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非暴力沟通的觉醒(精)/知心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法)托马斯·德·昂桑布尔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世上存在幸福完美的生活吗?各方面都很顺利的时候,幸福就会到来吗?本书是非暴力沟通理论的延伸之作,作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作为心理医生为他人提供咨询的案例出发,抽丝剥茧地剖析了阻碍幸福的陷阱,并分析了这些陷阱在人们惯常思维方式中的表现形式;在破解陷阱的过程中,以亲切幽默的口吻指明了心理学层面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和其间我们可以做的努力。本书为我们开启一场非暴力沟通的觉醒之旅。 作者简介 托马斯·德·昂桑布尔 (Thomas d’Ansembourg),心理治疗师、人际关系培训师,曾致力于问题青年的心理辅导工作,著有《放下包袱,享受幸福》《我在躲谁?你往哪儿跑?我们有何用?》。心理治疗师、人际关系培训师,曾致力于问题青年的心理辅导工作,著有《放下包袱,享受幸福》《我在躲谁?你往哪儿跑?我们有何用?》。自1994年以来,托马斯以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马歇尔?卢森堡的过程理论为蓝本,讲授非暴力合作课程,并在欧洲、魁北克和摩洛哥多次主持研讨会和专题培训班,于1996年与荣格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家居伊?科尔诺共同创办了“心灵.com”(C?ur.com)协会。 目录 第一章 错觉、事实和阻碍幸福的陷阱 生活运转的两个原则 未意识到的阻碍幸福的陷阱 第二章 “我接种了疫苗,对幸福免疫” 个双重矛盾信息:剂分两次注射(两个指令)的疫苗 第二个双重矛盾信息:第二剂分两次注射的强化疫苗 解码双重矛盾信息:离开二元思维 第三章 好人教育的几个陷阱 第一个陷阱:我们学的更多的是如何做而不是如何存在 第二个陷阱:我们的安全感和信心并不源于我们自身,而是源于他人的看法 第三个陷阱:我们学过,差异具有威胁性 第四个陷阱:乖巧的男孩、女孩们,我们没有学过如何说出“不”,也不懂如何回应别人的“不” 第五个陷阱:我们没学过要好好地面对自己的感受,更没学过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表达它们 邀请大家进行心理锻炼和意识锻炼 第四章 从负罪感到责任感,从义务到爱 从麻痹人的负罪感到令人充满活力的责任感 从义务到投入的爱 脱离这些陷阱 带着责任感生活 第五章 保持心理、心灵健康的锻炼和营养滋润 让麻痹、僵硬的关节活动起来 我们不是孤身一人 一些主要的学习事项 作为总结的一些思考 后记 探索民众的内心力量 附录 受害者的独白 致谢 序言 有些人可以从零开始,成就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因为他们坚持自己的梦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 在这个过程中生活得很舒服l ——达维德杜耶 几年前,当我写作《醒醒吧,老好人!》(Cessez d’ etregentil,soyez vrai! )的时候,我发现真实地面对自 己、他人和生活,并不一定总是令人舒服的事情。与此同 时,我也发现真实地面对自己、他人和生活,可以让我们 内心深处获得安适,这让我与自我、与他人、与生活的关 系不断深入,并越来越有活力。这一切让我产生了极大的 兴致去探索这件表面上看起来矛盾的事情:幸福来得不一 定舒服。 我正是通过观察自己面对各种类型的不舒服、冲突、 内部和外部压力时的表现,同时陪伴许多人克服他们面临 的这些困难,才得以更清晰地识别出让我们不自觉地落入 陷阱的各种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这些习惯自成体系,阻 止我们不断追求幸福。我把它们称为阻碍幸福的陷阱,通 常我们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 因此,我将这本书看作是《醒醒吧,老好人!》的续篇 。当然,这两本书也可以分开阅读。