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朱企霞的人生(不忘夙愿向往光明)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舒风//柳彤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传记体小说。朱企霞,笔名突兵、陈靖国、居文、纪弋文、季遐、霁霞等,1926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之后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从事文学活动,主要作品有《孱儿集》《贱胎》《秋心集》等。建国后历任南昌大学副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等职,《江西文学史》对朱企霞的文艺创作做了专章论述,并有《朱企霞文集》出版。该书以朱企霞为主人公,梳理了朱企霞一生的生活和文学创作之路。
目录
一、青年才俊有大志
二、十七岁合卺成婚
三、中学时代始创作
四、回到南昌干革命
五、到处漂泊不停笔
六、遭厄运被捕下狱
七、患难夫妻恩爱深
八、烽火后方人与事
九、封封书信见真情
十、夕阳虽好近黄昏
附录一 悼词
附录二 朱企霞年谱
附录三 江西“列宁主义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后记
序言
企霞终生夕照明
——《朱企霞的人生》序
肖云儒
朱企霞先生是我自小尊敬的长者,他的大女儿朱甫晓
是我小学、中学在南昌的老同学。我打小便知道他,尊称
以伯父。对他的“神秘”身世虽有耳闻,却所闻不多,更
谈不上细致了。
晃眼一个甲子过去了,我遇到了这本书并且打开了它
,读着读着便放不下来。这本书打开了我无比熟悉的老同
学的家世,打开了企霞先生的人生和内心世界,进而打开
了一个人与一个时代在一段历史中复杂而又漫长的纠缠。
其间的曲折、纠葛、坎坷、辛酸,让我几度不能自已,仰
天怅望而长太息以掩涕。
开始是饶有兴味地读着一位熟悉的尊长那些不甚熟悉
的故事,书页中掩藏着我极想知道而始终未能详知的那一
代人的人生。慢慢地,读着读着,当那些文字、史料像屏
幕上的游飞字幕缓缓拉过,在“五四”以来的现代史和现
代文学史上那些熟悉的人物,渐渐活起来,开始和你对话
,向你倾诉,我却陷入了沉默和忧郁,心中生发出疼痛。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两线交织着在我们这些后来者眼
中展开。时代酿成了企霞先生和他同代人的悲剧命运,但
是这个时代本身,你的命运又何尝不更为悲剧,更为悲哀
呢?如若一个时代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地凌辱着、戕
害着矢志不渝爱着你、忠诚着你,为你而奋斗过的人,这
难道不是比个人悲剧更为深邃得多、痛切得多的时代悲剧
吗?那样的时代恐怕是病了。
幸好有了企霞先生最后的四年。这是改革开放后的四
年。这位一生热望为社稷、为文化、为教育干一点儿事、
做一点儿贡献的老人,走过七十多年岁月,走到了1980年
的生命中,苛刻的时代终于吝惜地给了他四年、仅仅四年
的光阴,用以实现自己的初心、自己的生命价值。尽管这
价值比他一生含蕴于心的热情、能量、冀望小得多得多、
多得多,老人还是感觉到了鲜有的幸福和自豪,享受到了
难得的人生实现感。这迟到过度、吝惜过分的人生实现啊
,你是多么令人心酸!
当然,我们也为这短暂的实现而高兴。这条充满阴霾
和泪光的人生长途,走到深处,走到尽头,终于有了一丝
似有若无的明媚和温暖。我为企霞先生高兴,也为公正太
久太久的迟到而伤感。由不得想弱弱地问一声:难道这残
酷的迟到是不可避免、不能提前的吗?
