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束令人头晕目眩的阳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罗斯)伊·阿·蒲宁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伊·阿·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主要作品有诗集《落叶》,短篇小说《安东诺夫的苹果》《松树》,中篇小说《故园》《米嘉的爱情》等。作品抒情浓郁,致力于人性的张扬和生命情怀的关注,罗曼·;罗兰盛赞蒲宁:“标志着俄罗斯文学的复兴","是一位当代伟大的艺术家”。
书评(媒体评论)
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俄罗斯古典传统在他的
散文和诗歌中得到继承。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后记
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是俄罗斯最后一个古典
作家、诗人,193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俄罗斯批判
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他于俄历1870年10月10日(公历22
日)生于沃龙涅什省叶列茨县的一个古老的败落的贵族家
庭。全家都热爱文学,无限崇拜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
理等俄罗斯作家,同时他们也带有这一社会阶层的偏见,
喜欢回忆往昔的繁荣年代。作家自幼年时期起就住在奥勒
尔省祖传的布特尔基村的庄园里,生活在“花、草、庄稼
的海洋里”“田野的寂静中”。作家幼年时代的生活环境
,对他的创作生涯有着深刻的影响。1881年蒲宁进入了叶
列茨县立中学,但因家境困难,读到四年级就中途辍学,
在长兄尤利的指导下继续学业。尤利是民意党人,曾被流
放。1889年蒲宁不得不离开败落不堪的家园外出谋生。他
做过校对员、图书馆员,给许多家报刊(《奥勒尔消息报
》《基辅人报》《波尔塔瓦新闻》等)做过按日计酬的临
时采访员,从1887年开始给报刊写诗,当时他年仅十七岁
。1891年,他的第一部诗集在奥勒尔出版。他描写家乡风
光、农村生活的这些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给读者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1898年,他的又一部诗集《在露天下》问
世,1901年出版的《落叶集》获普希金奖。这时,他已经
以俄罗斯文学传统继承者的姿态出现在诗坛之上。
19世纪末,蒲宁开始从事小说创作。1895年12月,他
和契诃夫相识,1899年结识了高尔基,两位作家吸收他参
加了知识出版社的工作,促进了青年蒲宁民主主义思想的
发展。如果说,在他早期的优秀作品如《冬苹果》《松树
》《新路》中还能感觉到他对社会问题的冷漠态度,那么
在他以后的作品中已经明显地表现出知识出版社的传统,
深深地触及社会问题了。特别是1910年写了《乡村》之后
,他提出了“俄罗斯农民的命运就是俄罗斯的命运”这样
的主题。20世纪初及20年代是他的创作繁荣时期。这时,
他的才能已经得到社会的承认。1909年,他被选为俄国皇
家科学院的名誉院士。他的早期作品流露着挽歌情绪,中
期描写农村生活的悲惨、黑暗、无出路状态的作品有着自
然主义的倾向,晚期作品中表现了某种现代主义的风格,
然而,这都不妨碍蒲宁成为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
他的作品无情地、尖锐地揭示了俄罗斯农民和整个社会的
命运,提出了俄罗斯民族能否继续存在下去的重大问题,
对十月革命前的文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客观上为俄国
民主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他的作品的风格可以说是多方面
的,他继承了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果戈理、陀思妥耶夫
斯基的俄罗斯古典文学传统,也深受同时代人契诃夫的影
响。他的小说简练、紧凑,人物的语言、形象、心理状态
无不跃然纸上,真是呼之欲出。他写的自然风光如诗如画
,看到他寥寥数语的勾画,你仿佛已经闻到花草的芳香,
看见了春日的晴空、金黄的田野……高尔基说:“如果要
指出蒲宁写的小说的特点,那么,称他为当代最优秀的修
辞巨匠是不过分的。”(《高尔基全集》29卷,228页,
1955年版。)1914年1月26日《真理报》上发表的《俄罗
斯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复兴》一文指出:“促进这个复兴进
程的著名作家是高尔基、阿·托尔斯泰和蒲宁。”1933年
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外,还应该指出:蒲宁一生译了
许多名著,译文之流畅、优美、对原著风格的再现,达到
典范的程度,为此,1903年他因翻译朗费罗的《海华沙之
歌》获得普希金奖。
由于他的阶级偏见,他对暴风骤雨式的十月革命很不
理解,乃至于采取了敌视态度。1920年他流亡法国,曾发
表过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文章。侨居国外,和祖国人民的生
活完全脱离,使他的创作源泉渐渐枯竭了,出现了创作危
机。这一时期,他也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多半取材于
对往事的回忆。他写了长篇自传性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
一生》和《昏暗的林荫幽径》等二百多篇短篇和中篇小说
,用以寄托他对故国和乡土的思念之情。由于失掉了创作
的源泉,生活没有可靠的保障,以及十月革命后苏联国内
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等多方面的原因,他怀念祖国之情
日切,曾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写信给阿·托尔斯泰表示希
望回国。后来德国进攻苏联,战争开始了,未能如愿。第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居住的法国南方,遭受德军蹂躏,
他深为苏联人民保卫祖国的英勇斗争所感动,政治态度有
了很大的转变。他当时虽然生活困难,但断然拒绝了德国
占领者的高酬聘请,没有为他们工作,也没有发表过一篇
文章,从而表示了他的爱国之心。对押解在法国的苏军战
俘,他给予了物质上的帮助,和他们来往很多。战后,他
年老多病,从南方迁回巴黎,于1953年11月8日在巴黎逝世
,终年八十三岁,从事文学创作六十八年。1956年,苏联
出版的五卷本《蒲宁选集》的出版序言中说:“蒲宁是文
学语言的天才艺术家,俄罗斯优秀作家,他给已经逝去的
俄国生活、俄国农村创作了一幅严峻而真实的图画,他的
作品是革命前旧俄罗斯各种形象的画廊,他用生动的语言
,完美的形式丰富
目录
新年
一个小小的爱情故事
秋天的时候
档案
一束令人头晕目眩的阳光
通宵晚霞
遍地黄金
昏暗的林荫幽径
露霞
在巴黎
故园
米嘉的爱情
译后记
精彩页
新年
“喂,听着,”妻子说,“我害怕!”
