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笔者注重地图、图片资料与文字资料的结合运用,使它们互相补充,以期达到对历史更好地表达效果。笔者提供了一张透明的现今的中国标准版图活页,用它来对照着回眸中国母亲的“老照片”,而且,本书的“老照片”是彩色的、一目了然的、只显轮廓的“历史版图”,即“历史疆域示意图”,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显示五脏六腑的X光照片式的历史地图。通过浏览一幅幅的中国历史版图,我们可以很直观的把握我们伟大祖国在历史长河中纵向的整体面貌变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看版图学中国历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陆运高 |
出版社 | 星球地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本书中笔者注重地图、图片资料与文字资料的结合运用,使它们互相补充,以期达到对历史更好地表达效果。笔者提供了一张透明的现今的中国标准版图活页,用它来对照着回眸中国母亲的“老照片”,而且,本书的“老照片”是彩色的、一目了然的、只显轮廓的“历史版图”,即“历史疆域示意图”,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显示五脏六腑的X光照片式的历史地图。通过浏览一幅幅的中国历史版图,我们可以很直观的把握我们伟大祖国在历史长河中纵向的整体面貌变化。 内容推荐 《看版图学中国历史》通过一幅幅的古今对照的中国疆域变迁版图,直观展示了伟大祖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纵向的整体风貌变化。通俗易懂的语言,广博而又风趣的内容,配以丰富的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使读者在轻松中领略祖国悠久的历史概况,从而增强了解祖国历史的兴趣。 目录 引言 看版图学中国历史简明一览表 第一章 中国古人类历史 第二章 黄帝及尧舜禹时代 第三章 夏 第四章 商 第五章 西周 第六章 春秋和春秋五霸 第七章 战国和战国七雄 第八章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第九章 秦 第十章 汉 第十一章 三国鼎立 第十二章 西晋 第十三章 东晋十六 第十四章 南北朝 第十五章 隋 第十六章 唐 第十七章 五代十国 第十八章 “辽宋金蒙”并立时期 第十九章 元 第二十章 明 第二十一章 清 第二十二章 中华民国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吕不韦执政期间,他任蒙骜等为将帅,攻伐韩国、赵国、魏国,开疆拓土,增置东郡、三川、太原三郡,并瓦解了进逼函谷关的“合纵”的联军,推动了秦国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 秦王赢政长大亲政以后,罢免了吕不韦的相位。 公元前234年,秦王赢政重用尉缭和李斯,开始策划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战争。尉缭是魏国人,战国末期的兵家,著有兵书《尉缭子》。他于公元前237年入秦,得到秦王赢政的赏识。他献计说,用30万两黄金贿赂六国的权臣,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和国与国的关系,效果会比“以兵屈国”好得多。秦王赢政采纳了他的计谋,得益匪浅。 上文说过,韩国曾被秦昭王攫取了三分之二国土,国势很弱。根据“远交近攻”、先易后难的原则,公元前230年,秦王赢政首先灭掉了韩国,并俘虏了韩国国君。 第二年,秦王赢政又派大将王翦攻伐赵国。赵国自公元前260年被秦将白起打败,40万兵被活埋坑杀以后,又重新任用善于用兵的大将李牧。李牧采用坚防固守的策略,顽强抵抗秦军达一年之久。没想到赵王宠臣郭开收受了秦国的贿赂,向赵王诬告李牧拥兵自重,意图谋反,唆使赵王派人去收回李牧的兵权。大敌当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牧拒不交出兵权。昏君赵王竟派人秘密逮捕李牧并处死。李牧一死,赵军人心涣散,溃不成军。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攻陷了赵国都城邯郸,俘虏了赵王迁。秦王赢政用尉缭之计,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赵国。 韩、赵被灭后,各国更加恐慌,“急如热锅上的蚂蚁”。 公元前227年,秦军攻打燕国。燕国太子丹自知燕国“危在旦夕”,便派荆轲去刺杀秦王赢政(即秦始皇),并在易水之滨为他饯行。“酒过三巡”,荆轲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现了为国捐躯,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 但是,秦王赢政“命大”,荆轲刺秦王赢政失败被杀。公元前226年,秦军攻陷燕都蓟(今北京西南),燕王喜被迫退到辽东,负隅顽抗。 公元前225年,秦王赢政又挥兵攻伐魏国。魏国曾被秦昭王攻伐15次,疆土被秦攫取了二分之一。此时的魏国已奄奄一息,不堪一击。秦国大将王贲率军包围了魏国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并掘开黄河堤水淹大梁。三个月后,魏王开城投降,魏国灭亡。 秦王赢政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了韩、赵、魏以后,就全力攻楚。 楚国曾被秦昭王二次打击,疆土也被攫取了四分之一。但是,楚国曾是春秋时疆域最大的国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因此,秦王赢政征询众将,要用多少兵马才可攻打楚国。秦将李信自恃年轻勇敢,就向秦王赢政夸口说,只要20万兵就可横扫楚国。