……” “杀几个”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他说到做到,山东沦陷杀了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兰封失守杀了88师师长龙慕韩,第27军军长桂永清也差一点成了刀下鬼。但临阵斩将并未止住国军溃退的颓势,也未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到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五月底,日寇华北方面军依仗其机械化优势,兵分两路:一路沿陇海路西进,长驱直入,兵锋直指开封、郑州;另一路沿大别山北麓平原地带进占皖西、豫南。同时日寇华中派遣军在攻陷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后也在沿长江西进,并有向湘北和鄂南运动的迹象。敌人企图从北、东、南三面夹击包抄武汉的战略意图已经十分明显。 几个月前,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召开了御前会议。日本陆军部认为,只要攻占武汉、控制中原,就可以支配中国,迫使中国政府屈服,从而完成大本营速战速决、尽快结束中国战事、分兵东南亚的战略构想。为此日军从国内及中国各战场上调集重兵,共集结了九个完整师团以及近卫师团、山下师团和第116、第15、第17师团的部分支队,同时配属了海军陆战队10个团以及一个机械化兵团、三个航空兵团和海军舰艇140余艘共约45万人。这是日寇自发动侵华战争以来集结兵力最多的一次,足见其志在必得的狂妄心理。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针锋相对,提出“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战略构想,在武汉周边部署了近百万大军迎敌,大有与敌一较胜负的态势。武汉会战的帷幕就要揭开了。 但是蒋介石万万没有料到,北线日军的推进会如此神速。 6月5日,开封陷落,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国人的心里都明白,一旦开封失守,郑州也就失去了屏障,很快也将陷入敌手。到那时日寇沿平汉线快速南下,逼近武汉只是时间问题,也许到不了七月份,六月底武汉的外围战就将打响。联想到南京陷落后的屠城,武汉三镇人心惶惶,出城逃难尤其是向西逃难的难民争先恐后,堵塞于途,难民潮汹涌不可阻遏。 六月上旬的一天,钢迁会主任委员欧阳继承接到上级命令,叫他即刻赶到武昌珞珈山,委员长要亲自召见。钢迁会是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的简称,三月初在汉口成立,隶属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和军政部兵工署双重领导,其职责是负责战时内地钢铁工业西迁以及在西南大后方重建钢铁工业的工作。此前欧阳继承是兵工署制造司司长,被指定为钢迁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是曾出任过上海钢铁厂厂长的韩登科;还有其他几名委员。在委员会下设技术室、会计室及总务、铁炉、轧机、动力、建筑、运输等股。 欧阳继承由钢迁会办公所在地的汉口小西路赶到江汉关轮渡码头,准备搭乘轮渡过江去武昌。上海、南京陷落后,武汉下游的客运专线汉宁线和汉申线早已停航,只有短途的汉浔线还有客轮偶尔通航,但只有来客而没有去客,从九江一带蜂拥而来的下江难民把汉浔线每一个航班都挤得爆满。从武汉开往上游宜昌、重庆的船票更是一票难求,据说从汉口开往宜昌的一张普通四等舱客票,在黑市已经卖到了三根“大黄鱼”。欧阳继承没有料到轮渡码头上也是人满为患,到处席地而坐的都是逃难的人群,加之那些满地堆放的包袱、行李,各式各样的大小皮箱,码头上连插脚都很困难。很显然这些人都是过江后乘坐粤汉路的火车往南逃难的。看上去他们中也不乏穿着很讲究的人,但到了这逃命的关键时刻,谁也顾不得体面和斯文了,都只想拼命挤上船去。据说民间也有很多小划子摆渡难民过江,但收费高昂,连人带行李少则三块大洋,多的已经收到了五块大洋。而且江中风高浪急风险很大,相比轮渡公司八毛钱的船票和轮渡的安全性,更多的人还是愿意选择往轮渡码头上挤。 欧阳继承好不容易挤上了轮渡。趁着渡轮在江上航行的时间,他要把待会儿面见委员长要说的话好好地在心里捋一捋。 毫无疑问,委员长再次召见他,肯定还是关于汉阳铁厂西迁的事情。 我国早期的钢铁工业布局严重不均,主要集中在东北、东部沿海和华中地区,西北和西南几乎是空白。而钢铁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物资,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钢铁工业的支撑,中国的抗日战争能持久进行并取得最后的胜利。东北地区早在“九·一八”后就全境沦陷,而淞沪抗战由于上海的快速沦陷,上海钢铁厂的高炉和机器设备只抢运出来很少的一部分;现在东部沿海港口已全部落入敌手,此时再幻想从国外进口设备,在大后方重建钢铁厂已不现实。汉冶萍公司的汉阳铁厂,此时就成了国民政府手中仅有的最后一张底牌,这也是我国钢铁工业仅存的一粒种子。事实上淞沪抗战刚刚爆发不久,国民政府军政部就致电时 导语 汉冶萍三部曲以恢弘的视角、细腻的笔调和板块式的结构,以汉冶萍公司的开端、发展和衰亡为主线,全景式地展现了我国近现代钢铁工业从无到有的艰难历程,讲述了一个古老东方大国早期工业化的故事,塑造了一群以国家民族振兴为己任、实业救国的仁人志士的艺术形象,再现了在当时复杂的历史环境中他们锲而不舍、历尽磨难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内容推荐 《汉冶萍三部曲之烽火残阳》是“汉冶萍三部曲”的最后一卷,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主要描写了汉冶萍公司在抗战中的全面衰败以及汉阳铁厂西迁的历程。全书以翁文灏代表的一批仁人志士作为群体人物形象,写出了他们为中国钢铁工业殚精竭虑、前仆后继、苦苦奋斗的精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