这是一个冬天的月夜,我们从南方返回彼得堡的路上,夜宿唐波夫省老家的庄园。我们就在故居那幢大房子的儿童室里就寝,这是唯一暖和的房间。我睁开眼睛,在昏暗中借助一片像蒙上轻纱似的淡蓝的微光,看见了地板上铺的粗毛地毯和那座陈旧的炕炉’。透过方形的窗子,可以看见明亮的、白雪皑皑的院落,草屋顶铺着一层积雪,屋顶上乱蓬蓬的茅草像一根根猪鬃似的映在窗户上。这里万籁无声,这是冬夜的田野里才会有的那种沉寂。
“你睡着了吗?”妻子不满意地说,“我刚才在车上打了个盹儿,现在睡不着了……”
她撑起身子半躺在对面那张古老宽大的床上。当我走近时,她愉快地低声说道:“啊,我把你叫醒了,你不生我的气吗?真的,我有点害怕,又觉得很愉快。我在想只有我们俩在一起多好,可是又有些怕,像个孩子那样……”
她抬起头,凝神听着。
“你听,多么静啊!”她的声音如同耳语。
我想象着我在眺望白雪覆盖的田野——周围是俄罗斯冬夜死一般的寂静。这时,新年神秘地来临了……我已很久没有在乡村夜宿,也很久很久没有这样心平气和地和妻子谈话了!我怀着眷恋之情——这种情感使我的心得以平静——吻了她的眼睛和头发,这在我是很少有的。她狂热地回吻我,如同一个热恋的少女。她又把我的手贴在她发热的面颊上。
“多好啊!”她叹着气,深信不疑地说。她沉默了一会儿。“是的,不管怎么说,你毕竟是我唯一亲近的人!你不觉得我爱你吗?”
我握了握她的手。
“这是怎么发生的呢?”她问道,一面闭上了眼睛,“当我嫁给你的时候,我并不爱你,我们俩的日子过得很糟糕,你总是说因为我的缘故,你过着庸俗不堪、非常痛苦的生活……虽然如此,我们却越来越感到我们需要对方。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样的心情又是转瞬即逝的呢?……科斯加’,祝你新年快乐!”她一面说,一面竭力想笑一笑,这时几滴温暖的泪水滴在我的手上。
她把头枕在枕头上哭了,大概泪水可以使她心情舒畅一些,因为她不时抬起头,泪流满面地微笑着,而且还吻着我的手,竭力想使这种柔情能维持得长一点。我抚摸着她的头发,想使她明白我理解她,而且珍惜她的眼泪。我回忆起去年的新年,那是在彼得堡,在我同事的小圈子里度过的。我努力回忆前年的新年,但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有一个想法总是困扰着我:这些年来的千篇一律、繁乱嘈杂、碌碌无为的案牍生涯,使我的智力和精神日渐衰退。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到乡村或南方,找一个栖身之处,和妻子、儿女在葡萄园中干活,夏天在海里捕鱼。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希望也日渐化为泡影……我想起整整一年以前,妻子装出殷勤好客的样子,对我们称为朋友的、和我们一起迎接新年的每个人都亲切款待,温柔和蔼;她对几个年轻的客人满面堆笑,举杯祝酒,说了一些谜语般的多愁善感的话。当时,在彼得堡那套拥挤的小单元房里,她对我来说是多么陌生、格格不入,多么使我烦恼……
“啊,算了,别这样,欧丽雅!”我说。
“给我手帕。”她轻声回答,像孩子一样不时地叹着气,“我再不哭了。”一束透明的银色月光投在炕炉上,这束光在昏暗的房间里显得奇异、明亮而苍白。我吸着烟,烟雾在这片昏暗中慢慢飘动着。地板上的粗毛地毯、月光下温暖的炉灶,一切都让人感到这是在故土家园,一切都发散着舒适的、偏僻乡村的气息……
“我们顺道来这里,你高兴吗?”我问。
“非常高兴,科斯加。非常非常高兴!”妻子答道,时而流露出一片天真之情,“你睡着的时候,我就这样想过。”(P1-3)
导语
俄罗斯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北方比秋天和冬天更忧郁”;
罗曼·罗兰、勃兰兑斯、高尔基、鲁迅一致推荐;
烈焰之爱抵抗荒谬生存,悲剧之美震撼庸常人性。
白桦林、马铃声、茅草仓房、绣花麻布巾、花园尽头祖传的老浴室,俄罗斯悠远挽歌情调。
内容推荐
本书收集了蒲宁的中短篇小说共12篇,其中9篇系获奖作品,其余3篇则是后期优秀作品。中篇《故园》是作者带挽歌情调的代表作,短短5万字写得惊心动魄。中篇《米嘉的爱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失恋青年的内心痛苦,通篇浑然一体。《在巴黎》《昏暗的林荫幽径》是作者“一生中写得最好,在技巧上最完善”的作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