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涂光社,1942年生,籍贯湖北黄陂,在贵州山区度过青少年时代,1978年考为辽宁大学研究生,留校任教,后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有专著《文心十论》《雕龙迁想》《势与中国艺术》《刘勰及其文心雕龙》《中国古代美学范畴发生论》《因动成势》《庄子范畴心解》《庄子寓言心解》《中国文论范畴生成史》等,2014年出版了与张国庆合著的《文心雕龙集校、集释、直译》。此外,还出版了文学作品《夏天的寓言》。 目录 导论 一、古代文论范畴生成的文化土壤和理论特征 二、文论范畴创用和理论升华的前提条件在汉魏六朝渐臻完备 三、《文心雕龙》范畴创设和系统建构的理论意义和导向作用 第一章 文论范畴生成的文化背景与思想渊源 第一节 传统思维方式、理论形态和范畴特征的形成 一、思维倚重“象”与运用线条的双绝 二、从纹理、线条到文字:“象”与“文”的互动与互促 三、古代理论表述和范畴概念的特征 第二节 古代文论范畴的哲学依据 一、阴阳五行——古代的辩证思维学说 二、气论:先秦两汉的本根说 三、神形论:精神现象的考察 四、仁学:维系人心的孔孟之道 五、尚虚无、尚自然、尚超越的老庄哲学 第三节 先秦:传统文学观成型前文论概念的不同渊源 一、源于哲学者 二、《诗》学范畴 三、诸子的“言”“辞”之论 四、极富创意和影响深远的《庄》学范畴 第二章 文论范畴创用的前提条件与理论准备 第一节 传统文学观念形成的轨迹 一、先秦:传统文学观廓定之前的时代 二、汉魏六朝文学观念的演进脉络 第二节 两汉:美文文学观形成时期的范畴、概念 一、西汉前期与文辞相关的范畴概念 二、与美文文学观形成俱兴的汉赋及其评论 三、《诗经》学中的范畴概念21l 四、对繁冗浮华和虚妄不实文风的批判 第三节 玄化为本,德化为宗:汉魏六朝的儒道互动与学术发展 一、“道者玄化为本”的学术定位 二、从《庄子·天下》看先秦学术中儒、道思想的奠基和统领作用 三、汉代学术中的道儒互补 四、尚“玄”:对正统经学和谶纬之术的补一正与纠谬——从扬雄的《太玄经》 到张衡的《思玄赋》 五、魏晋玄学中的道儒互动:先秦学术思辨精神的复归 六、玄学兴盛对古代学术发展的历史贡献25l 第三章 魏晋文论与《文心雕龙》的范畴建构 第一节 魏晋文论范畴概念的运用 一、“文气”说在范畴创设上的历史贡献 二、陆机《文赋》在范畴概念运用上的贡献 三、挚虞《文章流别论》和钟嵘《诗品》中的范畴运用 第二节 玄学影响下的文论范畴创用 一、玄学和哲学思辨精神的复归 二、文学艺术理论批评在玄学思潮中的取舍 三、刘勰对玄学思想方法的接受 四、《文心雕龙》中玄学理论范畴的移植 第三节 《文心雕龙》:缜密体系中各得其所的范畴系列 一、《序志》:申说论文宗旨、理论框架、论证原则方法所用范畴 二、以范畴名篇的专论之一:针对文学基础性理论问题的论证 三、以范畴名篇的专论之二:文化特色尤为鲜明的论题 四、不见于篇名、用而未释的范畴概念 五、《文心雕龙》范畴概念创用的卓越成就和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文心雕龙范畴考论(精)/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从中国文论范畴的生发、演进及形成入手,考察《文心雕龙》创用系列范畴的来龙去脉,厘清文论范畴从生成到《文心雕龙》系统建构的历程,从而理解刘勰如何以系统的范畴创用完成文论各层面的经典性论证,并由此廓定古代文论的范畴体系,成就体大思精的文论元典,葆有逾越时空的理论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