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丛书”作为一套开放性的研究丛书,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点理论和实践问题,分专题分批次组织力量研究撰写,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的著作出版平台,力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理论贡献。2019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丛书”推出第一辑。本书作为其中一本,对革命文化进行了全新解读,全书作者在军事文化研究方面的功底,为该书的论述提供了扎实基础,使其成为一部有系统、有内容的理论著作。
张海峰,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军政基础系副教授,陆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民陆军》特约撰稿人;主持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全军课题10余项;出版著作5部,主编教材12部。
刘焕峰,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军政基础系讲师,发表论文50余篇,并有多篇获军队级奖励。
樊军娟,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政治工作教研室讲师,发表文章6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8部,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参与学院课题10余项。
“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研究丛书”是一套开放性研究丛书,是中宣部2015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以其扎实的研究内容、权*的研究团队、新颖丰富的视角,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和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
本书是该丛书中的一本,以弘扬革命文化是新时代我党建设的重大课题为切入点,以习近平主席关于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系统论述了弘扬革命文化的重大意义,革命文化的内涵、发展历程、基本经验,革命文化的基石、灵魂、核心、本色和精髓,最后提出抵制错误思潮、增强文化自信的意义和途径。本书作者为陆军工程大学副教授,对军事文化有系统和深入研究。全书文字简明,实例生动,赋予革命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对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革命文化传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总 序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
导 语 弘扬革命文化是新时代我党建设的重大课题/1
第一章 精神财富 无价瑰宝/1
——弘扬革命文化的重大意义
第二章 内涵丰富 意蕴深远/21
——革命文化的内涵特质
第三章 辉煌历史 启迪未来/45
——中国革命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
第四章 坚定理想 不懈追求/59
——革命文化的基石
第五章 对党忠诚 听从指挥/75
——革命文化的灵魂
第六章 心系群众 服务人民/99
——革命文化的核心
第七章 艰苦奋斗 不怕牺牲/119
——革命文化的本色
第八章 红色基因 红色血脉/143
——革命文化的精髓
第九章 创新发展 永葆活力/167
——革命文化的生命
第十章 抵制错误思潮 增强文化自信/183
——认清否定革命文化的政治图谋
结 语 弘扬革命文化 助力强国强军/205
后 记/210
参考书目/211
弘扬革命文化是新时代我党建设的重大课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决定了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坚守本民族文化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前途和未来。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党的十九大在阐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时,明确提出继承革命文化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革命文化的地位作用,阐明了新时代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革命文化、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革命文化等重大问题,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而且创造了灿烂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同我们党相伴而生、相依相随,不断丰富发展,它形成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从苦难到辉煌的历程中,它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的文化结晶,以特有的革命情怀、革命精神、革命实践为基础,凝结着我们党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培育出的最为璀璨耀眼、震撼人心的文化景观,最有益于洗礼精神、升华思想、鼓舞斗志的文化形态。在激情燃烧的战争岁月,革命文化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无数革命先烈坚守革命信仰,坚信革命理论,根植革命群众,铸就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革命精神,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等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最生动的象征。中国革命的成功实践证明了革命文化的先进性和正确性,它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提升了文化的自信力。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把革命文化总结为“中国人民学会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回顾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他十分自豪地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这是对革命文化功能的科学概括。
与时俱进是革命文化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新时期的伟大精神,以及涌现出来的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一批批先进群体与英雄人物,正是新时代传承革命文化的集中体现,既使我们感受到这些英雄个体的人格力量,也彰显出革命文化的强大力量,激励和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敢于拼搏、战胜困难,开拓进取、奋勇前行,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革命文化的优良传统与新的时代结合,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呈现出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华民族赢得荣光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革命的文化,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如果没有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就无法应对复杂局面、继续砥砺前行,革命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次进步,革命文化的每一次发展,都是创新精神的胜利,都是爱国主义精神开出的灿烂花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化传承和弘扬,先后到西柏坡、沂蒙、古田、延安、遵义、井冈山等地,参观考察红色革命文化纪念场馆,并对用好红色资源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强调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等等。所有这些,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之后,习总书记又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誓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这为我们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提供了遵循、作出了示范。
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奋斗史,也是不断孕育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的红色历史。90多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革命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在奋斗历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红色基因。走在复兴的道路上,革命文化像希望的火炬,照亮前行的道路;像不息的溪流,滋养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像高扬的旗帜,汇聚起万众一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正是由于红色基因的积淀和传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伟大梦想。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大力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从中汲取奋力前行的不竭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当前,应通过大力宣传中国革命史,大力弘扬革命英雄人物的精神境界和高尚人格,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人心,增强人们对党领导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历程的价值认同。只有坚定对革命文化的信心,才能从革命文化中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鼓舞斗志,焕发活力,铸就文化自信之魂;才能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革命本色。
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在深入阐释弘扬革命文化的重大意义、内涵特质的基础上,对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思路举措和实践要求进行了系统深刻阐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史实准确、内容丰富,以引导激励人们在薪火相传中加固精神支柱,在学思践悟中培塑优良作风,为推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