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蜀叟辍教录 |
分类 | |
作者 | 曾本宇 |
出版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蜀叟辍教录》是上海市特级语文教师曾本宇的教育随笔集,是曾本宇老师这半个多世纪以来,对语文教学和教育改革的经验理解、所思所想;以及搭着时代脉搏,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所感所悟。一个特级语文教师多年的思想精髓尽在此书稿。 作者简介 曾本宇,出生于1940年,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他从教四十年,在语文教学研究上积极探索,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曾任上海市中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语文学科评委、上海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成员、上海市闵行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闵行区政协委员、闵行区教育教学研究所所长。 目录 自序 志趣 推荐序一 爱书的爸爸曾焰 推荐序二 惊!原来我们都是父亲的实验品曾炜 辑一 我的成长 党的恩情重如山 我不悔 圆不了的作家梦 弄学散论 一行永不磨灭的字 追求 操练过硬本领 怀语文组 观百草园有感 学然后知不足 镜子 ——读《陈雪良教育随笔选》 书与人生 辑二 教师的自我修养 写好字不是小事 用好教学的“边角料” 既教文又教人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体会 教学杂谈 ——寄语新教师 苏步青谢师说 要练好基本功 ——和年轻的同行们谈几句话 感染 教到生时是熟时 从茅盾作文的评语说起 教好四十五分钟 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写作本身更为重要 作文能力需要作文能力去培养 从一堂作文课谈起 维护学生的隐私权 克服作文教学中的教条主义倾向 要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东西 作文可以给满分 校长要抓抓教师的“字” 还要提倡认真备课 辑三 关于教学研究 感慨二三 ——祝《闵中教育》出满五十期 引导教研促进教研 ——为教师办三件实事 家庭教育花絮 让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闵行中学初中年级三年整体改革的调查 推荐金英棣教学法 “咬定青山不放松” ——《小荷》创刊寄语 素质教育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搞活课堂教学琐谈 整顿纪律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引导 ——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一点体会 沉重 上海小班 分数,你这“魔鬼” 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再思考 考试改革趋势谈 别开生面的生物课 对“只考一篇作文”的思考 只考一篇作文 ——语文考试改革的思考 再谈“只考一篇作文” 写好字、写正确、写清通 拔去“瓶颈”的木塞 营造语文教学的“空中楼阁” ——听顾虹教《我的空中楼阁》有感 稳中求变变中出新 ——上海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 引导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上海阂行区中考作文题评析 语文课堂教学八步教学法 重视能力发展素质 ——谈重点高中招生语文只考一篇作文 语文教学要现代化 ——学习语文教材(H版)第十一册体会 改革语文考试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上海市闵行区语文中考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高考语文试题是语文教学的一条绳索 中考作文的回顾、现状及趋势 今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启示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上海市闵行区中考作文评介 高考何须排斥诗歌 语文教学要“三个面向” ——学习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的体会 高考文言文试题阅卷琐谈 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徐振维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体会 “吃开口奶”与“起步教学” 辑四 谈谈作文 切忌“永恒的论据” 文章不是无情物 ——读第三届“通利杯”征文习作有感 怎样使素材“增值” ——从《变了》谈初中作文 写作的材料比技巧更重要 “试用文”与“实用文” 材料要准确 论据要概括 写作能力是写出来的 散文不神秘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和青少年朋友谈作文 不拘“小节”要吃大亏 ——与考生谈答语文试题 文章是写出来的 怕吃苦,就别“玩”文学 辑五 生活有感 迁入新房 野伙伴 摇篮 卖书 金牌得主的惆怅 “吃”精品 张乐平让“地” 日本重视青少年自立能力的培养 书僮阿留的绝招 陈英士与杨学端 请勿“漫画”字 向谁要鱼吃 中国今后还会有林放吗? 后记 序言 志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和兴趣。有人下班之后,邀集 一堆人打扑克,感到很有乐趣,不惜通宵达旦;有的人以 星期天扛上鱼竿,背着鱼篓,到河边塘边的垂柳坐上一天 半天,吸完一包香烟为乐趣。而我呢?可以说毫无志趣, 是个不懂生活的人。唯喜在教书之余,练练字,写写文章 而已。有时,甚至还要冒出一个怪念头,感到那通宵达旦 打扑克、废寝忘食钓鱼虾的人,简直是在虚度光阴,白耗 生命。其实,他不也是一种“志趣”么? 写文章,已成为我生活的需要,好似吃饭一样。如若 有一个星期不写点什么,人则诚惶诚恐,坐立不安,茫茫 然若有所失。肚中常有题目,痛恨无时间写出。一旦把腹 中之情倾注在纸上,那时心里真有难以言状的痛快。