当然我更为甫晓和她的弟妹们高兴。他们和我们这一
代,如今也都到了老父老母仙逝的年纪,终于以自己的执
着和辛劳,给了上一代一个可以慰藉的交代。这是含泪的
交代,也是破涕为笑的交代。
不过,当我想真诚地祝福一下这位老同学时,心里却
打翻了五味瓶。甫晓同学奋进有为、执着乐观、有一颗美
好的心灵,爱音乐爱到被旋律浸透了灵魂,你能想到几十
年中她内心竟然一直埋藏着这么巨大的悲哀和疼痛么?祝
福,分量实在过于轻了。
明知天底下不存在恒久的公平和正义,我还是那么不
希望这不公平不正义落在自己熟悉的人身上。于是我的思
绪,再次由一个人——一位老同学的命运,回到了一个时
代——一个逝去了的时代身上。有时候,错位的时代加于
个人的痛苦,常常是不可言喻、无法清算也无从报偿的。
幸亏它“逝去了”,祈愿它永远不再重现。
还是抛开这些感叹,让我们冷静地回到理性吧。我感
觉到,企霞先生是一位三重坐标上的人物、一位三足鼎立
的人物,这决定了他生命信息含量的密集和丰富。
第一个坐标是早期现代文学史坐标。他以自己数量不
多,然而却因散失而又得以重现的一些文学作品,给我们
提供了个人眼中那个时代的一些社会面貌、文学信息和心
理资源。自己曾经深卷其中的文学活动、虽系私交却又是
时代潮、文学潮带来的文友,都不纯然属于他个人而属于
文学和时代。他和他同代的文友胡风、曹葆华、卞之琳等
先辈一样,直到今天也在文学坐标上站立着,接受着历史
的检视。
第二个坐标,企霞先生又是“五四”以来中国革命史
坐标上的人物。早年作为一位热血青年追求真理,成为革
命的弄潮儿。入党,然后脱党,以致终生受到自己追求的
这个组织的审查,一直到最后被解除审查而感激涕零,在
耳顺之年以后,才开始愉快地工作。人生的沉浮反照出时
代的沉浮,也反照出他在沉浮中的执着和真诚。其中的信
息量不言而喻。
第三个坐标,企霞先生还是站立在“五四运动”之后
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坐标上的一个人物。青春对真善美
的向往,生命对自由霞光之企望,追慕文学带来的某种小
资情调,加之衣食无虞的小康家庭,使他与森严的组织生
活和繁重的社会承担常常产生一点疏离,也使他在十分危
难的情势中未能坚守到底。种种复杂性无不在这个坐标上
反映出来。
作为一部传记小说,作者舒风与柳彤在写作中很是下
了一番功夫。由于有儿女们,特别是大女儿甫晓的参与,
书中收集与储备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原初性回忆。我们能
感觉到这些资料的来之不易和其中蕴含的意义。而文字表
述中那种非文学性的朴素与真切,又使它别具一格。正是
资料的亲历性和原初性,使得这部作品从家族史料与亲情
回忆层面一跃而有了史志价值,成为大时代浪潮和波纹的
印记。
真要感谢作者,他们在写作中也许并没有为自己设定
什么标尺和风格,只是顺其自然、有意无意而为之,可贵
却正在这有意无意之中。无意者,无意作秀,无意迎合,
也无意谴责也。历史和事实本身无比真实和丰富,能够在
无言中发声,在无倾向中显示倾向,其间包含着一切可能
抵达的结论。倒是每个人的写法和读法,会有了一些设定
的角度,这种设定往往导致对事实的汰选、对历史的删节
,也就会有意无意地制约读者。精致与精美是史志写作的
大敌,我想说,两位作者以朴素与原真抵御了它们。这很
是让我看重。
这篇叫作序的文字,写到最后,其实我特别想说的是
这样一句话:祈愿我们这个世界,一切美好都将永存,一
切生命能量都将不灭!
