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骑自行车翻山越河/大作家小时候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郑保纯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生长在乡村,考学后离开,之后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这是乡土中国几代农家子弟相似的人生轨迹。本书用诗一般的语言、节奏,以漫记的形式,详细记述了荆楚大地的风物人事,倾注了作者对故乡一草一木的无限深情,再现了江南乡村生活的细节之美,保留下许多鲜活有趣的旧时风俗。他写出了失去故乡的人珍藏在心底的田园记忆,他笔下的故乡比所有人记忆中的更美。
作者简介
郑保纯,湖北孝感人,笔名舒飞廉、木剑客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任《今古传奇·武侠版》杂志主编。另出版作品《草木一村》《绿林记》等。
目录
第一章 草木有灵
桃枝
我家门前的树
树的初芽
村中的花
桐油
柳枝
豆子
村中的狗
村里的牛
蓖麻
蜻蜒
村子东边的池塘
泥鳅
夜雨剪春韭
苦瓜记
第二章 时节有序
大年初一
大年初二
二月初二
惊蛰
请客吃饭
七月半
龙灯
打女婿,娶媳妇
木兰山上的菩萨
制新衣
安灵
第三章 人间有事
那些死去的人
那些坟
飞廉的村庄在哪里
附近的村子


河堤
金神庙
肖港镇
藏书家春倌
我家的客人
秋山
剃头
飞廉的村庄中的林妹妹
会织毛衣的清如
城里人明清
我们的族谱
没有长大的孩子
扁担
水井
人间的灯
偷猪的贼
东晖的奶奶
要晒太阳的东西
飞廉的村庄里的女子们
火车
第四章 乡野有歌
小孩们的游戏和童谣
村里的游戏
乡间的童谣
飞廉的村庄里的《诗经》
第五章 少年有梦
唐棣之华
月夜河浴
到王长文家拜年
到石四海家去的山路
夕颜花
雪天上学
在乡间盖一幢房子
青枝绿叶的岁月
山问的一夜
冬天早起
初级中学的点滴
豆腐好吃
一上水车摇三摇
身坐金銮宝殿
忽然想起苦楝树的香气
想起澴河边上的水杉林
藏起瓦砾,由着岁月变作白银
何砦小记
第六章 行旅有书
避雨的豹
过铁路,看着火车
寒夜归来
散步在故乡的星空之下
一个乡下少年的清晨
骑自行车翻山越河
蜻盏
伢的妈,会做粑
故乡的野鱼
甜如蜜
红菜薹,白菜薹
金神庙“抬故事”考
打猪草
后记
序言
《大作家·小时候》系列丛书,是湖南少年儿童出版
社“十三五”重点图书选题,在“十三五”过半的这个暖
冬,终于像一树高挂的艳果,被我们攀摘下来,洗净擦亮
,捧到了小读者跟前。至于滋味如何,那就要看你们是如
何说的了。
在你们品尝之前,我们先说几句。我们寄望大家看重
珍惜,但约稿和编辑之艰难,这里按下不表,因为过程的
劳苦与否,与结果是甘是涩,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我们要说的是,做这套丛书有何愿景,意义何在。大
家也看到了,我们约的这批作家,都算不得纯粹意义上的
儿童文学作家,大多数在这之前,或许连一篇正儿八经的
儿童文学作品都没写过。可世界的、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
已经那么多了,我们又何必还要把他们纳入进来呢?你们
少不更事,思维单纯,我们就不怕你们读了这些未经严格
训练的非儿童化文字,消化不良,以致心灵蒙尘或者中毒

其实,我们是不担心的。我们就想借这套丛书来扩大
儿童文学的范畴,来调和儿童文学的颜色,来模糊儿童文
学的界线。谁说只有儿童文学作家才能写儿童文学?谁说
儿童只能读儿童文学?人类心灵的强大,是我们根本无法
估计的。心灵也许会受这样那样的伤,但绝不会轻易被打
败。等这样那样的伤好了,心灵多半会比以前更蓬勃旺盛
。幼小的心灵当然是要受保护的,但这种保护如果把必要
的经历和磨炼都排除在外,那我们永远都不会长大,我们
的心灵永远都是孱弱苍白的,外界稍有风雨,我们就会被
摧垮淋趴。更何况,这只是一套书而已,哪就这么容易受
伤了?要知道,在古代,就没有儿童文学一说,那古代的
儿童就不要成长了吗?而且就算是这批作家,在他们小时
候,也很难读到一本纯粹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他们
