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故事》是广西师大出版社魔法象故事森林推出的作品之一。
本书是一部写给少年儿童的关于叶圣陶生平及其思想的传记文学作品。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童话的拓荒者,语文教育的奠基人。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徐鲁以丰富的史实资料和优美浅白的文学性语言,生动再现叶圣陶的人生故事和思想历程,本书将成为小读者了解和瞻仰大师生平和思想的优秀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叶圣陶的故事/魔法象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徐鲁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叶圣陶的故事》是广西师大出版社魔法象故事森林推出的作品之一。 本书是一部写给少年儿童的关于叶圣陶生平及其思想的传记文学作品。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童话的拓荒者,语文教育的奠基人。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徐鲁以丰富的史实资料和优美浅白的文学性语言,生动再现叶圣陶的人生故事和思想历程,本书将成为小读者了解和瞻仰大师生平和思想的优秀读物。 作者简介 徐鲁,1962年生于山东胶东半岛,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诗集《我们这个年纪的梦》《散步的小树》《世界很小又很大》等,散文集《童年的小路》《对星星的诺言》《青梅竹马时节》《童年的牧歌》《画布上的激隋》《黄叶村读书记》《时光练习曲》等四十余种,另有长篇小说《为了地久天长》、长篇传记《普希金传》《音乐巨人贝多芬》以及《沉默的沙漏·徐鲁自选集》《徐鲁青春文学精选》等选集多种。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好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湖北省文艺明星奖、湖北青年文艺奖、湖北文学奖等。 目录 1 报春草堂 2 妈妈的歌谣 3 在书塾里 4 劳作者的歌 5 应知故乡事 6 童试 7 听说书 8 夏侯桥畔 9 草桥弦歌 10 壮哉我少年 11 激扬文字 12 言子庙小学 13 新与旧 14 江南小镇 15 银杏树下 16 笔耕者 17 诗和远方 18 文学研究会 19 小别离 20 编舟记 21 暴风雨中 22 珍贵的友情 23 文坛伯乐 24 开明书店 25 中学生之友 26 家国危难 27 避寇七千里 28 劫后余生 29 长夜待晓 30 崭新的时代 31 编字典的人 32 润物细无声 33 海棠花下 尾声 父子情深 序言 温暖的四月天,坐落在北京东四胡同的一座幽静的小 四合院里,美丽的西府海棠又悄悄盛开了。 一簇簇粉红的、深红的花朵,吸引来许多嗡嗡歌唱的 小蜜蜂…… 可是,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多年的那位慈眉善目的老爷 爷,那位毕生像蜜蜂一样勤劳的护花者和惜花人,却永远 不在了。 他就是一代代中国读者,尤其是小读者们所敬爱的叶 圣陶先生。 叶圣陶先生(1894~1988)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 育家和编辑出版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过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 审局局长、国家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 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 主席等重要职务,是新中国文教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叶圣陶也是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一位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一生为孩子们创作了《小白船》《稻草人》《古代英 雄的石像》等童话名篇,《没有秋虫的地方》《游了三个 湖》《爬山虎的脚》《牵牛花》等散文名篇,还有《小小 的船》《天亮了》《蒲公英》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儿歌。鲁 迅先生曾评价《稻草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 作的路”。无论是童话、儿童小说,还是散文、儿歌,他 的不少作品都成了中国一代代读者童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 ,也是每个时期的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必选篇目。 除了创作,叶圣陶还把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投入到了为少年儿童编写教科书、字典、词典,编辑《中 学生》《中学生文艺》等儿童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之中。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 后,他亲自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 部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新中国的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 改革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在他编辑出版的杂志中,最著名的是《中学生》杂志 。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读者,如今许多老作家、老 科学家和教育家,当年都曾是《中学生》的小读者。可以 说,叶圣陶先生的一生,是献身于孩子们的文学与教育事 业的一生。 他为孩子们写的童话故事,充满了励志精神和教育意 义。例如,他在谈到自己的童话名篇《古代英雄的石像》 时,就这样说过:“当时我的主要意思放在这篇东西的末 了儿。无论大石块小石块,彼此集合在一块儿,铺成实实 在在的路,让人们在上边走,这是石块的最有意义的生活 。在铺路以前,大石块被雕成英雄石像,小石块垫在石像 底下做台基,都没有多大意义。至于大石块被雕成英雄像 就骄傲起来,自以为与众不同,瞧不起人,我这么写,只 是揣摩大石块当时的‘心理’而已。”