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杨天石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一位复杂人物。他的一生,有功有过。杨天石先生的《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就是关于蒋介石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书利用在国内第二历史档案馆、台湾国民党党史会档案、大溪档案,美国哈佛大学、国会图书馆等地所藏档案,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专题对蒋介石进行了深入探讨——如蒋介石刺杀陶成章事件、蒋介石在上海办交易所事、中山舰事件中的蒋介石、蒋介石与胡汉民的矛盾冲突、北伐中蒋介石与国民党左派的矛盾冲突、蒋介石的对日战略,等等。这些专题研究有的具有独创性,填补了以往蒋介石研究的空白,有的则因新材料的发现,而对老问题又提出了新见解,订正了以住的偏颇或模糊不清之处。胡乔木同志生前读到了本书中《中山舰事件之谜》一文,曾经赞誉它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具有世界水平”的著作。 作者简介 杨天石,江苏东台人,1936年2月15日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及《中国哲学》编委、《百年潮》杂志主编、《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特约编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杨天石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尤长于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和蒋介石的研究。著有《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等二十余种。其中《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被全国31家媒体共同推选为2008年十大好书,并获香港书奖;《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获2014年《作家文摘及香港《亚洲周刊》“十大图书奖”。 目录 初版自序 蒋介石为何刺杀陶成章 从蒋介石日记看他的早年思想 一 吸纳新潮,崇拜旧学 二 民族主义 三 社会观 四 苏俄观 五 左右之间 六 革命观 七 结束语 宋明道学与蒋介石的早年修身 ——读蒋介石未刊日记 一 重视修身,按照道学家的要求进行修养 二 戒色 三 惩忿 四 戒客气 五 戒名利诸欲 六 其他 七 结语 蒋介石与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一 上海交易所是孙中山倡办的 二 蒋介石组建茂新号,陈果夫充当经纪人 三 扩大投资,成立恒泰号 四 与张静江、戴季陶等合资经营利源号 五 畸形发展后的衰落,张静江、蒋介石大亏本 六 风波之后 七 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与国民党的关系 八 交易所生活对蒋介石的影响 1923年蒋介石的苏联之行及其军事计划 一 孙中山转移战略中心与蒋介石使苏 二 在中国革命运动中,军事行动经常处于支配地位 三 军事行动的目标是“粉碎直系,推翻北京政府” 四 军事准备需要两年,战争分四个阶段 五 最低限度的兵力需要一万八千至三万人 六 和军事工作相配合的宣传工作计划 七 随同备忘录的还有一封给托洛茨基等人的信 八 蒋介石个人署名的《致苏俄负责人意见书》 九 俄国人托词拒绝了蒋介石的计划,蒋介石与俄国人辩论无效 中山舰事件之谜 一 “三二〇”之前蒋介石的心理状态 二 中山舰调动经过 三 蒋介石的最初反应和“三二〇”之后的日记 四 西山会议派与广州孙文主义学会的“把戏” 五 偶然中的必然 中山舰事件之后 一 “反蒋联盟”的流产与汪精卫负气出走 二 苏方的妥协逻辑及其“利用蒋介石”的政策 三 中共中央试图改变对蒋策略与鲍罗廷的否决 四 “党务整理案”的通过与蒋介石掌握最高权力 五 蒋介石提出一党专政理论与新的反共要求 六 共产党人失去了最好的一次机会 邵力子出使共产国际与国共两党争夺领导权 一 要求在国民党和共产国际之间互派代表 二 确定国民党的反帝、反军阀策略 三 阐明国民党的农工政策 四 调整国共关系,要求共产国际承认国民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五 可以解决和无法解决的问题 六 尾声 北伐时期左派力量与蒋介石的矛盾及斗争 一 迎汪复职 二 国民党中央及各省区联席会议 三 迁都之争 四 恢复党权运动 五 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 “四一二”政变前后武汉政府的对策 一 以党权限制蒋介石 二 逮捕蒋介石与派兵东下计划的搁浅 三 政治谴责的高调与军事决战的回避 蒋介石与前期北伐战争的战略、策略 一 关于北伐时机 二 各个击破与远交近攻 三 保护侧背,转战江西 四 围城强攻的教训 五 顺流而下,继续追歼 六 不为遥制 蒋介石与二次北伐 一 前期北伐为二次北伐打下了坚实的胜利基础 二 国民党内部因一时团结而加强了力量 三 江浙金融资产阶级给予经济支持 四 三路大军并出,粉碎奉军先发制人的进攻 五 对日忍让。