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哥萨克》描述贵族青年奥列宁厌弃上流社会的空虚和虚伪而来到高加索,在高加索奇伟的大自然和纯朴的哥萨克中间,认识到幸福的真谛在于爱、自我牺牲和为别人而生活,但他未能摆脱贵族的习性,这个理想以破灭告终。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第一次尖锐地提出从自己的阶级“出走”,跟贵族社会脱离关系的问题。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托翁是一位多产作家,也是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托尔斯泰出身于名门贵族,享受着优越的家庭条件。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抚养长大。 托尔斯泰自幼就开始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但是他并不喜欢上流社会的生活,他将全部精力与情感寄托于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多描写俄国革命时期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地主的早晨》等。 目录 卢塞恩——聂赫留朵夫公爵日记摘录 阿尔培特 三死 家庭幸福 哥萨克——1852年高加索的一个故事 波利库什卡
导语 小说描述贵族青年奥列宁厌弃上流社会的空虚和虚伪而来到高加索,在高加索奇伟的大自然和纯朴的哥萨克中间,认识到幸福的真谛在于爱、自我牺牲和为别人而生活,但他未能摆脱贵族的习性,这个理想以破灭告终。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第一次尖锐地提出从自己的阶级“出走”,跟贵族社会脱离关系的问题。 精彩页 卢塞恩——聂赫留朵夫公爵日记摘录 7月8日 昨晚来到卢塞恩,住进本地最好的旅馆:瑞士旅馆。 “卢塞恩,这座古老的州城,建于四州湖畔,是瑞士最富有浪漫气息的地方之一;”梅勒②写道,“这儿有三条大道交叉;到里奇山乘汽船只有一小时路程,从里奇山眺望,就可以欣赏世界上最壮丽的景色。” 这话不知是否正确,但其他旅游指南也都这样说,因此各国旅游者,特别是英国人,到卢塞恩来的不计其数。 豪华的五层楼瑞士旅馆不久前刚落成,矗立在湖畔,那里从前有一座有顶的弯曲木桥,桥梁上雕有圣像,桥堍有座小教堂。如今英国人大量涌到,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迎合他们的趣味,并靠了他们的金钱,拆毁了那座旧桥,新筑了一条笔直的花岗石湖滨街,街上盖了一排四四方方的五层楼房子,房子前面种了两行菩提树,都用支柱撑着,菩提树中间照例安放着漆成绿色的长凳。这是个散步的好地方,头戴瑞士草帽的英国淑女和身穿坚实而舒适衣服的英国绅士在这里来回踱步,欣赏着他们的杰作。这样的街道、房屋、菩提树和英国人,在别处也许令人赏心悦目,但在这儿,在这庄严得出奇而又和谐得难以形容的大自然中,可不是那么回事。 我上楼走进我的房间,打开临湖的窗子。湖光、山色和天宇的美最初一刹那使我头晕目眩,惊叹不已。我感到情绪激动,心里有一种感情需要抒发。在这个时刻,我想拥抱什么人,紧紧地拥抱他,呵他的痒,拧他,总之,要对他和对我自己做点不寻常的事。 晚上六点多钟。下了一整天雨,这会儿放晴了。浅蓝的湖水好像燃烧的硫黄;湖上几叶扁舟,拖着一条条渐渐消逝的波纹;光滑宁静的湖水像要满溢出来,从窗外葱绿的河岸间蜿蜒流去,流到两边夹峙的陡坡之间,颜色渐渐变暗,接着就停留和消失在沟壑、山岭、云雾和冰雪之间。近处,潮湿的浅绿湖岸伸展出去,岸上有芦苇、草坪、花园和别墅;远一点是树木苍郁的陡坡和倾圮的古堡;再远一点是淡紫色的群山,那里有形状古怪的唬岩和白雪皑皑的奇峰;万物都沉浸在柔和清澈的浅蓝色大气中,同时又被从云缝里漏出来的落日余晖照耀得瑰丽万状。湖上也好,山上也好,空中也好,没有一根完整的线条,没有一种单纯的色彩,没有一个停滞的瞬间,一切都在运动,哪里也没有平衡,一切都变幻莫测,到处是互相渗透、光怪陆离的线条和阴影,但周围却是一片宁静、柔和、统一和无与伦比的美。可是这儿,在我的窗前,在这浑然天成的自然美景中,却俗不可耐地横着一条笔直的湖滨街、用支柱撑着的菩提树和漆成绿色的长凳。这些粗劣俗气的人工产物,不仅不像远处别墅和倾圮的古堡那样融合在和谐统一的美景中,而且粗暴地将它破坏了。我的视线老是不由自主地同那条直得可怕的湖滨街相撞,我真想把它推开,毁掉,就像抹掉眼睛下面鼻子上的黑斑那样;可是英国人散步的那条湖滨街始终留在原地。我不得不另找一个看不见它的视角。我学会了这样观望,晚饭前就独自领略着那种一个人欣赏自然美景时才能体会到的揪心的淡淡哀愁。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