好似 孕妇看见刚生下的婴孩。 我健谈,谈得投机时会滔滔不绝,像打开的阀门。有 时很天真,说些离奇的话,似稚气的孩童。然而,更多的 时候,我希望找个安静的地方,仔仔细细地读上几页书, 写下几行字。若有人要与我漫无边际地吹牛,我很痛恨, 使我马上就会想到鲁迅先生的名言:“时间就是性命。无 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那时, 我又会天真地想,我要是能到杭州的灵隐寺去那该多好啊 ! 我不时将稿子投寄报馆或刊物编辑部,并盼望得到信 息,就像母亲打听游子的消息一样。偶尔有一篇两篇被刊 用时,我会欣喜若狂,真有点“范进中举”的味儿。我这 不完全是陶醉在那所谓的“名利”双收之中,倒确实感到 是一种乐趣,一种安慰。 我有时也埋怨自己,不该做教师,尤其不该做语文教 师。案上学生的作文,染白了我的头发;燃尽了我肌体内 的油膏。然而,我为我爱上文学感到自豪;是她,给我带 来了乐趣。 我妻是我的赞助者。她的意见往往是中肯的。拙文尽 管成功者甚少,然而,日积月累,也可成一小册,我本四 川乡下人,乃名之曰:《蜀叟辍教录》。 呜呼!我虽则也算有志趣,但人已过耄耋,就不会作 文。无他。我将竭力而求索。 曾本宇 (原为1979年自编集“辍教录))的序,经修改后作 为此书序) 导语 《蜀叟辍教录》收录了《一行永不磨灭的字》《教到生时是熟时》《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写作本身更为重要》《还要提倡认真备课》等文章。 读起来颇具趣味,包含了作者多年累积的教学经验和对教育改革的经验理解、所思所想。 后记 四十年前,我四十岁。初编《辍教录》,并写下《志 趣》以为序。四十年后,我再编《辍教录》,依然以《志 趣》为序。收了一百多篇人内,但仍有数十篇在各报刊发 表的文章未编入。如《一株刻苦攻关的幼苗》《磨石头炼 红心》(《解放日报》)、《要像什么样》《高中语文单元 读写训练设计》(《语文学习》)等。这些东西,在别人看 来不值一提,在我,还是珍惜的。敝帚自珍啊! 因为,它是我这一生走过的路。 曾本宇 2016年12月20日 精彩页 党的恩情重如山 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了。国家的发展变化,富足强大,是我亲眼所见,亲身所感。而今,我和我的亲人们都生活在幸福之中,但我常常感到内疚、惭愧:党和国家给我的太多,而我对国家贡献太少。 我家祖辈是农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年我九岁,曾在私塾读过一年多。1949年后,政府立即送我去花古中心小学读书。在一次全乡的小学生演讲比赛中,我获得了第一名,奖励我一支钢笔。在今天,钢笔已再平凡不过了,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那可是稀罕物,十里八乡的熟人都来见一见。因为这事,我引起了在解放战争中左手受过伤的校长的注意。一个星期天,他跑了十多华里到我家访问,鼓励我。我和我的父母都很感动。后来我当上了学生会主席。 不久,我小学毕业了,老师又送我们去白花,报考宜宾第三初级中学。能考上的只占同龄人的百分之十几,我和我同村的雷维明考上了。那是1953年。学校不收一分学费,免费供给住宿。自带米,学校免费蒸饭。老师对我们很关心,晚自修都到教室解疑答惑。上初二时,年级里成立少先队,能成为队员的人不多,全年级只有二十多人,成立联合中队,大家选我当队长。对我来说,这是极大的鼓励。 1956年秋,我考上了省重点宜宾一中,读高中。地委钟书记兼任校长。学校照样不收学费,只交米就给搭伙。《宜宾白毛女——罗昌秀》的作者任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他的引导下,我渐渐喜欢上了语文。1957年春,流感传到学校,我和二十几位同学卧床不起,学校为我们熬中药,老师、校长亲自送药到手,让我们感动不已。1958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表现比较突出,受到宜宾市团委表彰。不久我又入了团。但是在毕业考试中,我的俄语只考了五十八分。对我这个农村学生来说,读外文本来就不行,再加上初中读英语,高中读俄语,那真是如牛负重。我们的俄语教师兼班主任叫黄仲刚,他刚从西南师范大学毕业,我觉得他在有意刁难我,连两分都不放一马。于是,我一气之下跑回了家。毕业证不要了,高考不参加了,更何况乡里正等我这个高中生回乡当会计呢!父母也支持,认为在乡里当干部,有固定收入,很好。 哪知,黄老师从城里跑了七十多华里,追到我家里来了,说服我回校参加高考,还说帮我补习俄语,只要我参加补考,一定让我及格。黄老师的精神感动了我。我跟着他回到了学校,顺利毕了业,参加了高考。在等高考通知的时日里,宜宾军分区又送我去重庆,参加“招飞”复查。真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天热、高温、时间紧赶得急,我中暑了。高烧四十摄氏度住进重庆的医院,待出院,检查已结束。我想,飞行员当不成,只好回乡。哪知,这时招生办送来了昆明师范学院的入学通知。我说,昆明这么远,我没钱,不去了。招办同志说,我们给你钱。就这样,党和政府把我送进了大学。 1959年9月初,我就开始了大学生活。入学时,母亲只为我准备了一条内裤,其他什么都没有。学校又再次为我全包了。不要学费,不要讲义费,不要食宿费,连衣服、被子、鞋子、面盆、钢笔等用品都补助我,并且还发给我甲等助学金——每月三元五角。诸位不要小看这三块五,那绝不是今天的概念。那时剃个头只需要一角钱,你就知道这三元五角的分量了。我真如一步进入了天堂:不愁吃,不愁穿,有零花钱,可以买自己心爱的书。 在政治上,党更是关心我,培养我。我们班的党支部书记,是调干生李尚荣。他是1949年国民党在昆明西山脚下兵工厂里的工人,是地下党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几乎每个星期天的上午,都要和我去散步、逛书店,与我谈心,讲党的知识,了解我的思想。在他的引导下,我写了入党报告,成了入党积极分子。毕业后,他分在中共中央办公厅,我来到了上海闵行中学。 1963年9月初的一天,闵行中学传达室老伯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拎着一个装洗衣粉纸箱子的青年,问:“你找谁?”答:“我来报到。”这个青年就是我,纸箱里装的就是我的全部家当。寇、周两位校长见状,立即叫来总务主任,要他补助我布票、棉花票,帮我制作棉衣、棉被。因为昆明四季如春,衣被简单。我在党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开始了教师的工作。(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