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巴巴罗萨脱轨(第2卷斯摩棱斯克交战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
分类
作者 (美)戴维·M.格兰茨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第一章 前情回顾
背景
1941年6月22日一8月6日,中央集团军群的“成就”
截至1941年8月6日,中央集团军群的问题
1941年6月22日一8月6日,苏联面临的问题
1941年8月6日一24日,中央集团军群的“成就”
1941年8月6日—24日,德国人面临的问题
1941年8月下旬,交战双方的策略
第二章 北翼,施图梅集群攻往托罗佩茨,1941年8月22日—28日
背景
8月22日一24日,第22集团军遭包围,苏军指挥的混乱
8月26日一28日,德军朝托罗佩茨的追击.
第三章 德方战略规划和争夺杰斯纳河沿岸位置,1941年8月22日—24日
德国人的战略规划:向基辅倾斜,8月22日一25日
战役间歇:8月22日一24日,争夺杰斯纳河沿岸位置
8月22日一24日,德国人准备基辅攻势
第四章 第2装甲集群渡过杰斯纳河。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进攻计划,施图梅集群
攻往安德烈亚波尔和西德维纳,1941年8月25日一9月9日
8月25日一28日,古德里安渡过杰斯纳河
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进攻计划
北翼:8月29日一9月9日,施图梅集群攻往安德烈亚波尔和西德维纳
第五章 苏军的第三场反攻:西方面军的杜霍夫希纳进攻战役,初期行动和第一阶段。
1941年8月25日一31日
初期行动,8月25日一27日
第一阶段,8月28日一31日
第六章 苏军的第三场反攻:西方面军的杜霍夫希纳进攻战役,第二阶段,1941年9月1日一10日
西方面军的总攻,9月1日一3日
西方面军的总攻,9月4日一5日
结局,9月6日一9日
西方面军转入防御,9月10日
第七章 苏军的第三场反攻:预备队方面军的叶利尼亚进攻战役。1941年8月30日一9月10日
策划和初步行动,8月24日一29日
第24集团军的突击,8月30日一9月3日
9月4日一5日,德军撤离
后记
结论:杜霍夫希纳和叶利尼亚的对比
第八章 苏军的第三场反攻: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罗斯拉夫利一新济布科夫进攻战役,
第一阶段,1941年8月29日一9月1日
8月29日的态势
策划和行动,8月29日一31日
8月31日一9月1日,布良斯克方面军的进攻策划和行动
第九章 苏军的第三场反攻: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罗斯拉夫利一新济布科夫进攻战役。
第二阶段,1941年9月2日一14日
9月2日一6日的全面反攻
后记:通往基辅之路,9月7日一14日
总结
第十章 总结
“巴巴罗萨行动”的任务
德国的战略和行动
战后的批评
评判
苏军的战略和行动
红军的问题
损失对比
士兵和他们的指挥官
观点概要
关于斯摩棱斯克交战的新观点
附录一 交战双方将领照片
附录二 1941年8月1日一9月1日。交战双方的作战序列
附录三 1941年7月10日一9月10日,苏军在斯摩棱斯克交战中的数字编成
附录四 斯摩棱斯克交战开始时,苏军军队集群当面之敌集团的数字编成
附录五 1941年7月10日一9月10日,苏军在斯摩棱斯克交战中的人员损失
附录六 1941年7月10日一9月10日,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摩棱斯克交战期间的人员损失(苏方视角)
附录七 1941年7月10日一9月10日,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摩棱斯克交战期间的武器和装备损失(苏方视角)
附录八 1941年7月10日一9月10日。平斯克区舰队在斯摩棱斯克交战中的编成
附录九 苏军1941年9月30日的实力
参考文献
精彩页
第一章 前情回顾
背景
