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宗和日记(第2卷1936-1942)(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宗和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张宗和日记》的第二卷,主要记录了张宗和先生自1936年到1942年自苏州到西南大后方的逃难经历,从侧面反映了抗战大背景下中国民众经历的生死离别的家庭及民族灾难,同时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节以及知识分子弦歌不辍的风骨。书中记录的作者与妻子孙凤竹在抗战时期的凄美爱情,读来更令人动容。
目录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张宗和年谱简编
张宗和曲事本末
整理后记
合肥张家世系表
序言
本次出版张宗和日记(第二卷),共整理收入张宗和先
生自1936年至1942年记录的日记共六本(张宗和先生亲自编
号,第十七本至第二十二本),每本日记的起讫时间,具体
见正文中说明,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日记按照年度为序分
章排录。
为了最大程度地尊重和保持作品的真实性,做到对历
史、对作者和对读者负责,在整理和编辑过程中,部分地
方为保护个人隐私起见,应家属要求稍作删除(所删除文字
以口代替),其他尽可能不作删改。
本书的编辑体例如下:
(一)尽量保持日记原文的标点符号(如文中有许多段落
,作者以省略号代替,予以保留,不另作说明),部分地方
在保证原文文意的情况下,会根据阅读习惯稍作修改。
(二)原文所用的数字表达方式,尽量保留,不作统一
处理。
(三)对原文中明显的脱字、衍字、错字等,均以[]补
正。原文中的异体字、繁体字,除人名外,均改作规范简
体字。但是,由于作者的文字表述受时代、方言等影响,
文中常出现一些与现今通行规范不合的惯用词(如称呼、地
名、译名等专有名词),仍按原文照录,部分会在页下进行
注释。
(四)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还未形成规范的现代汉语,
原文中存在诸如“的/地/得”不分、“做/作”使用混
乱等情况,只要不致误解,一般原文照录。其他如人称代
词“他/她/它”混用的情况,为了阅读方便起见,则按
照现代汉语习惯进行修改。
限于水平,日记整理和编辑过程中,尚有疏漏失当之
处,敬请专家及读者指正,以便重印或再版时修订。
本书编者
2019年7月
导语
一位民国知识分子的逃难日常,以及战乱流离中的儿女情长;从柴米油盐到昆曲、电影,更真实详细地展现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人生活。
沈从文、周有光、巴金、萧珊、叶圣陶、卞之琳、钱存训、蹇先艾、林憾庐、姜亮夫、蒋梦麟、杨振声、梅贻琦、罗常培、溥侗、沈传芷、黎宪初、徐迟、李晨岚、查阜西等诸多现代文化名人的遗闻轶事散落其间……
后记
张以□(特殊字体)
父亲的日记,现存有七十三本,大大小小,薄薄厚厚
,记录了父亲从十六岁起一直到六十三岁逝世一生的经历
和生活。这些日记也跟随着他,历经了种种痛苦和快乐。
抗日战争时期,父亲连夜逃出苏州城,没有来得及带走自
己的日记,这些日记被丢在了苏州的家中。后来他又辗转
逃到了合肥乡下,从合肥乡下又到武汉、广州、长沙、贵
阳、重庆,最后到云南,在宣成、呈贡、昆明教了几年的
书。抗战胜利后,父亲回到了苏州,他总以为这些日记是
不见了,后来居然找到了,父亲是多么欣慰。“文革”期
间,我们家的书以及父亲的信件、日记等等,通通都被抄
了去。1977年父亲去世后的几个月中,被抄去的东西陆续
还了一些回来,其中有六十三本日记本。“文革”后期的
一天,我在路上碰见一个工人,他说他住在我们家原来的
老房子里,房子里有许多书和本子,他们也没有什么用,
如果我们要的话,让我们晚上去拿。那时我们已经被赶到
照壁山半山腰的工人宿舍,我回家告诉父亲,他高兴极了
。当天晚上我和父亲拿了扁担和箩筐,悄悄地下山,来到
我们家的老房子里,看见厕所里杂乱地堆满了线装书和笔
记本。我和父亲整整抬了两箩筐。回到家里,父亲整理出
了十几本日记本以及一些信件,他喜极而泣地说:“终于
又回来了!”
