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日本当代建筑大师隈研吾的著作《十宅论》的再版。 隈研吾以敏锐的建筑嗅觉,洞悉日本消费者对于住宅的需求,并戏谑式地将战后日本的住宅分为十类,通过这十类住宅探索日本人的居住文化,批判日本住宅对于西方住宅的模仿与崇拜。 在隈研吾眼中,暗示着“旅行与性”的“单身公寓派”住宅以商务旅馆的单间为原型,成功满足了年轻的都市单身生活者对于理想住宅的想象;而以欧美的传统别墅为原型的“食宿公寓派”则满足了无数家庭主妇对于家庭生活的浪漫期许;至于“咖啡吧派”住宅,它以精挑细选的高档桌椅、细而窄的空间照明,烘托出一个个寂寞而又渴望表现自我的都市白领,满足了他们对于中产生活的美好想象…… 《十宅论》的标题模仿将住宅神圣化的《住宅论》,内容又致敬了马可·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建筑书,更通过建筑阐述了重视文脉的日本式符号原理及其象征意义——这是一位建筑大师的日本文化论。 目录 距离和梦想 中文版序 为什么分十类 日文版序 解说|山口昌男 分类的前提 第一章 单身公寓派 1 70年代的空间发明 2 旅店空间模型 3 旅行和性的暗喻 4 床·电话·电视机 5 球拍和滑板 6 高科技·后现代的“脱臭器” 7 西武不及丸井 第二章 清里食宿公寓派 1 西式风格的私家住宅 2 断片的复制 3 家族团结的象征 4 逃往自然 5 双重束缚的空间化 第三章 咖啡吧派 1 排除了共同体的酒吧 2 为了审视自我而去的酒吧 3 “咖啡吧” 就是舞台装置 4 将家庭排除在外的住宅 5 靠演技来验证自我 6 外观怎样都好 7 对椅子的偏爱 8 北欧不及意大利 9 过渡期的样式 第四章 哈比达派 1 婴儿潮世代的住宅 2 从零开始 3 现代主义的普及版 4 不遮丑的设计 5 白色乙烯布用于内部装修 6 对舶来品的信仰与合理主义的结合 第五章 建筑师派 1 被当作“知识之窗”的建筑师 2 利休的“反其道之行” 3 现代版的茅屋 4 注重存在感的抽象空间 第六章 住宅展示场派 1 认同“住宅人生化”的折中主义者 2 殖民风格占主流 3 西洋住居文化的宝冢式导入 4 公私空间的分离 第七章 独门独院派 1 房产信仰的物象化 2 以看到实物为前提的商品 3 “ 靠种类取胜”的销售战略 4 “多种类”的设计与室内设计 5 住宅与媒介 6 文学媒介指定的场所 第八章 俱乐部派 1 门槛高的空间 2 高级公寓风格的外观 3 深藏不露的手法 4 俱乐部是家庭理想化的复本 5 迪士尼乐园的家庭版 第九章 日式酒屋派 1 跟俱乐部派是孪生兄弟 2 日式酒屋的和式风格 3 和风的抽象化 4 日本现代化的矛盾构造 第十章 历史屋派——结束 1 人为什么憧憬历史屋派 2 盖房子是件难为情的事 3 现代是看不见“场所”的时代 跋 文库版后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