看来,1941年夏季,德国在其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领导下,完全重演了不久前出现过的辉煌军事壮举,只不过这一次打击的是强大的苏联。两年前的1939年9月,羽翼渐丰的德国国防军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击败了波兰军队,随后与苏联瓜分了该国,这一点颇具讽刺意味。一年多之前的1940年4月,德国军队仅用几天便入侵并占领了丹麦和挪威,当年5月又成功入侵低地国家和法国。闪电战再次大展神威,德军以被大肆吹嘘的装甲、摩托化部队和令人畏惧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为先锋,一举击败法国和英国军队,粉碎了前者并迫使后者将其残部经敦刻尔克撤离欧洲大陆。震惊不已的全世界眼睁睁地看着德国军队占领巴黎,法国政府只抵抗了七周便被迫求和。最后是1940年4月,德国仅投入小股力量便在4天内征服南斯拉夫,而希腊战役也只耗费几周时间。
鉴于德军击败了欧洲最出色的军队,希特勒1941年6月22日入侵苏联时,几乎没人认为苏联红军能在同德国军队的冲突中生存下来,现在,德国国防军成了公认的欧洲最优秀的武装力量。实际上,希特勒策划“巴巴罗萨行动”时,最初的假设是,一旦德国军队将和平时期的红军主力击败、歼灭于苏联西部边境地域(苏联西部边境与西德维纳河、第聂伯河之间250—450千米宽的地带),约瑟夫·斯大林这位无情独裁者领导的苏联必然会崩溃。
希特勒认为这种假设合理可信,主要基于三个原因。第一,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红军在同芬兰进行的“冬季战争”中表现得相当拙劣。在这场战争第一阶段经历了尴尬的挫败后,苏联全凭蛮力才在第二阶段取得了有限的胜利。第二,斯大林20世纪30年代上半叶通过残酷消灭一切潜在政治对手来巩固自己的权力,1937年和1938年,他又对苏联武装力量的军官团大加清洗,杀害或囚禁的军官即便没有几万人也有数千人。幸免于难的红军指挥员噤若寒蝉,实际能力远远达不到所担任的指挥岗位的要求,对发挥主动性心存畏惧,生怕遭受与被清洗的同僚相同的厄运。第三点最为重要,希特勒认为,既然德国国防军能在不到30天内前进300千米击败波兰军队,在大约七周内前进320千米打败法国和低地国家的武装力量,在约两周内前进200—300千米,击败南斯拉夫和希腊,当然也可以在四到五周内粉碎苏联红军,突破250—450千米,前出到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由于苏联首都莫斯科就在前方450千米处,希特勒合情合理地认为,倘若事实证明他的假设正确无误,德国军队完全可以在发动入侵后的三个月内到达苏联首都。这将使德军在俄罗斯的冬季到来前,于10月份的某一天杀至莫斯科门前。
负责确保德国军队证实希特勒这番假设的人是经验丰富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陆军元帅费多尔·冯·博克,而该集团军群也是三个入侵集团军群中实力最强的一股。博克集团军群编有德国陆军四个强大装甲集群中的两个,将从波兰东部发起对苏入侵,沿西(莫斯科)方向迅速向东推进,歼灭边境地域的苏联红军,夺取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尔后径直向东,攻占苏联首都莫斯科。1941年6月22日一8月6日,中央集团军群的“成就”
1941年6月22日发起突然袭击的博克集团军群,提前完成了希特勒的一切期望。“巴巴罗萨行动”头10天,中央集团军群辖内部队以第3、第2装甲集群为先锋,突破、包围、全歼苏军三个集团军(第3、第4、第10集团军),在此过程中击毙或俘虏50多万红军士兵并夺得了明斯克城。在之后的短短一周多时间里,集团军群数个摩托化军的装甲力量,在从波洛茨克南延至罗加乔夫的这片宽大地带前出到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7月7日前完成)。仅用两周多时间,中央集团军群便完成了希特勒的首要假设。在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防线出现的苏军新锐集团军并未吓倒中央集团军群,后者继续向东进攻,渡过两条河流,击败苏军遂行防御的五个集团军(第16、第19、第20、第2l、第22集团军),夺得斯摩棱斯克城,将苏军三个集团军(第16、第19、第20集团军)包围在城市北面的一个大口袋里。博克麾下力量在25天的战斗中前进约500千米,7月16日攻占斯摩棱斯克,此举使德国军队先前在西方战役期间令人难以置信的高速推进相形见绌。最重要的是,莫斯科就在前方300千米处。基于德军以往的前进速度(每昼夜约20千米,每周140千米),到达莫斯科也就是两三周的事,这使他们得以暂时停下脚步,让部队获得休整、补充和再补给。(参见地图1.1、1.2)