绕道北伐 六 军事进攻与政治谈判并行,和平进入北京 七 战后格局 奉蒋谈判与奉系出关 一 公开喊话与秘密谈判 二 阎锡山出面斡旋,企图组织奉宁晋三角同盟 三 张学良是奉蒋联合的促进派 四 南方来使与和谈中断 五 济南惨案发生,民族大义推动和谈再起 六 不无遗憾的结局 约法之争与蒋介石软禁胡汉民事件 一 南京政坛的一次强震 二 20年代末期至30年代初期的“党治”与“法治”之争 三 蒋胡在制订“约法”问题上的分歧与冲突 四 蒋胡矛盾的其他方面 五 软禁胡汉民事件的影响 六 余论 胡汉民的军事倒蒋密谋及胡蒋和解 ——读美国哈佛燕京学社所藏胡汉民档案 一 逼迫蒋介石下野 二 广泛联络,组织反蒋力量 三 派遣部队北上,“以抗日为倒蒋” 四 支持华北抗日力量,筹备粤桂闽三省独立 五 福建事变期间 六 再次联络张学良 七 开府西北与军事倒蒋梦想的破灭 八 抵制五全大会 九 王宠惠、孙科说合与蒋、胡通信 十 拒绝日本侵略者的引诱 十一 出国与归来 “九一八”事变后的蒋介石 ——读蒋介石未刊日记 一 痛愤于日本侵略,但下不了抗战决心 二 与粤方和解 三 学生运动的困扰 四 下野及其反思 蒋介石拒绝以牛兰夫妇交换蒋经国 “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的对日谋略 ——以蒋氏日记为中心所作的考察 一 避免决战,以“和平”为推迟战争的手段 二 企图效法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三 广结盟国,寄希望于国际环境的变化 四 从“安内”为重到“攘外”为重 五 秘密准备,以“剿共”为抗日之掩护,经营西南根据地 六 结语 抗战前期日本“民间人士”和蒋介石集团的秘密谈判 一 萱野长知和孔祥熙之间 二 蒋介石直接控制的香港谈判 三 再次谈判的洽商与搁浅 四 尾声 孔祥熙与 序言 蒋介石是个爱保存个人历史资料的人。上世纪30年代 末,蒋将他的日记、文稿、来往函电等交给他的老师和秘 书毛思诚保存。毛选取其中部分资料编成《民国十五年以 前之蒋介石先生》一书,其他资料就长期保存在宁波家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毛氏后人将这部分资料秘藏起 来。“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发现了这部分资料,辗转 上交,后来落实政策,由毛氏后人捐献给中国第二历史档 案馆保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先后参加《中华民国史》和《 中国国民党史》的写作,断断续续,分几次阅览过这部分 资料,发现它们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于是,以之为基础 ,进一步在海内外广泛收集相关档案、文献,从事专题研 究,一篇篇地写作,一篇篇地积累,于是就有了现在奉献 给读者的这本书。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他生 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卒于1975年,活了88岁。他 一生经历了中国的许多大事,例如:辛亥革命、反袁斗争 、护法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清党”反共 、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三年内战、退据台湾、坚 持一个中国等。在很长时期内,他是中国国民党的领袖, 居于“党国”的中心地位,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决策人 和领导者。要研究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必须研究蒋介石; 蒋介石研究清楚了,许多相关的历史问题才能准确定位并 得到准确的阐述。 自古迄今的历史始终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斗争,经济的 、政治的、文化的、军事的,五颜六色,错综纷纭。斗争 既解决矛盾,消除障碍,将历史向前推行,又为历史涂抹 油彩,使许多事件云遮雾绕,许多人物面目走形。例如, 蒋介石其人,或尊之为“千古完人”,或斥之为“十恶不 赦”,都未免离真相过远。