都长大了,成材了,像旷野里一株株春意盎然、枝繁叶茂
的大树。
立足湖湘,放眼全国,这批作家,都是经过我们精挑
细选的。有城市的,有乡村的;东部西部,大江南北,都
有。有可以叫爷爷奶奶的,也有可以叫叔叔阿姨的,还有
的,如果你们叫他们大哥哥大姐姐,或许更能让他们笑逐
颜开。他们之前或许没写过儿童文学作品,但他们很多人
身体里,一颗童心,永远都在。
这些作家之前的写作,也是五花八门,小说、诗歌、
散文、戏剧、影视、评论,什么都有,丰富得很,而且在
那些领域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有的,甚至可以说,代
表着中国一流水平,是很厉害的大作家哦。这些人,现在
应我们之约,回头来写他们的童年往事,难道你们竟然会
没有兴趣?你们就不想知道,这些东西南北中、跨越几十
年、分布几万里的作家,童年究竟经历了哪些风物习俗、
时代潮流、人事磨砺、命运挫折,才成就了他们现有的人
生?对你们来说,他们每个人或许就是一座迷宫,一片森
林,一个秘境,一条九曲回肠、精彩纷呈的幽径,你们可
以从这套书中,学历史,学社会,学经验教训,学哲理情
趣,说不定读着他们对童年生活睿智而诗意的梳理,心灵
一下子就丰富了,头脑一下子就清醒了,眼界一下子就开
阔了呢。你们还别不信,人生之路,其实就是经历了一次
次顿悟,然后,突然发现自己长大了。
这套丛书,可以算作儿童文学,也可以不算。反正既
然要模糊儿童文学的概念,也就无所谓了。可如果这套丛
书能够得到你们的肯定和褒扬,那么,或许在未来会有更
多的非儿童文学作家加入到“为孩子们写作”的队伍中来
。而他们的加入,当然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他们的写
作手法、思想观念、切入角度、结构谋划,肯定是不同于
其他人的。到那时,你们就有福了,不仅是眼睛有福,头
脑和心灵,都是有福的。在潜移默化中,你们中的有些人
,或许会因为这些作家笔底摇曳多姿的童年、斑斓丰富的
文化、昂扬蓬勃的精神、妙趣横生的情趣而爱上文学,从
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我们知道,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并不是风平浪静
的。大时代的风云激荡,势必会波及一些作家。但请放心
,就算是抒写个人苦难,这些作家也都是正面的、积极的
、阳光的,从驳杂荒芜的世事中提炼高纯度精神食粮,在
急转而下的日子里扼住命运咽喉,从黑暗多变的人性中寻
求光明温暖。现在,你们可能不再经历那些,但你们必须
要学会这种反转人生的能力。你们说呢?
这大概就是我们想要告诉你们的吧。至于更多的,就
要你们从这些千姿百态的文字中,自己去感悟了。
导语
《大作家·小时候》系列是一套作家们根据自身的童年经历为青少年创作的高品质文学作品。它是少儿文学图书创作中,罕见的当代文学名家跨界集中展现,让大作家为小孩子写大文学是这套丛书的最大特色。邀请的作家均是广大青少年读者所熟知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中成果卓著又风格独具的佼佼者。他们的作品曾多次荣获国内外各种大奖,如我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最高荣誉大奖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人民文学奖等。本书系以多样的表达方式,给儿童打下精神的底子,有助于指导青少年儿童构筑起丰富又高雅的文学底蕴,并以此助长文学理想,滋润青春人生。
本书是该书系之《骑自行车翻山越河》,是诸侠之师郑保纯回顾童年作品。
后记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
樽还酹江月。”编完这本集子,脑中循环的,正是苏轼的
这几句词。生而有涯,冯唐易老,这个道理很早就懂,只
是没想到,华发会生得这么快,好像上了高铁,你刚打一
会儿盹,列车员就催到站了,收行李,站名是“中年”“
父亲”“作家”,梦没做几个,黄粱也没熟,隔壁座正在
哧溜吃泡面。我想苏轼在赤壁的烟波里,明月下,也会有
一点点惶惑。
但是,年轻的朋友们,人生的高铁虽然很快,而且还
在提速,与京沪京广的高铁,也还是有所区别。一是,它
