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童年 第二章 哈罗公学 第三章 考试 第四章 桑赫斯特 第五章 第四轻骑兵团 第六章 古巴 第七章 豪恩斯洛 第八章 印度 第九章 求学班加罗尔 第十章 马拉坎德野战军 第十一章 玛蒙德山谷 第十二章 远征蒂拉赫 第十三章 大麻烦基奇纳 第十四章 在恩图曼战役前夕 第十五章 一次骑兵冲锋的魅力 第十六章 退役 第十七章 奥尔德姆 第十八章 与布勒同行去开普 第十九章 装甲列车 第二十章 身陷囹圄 第二十一章 我从布尔人手里逃脱(一) 第二十二章 我从布尔人手里逃脱(二) 第二十三章 回到军队 第二十四章 斯皮恩山 第二十五章 莱迪史密斯城解围 第二十六章 在奥兰治自由邦 第二十七章 约翰内斯堡与比勒陀利亚 第二十八章 卡其布选举 第二十九章 议会下院
精彩页 第一章童年 人自何时起方始记事?孩童懵懂,灵智又是何日初开,在脑海中投下婆娑摇曳的光影呢?于我而言,记忆的开端乃是在爱尔兰,哪怕我生于1874年11月30日,很早(1879年)就离开了这个地方。爱尔兰的一景一事我还能记个大概,人也隐约有点印象。我两岁那年,迪斯雷利首相任命马尔博罗公爵,也就是我的祖父担任爱尔兰总督,我的父亲也作为他父亲的秘书一同前往。当时住的地方我们都管它叫“小窝”,离总督府只有一箭之遥,我童年将近三年的时光都在那里度过。在我记忆中一些事尚能历历在目,一如昨日般鲜活。譬如1878年某天,当时的总督大人,也就是我的祖父,为郭富勋爵的雕像揭幕。一片黑压压的人群,穿着大红制服端坐马背的士兵,棕色盖布闪着光亮,拴着许多揭幕用的细绳。那位老公爵,也就是我令人生畏的爷爷,正对着大家演讲,声若洪钟。我甚至还能记得他说的一句话:“(郭富勋爵)一阵排枪摧枯拉朽,敌人阵型溃不成军。”我似懂非懂,也能知道他是在说战争,说战斗,什么“排枪”或许就是早上大人带我去遛弯的时候,凤凰公园里那些穿黑衣的士兵(步枪手)常常弄出的巨大声响。这些,我想,就是我人生中第一段连贯的记忆。 还有一些事情,我记得更加清楚。有一次我们要去看童话剧,对此大家充满期待,那个下午终于到了。我们从总督府出发乘车前往城堡,无疑是去那儿接上其他孩子。我还记得城堡里有很大的一个正方形空间,地上铺着小鹅卵石。天下着雨——记忆里天总是下着雨,现在也是一样。到了城堡,我们看见-人群惊恐不安地从门里涌出。紧接着就有人告诉我们童话剧没法去看了——剧院被烧塌了。人们唯一找到的就是剧院经理曾经放在兜里的钥匙。作为对我们没能看成演出的安慰,大人答应我们第二天再去一次,看看那建筑的废墟。我很希望能去看看那串钥匙,但这要求似乎被忽略了。 那些年间,我们去过一次艾默公园,那是波塔灵顿勋爵的家。家里人告诉我可以管勋爵叫叔叔。那个地方我只是在四岁或是四岁半的时候去过一次,却至今历历在目。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一座高高的白色石塔,我们乘了好久的车才到了塔脚下。有人告诉我,这座塔曾被奥利弗·克伦威尔…炸掉过。我很肯定地觉得,他曾经炸掉过各种各样的东西,一定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我的保姆埃佛勒斯太太对芬尼亚党人非常紧张。我因此认定他们是群邪恶的人,一旦让他们当道,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有一回,我骑着我的小毛驴走在路上,看到黑压压的好多人排成一队缓缓逼近,我们都觉得他们一定是芬尼亚党人。现在想来我很肯定那只不过是步枪队例行的列队演习。但那时候所有人心中大为紧张,尤其是我的小毛驴,胡踢乱踹以示紧张,结果把我给颠了下来,得了脑震荡。这就是我上的第一堂爱尔兰政治课! 凤凰公园里种着一大圈树,围着一幢房子。房子里面住着一位重要的人物,头衔好像是布政司还是次长来着,我不太记得了。不管是什么长,这房子里还有一位伯克先生。他给了我一面鼓。我也不记得他长什么样了,只记得那面鼓。两年后,我们回到了英格兰,有人告诉我伯克先生就在我们日常散步的那座凤凰公园里被芬尼亚党人暗杀了。当时身边的每个人看上去都深感悲痛,我却暗自庆幸当时从驴背上掉下来的时候,芬尼亚党人没把我捉去。 也正是在“小窝”里我第一次尝到了教育的痛苦滋味。家里宣布一位叫作什么“家庭女教师”的阴暗人物即将来到我身边,而且已经定下日子了。为了作好准备,埃佛勒斯太太变出了一本叫作《幸福阅读》的书。对我而言,这本书绝对是名不副实的。我被清楚地告知,在女教师到我家之前,我必须要能做到“幸福地”去阅读。我的保姆和我为此每天都在努力:她拿着钢笔指着一个个不同的字母,而我觉得无聊烦躁透顶。当命中注定的那天到来的时候,我俩的预备工作绝对还称不上完成。就在女教师到我家的那天,我做了许多绝望压抑的人在相似情况下都会做的事情:逃之天天,躲进了环绕“小窝”的森林里——其实那只是一片灌木丛。家里人花了几个小时才找到我,然后把我交给了家庭教师。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家庭教师一起继续努力,不仅学字母,还要学单词,当然还有更麻烦的数字。无论如何,字母只要能认出来就行了。当一个个字母以某种规律站在一块儿,我也总是能辨识出来的,因为那总是意味着某种声音或代表着某个单词,要是老师催得紧一些,我还是能把它们读出来的。但数字就不一样了,一个个没头没脑乱作一团,对彼此起着这样那样的作用,极难精准预判到底会是什么意思。你必须要能说出他们每次相互捆作一堆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数字,而我的家庭女教师显然对“对的”答案非常重视,只要不对,那就是错,“差不多”毫无意义。