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还历史 本相,正确地阐述、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 我写这本书,目的是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以便进一 步准确地阐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多年以前,胡乔木同志 读到了本书中最初写出的《中山舰事件之谜》一文,曾经 赞誉它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具有世界水平”的著作。乔木 后来又曾当面对我说:“你的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这样走 下去!”现在本书完成,乔木同志却已经不在,无法听到 他的评论了。好在广大读者是最权威的评论员。本书著者 后来的路子走对了没有,本书的是是非非,都静候读者的 指教吧! 应该说明的是,本书只是对有关蒋介石的部分问题的 研究,远不是对这一人物的全面分析和评价。举凡未及之 处与未尽之意,将在本书续篇中展开。 著者 2000年岁末,北京 导语 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先生关于蒋介石研究的第一部结集的专著,经中共中央统战部审读,获华夏英才基金会资助,于2002年首次出版。2003年,有人捏造理由,化名向中央揭发,并在个别网站上狂批3个月,指责作者“吹捧蒋介石为民族英雄”,但经权威部门认真审读,最终认定“这是一本扎实的学术著作”,“是研究,不是吹捧”。2014年,又有人再次指名批判此书,而此书始终未倒。 后记 这些年来一总是忙,老有做不完的各种各样的事。本 书中的第一篇文章写作于1987年,读完本书校样,已经是 2l世纪的第一个年头了。 开头的一些年,忙着写《中华民国史》;最近的一些 年,忙着写《中国国民党史》。写这样一本书,虽然早有 此念,但只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断或续地写着,没 有考虑过什么时候完成。 最初,本书拟定名为《两岸蒋介石秘档研究》。所谓 “两岸蒋介石秘档”,一是指蒋介石交给毛思诚收藏,后 来留在大陆的“蒋中正全宗”;一是指蒋介石带到台湾, 初存大溪,后归“国史馆”保存的“蒋中正‘总统’档案 ”。它们包含了大量从未公布的机密文件。我想,倘能以 二者为基础,深入开掘,定当大有助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 。但是,我很快就感到,计划太大,于是决定缩小范围, 改题《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以大陆所藏“蒋中正全 宗”为主,参以台湾所藏,将部分研究所得先行成书。一 以自励,二以征求读者意见,三以和同行交流。否则,旷 日持久,就不知要拖到哪一天了。 本书所收文章,大部分写于近几年中。《蒋介石为何 刺杀陶成章》、《中山舰事件之谜》、《中山舰事件之后 》、《四一二政变前后武汉政府的对策》、《胡汉民的军 事倒蒋密谋及胡蒋和解》、《抗战前期日本“民间人士” 和蒋介石集团的秘密谈判》等文,写作时间较早,曾收入 拙著《寻求历史的谜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此 次收入本书,均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和补充。著者另一部 分有关蒋氏的文章,如《济案交涉与蒋介石对日妥协的开 端》,《30年代初期国民党内部的反蒋抗日潮流》、《一 项南北联合,打倒蒋介石计划的夭折》、《蒋孑L关系探微 》、《从大举进攻到全面败北——读蒋介石致熊式辉手札 》、《蒋介石的“慰问”与北平的邀请》、《蒋介石“复 职”与李宗仁抗争》等,因已收入近年新出的《海外访史 录》,本书不再收录。 感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台北“国史馆”、中国国 民党党史会、“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美国哥伦比亚大 学珍本和手稿图书馆、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日本外务省 外交史料馆等机构,没有他们提供的阅读方便,本书是无 法完成的。 感谢李玉贞教授在俄文资料上给予的帮助。 感谢华夏英才基金为本书提供的出版支持。 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谢寿光、社会 科学编辑部主任黄燕生,他们不仅支持本书的出版,而且 将作者的几本相关著作编为《近史探幽系列》。垂爱之深 ,令我感动。 感谢本书责编杨群、陈嬿,他们的辛勤劳动使本书减 少了不少差错。 著者 2001年2月4日,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杨天石的文章思路清晰,明白晓畅,读起来没有 沉闷的感觉,容易引入入胜。 ——金冲及 (原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央文献研 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作为历史学家,杨天石先生的优点在于,他具有 发现重要问题,在中国乃至广阔的海外发掘最新资料 ,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独创性论文的能力。这种能 力并非一日可就,它的背后是敏锐的历史感和日积月 累的知识与教养。 ——山田辰雄(日本放送大学教授) 天石参与民国史的工作,涉猎的范围,从辛亥革 命、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国民党派系斗争,等等 ,特别是对蒋介石的研究,都下过很深的功夫,有很 多的发现和创见。由于彼此的行道不谋而合,所以我 对天石的发现和创见,体会较深,受益更多。 ——蒋永敬(台湾政治大学教授) 精彩页 蒋介石为何刺杀陶成章 1912年1月14日,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在上海广慈医院被刺。关于此案,当时人已经普遍怀疑是陈其美指使蒋介石所为;后来,毛思诚在编著《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一书时,也承认不讳。不过,毛书所述较略,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中正自述事略》残稿则所述较为详尽,且系蒋介石“自白”,因此,史料价值更高,有助于回答蒋介石刺陶这一疑案。《事略》以毛笔工楷写成,文字略有蚀损。现将有关段落照录如下,凡蚀损处均以□□表示,可以意补的地方则以括号标明。 《事略》述1908年的经历时说: 是时之知交,以竺绍康为第一人……余无形中亦渐染其风尚。彼□(言)锡麟之死,实为陶成章之逼成,不然,以□□(徐之)学行,其成就必不止此。又谈,陶之为人,不易共事。余闻此乃知陶、龚日常诋毁徐伯□□(生有)帝王思想者,实有其他意图。余当时闻陶、龚毁徐,仅以为伯生已死,即有过误,我同志不应再加猜测,诋毁先烈而已,而孰知伯生之死,为陶所逼□(乎)!自此,即甚鄙陶之为人,以其无光明正大态度,无革命人格。 竺绍康,浙江会党首领,曾与秋瑾、徐锡麟共同在绍兴创办大通学堂,策划起义。1908年与蒋介石相识。1910年去世。锡麟,即徐锡麟,字伯荪,蒋介石写作伯生,章太炎写作伯孙。龚,指龚宝铨,光复会的重要成员。按:徐锡麟和陶成章本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后来,因在革命途径及大通学堂应否续办等问题上意见分歧,二人发生冲突。1907年,徐锡麟依靠表伯、山西巡抚俞廉三的关系,以道员分发安徽,被任命为巡警学堂会办,深得信任。7月,刺杀巡抚恩铭,被捕牺牲。关于此事,章太炎曾说:“其后伯孙入官颇得意,焕卿等不见其动静,疑其变志,与争甚烈,及伯孙杀恩铭,始信之。”竺绍康所言,“锡麟之死,实为陶成章之逼成”,指此。这一事实表现出陶成章性格的一个突出弱点——多疑,但据此即将徐锡麟之死的责任归在陶成章身上,并由此认为其“无革命人格”,显然不妥。 《事略》又说: 及陶由南洋归日,又对孙先生诋毁□□(不遗)余情。英士告余日:陶为少数经费关系,不顾大体,掀起党内风潮,是诚可憾,嘱余置之不理,不为其所动,免致纠纷。余乃知陶实为自私自利之小人,向之每月接济其经费者即停止,不与其往来也。 1907年春,同盟会内部发生反对孙中山的风潮,陶成章是参与者之一。1909年9月,陶成章因在南洋募捐未获满意结果,联络李燮和、柳聘农、陈方度、胡国梁等七八人以东京南渡分驻英、荷各属办事的川、广、湘、鄂、江、浙、闽七省同志的名义起草《孙文罪状》,指责孙中山有“残贼同志”、“蒙蔽同志”、“败坏全体名誉”等罪状12条,要求开除其总理一职,通告海内外。《罪状》并诬称孙中山贪污公款,在香港、上海存款20万云云。陶成章并带着《罪状》,赶赴东京,要求同盟会本部开会讨论。《事略》所称“为少数经费关系,不顾大体,掀起党内风潮”,指此。这一事实同样表现出陶成章思想性格中的弱点,陈其美批评其“不顾大体”是有道理的,但由此判定其为“自私自利之小人”,也显然不妥。 《事略》还说: 当革命之初,陶成章亦□(踵)回国,即与英士相争,不但反对英士为沪军都督而颠覆之,且欲将同盟会之组织根本破坏,而以浙江之光复(会)代之为革命之正统,必欲将同盟会领袖□□(孙、黄)之历史抹煞无遗,并谋推戴章炳麟以代孙先□(生),□(呜)呼革命未成,自起纷争。而陶之忌刻成性,竺绍康未死前,尝谓余曰:“陶之私心自用,逼陷徐伯生者,实此人也。尔当留意之!”惜竺于此时已逝世,而其言则余切记未□(忘)。及陶亲来运动余反对同盟会,推章炳麟为领袖,并欲置英士于死地,余闻之甚骇,且怨陶之丧心病狂,已无救药,若不除之,无以保革命之精神,而全当时之大局也。盖陶已派定刺客,以谋英士,如其计得行,则沪军无主,长江下游必扰乱不知所之;而当时军官又皆为满清所遗,反复无常,其象甚危,长江下游,人心未定,甚易为满清与袁贼所收复,如此则辛亥革命功败垂成,故再三思索,公私相权,不能不除陶而全革命之局。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