有人说,日记是一个人的独白。父亲说:“日记是给
我自己看的,有时候我看我自己的日记就像看小说一样。
”我看父亲的日记,觉得他写得那么天真烂漫、坦白真诚
。在许多本日记的扉页上,他都写着自己对别人偷看他日
记的气愤。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乃至同学,都去偷看他的
日记,父亲真是好脾气,虽然生气,却又无可奈何。日记
是他一生的挚爱,他无法放弃。他的日记中,记录着他年
轻时的快乐幸福。他也曾是热血沸腾的青年,想着为国捐
躯,想着为国为民多做一些事,甚至曾经离家出走想参军
,结果被家里派人追了回来,他后悔莫及。那时的父亲是
多么年轻、幼稚、可爱。日记还记录着他所经历的战争和
苦难。在日机的轰炸下,他和四姑逃出苏州城,月黑风高
,一路逃到木渎。此间的情形,既紧张又有趣,我看父亲
的日记也像看小说一样。
父亲的日记,全是真实、坦白的话,写得也率真、直
白。他的这些日记记录了他从中学到大学毕业(1930—1936
年)的一段生活,记录了他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年成长为一
个热情洋溢的青年的真实经历。他用随意真实的笔调,记
录了抗战时期民众艰难的生活,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种种。
比如,他记录了自己和同学们一起上南京请愿的事,详细
记录了蒋介石接见学生时的情形和讲话,乃至于蒋介石穿
的衣服以及学生们的态度,他都写得非常详细。他还以一
个普通学生的视角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当时清华大学的学潮
情形(学生们组织去请愿,军队来镇压,学生们砸了汽车,
抢回了被捕的学生,梅贻琦校长安抚学生们,等等)。我在
整理日记时很惊奇地发现,父亲的日记中记载了他去苏州
监狱探监·探望章乃器、沈钧儒、邹韬奋等人的情形。父
亲当时甚至可以带报纸进去给他们看,和他们聊天。原来
邹韬奋他们是二姑、三姑的老师,他们和我们家很熟,当
时爷爷和二姑父(周有光)正在想办法营救他们。后来在各
方面的努力下,他们终于得以出狱。我还从日记中知道,
三姑父沈从文将一支曾经给三姑写了八十封情书的钢笔,
送给了父亲,而这支钢笔至今还在。这钢笔也有着许多的
故事,以后我有机会专文详述。
父亲是学历史的,在日记中记录的点点滴滴,都是那
么详细真实,从兄弟姐妹到同学朋友,他都以真实的态度
,写出他心里的想法。这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他们那一代人
的真实生活,也从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一些历史真相。父亲
的日记也记录了家庭和家族生活的种种琐碎小事。其中既
有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时的快乐和幸福,与朋友们一起唱
昆曲、看戏的愉悦,也有着深深的丧妻之痛和生活的艰辛
与苦难。
“文革”中父亲不能记日记,但是他还是忍不住,有
时悄悄地记几句。经历了种种“运动”,父亲敏感脆弱的
神经受不了,先是得了抑郁症,后来发展成狂躁型的精神
病。父亲抑郁的时候,整天昏昏沉沉,吃不下睡不着,有
时候吃七八颗安眠药都不能入眠,狂躁的时候,甚至大喊
大叫,乱砸东西。我后来在父亲的日记中看到他的话:“
我想忍住,不要乱砸东西,可是忍不住。”父亲常常说:
“忍字头上一把刀,我的心在刀刃上走。”
小时候,父亲最宠爱我,常常给我讲故事,或是放唱
片给我听,给我讲解《平沙落雁》《汉宫秋月》《雨打芭
蕉》等乐曲。记得我当知青下乡的时候,我也写日记,并
把写好的日记给父亲看。他看了说:“小妹,不要写了,
被别人看见,要被打成反革命,抓去坐牢的。”
父亲在1977年5月15日突发心梗去世。他没有看到“
文革”彻底结束,没有等到给他平反,甚至没有等到他的
书和日记被还回来。记得我们从山上搬下来的时候,母亲