2018.1 西安不散居
导语
作为一部传记小说,作者舒风与柳彤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由于有大女儿朱甫晓的参与,书中收集与储备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原初性回忆。而文字表述中那种非文学性的朴素与真切,又使它别具一格。正是资料的亲历性和原初性,使得这部作品从家族史料与亲情回忆层面一跃而有了史志价值,成为大时代浪潮和波纹的印记。
后记
朱甫晓1962年在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毕
业后,分配到当时中共中央宣传部创办的北京景山学校教
德语,与舒风在一个教改组工作过一段时间。工作之余经
常谈起她父亲朱企霞青年时代的文学创作以及中年后的坎
坷遭遇。两个人都认为朱企霞很有才华,不幸在众所周知
的时代洪流中被湮没了。他们都认为,在将来适当的时机
应该再版其作品,并为之写一部传记。
时代飞速向前,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改革
开放的大好时代。在拨乱反正的大好形势鼓舞下,江西师
范大学、《江西文学史》对朱企霞的文艺创作做了专章论
述,同时,朱企霞的早期作品又在昆仑出版社以《朱企霞
文集》的形式得以再版,送国内各大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
书馆收藏,并送给有关朋友,受到大家欢迎。于是,撰写
传记便提上了日程。由于斯人已逝去,对一些历史细节朱
甫晓和家人没有确切把握,我们两人决定把这本书以“传
记体小说”的形式奉献给诸位读者。
朱甫晓虽然是学文学的,但她自认文字修养不够,且
从未动笔写过像样的长篇著作。出于作为朱企霞长女的内
心的责任,多次诚恳约请舒风与其合作。朱甫晓由衷感谢
舒风的鼎力相助,感谢他在忙于自己繁多写作计划的同时
,抽出宝贵时间,几经修改,完成了这部传记体小说。
本书所有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如日记、书信等,都是
朱甫晓提供的。舒风则根据有关线索查找到许多信息作为
补充。本书第一稿由舒风执笔,然后交由朱甫晓补充修改
成为第二稿。舒风过目后,再由朱甫晓进一步修订成第三
稿。交舒风仔细斟酌后又由朱甫晓修订,两人商定,此即
为终稿。在旁人眼里,这部书水平必定不高,但是我们二
人,特别是朱甫晓,想通过整个写作过程,回顾知识分子
生命中的艰苦历程,表达我们对朱企霞不忘夙愿、向往光
明的初心的钦佩。并向他献上儿女们的一份敬意。
承蒙著名学者肖云儒先生为这部作品写序,在此谨向
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一稿2018年1月29日上午10时
于海南五指山市山水绿世界
第二稿2018年5月1日
于北京吉庆里寓所
第三稿2018年5月19日20时
于五指山市山水绿世界
第四稿2018年6月3日
于北京吉庆里寓所
作者
2018年仲夏
精彩页
一、青年才俊有大志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历史上许多杰出的人物在儿童或青少年时代,就表现出非凡的天赋。熟悉朱企霞的人会说:“他小时候太淘气了!”其实淘气的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在儿童时代不淘气、不调皮捣蛋就傻了,即使不傻不呆,长大成人之后也是平庸之辈,众多的人物传记都证明了这一点。
1920年刚过元宵节,南昌市第三高小五年级来了一个插班生。他叫朱企霞,15周岁长得比老师矮不了多少。他从8岁就人私塾读书,一直读到15岁才插班进了高级小学五年级。教私塾的老先生是年近七旬的老秀才,朱企霞在私塾的八年间,从《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幼学故事琼林》《声律启蒙》,到《五经》《四书》都摇头晃脑地读过了,还背诵了一些篇章。老先生高兴了,或有了闲情逸致,也对大点儿的孩子开讲一些文章片断,有时还教学生们做些“对句”“联句”的练习。朱企霞岁数不大,脑子里装了许多古诗词和精粹的文言短文,至于文史典故张嘴就来。
朱企霞虽然是插班生,但他的国文程度比同班同学高出许多。因为他国文好,阅读能力很强,他利用课余时间,用了十来天时间就把历史、地理、自然常识、算术等课本从头到尾全读了。也就是说一个多礼拜,朱企霞就自学了一个学期的功课。朱企霞的最大爱好就是读课外书,摸着什么读什么。课本上的知识他已读过一遍,老师在课堂上再翻来覆去细讲,他就厌烦了,自己就偷偷读各种小说。
有一次上历史课,教历史的章广智老师发现朱企霞偷着读小说。章老师没有批评朱企霞,待到讲完新课后,章老师说:“大家注意,我提问一个同学,请他把我讲的新课复述一遍,大家仔细听,看对不对。”章老师巡视了全班同学,他看了一眼朱企霞,只见朱企霞仍然平静地坐在位子上,便突然说:“请朱企霞回答我,刚才我讲了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开挖了什么河,这条河从哪儿到哪儿?”
