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第2版)(精)》(作者陈来)是王船山哲学思想研究的典范之作。《》以“经典与诠释”为研究进路,集中研究王船山对《四书》的哲学诠释及其对宋明道学《四书》解释传统的批判继承,突出其中的道德论、心性论、工夫论、解经学,致力于呈现其中的儒学思想和理学思想作为船山哲学之部分的意义,同时以船山《四书》诠释的哲学观照其晚期与道学有密切关系的著作《思问录》和《张子正蒙注》,从而整体地理解并阐明了王船山与宋明道学的内在关联。 《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第2版)(精)》的分析与结论把王船山哲学思想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提升到新的境界,本书注重内在理解与客观呈现的态度,与其严谨、精密、扎实、厚重的学风,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研究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 作者简介 陈来,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教育部社科委哲学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华朱子学会会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有“陈来学术论著集”十二种,阳明学著作有:《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1991年)、《宋明儒学论》(2008年)、《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2003年)。 目录 绪言 一 心路 二 取向 三 渊源 四 定位 概说 读《大学》 第一章 船山的《大学》诠释及思想特色 一 道学判释 二 智为性体 三 明德之心 四 持志正心 五 以诚灌意 六 守理不动 七 格致相因 八 余论 读《中庸》 第二章 船山的《中庸》首章诠释及其思想 一 “中”之诸义 二 道心人心 三 中和皆体 四 未发为性 五 戒惧慎独 六 余论:《四书笺解》与《四书训义》 读《论语》 第三章 船山《论语》诠释中的理气观 一 理气无分体,德才有合用 二 以理治气,以理养气 三 天命之理与气数之命 第四章 船山气质论与气质人性论 一 质以函气,气以函理 二 形质之体与形后之气 三 “性善”说与“性近”说 第五章 船山思想的理欲观 一 情者己也 二 己者性也 三 存理遏欲 四 《孟子说》的天理人欲之辨/15l 读《孟子》 第六章 船山哲学的气体论与气善论 一 气善论 二 气体论 三 气几论 四 气化论 五 气理论 第七章 船山《孟子》诠释中的心性情论 一 心含性而效动 二 性为体,心为用 三 心未即理 四 尊气以尽心 五 继之者善,善成之性 六 形色即天性 七 后天之性 八 四端非情,恶根于情 第八章 船山《孟子说》的工夫论 一 养气 二 知言 三 持志 四 集义 五 夜气 六 知性尽心 七 存心养性 八 求放心 九 总论为学之道 《思问录》 第九章 船山《思问录》内篇思想研究 一 论理气、动静、神化 二 论心、性、情 三 论善恶工夫 四 论有无、体用 五 批判虚论,回归张周 《正蒙注》 第十章 “存神尽性.全而归之 ——船山《正蒙注》的思想宗旨 一 贞生死以尽人道 二 明人道以为实学 三 安身立命的基点 四 圣学正统的重建 五 小结 第十一章 船山《正蒙注》的善恶生死论 一 安生安死 二 全生全归 三 不留不挠 四 理学渊源 五 余论 第十二章 船山《正蒙注》的存神尽性论 一 性以健顺为体 二 性善人之独 三 心函□缢 四 肖太和之本体 五 存神尽性 六 余论 第十三章 船山《正蒙注》的纲□神化论 一 太和本体 二 阴阳气化 三 神、气、理、诚 四 小结 附录 元明理学的“去实体化”转向及其 理论后果 ——重回“哲学史”诠释的一个例子 一 吴澄的理“非别有一物”说 二 罗钦顺的“理气一物”说 三 王廷相的“性出乎气”说 四 刘宗周的“气质之性”说 五 王夫之的“气质中之性”说 基本文献和主要书目 主要名词索引 后记 导语 《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第2版)(精)》着眼于诠释,故因诠释对象的不同而在结构上分成六个部分:读《大学》、读《中庸》、读《论语》、读《孟子》、《思问录》、《正蒙注》。这与一般著作以问题为焦点在全书分章有所不同。然而,这样一来,各个部分的讨论中难免会有重合与交叉之处,使得同一个问题(如理气观)的讨论有时分布在不同地方,而没有集中呈现。从这一点来说,全书以问题分章就有它的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