秦王赢政又问老将王翦,其回答非要60万兵不可。秦王赢政误以为王翦过于“老成持重”,就派李信率20万军队去攻伐楚国。 由于李信轻敌,先小胜而后败,不得不“班师回朝”。秦王赢政这时才头脑清醒起来,不惜屈尊,亲赴老将王翦的家,请求他率兵伐楚。 公元前223年,王翦率秦军60万人(几乎是秦国全国的军队)去攻伐楚国,终于打败了楚国,并俘获楚王。 公元前222年,秦王赢政灭了负隅辽东的燕国,六国只剩下齐国了。 齐国的相国后胜长期被秦国用重金收买。因此,昏庸的齐王建被后胜摆布,既不援助被灭的五国,也不积极备战。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派兵攻打齐国,齐王建拱手投降,至此“战国六雄”全部被灭,中国基本统一。但是,南部的“南越”、“滇越”部落仍未归附,北方的“河套地区”还在匈奴手里。(请对照参阅图A和图11) 第二节秦始皇的四大功劳 秦王赢政灭掉了六国和其他小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秦朝。为了炫耀功德,确立权威,他根据古代“三皇五帝”的传说,创造了“皇帝”的尊号,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和“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强君”。秦始皇梦想“万世传之无穷”,为了儿孙们能以“二世”、“三世”以至“万世”继位,他自称“始皇帝”。但是,他的美梦未能成真,秦朝二世而亡。 虽然秦朝的帝祚未能“万世传之无穷”,但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立了大功的。 结束战国时期诸侯混战、长期分裂的局面,开创了空前统一的、强大的中国,是秦始皇的第一大功劳 从秦以后,中国历史上强大而又统一的汉、唐、元、明、清,都是在秦朝的版图上发展壮大的。秦的版图是后来统一的中国的基础。 用图A对照秦朝的版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秦的版图,已经涵盖了中国34个行政辖区中的27个,只有今黑龙江、吉林、台湾、海南、西藏、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区没有涵盖其中。(请对照参阅图A和图12)可见,秦朝的疆域相当辽阔。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强大的中国,其功不可没。 秦始皇的第二大功劳是统一汉字 自汉字产生以后,经过商王朝、周王朝以及春秋战国一千多年的升华发展,甲骨文和金文已经初步演变成了中国人通用的汉字。但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文化特征各不相同,因此就产生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单单是秦国,汉字就有八种(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和隶书)形体。于是,秦始皇命令廷尉李斯等人进行文字改革,统一全国文字。李斯等人用“小篆”体文字,编写成课本在全国推广。这些课本,有李斯写的《仓颉篇》,赵高写的《爰历篇》,胡毋敬写的《博学篇》等。这些课本,不但教字体,同时也教授语法,作为官方正式颁布的、统一文字的范本。 秦始皇的第三大功劳是修筑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 但是,提起万里长城,就不得不提起秦始皇。如果没有秦始皇下令从全国征调大量的民工来修筑长城,如果没有秦始皇下令大将蒙恬率大批士卒来修筑长城,会有万里长城吗? 很多人以为修筑长城是秦始皇开创的,其实不是。早在春秋时,楚国为了防止韩国、魏国的侵扰,就于公元前657年筑过长城(当时叫“方城”)。 秦国最早修筑的长城是公元前409年秦简公修筑的“堑洛”。秦昭王在位时期,为了防止匈奴民族的侵扰,又在陇西、上郡等地修筑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百事纷繁,百业待举。但是,属游牧民族的匈奴和东胡经常南下侵扰掠夺,给中央政权和北方边境人民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和痛苦。于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就派大将蒙恬率30万军队北伐匈奴,夺回河套南北地区,重新设置了九原郡。(请参阅图11和图12)虽然匈奴被赶走,但威胁并未彻底解除,还要时刻防备匈奴、东胡的侵扰和进攻,于是,秦始皇决定修筑一道坚固无比的“防线”——一条新的万里长城。 新长城以战国时秦、赵、燕国北部的旧长城为基础,通过修葺、增补、新建,将它们连接起来。新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长达万里。为了修筑长城,秦始皇向全国征调了约50万民工,加上蒙恬所率领的30万士卒,足足用了9年时间。 修筑万里长城,工程非常浩大,其艰难程度令人难以想象。因此,修筑新长城给劳动人民带来多么沉重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可想而知。但是,我们伟大的祖先,凭着无比的聪明才智,卓越的创造力量,伟大的刻苦耐劳精神,最终使万里长城雄伟地屹立在秦国的北疆。 据登上过月球的宇航员报告说,从遥远的月球观察地球,中国的万里长城是能够辩认出的伟大人类工程之一。 万里长城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有的人甚至说,没有到过长城,就等于没有到过中国。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旅游都想到长城看看。P50-53 序言 中国,是我们最亲爱的母亲,最伟大的母亲。我们中国母亲的历史悠久而浩瀚,任何一位中华儿女穷其一生也不可能究其详尽。不过,对祖国的历史略知一二是许多中华儿女的愿望。也许上过中学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大都略知一二。