行进的方向很明确,轨道却是曲折的,不可能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常常会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也常常会“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
不暇”。二是,它的速度也有快有慢,童年、少年,时间
好像停滞在梦园之中,进入社会,就好像船入三峡,其行
如箭,“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发不可收拾。
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童年、少年的梦园。在日
月星辰之下,在祖国的城镇或者乡村,由祖父母、父母、
老师守护着,与兄弟姐妹、同学伙伴同游玩乐,好像是一
颗种子,要在土地、阳光、清露与空气里长出来。我们意
识到自己的身体,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嗅,通过
感官将世界刻写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有了欢喜、悲伤、
恐惧、忧愁,这些复杂的情绪慢慢交织成人生的交响曲。
我们也体会到父母兄妹师生国家的爱,发现人生的意义与
可贵的精神。由蹒跚学步到牙牙学语,再到摇头晃脑读书
,这些梦园里的学习,当然是越慢越好,就像树苗往土壤
里生根,树冠有多大,根系就应有多深。
感谢前辈的作家们,他们除了编织成人世界的宏大故
事,还特别愿意来写自己的童年,这样的“童年书写”,
对作者本人,是重述生命史,厘清自己的过去,将往昔凝
聚成诗,对读者又是宝贵的互文:可以欣赏,可以感怀,
可以参照。我特别喜欢的,有鲁迅的《朝花夕拾》,萧红
的《呼兰河传》,高尔基的《童年》,聚斯金德的《夏先
生的故事》,我还喜欢汪曾祺的文章《花园》,他写道:
“我的记忆有菖蒲的味道。”“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
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我为一只鸟哭过一次
。”“那棵龙爪槐是我一个人的。”文章结尾时,他感叹
:“逝者如斯。”这些文章都如朝霞一样明亮,童年的每
一个记忆,都是金子,都是生命中的玉。
比较起来,我自己的这些文字,当然是微不足道,但
我还是想鼓起勇气,将你们领到大别山西麓、江汉平原东
北、云梦泽故地的这个小村庄看看。十四岁之前,我一直
在这个由大小漾河围成的湖垸里生活,方圆十余里路,去
过的最远地方,就是八华里之外我们的小镇。小时候,我
特别想做一个木匠。在农村长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考
上大学,到城市工作,完全是不可能的。就是在镇上做一
个老师,这样的梦想都特别奢侈。按照父母的意愿,我最
有可能的谋生方式是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做一个木匠。与
师傅师兄弟一起去东家,打睡柜、衣柜、橱柜、板凳、仓
、八仙桌,有时候也打棺材,学会用斧头、锯、凿子、刨
子。我们那里,打家具最常用的木头是杉木,木头剖开,
锯板,露出火苗一般的花纹,像凤凰,好看,我也特别爱
家具做好后,涂上的桐油与漆的新鲜气味。我们家乡人将
木匠叫博士,手上耳朵上都夹着敬的烟卷,不见得就比我
现在这个“文学博士”差劲。所以我在艰苦朴素的生活里
,有劳作的体会,真心诚意,将汗水洒在田地里,于生长
的草木,草木之下的土地河流,之上的日月星辰,草木所
滋养的动物与人,都有特别的喜欢与感恩,这一切,也刻
写在我生命的记忆里,这些记忆有田园的味道。
“多情应笑我”,将这些记忆写出来,特别希望得到
年轻读者的指教,下一代的孩子们,在一个更好的中国成
长,美丽乡村,繁华都市,我也特别希望他们拥有自己“
梦中的花园”,为他们正在展开的人生提供动力。将记忆
写出来的好处,大概是神游之后,心中的惶惑消失掉了,
作者本人已有释然之感,这就是东坡“酹江月”之后的欣
悦之情吧。
郑保纯
书评(媒体评论)
我将这些记忆写出来,特别希望得到年轻读者的
指教,下一代的孩子们,在一个更好的中国成长,美
丽乡村,繁华都市,我也特别希望,他们拥有自己“