伤心地落泪说:“可惜你爸爸没看到这一天。
精彩页
10月1日 木
乐益童子军预备去南京参加大露营,今夜先在公共体育场预习,下午三点就把东西都挑到公共体育场(自己挑的),到公共体育场北面的草地上,我也把小龙珠①带去看,学生们都欢喜小龙珠,都抢着要抱。
看她们搭帐篷可真是费力,也帮她们忙,弄得一手都是铁锈,爸爸也在看,看她们把帐篷搭起来,被窝铺好。她们预备吃饭,我们也在边上,看热闹的散尽,我们才走。
不知怎的,在一个地方蹲着,就对着一个地方特别有感情,现在在乐益,对他们也不像从前那样冷淡了。
晚上我拿了他们从日本带来的提灯,到观前去配电池,半天才弄好,公共体育场已是上灯的时候了。
有的已经睡了,因为夜里要起来守夜。我站在旁边看她们,有许多认识的,我们大家谈谈。王国玉她们说我教书教得太慢,尽不讲书上面的。我刚上地理,这一班教得特别慢,别的班倒是要快点。身上寒冷了才回来。
10月2日 水
董早上来说,她家三小姐病了,叫我们去玩,三弟吃了饭就去了。我因为那天玩上方山,心里有点不舒服,又想睡过一觉再去,谁知道刘大表兄来了,觉又没有。我趁机便走了。
打了几下门,三弟出来开的。他们一家都在睡,三弟在替他们放照-片着色。我也无聊极了,想着还有几封信没有写,便到他们前面的书房去写信,先写了一封给老刁。一会儿大家都起来了,听见楼上三小姐的房里有声音,知到[道]她醒来了,便上楼去看看。她的病是疟疾,两天发烧一次,睡在床上。和她谈谈,后来他们也上来了,我们就谈天说地的瞎谈了一阵。天已经慢慢黑下来了,四姑来叫她起来。吃晚饭的时候她起来了,四姑去买了些酱鸡酱鸭之类的回来。我们大家烧饭吃,我也帮着烧火,颇费事地吃了一顿饭。
家里好多卷子在,无论怎样说总是不放心,明天不改,后天又放下了,后天又没得玩了,所以非回去不可。他们都出来送我,送到西关桥。
回来改卷子,爸爸、十九爹爹①都在我的房里。
10月3日 土
英文读音小考,大家都还好。国文讲了一点钟,讲作文上的错处和好的地方。各科都要小考了,学生们因为我是新先生,都问我怎样考法。其实我还没有想到呢!爸爸要接小弟弟和他一阵到城东小学去一趟,学生都走完了,找不到他,只好回来。
夜晚四姐回来了。她是到南京去的,在我房里蹲到十二点钟。她的床给陆家表妹睡在,她只好睡在张干的床上。
10月4日 日
四姐帮我改卷子,一上午把日记、大字、地理、英文四种本子全都改了,想下午可以出去玩了。
这两天中日之间很不好,上海人心惶惶的,五弟复旦在江湾,更怕,他回来了。 顾志成在我们这儿,我们要出去,不带他去,他老不肯走。今天他是要回南京去了,他走了,到观前街去了。我们等了一会儿才去,五芳斋鸭血汤吃不成了,人太多了,没有座位。四姐说去吃蟹,同去的有五弟和陆家表妹,今天的螃蟹不好。
10月5日 月
是第七周,规定小考的一周。今天我一下子就考了三样课,一乙地理,一甲是英文,二上是地理,卷子又拿了不少回来。
王茀民①打电话来说,溥西园③来了,叫四姐去,我对她说,若他今天不走,可请他到我们家来,因为久闻其大名,还未见过其人呢!
饭后四姐回来,说今晚我们家请溥侗,他自然会来的。
五六点钟,慢慢的人都来了,李太太、陆先生、传芳①、传瑛②、传镇③、溥西园(并不太老,面色很好)、长成、陈太太、二老倌、许振寰、徐体山、王茀民……总之,还是他们那一班唱曲的人。来了谈不了几句话,就开始唱起来了。先是吴礼初唱《惊梦》,叫我唱小生,溥西园和吴礼初合唱《贩马记》《写状》,唱得并不好,吴也不好,两人都有许多地方不会。
唱完戏就入席,一共两桌,我们一家,三弟、五弟、爸爸都在内。菜是义昌福的菜,都很不错,都很烂,大概很合老年人的胃口。席快终时,每人唱一支曲子,传瑛唱的是《访谱》,二老倌唱《骂曹》,小许《惊梦》,陆先生《下山》,李、陈二位太太的是《藏舟》,振寰的《情挑》,殷炎麟的《题曲》,大姐、四姐的《断桥》,我唱《乔醋》,可算盛会也。
席散后,四姐、陆先生又串《游园》,溥西园他做了一遍“原来姹紫嫣红”。这才见到他的好处,脚步身段,无一不好看,稳极了。
十点多,客都走了,我们自然是以溥西园为中心谈话了。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