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下第一渠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白描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白描,作家,教授,文学教育家,玉文化学者,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驻院作家。曾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玉雕专业委员会会长。现任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作家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佛造像专业委员会会长,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延安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出版长篇纪实文学《苍凉青春》《荒原情链》《秘境》,长篇小说《人兽》,中短篇小说集《恩怨》,散文集《被上帝咬过的苹果》《人·狗·石头》等,文学论著《作家素质论》《论路遥的小说创作》等,书法作品集《课石山房墨存——白描书法作品集》。出版和发表玉文化专著《翡翠中华》《中华玉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尊荣徵徽》《玉演天华》等。连续多年主编《中国玉器百花奖获奖作品集》,并任总鉴评。作品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并多次获得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奖项。
后记
一条大渠,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传奇,加速了首个
中央统一集权的中华帝国的诞生。它身后历朝历代都在续
写新的篇章,绵延两千多年而长流不断。这是一条满载故
事的大渠。
一条大渠,孕育了农耕文化的一方标本,这方土地上
人们的命运、生活、观念、习俗等方方面面,均与这条大
渠息息相关。这是一条值得认真解读的大渠。
我出生并成长于这条大渠旁,直到二十一岁才离开它
浇灌的土地。之后求学、工作,先是西安,后是北京,离
它越来越远,但这条渠一直在我的心中流淌,须臾不曾远
离我的记忆。它是故乡的地理标志。是故乡的文化符号,
对于故乡的爱和眷恋,经常通过它流进我的梦中。
写这条大渠,是我早有的想法,但我迟迟没有动笔。
因为我知道。写大渠,实际上也是为一方土地纂志。这种
写作需要做充分准备。不光需要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
进行大量采访,还需要进行细致的实地踏勘。更重要的是
要把自己的感觉、状态、情感、情绪调整到一种特定的氛
围中,需要全身心融入故乡的文化气场,让自己走进去,
从里向外写,而不是像一个访客一样从外向里探望。对于
一个从这片土地走出去的作家来说.这是区别于其他作家
最重要的一点,否则,写出来的东西即使很圆熟,那也是
没有温度的文字,缺乏带人读者的力量。这不是我要做的

然而,进入这种状态很难,多年来也就让心中的想法
暂且搁着。
2016年11月,好消息传来,郑国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
遗产名录。这再次激起我写作这条大渠的;中动。恰好这
时家乡泾阳县领导也有这种想法.他们为我提供了诸多具
体的支持,让我得以付诸行动。2017午4月到5月。7月到
11月,我两次在故乡驻留五个月,全身心地投入与写作相
关的工作之中。那段时间,说家乡话,吃家乡饭,会家乡
人,谈家乡事,一种既熟悉又亲切的乡土气息包围着我,
很多感觉被调动,很多记忆被激活。我沉浸在家乡的文化
氛围当中,沉潜到家乡历史的情境深处,那是一段亢奋、
充实、快乐的时光。
在本书中,纵向,我写郑国渠两千多年的历史,写它
在历朝历代的兴衰流转;横向,我以辐射武的笔法写它对
关中地区农耕文化的塑型,其中结合了我自身的一些经历
和体验。我尤其看中后一点,这里面包含了很多故乡文化
的密码。这些密码与我们的来路、现状以及去向有关。
这本书。是为一条大渠作传,同时也是为一方土地作
传,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只局限于大渠的修建史,而要辐
射到更广阔的生活面、社会面。名为《天下第一渠》,不
仅在于它历史久远,还在于它是一种文明、一方文化的渊
薮。犹如大地之乳,承接着久远的中华农业文明的曙光,
催生出璀璨的农耕文化之花,哺育了一方土地上丰硕的物
质果实和精神果实。塑造了一种特别的耕稼人生,饱含着
世道沧桑与人生况味。我想让本书的容量开阔一些,以一
种开放武的结构来处理我面对的题材。也许把笔触伸向这
条大渠衍生的诸多“毛细血管”,或者说是“青萝紫葛”
,有读者会觉得枝枝蔓蔓,而我的目的在于由微观而宏观
,破解一方土地的文化密码。
大渠每个历史时期的背景叙事,是我很看重的。如果
把大渠看作一个艺术典型。这背景叙事就是典型环境,脱
离了对大渠历史背景的发掘和再现。大渠的光彩就很难显
现出来。比如不写战国末午的天下大势,修凿郑国渠的重
要性、郑国和秦王的历史功绩就难以体现;不写宋朝“富
而不强”、元朝以马背民族驭天下的特殊历史情状,兴修
水利的艰难性和强国利民的价值实现就难以突显;不写清
末和民国午间的大饥荒,就不会显示出修凿大渠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不写李仪祉的家世和成长史,这位中国水利史
上划时代的丰碑性人物,就是个只会干活而看不见动力源
头的工匠;不写“我”与大渠扯不断的种种关系,就显示
不出大渠与它浇灌的土地上的人们的命运交织;不写渠首
源头这方土地上的经济、文化、教育、人情世故以及人的
价值支撑等各方面的面貌和表情,就看不出这条渠对一种
文明和文化的塑型有多大的作用。总之,写作《天下笫一
渠》,不“扩张”是不行的。我不愿意只有骨骼,不见血
肉。
我本以为写这些自己有很大的优势,可是当进入写作
后,却时时生出力不从心之感。我难以尽述这条大渠的岁
月沧桑,难以参透这块土地的丰赡与深厚。在这过程中,
是故乡的朋友们给了我无私的帮助,他们帮我寻找资料,
陪我采访踏勘,给我讲述大渠的故事,为我提供他们的研
究成果。遇到难处,我就求教求助于他们,他们是我写作
本书最可靠的倚傍。他们有泾阳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孙春祥
,泾阳电视台总编李胜灵。泾河文化研究会成存义、何冠
雄、王冰、樊哲,张家山水文站原站长王晓斌,我的老师
冯日乾,《文博》杂志原主编雒长安,泾惠渠管理局有关
领导和专家等。最主要的是泾阳县领导周到的安排和有效
的协调,使我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此,我谨对他们表
示由衷的谢忱。
对于本书,读者是否会认可,会做出什么样
目录
开篇
我的大渠
上篇
第一章 天下来宾
第二章 疲秦之计
第三章 郑国人秦
第四章 凿泾引水
第五章 万世之功
第六章 衣食京师
第七章 三白竞流
第八章 丰利可期
第九章 御史传史
第十章 宏泽广惠
第十一章 龙洞筛珠
中篇
第十二章 旱魃为虐
第十三章 三起三落
第十四章 初心砥砺
第十五章 踏破铁鞋