(《叶圣陶童话选· 后记》)勺子把放在右边,写字一定写得清清楚楚,好让人 家能看明白。在爷爷看来,凡做每一件事,都要为别人着 想。 就是这种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被一些作家和教育界 的朋友亲切而又崇敬地称赞为“叶家风范”。 叶至善曾作过一副对联,他自己很喜欢:“得失塞翁 马,襟怀孺子牛。”意思是说,做人心胸要开阔,像“塞 翁失马”那样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做事要大度,要像“孺 子牛”那样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地为人民服务。叶圣陶先 生非常认同和喜欢这副对联的含义,戏称它为“牛马联” ,并多次书写下来,赠给友人和后辈。叶小沫说,这副励 志的对联,也是爷爷一生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是叶家家 风的精神含义,是爷爷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童话《蚕和蚂蚁》里,有一 首小诗: 我们赞美工作, 工作就是生命。 它给我们丰富的报酬, 它使我们热烈地高兴。 我们全群繁荣, 我们个个欣幸。 工作!工作! ——我们永远的歌声。 这是献给辛勤的蚕与蚂蚁的歌,同样也是叶圣陶自己 毕生孜孜不倦地为国家工作,勤勤恳恳地为孩子们劳作的 真实写照。 那么,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和编辑出版家的长 长的一生,我们该从哪里写起呢? 啊,就从他6岁时的那个荷花盛开的夏天,从那座美丽 的江南小城写起吧…… 导语 叶老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宝贵的精神遗产。他一千多万字的深刻反映时代生活和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和书简笔记,他闪烁着智慧和体现着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经他手编辑出版的大量书籍杂志和课本,不仅是他个人长达近一个世纪战斗生涯的记录和结晶,也是他多社会、对人民所作巨大贡献的标志和明证。尤为重要的是,叶老一生的经历,他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人生足迹,他的为人处事,道德文章,为我们树立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的光辉典范。 书评(媒体评论) 作品乃人格之表现:这句话于圣陶而益信。凡是 认识他的朋友们都不能不感到,和圣陶相对,虽然他 无一语,可是令人消释鄙俗之心,读他的作品亦然。 你要从他的作品中寻找惊人的事,不一定有;然而即 在初无惊人处,有他那种净化升华人的品性的力量。 ――茅盾(著名作家) 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我 从心底认为叶老对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在这三方面, 都已经达到了不朽的地位。 ——冰心(著名作家、诗人) 叶老是我一生最敬爱的老师,他以身作则,给我 指出为文、为人的道路;他的正直、善良、诚恳的形 象,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巴金(著名作家) 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所以确是人之师表。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 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张中行(著名学者、作家) 精彩页 夏至刚过,满湖满塘的荷花,就或是盛开,或是结出高挺的莲蓬来了。这是大地和水的恩赐,是大自然妈妈用她灵巧的圣手,给我们创造了如此清秀、如此纯洁和风雅的夏日植物,我们怎能不怀有深深的感恩之情呢!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刚满6岁的小圣陶,站在一个小小的荷塘边,一边兴奋地看着满塘的荷叶与荷花,一边学着“报春草堂”的那位教私塾的老先生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念诵着爸爸教过的古诗。 小荷塘的四周,还生长着不少菖蒲和苇草,一些小鱼和水蜘蛛在那里快乐地游动和嬉戏。清亮的水面映照着蓝天白云、碧绿的荷叶、粉红和粉白色的荷花,还有青嫩的莲蓬,在夏风中轻轻摇曳,向远处传送着清新的芬芳。再远处,就是一片片将要成熟的稻田…… 是呀,真美呢!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江南的夏天1 1894年(清朝光绪二十年)10月28日,叶圣陶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城内悬桥巷的一户书香人家里。 悬桥巷?一条小巷,怎么会有这样奇怪的名字呢? 原来,在唐代的时候,苏州设置了一个长洲县,县衙门东边有一座小桥,人们就叫它“县桥”,桥边的那条小巷,就被叫作“县桥巷”。在苏州方言里,“县”和“悬”读音相近,时间久了,这条“县桥巷”就被叫成了“悬桥巷”。 小圣陶出生在19世纪90年代里,用现在的话说,他也是一个“90后”呢。只不过,那是一百多年前的“90后”了。 那个时代,小孩子出生后,长辈会先给他起一个名儿,等到要上学念书了,还会再起个“字”或者“号”。 按照习惯,只有家里的长辈,可以称呼他的名儿,外面的朋友、同学以及将来的同事,可以称呼他的字或号,但不可以称呼他的名儿,否则就是不懂规矩,也不太礼貌。 小圣陶出生时,他的一位长辈给他取的名儿叫“绍钧”,还取了一个字叫“秉臣”。这一名儿、一字,看上去都很古雅,包含着书卷气。特别是他的字,源自《诗经·小雅》里的“秉国之均”。这里的“均”和“钧”相通,“秉国之均”就是掌握治国理政的大权的意思;那么,“秉臣”自然就是辅助君主、教化百姓的大臣的意思了。显然,这样的名号里,寄寓着长辈“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 后来,小圣陶进入草桥中学念书的时候,一位名叫沈绥成的先生,古书念得多,肚子里很有学问,觉得“秉臣”这个字里,“封建”气息太浓,就自作主张,给他改了一个字,叫“圣陶”。 这位沈先生还给小圣陶解释说:“圣陶,圣陶,只有圣人,方可陶钧万物也。”意思是在勉励小圣陶,要向古代的那些“圣人”学习,要用“圣人之道”,去陶冶自己、塑造自己和教化后进。 现在看来,沈先生当初给取的“圣陶”两个字,还真有一点“预见性”呢!小圣陶长大成人后,竟然真的把自己一生都用在了陶冶自己、塑造自己和教化后进的教育事业上。他也用自己一生的真诚、善良、朴素和严谨的道德修为,给后人树立起了高尚的人格风范,他因此被人们敬称为一位“当代圣人”。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