虽然博克不得不暂停集团军群攻往莫斯科的行动约两周时间,以便击败并消灭被困于斯摩棱斯克地域的三个苏军集团军,但他利用这段暂停期,进攻并击败了对集团军群伸展的北翼和南翼构成威胁的大股苏军部队。根据希特勒发起“巴巴罗萨行动”前给予他那些指挥官的指导,中央集团军群侧翼这些成功的行动,是向莫斯科展开一切后续行动的绝对必要的先决条件。根据元首的指示,7月16日至8月6日期间,陆军元帅京特·冯·克鲁格的第4装甲集团军和阿道夫·施特劳斯大将的第9集团军,在4个装甲和摩托化师的暂时性加强下消灭了斯
导语
本书是戴维戴维·M. 格兰茨关于斯摩棱斯克交战的鸿篇巨著的二卷。本书穿过历史迷雾的阻隔和人为的遮掩,描绘了苏军第三次斯摩棱斯克反攻的宏伟画卷,再现了三场规模巨大但却鲜为人知的进攻战役,重新审视了“巴巴罗萨计划”的基本假设与执行情况,重新认识了斯摩棱斯克交战的历史价值,是一本观点独到的创新之作。
序言
本书探讨的是斯摩棱斯克交战的性质和后果,这是苏
德双方1941年7月10日至9月10日期间,在俄罗斯中部的斯
摩棱斯克地域展开的一连串军事行动。整个斗争开始于阿
道夫·希特勒的第三帝国1941年6月22日对约瑟夫·斯大林
领导的苏联发动入侵三周后。德国的入侵代号为“巴巴罗
萨行动”,意图击败并歼灭苏联红军,推翻苏维埃政权,
征服苏联大部分地区,让这些地区为纳粹德国所用。斯摩
棱斯克地域历时十周的激战中,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与红军
西方向总指挥部麾下军队展开厮杀,红军最初投入西方面
军,但中央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随后
亦卷入其中。因此,战斗涉及的德军士兵超过90万,他们
获得了约2000辆坦克的支援,而参战的苏军士兵约为120万
,得到了约500辆坦克加强。
战争结束后的六十多年来,大多数回忆录作者和军事
历史学家认为,“巴巴罗萨行动”本应是一场天衣无缝的
进攻战役,而1941年7月、8月、9月初发生在斯摩棱斯克地
域的交战不过是“前进道路上重重障碍”制造的一个小麻
烦而已。从巴伦支海南延至黑海,希特勒的军队1941年6月
22日沿一条庞大战线发起“巴巴罗萨行动”。采用久负盛
名的闪电战策略和装甲力量快速推进战术,遂行入侵的德
军在几周内就粉碎了据守苏联西部边境地区的红军。此后
,他们向东北面和东面发展,进入苏联庞大的战略纵深。
斯摩棱斯克交战开始于1941年7月10日,陆军元帅费
多尔·冯·博克率领的中央集团军群麾下部队渡过西德维
纳河和第聂伯河并根据“巴巴罗萨计划”向东面的斯摩棱
斯克市迅速发展。这场交战结束于1941年9月10日,中央集
团军群辖内第2集团军和第2装甲集群当日向南转进,最终
导致西南方面军在基辅地域遭围歼,这是红军最恶名昭著
的战时惨败之一。因此,斯摩棱斯克交战包括为争夺斯摩
棱斯克地域和该地域的胜利而历时10周的斗争。
与过去的关于1941年夏季俄罗斯之战的历史记录不同
,这是一份严格的“文献资料”研究。首先,这是因为自
苏德战争结束以来,本书首次利用了“根本事实”,具体
而言就是参战部队每日的战略、战役和战术记录。因此,
这项研究可谓独一无二,因为以往大部分关于苏德战争的
历史记录,特别是组成这场战争的诸次战役的记录,普遍
缺乏“根本事实”的可靠基础。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在
讨论1941年盛夏期间斯摩棱斯克地域的斗争时出现了相当
大的争议。具体说来,这种争议涉及对德国独裁者阿道夫
·希特勒所做的决定是否明智的激烈辩论,为消灭红军在
基辅地域作战的大股力量,他将中央集团军群向莫斯科的
进军从1941年9月初推迟到10月初。
从本质上说,这项研究必须是“文献资料”研究,因
