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就明清沿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村土地所有制上独特的“一田两主”现象,以徽州六县为研究切入点,对不同历史阶段一块田上田主与佃主不同身份所承担的不同经济责任、交易、收益、纠纷以及这一现象的转型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对当今农村土地确权、流转等改革都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陈云朝,男,1986年生,河北邢台人。华中科技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法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安徽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全文转载。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一项,省级项目多项。研究方向:法律史学、近代民法学。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佃”与“永佃” 二、永佃权 三、“一田两主 第二章 明清徽州”一田两主”的概况 第一节 明清徽州的历史地理与人地关系 一、徽州的历史地理概况 二、明清徽州的人地关系 第二节 徽州“一田两主”的称谓与起源 一、徽州“一田两主”的称谓 二、徽州“一田两主”的起源 第三节 徽州“一田两主”的形成原因 一、从田主层面看徽州“一田两主”的成因 二、从佃户层面看徽州“一田两主”的成因 小结 第三章 清代徽州”一田两主”的交易 第一节 徽州土地卖契内容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徽州六县“一田两主”的交易形态 一、徽州六县“一田两主”的买卖 二、徽州六县“一田两主”的典、当、抵、押 三、徽州六县“一田两主”的田皮转租 四、徽州“一田两主”交易的特点、规则和功能 第三节 徽州的“一田两主”与“业 第四章 清代徽州”一田两主”的收益 第一节 徽州土地的亩产量与地租形态 一、徽州土地的亩产量 二、徽州土地的地租形态 第二节 徽州“一田两主”的租额与价格 二、歙县“一田两主”的租额与价格 三、祁门县“一田两主”的租额与价格 四、休宁县“一田两主”的租额与价格 五、婺源县“一田两主”的租额与价格 小结 第五章 清代徽州”一田两主”的纠纷 第一节 清代徽州官府对“一田两主”的禁革 一、清代徽州官府对“一田两主”的禁革 二、徽州官府禁革“一田两主”的原因 三、徽州官府禁革“一田两主”的效果 第二节 清代徽州“一田两主”的纠纷 一、清代徽州“一田两主”纠纷的基本情况 二、清代徽州“一田两主”纠纷的类型分析 第三节 清代命案中的“一田两主”纠纷 一、清代“一田两主”引发命案的概况 二、清代“一田两主”命案的类型分析 三、清代“一田两主”命案的根源分析 四、清代处断“一田两主”命案的规则分析 小结 第六章 清末民初“一田两主”的转型 第一节 清末民初“一田两主”的观念转型 第二节 清末民初“一田两主”的立法转型 一、《大清民律草案》中的“一田两主 二、《民国民律草案》中的“一田两主 三、清末民初“一田两主”立法转型评议 第三节 北洋时期“一田两主”的司法转型 一、民初大理院的职权、推事与功能 二、大理院关于佃权的判例和判例要旨 三、大理院对“一田两主”习惯的继承 四、大理院对“一田两主”习惯的改造 五、北洋时期“一田两主”司法转型评议 小结 第七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一田两主”的转型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一田两主”的立法转型 一、《中华民国民法》的制定背景 二、《中华民国民法》永佃权制度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一田两主”的司法转型 一、田皮习惯的性质界定 二、欠租、转租是否撤佃 三、“一田两主”的纠纷类型 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一田两主”转型评议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一田两主”的社会转型 一、知识精英对“一田两主”社会转型的认识 二、社会民众对“一田两主”社会转型的认识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区域民事习惯生成与发展的制度性因素 第二节 区域民事习惯的差异性与统一性 一、徽州“一田两主”习惯的差异性 二、徽州“一田两主”习惯的统一性 第三节 近代物权法移植的合理性与不适应性 一、近代物权法移植的合理性 二、近代物权法移植的不适应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表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