梦中的花园”,为他们正在展开的人生提供动力。将
记忆写出来的好处,大概是神游之后,心中的惶惑消
失掉了,我本人已有释然之感,这就是东坡“酹江月
”之后的欣悦之情吧。
——郑保纯
精彩页
桃枝
正月初三的早上,应是在汪梁冈舅舅家起床,一边穿棉衣,一边看舅舅祭祖、上香、放鞭炮、送年。下午,会与全家人一起,从外婆家回来。我们步行,沿着河堤,过了梅家河小河上的石桥,即可看到我们的村子,在新年的气氛里,好像有一点陌生的样子。初三的下午心情总是怅怅的,一个新年又要过去,虽然还有元宵,还有好长时间的假期,但毕竟新年要过去了。常常想到这里就怅然不能释怀。后来,与自己喜欢的女子分手,心里面涌起来的,正是这样的感觉。
往我们村走的大路边有一片肖家河的桃林,由旁边过去的时候,看得见鼓起的嫩红色的花骨朵。妹妹常会偷偷去折下一枝,带回家,就插在门前的泥地里,希望能看着它开花。我不记得妹妹有没有插活过,不过这是我们每年都要做的一件事吧。
我家门前的树
我家门前,有四棵楝树,一棵柳树,两棵椿树,一棵榆树。都是七十年代,拆去带天井的四合院,做新房子时,一起栽下的。它们几乎是与我们几个兄妹一起成长起来的。我现在闭上眼睛,就可以想到它们的姿态。除了那两棵有毛毛虫的椿树,其他的树我们都爬过无数次。我最喜欢的是靠近巷子的那一棵楝树,它的树干在一米来高的地方分开,像一把伞一样撑开来。这个树杈从前要花很多时间才爬得上去,正好分开腿骑坐在上面,所以是我们每天抢着去的一个好地方,是我们的王座。金龟子在夏天也会光临我们家的榆树,它们开宴会的时候,一定要提防我们的手吧,一旦被我们抓住,它们肯定会度过不堪回首的一天。
现在那些树大多已被砍掉了。那几棵楝树,因为长得太大,常垂到邻居家的屋顶上,没能逃过父亲的锯子。当然,父亲也想用树干来为姐姐与妹妹做几条长凳做嫁妆。那一棵榆树,在一个风雨之夜,倒了下来,我的房间就是在榆树的下面,那一夜我在床上惊醒,榆树是侧着身子倒下的,如果它正着身子,就会将我们的屋瓦打碎,将我压在床上。我们都觉得那一棵榆树是很有人情味的,不枉我们替它捉了那么多吸它树汁的讨厌的金龟子。
只有那两棵椿树还活着。父亲想不出可以派上什么用场,所以得以由他的锯子下面逃生。看来庄子养生的理论,在飞廉的村庄里,也蛮有用的。而今,它们与我一样,也步入中年了。
树的初芽
幼小的事物是可爱的。比如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子,还有小孩儿。就是猪,小时候也不像长大后那么肥胖、脏乱、懒惰。早晨的太阳也是好的,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春秋的丽日就更不用讲了。我要说的是植物的初芽。陶渊明诗中讲: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朱自清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植物由沉睡中醒来,或者是由种子长成,一样能唤醒人的柔情,令我心里微微发疼。
村子里最多的就是楝树了,楝树的小果子又苦又涩,一点用处也没有,入冬以后,叶子落了,就一簇簇顶在树枝上,有时小阳雀飞过来,扑扑地啄几下,磨一磨它们的嫩喙,得到楝果不能吃的常识,也就飞走了。所以一夏结下的楝果,倒是能够一颗不浪费,全部被老北风刮到地下面,等着春雷唤醒。
我对楝树芽是再熟悉不过了。一场春雨后,门前就会生出一片来。先顶出地面的是它们弯弯的淡红的脖梗,过几天,才会将两张叶片合起的头露出来,顶上还有种子壳,像一顶破帽子一样戴着。总得有十来天,才会有更多的叶片张开来,小楝树直直地站着,总算与它头上的已经开出紫花的老楝树依稀有一点相像。
好像轻轻地吹一口气,就能将它们淡红的茎吹断。新生的楝苗是多么柔弱,很难想象,能由此长成巨伞般的楝树。那些冒失而又喜欢大惊小怪的鸡,一群一群地由地上走过去,踢踏是难免的,何况它们还控制不住尖钩一样四处打探的嘴。所以春上,一村的楝苗,能够成长起来,结出楝果的,事实上是非常少的。
我还认得蓖麻的芽,胖乎乎的,像年画上的胖小孩的胳膊一样。棉籽长出的芽也很有意思,但是我不喜欢它们由营养钵里,由保温膜下拱出来的娇生惯养的样子。
P2-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8: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