在接下来的章节中, 我的确经常参照马歇尔.卢森堡’理论中的非暴力沟通法 [CNV(communicatlonnon violente),我习惯将其称为有 意识的非暴力沟通],因为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刺激我们的 思维,从而让我们更好地面对自己、他人和生活,或让我 们的意识保持清醒。这种方法是一架梯子。无论梯子是什 么样的,它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看得更高、更远,让我们 更上一层楼、翻过高墙并越过岩壁。 无论是在我的私人生活中,还是在作为倾听者、陪伴 者(大家称之为“治疗师”)或培训师的工作中,我的脑海 里常常浮现这样的画面:我们有时候感觉到被禁锢和被封 闭,甚至窒息,就像一条鱼缸里的鱼,在鱼缸内作为装饰 品的小山洞和沉船之间转着圈地来回游。其实我们忘记了 我们的鱼缸就安放在大海深处,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往上 游一点儿,提升我们的意识,跨过鱼缸的玻璃壁,离开山 洞和沉船这个封闭的循环,跟许多其他鱼一起自由自在地 徜徉在广阔的大海里;这仅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说这场 冒险布满了不舒服,但是作为回报,它带来的却是极深的 安适! 将这部作品交到您手里的同时,我敞开了自己的心扉 ,释放了自己。我乐于分享我的分析和我的经历——这些 都是我探索如何克服心理的条件反射所结的果实,但这样 做不见得非常舒服。坦诚地讲,我有点儿害怕触及关于幸 福的禁忌话题,害怕触碰被禁止的幸福,不敢指出阻碍幸 福的陷阱,不敢承认我们内心有着强烈的冲动,害怕被当 成一个温和的幻想者而被人拒绝,甚至可能会害怕承认虽 然自己有各种恐惧,但仍然觉得幸福! 与此同时,我上千次地核对过我建议您去了解的那些 陷阱的机制。我没有别的奢望,只是想说:以前,我经常 沉溺于自己的“小鱼缸内”,但是我有意识地花大量的时 间游向大海,以此来学习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因此,我 认为那些帮助我在生活的海洋里游泳并让我更幸福的方法 ,对大家也是有所助益的。 祝您游得愉快! 导语 生活带给我们的永远是不同比例的苦与乐、慌乱与自信,在不同的阶段,我们会度过令人赞叹的美好时光,也会经历痛苦而迷茫的灰暗时期。 然而,许多人既不能充分享受欢乐的时刻,又只会执拗于痛苦、慌乱、气恼或冲突的过往。甚至当生活给予我们的欢乐比想象中更多的时候, 我们仍然对曾经的痛苦不能释怀。这并不是因为人们喜欢受虐,而是因为无知,确切地说,是因为不了解生活运转的原则和阻碍幸福的陷阱。——那么,让非暴力沟通来解救你,开启一场觉醒之旅吧! 真实地面对自己、他人和生活,并不一定总是令人舒服的事情;真实地面对自己、他人和生活,却可以让我们内心深处获得安适,让我们与自我、与他人、与生活的关系不断深入,越来越有活力。本书作者以自己作为心理医师的经验和陪伴治疗的实例,结合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理论,剖析常常让我们不自觉地落入陷阱的各种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解构意识从诞生到成熟的整个过程,引导读者打开心结,敞开心扉。 后记 探索民众的内心力量 要么学习像兄弟一样一起生活,要么像傻瓜一样一起 死去,马丁·路德·金的这个警告言简意赅:内心的平和 与外部的和平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如果我们不努力、 不辛苦、不学习,根本实现不了。 学习如何和平相处是有必要的,这种必要性与和平的 本质没有关系。事实上,如果我们重新学着自我觉醒,那 么和平就是我们的本性,此刻就在我们心里,是我们可以 感觉到的。然而,和平是与文化相关的,或更确切地说, 与我们所缺乏的文化相关:我们没有关于和平的文化,没 有关于安适的文化,也没有尊重生命的文化。证据就是: 不管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我们总是为死人立纪念碑,少有 为纪念出生、生命和活着的人立的碑。我们的墓地比大部 分建筑的门面都更加绚丽。在许多国家,所谓的全国性节 庆多半都会举行阅兵仪式,而不是小孩子、各行各业的工 作者、艺术家和手工匠人共同参与的群众游行。 