坐在朱企霞旁边的几个同学都知道他在偷看小说,没有听讲,大家都等着看朱企霞的笑话。没想到朱企霞不慌不忙站起来说:“老师刚才讲的是隋炀帝开挖了南北大运河,这条运河北起北平的通州,南达杭州,全长1800公里,对南北漕运、交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章老师听了朱企霞的回答,很满意地说:“朱企霞同学很聪明,回答得不错,下课后到办公室找我一下。请坐。”
下课后朱企霞到办公室去找章老师,章老师问他:“你喜欢历史吗?”
朱企霞说:“喜欢。”
章老师又问:“你读过中国古代史?”
朱企霞说:“我在私塾读过《千字文》《幼学》等蒙书,有一点历史知识,历史课本我读了一遍,所以你在课堂上讲的我全知道。”
章老师说:“你很聪明,记忆力好,悟性好,你如果想系统地学习历史,可以找我。” 朱企霞说:“谢谢老师。”朝老师鞠躬后走了出来。
从此,老师们都知道朱企霞天资好,记忆力强,知识面广。许多课程他都提前学习过了,上课总是偷着看自己喜欢的书。有的老师上课,发现朱企霞老老实实读课外书,又没违反纪律,又不妨碍别人,考试成绩又好,就不去管他。
但个别老师特别较真,教算术的李生明老师就扬言:“我的眼里揉不得沙子,不管你成绩多么好,多聪明,上我的课就是不允许偷看闲书,干别的事。当老师要尽职尽责!”
这天上算术课,朱企霞照样我行我素偷偷读《说岳全传》。李生明老师讲完新课后,他说:“同学们开始做应用题吧。”然后他悄悄走到朱企霞的课桌旁边,发现朱企霞用算术课本遮掩着小说正聚精会神地读。李生明老师非常生气,猛地把朱企霞的脖领子一提,拽起来,要没收他的小说。朱企霞左手拿着《说岳全传》住身后一藏,右手抓起课桌上的砚台朝李老师的头上砸去。李老师猝不及防,头皮被砸破了,鲜血立即流出来,还洒了一脸墨汁。李老师一只手捂着头,一只手擦着脸上的血和墨,慌慌张张地走出教室。转眼蔡校长来到教室,严肃地说:“朱企霞,你出来!”朱企霞低着头走出教室,同学们都为朱企霞捏着一把汗。
朱企霞走进校长办公室自知惹了祸,便规规矩矩站在校长面前说:“老师,我错了。”
蔡校长气呼呼地质问他:“你错了?错在哪?”
朱企霞委屈地说:“我不该用砚台砸李老师。可是李老师也有错,他讲的四则应用题我都会做。再说,我正看到朝廷连着发了十二道金牌,要岳飞向金兀术求和回京,岳飞很快要被奸臣害死,我没心思听课。老师,一位抗击外族侵略的英雄,马上就要被害死,你还能听下课去?”
蔡校长听了朱企霞的话,火气消了一些。他话锋一转说:“你说四则应用题都会做,你在这里给我做一下!”蔡校长说着把算术课本和纸、笔,递给朱企霞。朱企霞很快把几道应用题的算式列出来,问蔡校长:“老师,我还用计算出得数吗?”
蔡校长说“不用”,便拿过去仔细审看,看完后严肃地说:“会做题也不能看小说,更不能用砚台砸老师。这是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朱企霞急忙辩解说:“李老师抓着我的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0: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