但提到中国母亲的“老照片”,即中国的历史版图,就知之者不多了。 历史上的中国版图是怎样的?古今对照,中国版图是怎样盈缩变化的?通过观察历代版图的演变,我们可以感受到哪些历史的发展轨迹? 对这些问题,通读《二十五史》中“地理志”的人,可能了然于胸。但是,《二十五史》里的一部《汉书》就有一百二十卷,洋洋数百万字,令一般人望而生畏,更何况《二十五史》三千五百卷,洋洋上亿字,有几个人能通读呢? 怎样才能让普通人也能轻松、简明地了解中国的历史版图,了解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千年里面孔的变化呢? 本人虽然没有从事过历史专业研究或教学工作,但从少年时起就非常喜好和关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可以说是个历史迷,而且是个收集中国历史地图和世界历史地图的“历史地图迷”。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历史书,总的来说都比较严肃和正统。很多历史书只有文,没有(或者很少)配图,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在老祖宗“左图右史”的启发下,在前辈史家学者的熏陶下,笔者萌生了通过看版图学中国历史的想法,这样便会顿觉几千年前的中国历史立体的、完整的、直观的、形象的、亲切的“成竹在胸”!也因此,笔者开始了这本书的写作。 下面,就本书写作过程中笔者的一些思考及本书的一些主要特色作一简要说明,以期读者能更轻松、深入地阅读本书。 首先,笔者在构思这本书时,定位是十六个字:“图文并茂,亦庄亦谐,雅俗共赏,中国简史”。 所谓“图文并茂”,即在本书中笔者注重地图、图片资料与文字资料的结合运用,使它们互相补充,以期达到对历史更好地表达效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提供了一张透明的现今的中国标准版图活页,用它来对照着回眸中国母亲的“老照片”,而且,本书的“老照片”是彩色的、一目了然的、只显轮廓的“历史版图”,即“历史疆域示意图”,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显示五脏六腑的X光照片式的历史地图。通过浏览一幅幅的中国历史版图,我们可以很直观的把握我们伟大祖国在历史长河中纵向的整体面貌变化。 所谓“亦庄亦谐,雅俗共赏”,即指本书的写作风格不同于严肃的历史学术著作,而是更多的增加了一些风趣的内容,以使广大读者在轻松中领略历史的概貌,增强了解祖国历史的兴趣。当然,历史本身即是一门严肃的科学,我们对历史要认真对待,所以笔者在行文时又力求尊重历史事实,保留历史的本来面貌。 为实现写作的初衷,笔者在书中设计了“天知一半”这个漫画小人。“天知一半”既是通晓古今中外的“智慧博士”,又是插科打诨的“戏剧小丑”,负有评述和调侃历史人物,介绍历史典故和历史知识的任务。他风趣幽默,形象滑稽,讨人喜欢。他驰骋世界,纵横古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他的调侃而配上的漫画小插图妙趣横生,令人莞尔。 另外,在书中笔者还设计了“小词典”栏目。“小词典”如同一位博古通今的老师,对历史知识的解释说明如数家珍。从他侃侃而谈的话语中,我们既可以增进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也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深邃与广博。 所谓“中国简史”,顾名思义,即是本书的写作只是对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历史的一个简单的描述,它不是一部详尽的中国通史,不可能面面俱到。本书的立意只求通过对祖国悠久历史的简明陈述,使读者能大致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过去风貌。 其次,在撰写此书的过程中,笔者亲身享受了“不学不知道,一学真奇妙”的快感。笔者屡次查阅了多种版本的《世界历史地图集》,惊叹地发现:从秦朝起直到明朝止(公元前221年—公元1644年),在这段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版图面积最大的国家!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忽视的弘扬爱国主义的“历史盲点”。在公元前3世纪末到公元17世纪中期这段时间里,曾经显赫非凡地驰骋世界,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大帝国如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以及初期的俄罗斯帝国等,其版图面积都不及当时的中国大。(俄罗斯帝国是在17世纪中期到末期才拓展到西伯利亚东部,版图面积那时才人过中国)遗憾的是,中国从晚清起,夜郎自大,闭关锁国。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列强侵略的对象,饱尝了“百年之辱”。 古今对照、中外对照地看版图学中国历史,不但令人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历史盲点”,还会令人热血沸腾,涕泪纵横。有时令人掐指扼腕,有时又叫人拍案长叹!不过,更多的是一种自豪,一种为我们祖国母亲悠久历史的无限自豪!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微妙的、有如饮甘露、尝美味、赏名画、听天籁的愉悦。 俗话说“有福共享,有难同当”,何不将此惊喜和愉悦与国人共享?笔者虽然志大才疏,力不从心,但在亲友的热情鼓励和全力支持下,在一些专家学者的帮助指导下,这本《看版图学中国历史》终于得以完稿,呈献给读者诸君,不足之处真诚期望得到各位的批,评指正。 陆运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