以收集样本或民意测验的方式,我们总结了各个年代 的人提及和平时使用的最常见的用语,并从中取了三种: 第一种是赞扬战争(“如果你想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 ,第二种是把和平当作风暴来临时的避难所(“我不在乎和 平”),第三种是关注死亡(“希望他们能安息”)。简单地 说,我认为这些表达维护了以下三点基本信念,正是这些 信念引导着我们的集体意识: ①和平是以沉重的战争为代价的。和平,更确切地说 是非暴力,本身没有力量:必须通过准备或进行战争来维 护它。 ②和平只是一个避难所,在风暴来临时可以独自躲避 其中。它并不是大家为了一直住在里面,克服了分歧和差 异,通过长期的努力一起牢固地建立起来的东西。 ③只有在墓地才会有真正的和平。想象和平的生活是 不切实际的。 我经常发现,不管在哪个社会阶层,人们都会有这样 的基本信念,所以我进一步理解到,我们在如兄弟般友好 相处和为和平所做的准备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 技资源那么少,而在可能像傻瓜一样一起死去和为战争所 做的准备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资源。 在美国的“9·11”事件之后,我和许多人一样,惊讶 地看到为了作战,大量的预算、人员精良的部队、尖端科 技、燃料储存和各种装备在仅仅几天的时间内就可以整装 待命,然而为了建立和平,几乎到处都缺乏预算、精良的 人员、科技、资源和装备,这是很残酷的事情。 在大部分与教育、援助和治疗相关的领域,资源非常 匮乏(如托儿所、学校、医院,以及针对年轻人、暴力受害 者、老年人或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接待中心,预防自杀的机 构、戒毒所、街头教育工作者或社工培训中心、体育设备 、组织年轻人旅行的机构、医疗研究机构等);同样,涉及 人际交往的终身教育,也就是我所谓的民众教育(如人际关 系培训,沟通和非暴力解决冲突的工作坊,自我认识、个 人发展和关系发展的研讨会,个人、情侣、家庭和团体治 疗),在该领域,资源也是紧缺的。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一件重要的事情:和平还不是社会 的基本选择。我们优先选择的,是冒着发动战争的风险, 又快又全面地备战,而不是为和平做准备,甚至冒着活在 和平之中的“风险”!我说“活在和平之中的风……地铁上 、火车上、飞机上或候车室里读我的书吗?这一切都是先被 想象出来,经过设计,然后才被造出来的。如果您在沙滩 上、山区木屋里,在小酒馆的露天咖啡座上或公园的长椅 上,所有这一切,您的旅行、周围的建筑和城市规划,都 是先被想象出来,经过设计,然后才得以实现的。 您曾经想过吗?在几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那么多人都 拥有了一部手机,让他们在任何地方、任何场合和任何环 境中,都可以互相说话、听到彼此的声音。您想过吗?在几 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信息技术经历了飞跃性的发展,尤 其是那些年轻人,他们即时学习并掌握了各种网络时代的 沟通和交流技能,也学习如何解决各种类型的技术难题, 从而进一步挖掘出了网络令人难以置信的潜力。 如果我们下定了决心,同样可以发展出处理心灵问题 的工具,并让这个工具广泛流传,为很多人接受。它可以 被随身携带到任何地方,不只像手机那样被放在口袋里或 包里,而会比手机更加贴近我们、更加隐秘。这样,不管 在任何地方、任何场所和任何环境里,我们都可以跟自己 对话、倾听自己,不管我们在哪里,都可以在心里与内在 的自己紧密相连。 我们可以学习与意识有关的一切,这样可以更多地掌 握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关键,识别出挖掘无限潜力的神秘入 口。我们可以选择朝这个方向走。 我们可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养成发展国民的内 心力量的习惯。无论我们的传统、信念、宗教信仰或哲学 告白是什么,它都可以让我们学习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 一起,并给我们打开魔法世界的大门。 