为它挑战的是传统智慧,后者认为斯摩棱斯克地域的战斗
不过是通往莫斯科途中的一个障碍而已。与之形成鲜明对
比的是,根据新的档案资料,本书认为斯摩棱斯克交战之
规模远远比以往人们认识中的要大,给中央集团军群造成
的破坏也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最终导致该集团军群1941
年12月初在莫斯科门前遭遇令人尴尬的失败。最后,之所
以说这项研究是“文献资料”研究,是因为本书恢复了一
场重要的“被遗忘之战” 的历史记录,具体说来就是红军
当年9月在斯摩棱斯克地域发起的大规模反攻。
由于这项研究严重依赖“根本事实”来描述战斗并得
出相关结论,其结构和内容也严重依赖广泛而又直接的文
献资料所形成的坚实“肩膀”。因此,本书前两卷对斯摩
棱斯克地域军事行动的过程和结果所做的坦率描述,在很
大程度上基于参战部队指挥部这段时期提交的指示、命令
、报告和批评的意译版本。具体说来,包括交战双方最高
统帅部(OKW和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拟制的文件,有时
候也包括集团军司令部甚至是师一级的文件。
由于准确的文件对验证本书许多结论至关重要,本书
第三卷包含前两卷加以释义的几乎所有文件的完整版本和
准确的直译。叙述卷以边注的方式引用这些文件并列出相
关附录和每个附录中的具体文件号。(目前中文版只引进
了前两卷,所以并未列出这些附录和文件号。另外,为尊
重阅读习惯,中文版并未使用边注。)出于两个令人信服
的理由,收录这些文件非常重要。首先,一字不差的研读
文件对确认研究内容的准确性来说很有必要。其次,这些
指示、命令、报告、批评的结构和内容,以及使用的措辞
,提供了对拟制这些文件的指挥员的独特个人描绘。具体
而言,这些文件的干脆性、简洁性、逻辑性和相关措辞,
反映出领导者的智力、技能和效力,以及不那么有形但同
样重要的个人特质,例如他们的自负,他们的无情和他们
的士气。
另外,叙述卷的内容非常详细,必须加以研究和阅读
,这就使地图对理解斯摩棱斯克交战的战略和战役“动向
”至关重要。因此,利用该时期德国和苏联的档案地图,
我将刚刚够用的作战图和地区图收录进叙述卷,以便读者
们留意作战行动的大体进程。但由于这些地图并未提供足
够的战术细节并解释档案文件的内容(无论是叙述卷中的
意译版还是补充卷中的未删节版),我必须将德军和红军
诸多兵团官方记录中的详细地图收录进补充卷。这套著作
的第四卷是地图册,包含一些特别定制的彩色地图,用以
追踪书中叙述的战役进程。
鉴于这套著作以大量新档案资料为基础,我必须感谢
俄罗斯联邦政府,他们公开的文件对完成本书不可或缺。
更重要的是,撰写这套著作需要进行大量工作,一如既往
,我的妻子玛丽·安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首先,我曾
认为将斯摩棱斯克交战约100页的简短研究修改、扩充到稍
显冗长的200页,需要付出30天的努力,但她正确地预料到
这项工作会不可避免地演变成一项更庞大的工程。事实证
明,这是一场历时六个月的长期努力,但她无条件地提供
了精神支持,我应为此向她表达特别感谢。其次,除了忍
受“隐士”丈夫(我经常在办公室里长时间置身于心爱的
书中)的习性,她还耗费大量时间替我校对完成的手稿,
而我急于投入新的主题和任务,这使我往往无法从事这种
费力、平凡而又枯燥的工作。
归根结底,这套著作中的任何错误,无论是实际错误
还是翻译问题,都应由我独自负责。
戴维·M.格兰茨
宾夕法尼亚州卡莱尔
内容推荐
本卷讲述的是1941年8月25日一9月10日发生在斯摩棱斯克地域的战斗,让一场重要的“被遗忘之战”——苏军在当年9月初发动的第三场反攻,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作者认为:德军的被迫南进表面上看使入侵行动脱离了正常轨道,但在本质上符合希特勒的最初设想,即先行歼灭北部和南部包围圈内的大股苏军,然后再决定是否进攻莫斯科;然而“巴巴罗萨计划”的基本假设是错误的,无论德军是否推迟东进的日期,中央集团军群都难逃兵败莫斯科的命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4: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