第十六章 关中大劫
第十七章 共襄大业
第十八章 举锸为云
第十九章 决渠为雨
第二十章 平地波澜
第二十一章 德器深纯
下篇
第二十二章 天地化育
第二十三章 渠衍长虹
第二十四章 耕稼人生
第二十五章 秋雨梧桐
第二十六章 神州壮县
第二十七章 花开关秦
第二十八章 青训熔炉
第二十九章 金花璀璨
第三十章 文塔晓钟
终篇
郑国新赋
后记
参考文献
精彩页
2016年11月8日,泰国清迈会展中心。
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第六十七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正在这里召开。
晚上8点,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名誉副主席侯赛因·甘德度宣布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评选结果:中国泾阳郑国渠遗址人选。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魏小抗从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主席塞义德·纳瑞兹手中接过奖牌。自此,郑国渠成为陕西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陕西又喜添一枚世界级“金名片”。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等并称为世界遗产,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自2014年开始在全球范围评选。每年由各个国家的灌溉排水委员会组织申报,经由国际专家组评审提出推荐名单,国际执行理事会投票通过后正式列入遗产名录。此次是第三批,全世界共申报四十八个遗址,人选了十二个,中国除郑国渠外,浙江漤港、江西槎滩陂一同人选。
从新闻上看到这一消息的时候,我正在广西北海。几天前,我刚刚参观了灵渠。灵渠是秦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由东向西流淌,使兴安县东面的湘江源头海洋河和兴安县西面的漓江源头大溶江相连,是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一条古老运河,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我的眼前浮现出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云烟,遥想那个扫平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中国首位帝王,如何继续以“挥剑斩浮云”的决绝气概,派遣五十万大军南征百粤,命掌管军需供应的监御史禄督率士兵、民夫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开凿灵渠。士卒、粮饷沿着运河源源不断地运输,岭南随之一扫而平,归人大统……当这种波澜壮阔的雄浑景象还在我的心中翻腾时,远在北方我的家乡的郑国渠申遗成功,让我为之激动不已。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经久流传,妇孺皆知。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从南方到北方,从东部到西部,地质地貌差异很大,水资源和水环境各不相同,人类生存和发展经常受到洪灾或者旱灾的侵扰和制约。一部中国文明发展史,一直与国人治水的历史结伴而行。中国人尊崇大禹,不管在防洪领域,还是在灌溉、航运、供水等领域,任何成功的水利业绩都被视为大禹事业的再现,大禹精神的回归。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秦人治水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历时五年,于公元前251年建成。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修建郑国渠是秦王赢政登基当年做出的最重要的一项决策。公元前246年动工,公元前237年完成,历时十年。从泾河引水东注洛河,总长一百五十余公里,灌溉土地四万顷,从此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灵渠始建于公元前218年,完工于公元前214年,历时四年,全长近四十公里。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并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我在想象清迈会展中心那个夜晚的情景。国际灌排委员会第六十七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与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合并召开,来自八个国家的部长级领导人和五十八个国家的一千二百多名代表参会,中国国家灌排代表团五十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那应该是让会议现场中国人激动兴奋的时刻。他们当中一些人,作为郑国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专家组成员,此前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会同来自国家灌排委、水利部有关司局及中国水科院、中国水利史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深入郑国渠遗址区、陕西水利博物馆、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参观陕西水利发展史展,实地踏勘遗址保护现状及泾惠渠灌区发展、建设和管理情况,召开各种座谈会、交流会,编写申遗报告,对申遗报告提出意见建议,为郑国渠申遗不遗余力。
P2-3
导语
《天下第一渠》以为郑国渠立传的方式,依据时间顺序描绘了郑国渠两千多年的历史身世和兴衰流转,辅以大量的文献记述、考古发现、神话传说等,完成了宏大的历史场景和时代命运的艺术再现,并从作者的角度理解、探寻这条大渠对关中地区农耕文化诞生和发展的影响,蕴含着作者对民族文化和历史进步的人文关怀。作者以饱含深情的文字和凝练有力的语言,完成了对一条大渠的全方位解读,对民族文化的峻切思考,对苍生大地的真诚关注,对历史变迁的当下纪录。
内容推荐
始建于公元前246年的郑国渠,如何成就秦国一统天下的宏伟大业?在改变历史走向的巨大冲突中,它见证了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一条历经两千多年的大渠,如何催生出璀璨的农耕文化之花?在大集浇短的土地上,深藏着哪些有待破解的文化密码?一条大集,如何为类中文化塑型?如何造就出一方土地特别的耕稼人生?作家白描最新长篇纪实力作为你一一呈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2: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