如果今天的梦想就是明天的现实,那么我们为之努力 的真善美的世界就离我们不远了! 精彩页 人一生中,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总会遭遇各种不舒服;而错以为世上存在幸福完美的生活,会让我们更加痛苦。事实上,相信幸福来得“非常舒服”,“各方面都很顺利的时候”,幸福就会到来,这些想法都是陷阱,很多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这种错觉会导致以下三种态度,我们往往会采取其中的一种:一种是绝望地等待雨后天晴,忽略当下的幸福;另一种是认为想是没有用的,因而放弃所有的等待,听天由命;还有一种是认为不幸福是无能的表现,是失误,甚至是错误,“我们必须要”获得幸福,为此还要精心炮制某种快乐,而这种快乐却掺杂着负罪感,成为一种包袱,将我们置于巨大的压力之下。于是,我们只好自我麻痹:“应该获得幸福,但是向往又有什么用呢?因为我们永远也不会幸福,或要等待很久很久才会幸福……”听到这些话语,我们会不知所措,不知作何反应。 事实上,在我看来,生活带给我们大多数人的是不同比例的痛苦与欢乐,其中既有慌乱不堪的时期,也有信心满满的阶段;既有死亡,也有新生。同样地,在不同的阶段,我们会度过令人赞叹的美好时光,也会经历痛苦而迷茫的灰暗时期,一切都是交替进行的。如果我们愿意的话,还能美美地享受交替过程中的惬意时光,长久地沉浸其中。 尽管如此,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许多人不但不能充分地享受欢乐的时刻,而且只会执拗于满是痛苦、慌乱、气恼或冲突的过往。甚至当生活给予我们的欢乐比想象中更多的时候,人们仍会对曾经的痛苦不能释怀。我想这并不是因为人们喜欢受虐,而是因为无知,确切地说,是因为不了解生活运转的两个原则,同时,未意识到各种阻碍我们获得幸福的陷阱。 生活运转的两个原则 我所说的原则,指的是对现象进行系统观察后总结出来的运行准则,也就是生活法则。它就像重力的发现一样,来自于持久的观察。 这两个原则不是新鲜事物,它们早已渗透到许多传统之中。然而我花费了将近45年才意识到这一点。首先我需要将这些原则从生活经历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往往很痛苦,然后才能运用它们指导生活。因此,这些原则并不是夸夸其谈的理论,而是有迹可循的事实、一种可实际遵循的生活方式,可应用于生活的每个时刻中,引领我们前进。 现在,这些原则没有抵制或者试图阻拦我的生活,而是伴随着我的生活,极大地帮助了我。交替 生活运转的第一个原则是:生活中,交替并不是偶然之事,它是生活本身的组成部分,是生活的结构。 我用交替来表达人尽皆知的生命循环,这种循环是有规律的,并有着不同的节奏:衰败的季节,一切都会倒塌或者垮掉;等待的季节,一切都在冬眠或者成熟;诞生的季节,一切都在发芽和生长;开花的季节,一切都在长大并怒放。 虽然秋天并不总是让人愉悦,但是大家会坦然接受它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秋天会带来改变,而接下来的冬天会对维系生命的必要元素进行修复、储备,然后春天、夏天接踵而至,季节的循环由此得以延续。 一段苛求的爱情关系能让我们在几分钟之内就历经四季,最后将我们抛到看似漫长的秋季中,我们在此一点点地脱去遮蔽自我的覆盖层,以寻回让我们生根的原始力量。亲人的死亡会使我们立即置身于最冰冷的冬季中,在获得新生力量之前,我们要在此冬眠很久很久。一段极度消沉的时间也会是一次真正重生的机会。如果我们对一些东西产生依赖,比如酒精、游戏或者性,我们很可能只有切实深入依赖的本源,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命力,获得摆脱依赖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交替是生活的一个构成要素,既不是意外,也不是巧合。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Maria Rilke)曾用优美的诗句描述对此生命节奏的接纳:“四季越过田野,我安之若素。”某个时期,在深深的孤寂中,为了激励自己,我也会补充道:“在忧伤的冬季,我无眠,却平静从容……”那个冬季虽然漫长,却让我的生活焕然一新,现在我是多么感激那段时光啊!对我来说,生活越来越像待解的字谜。 ……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