有的时候这些数字还要相互借来借去:先借一位或是进一位,接下来还得把借的还回去。就因为这些复杂的玩意儿,我每天的生活都笼罩在一团不断稳步加厚的阴影之下;我渴望在苗圃或花园中做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却不能去;我的空闲时光不断被侵占 导语 这本《丘吉尔自传》横跨1/4个世纪,介绍了他从婴儿、学童,成长为一名军校学员、少尉军官、战地记者,最终成为一名年轻的政治家的历程。“书中,我尽力把我的各个年龄阶段相应的看法和观点展示给读者。”丘吉尔 “不放弃、不放弃、决不放弃”的坚毅性格,将在这本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对奋斗中的年轻人给予极大鼓励作用。2013年,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八课,选入本书的一章《我的早年生活》。 序言 致新的一代 ——作者自序 对于我早年的生活和经历,时不时就会有一些说法冒 出来。我在三十年前曾公开发表过一些零散文章描述本人 亲身参加过的几场战役,后来也进一步撰文描写过个中一 些细节,我觉得现在有必要将之整合起来,成为一个完整 的故事,一五一十,全新呈现。为此,我不仅仔细回忆, 还对照着手头所拥有的记录和资料,事无巨细地验证了每 个事实。本书涉及四分之一个世纪,我的身份也逐渐变化 ,从孩童、学生,到军校学员、中尉,再到战地记者、初 入政界的新人,我试图在其中呈现出的每个阶段的观点, 都是与当时的身份相适应的。如其中有些观点与大众普遍 已经接受的观点起了冲突,请务必记住,那只不过代表着 我早年生活中某个阶段的真实看法,而绝不是为了标新立 异——从任何方面来说都不会是——除非当时的背景的确 如此呈现。 当我从整体上审视这部作品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拼凑 出的是一幅已逝时光的拼图。无论是社会特征、政治基础 、战争方式,或是青年人的期待和社会价值衡量尺度,都 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我们的国家并没有经历什么重大的 内部革命,却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发生那么大的变化,简直 让我不敢相信。当然,我也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颂扬所 有的变化都是好的。我出生于维多利亚时代,当时我们的 国家架构似乎已经齐备得牢不可破,在世界贸易中和海洋 上的地位无人能及,每个人都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帝国的 荣光,觉得自己有捍卫这份伟大的义务。显然,那些年大 不列颠的主导力量来自于国家内部,奉行的也是英国的原 则。英国认为自己能教导全世界政府统治的艺术和经济运 行的科学,也觉得英国在海上所向披靡,只要待在国内就 是安全的。有了权力与安全的信念,人们过得安详而放心 。但现在这是一个焦虑而充满疑惑的时代,一切都大不相 同。这些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应当由亲爱的读者来解答 。 我认为新的一代或许更有兴趣去读一部年轻人的奋斗 史,由此,我在写下这一切的时候尽量开诚布公,而对我 个人的命运变数尽量一笔带过。 温斯顿·斯宾塞·丘吉尔 1930年8月 于查特维尔庄园
内容推荐 丘吉尔,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他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带领英国获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就了人类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传奇。 他是唯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家,还曾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他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数量最多的人之一,被列为近百年来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 他在“最伟大的1OO名英国人”评选中获选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他个性洒脱、率真、任性,语言文字充满激情,极具激励作用,是一个划时代的演讲者,一个超脱时代和政党的政治家。 然而,这位20世纪重要的政治领袖,小时候差不多是一个问题少年;青年时期,作为骑兵军官,他也并不完全称职:在英布战争期间被俘,因为成功越狱而在国内一举成名。因为痴迷于政治而且天生有政治才华的丘吉尔,转身投入政治,开始了长达61年的政治生涯,“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本书跨越四分之一世纪,详细介绍了丘吉尔从婴儿、学童成长为一名军校学员、少尉军官、战地记者,直至成为一名年轻的政治家的人生历程。他那“不放弃,不放弃,决不放弃”的坚毅性格,也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