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20世纪的文学与文化史,基本被“启蒙”与“革命”两大现代性范式所主导。本书另辟蹊径,一方面通过抒情话语对此两大范式重做检讨;另一方面则对“抒情”做系谱学阐释,认为西方美学话语和中国传统诗学,共同铸就了抒情现代性从古典过度到现代的艰难途径。 作者细致分疏沈从文、林风眠、台静农、费穆、梅兰芳、何其芳、冯至等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他们如何在20世纪中叶那个革命的“史诗时代”,以自己的才情和思想乃至挫败和苦难,与时代相撞相生,共同谱就了令人嗟叹回味的“抒情声音”。 作者简介 王德威,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现任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系Edward C.Henderson讲座教授。著有《从刘鹗到王祯和:中国现代写实小说散论》《众声喧哗:三。与八。年代的中国小说》《阅读当代小说:台湾·大陆·香港·海外》《小说中国:晚清到当代的中文小说》《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十九、二十世纪中文小说新论》《众声喧哗以后:点评当代中文小说》《跨世纪风华:当代小说20家》《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当代小说二十家》《历史与怪兽:历史·暴力·叙事》,以及Fictional Realism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Mao Dun,Lao She,Shen Congwen,Fin-de-siecle Splendor: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1849-1977,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History,Violence,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等。 目录 致谢 引言 导论 “抒情传统”之发明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有情的历史” 第二章 沈从文的三次启悟 第三章 梦与蛇——何其芳,冯至,与“重生的抒情” 第四章 抒情与背叛——胡兰成战争和战后的诗学政治 第二部分 第五章 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江文也的音乐与诗歌 第六章 斯芬克士之谜——林风眠与现代中国绘画的写实与抒情 第七章 《小城之春》·《生死恨》——费穆、梅兰芳与中国电影诗学 第八章 国家不幸书家幸——台静农的书法与文学 尾声 批判的抒情 参考书目
导语 本书所讨论的作家、艺术家和知识分子难以被整合为一个同构型的团体:他们有自由主义信徒、左翼斗士、顽固的保守派、敌伪同谋者、意识形态转弯者,以及孤芳自赏的个人主义者等。 本书特别强调古典中国诗学和现代理论的互动。 本书期望在跨文类和跨学科的平台上,反思中国抒情论述的批判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