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水浒传(精)/中国古典小说普及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明)施耐庵 |
出版社 | 岳麓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最初流传于民间,经由说书人创作为话本,再经元杂剧水浒戏的敷衍,至施耐庵创制为一百零八个头领聚义梁山泊、对抗奸佞的长篇白话小说。这一百零八人,有的是朝廷官吏,有的是绿林草莽,有的是名将之后,有的是饱学之士,有的是市井小民,有的是豪门富户,他们扶危济困、仗义疏财,演绎出一部豪气干云的英雄传奇。 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约1296~1370)人。曾在钱塘(今杭州)做官,因与当权者不和,任期不满便辞官回苏州,著书于家。后来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名为《水浒传》。 目录 楔子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一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二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三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四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五回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官寺 第六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七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八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九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琳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一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二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三回 赤发鬼醉卧灵宫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十四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第十五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十六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十七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八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 第十九回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第二十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第二十一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宋公明 第二十二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二十三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第二十四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 第二十五回 偷骨殖何九送丧 供人头武二设祭 第二十六回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第二十七回 武松威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八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二十九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三十回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第三十一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第三十二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第三十三回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第三十四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第三十五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六回 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夜闹浔阳江 第三十七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第三十八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第三十九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四十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第四十一回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二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身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第四十三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第四十四回 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 第四十五回 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拼命三火烧祝家店 第四十六回 扑天雕两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四十七回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两打祝家庄 第四十八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 第四十九回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五十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第五十一回 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二回 戴宗二取公孙胜 李逵独劈罗真人 第五十三回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 黑旋风下井救柴进 第五十四回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第五十五回 吴用使时迁偷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 第五十六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 第五十七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五十八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第五十九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第六十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 第六十一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第六十二回 宋江兵打大名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第六十三回 呼延灼月夜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六十四回 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条水上报冤 第六十五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第六十六回 宋江赏马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 第六十七回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第六十八回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第六十九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第七十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惊恶梦 序言 当听到“绿林好汉”“替天行道”“英雄侠客”等词 汇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文学作品,于今应是金庸、古龙的 武侠小说,于古则非《水浒传》莫属。虽然现在普遍认为 《水浒传》是英雄传奇,而非武侠小说,但不可否认的是 ,这部奇书以七十回的篇幅接连叙述了一众梁山好汉的故 事,每个故事既独立成章,集中刻画一位或数位好汉的形 象,又前后相连,最终以聚义为主线串联成一个纷繁复杂 、气象恢弘的江湖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水浒英雄们不论出处,游走四方,崇 尚武艺,扶危济困,极力复仇,不近女色,而后聚义梁山 ,对抗奸佞,谱写出一曲曲笑傲江湖的赞歌。当我们深入 其中,定会被那一个个遭际坎坷、性格鲜明、行事仗义、 豪情满怀的英雄人物所吸引,如人们津津乐道的鲁智深、 林冲、晁盖、武松、李逵、燕青、卢俊义、吴用、宋江等 等。其中,鲁智深可谓大家公认的英雄好汉代表。初为提 辖,他嫉恶如仇,三拳打死肆意欺辱弱女的恶霸镇关西, 为躲避缉捕,出家为僧。成为和尚,他不能忍受佛家的清 规戒律,屡屡大醉闹事,终被逐出文殊院。身为兄弟,他 重情重义,不畏强权,在野猪林将命悬一线的林冲救下, 并一路护送至沧州,从此沦落江湖。聚义梁山,他依然以 豪爽的性格、刚直的心地演绎着令人动容的兄弟情义。 《水浒传》自问世以来先后出现了多种版本。现存版 本主要有三种:一百回本,明代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 与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百二十回本,明 代袁无涯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全传》;七十回本 ,金圣叹“腰斩”、修订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李卓吾即晚明著名思想家李贽,他对《水浒传》推崇备 至,将其与《史记》、杜诗等合称为宇宙内“五大部文章 ”。而金圣叹则是清初著名的小说评点家,他对《水浒传 》进行了删定和评点,将故事的结局定格在第七十回—— 众好汉梁山大聚义。此次出版的《水浒传》即以七十回本 贯华堂《第五才子书》为底本,同时参考容与堂本、袁无 涯本等进行整理。 在一百回本和百二十回本中,梁山好汉高举“替天行 道”的旗号,只反奸佞、不反皇帝,最终在宋江的带领下 ,接受朝廷招安,奉命平叛。然而,昔日奸臣当道、将林 冲和杨志等人逼人绝境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现实,并没有丝 毫改变。好汉们一旦沦为官家之人,就要遭受朝廷的控制 和摆布,而他们先前所反对的当朝奸佞,便成为终结他们 生命和梦想的毒药,致使他们无比悲凉地走向死亡,与那 忠义两全的夙愿一起沦为历史的尘埃。好汉们英雄末路的 结局,无疑是对招安的否定,倾诉着作者对英雄侠客向宗 法制社会妥协这一现实状况的无奈。然而,特立独行的金 圣叹却不愿接受这份无奈,毅然将招安及以后之事删去, 让梁山好汉那令人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永存于世,不受 一点玷污。 《水浒传》的成就无疑是多方面的,这既在于其动人 心魄的英雄群像、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恢弘壮阔的战争 场面、色彩斑斓的社会画卷,更在于其所蕴含的那浸人中 华民族血液里的侠义文化,以及绿林好汉、江湖侠客即使 竭尽所能,也难逃桎梏的宿命悲剧。时至今日,该书已名 扬中外,不仅有多种译本,而且还以戏曲、话剧、电影、 电视剧等多种形式传播于世,读者、改编者、观众纷纷以 自己的角度和方式表达着对它的喜爱和解读。如今,我们 跟随金圣叹的脚步再次走进水浒世界,多么希望武松、李 逵、鲁智深等梁山好汉终其一生,都是边喝酒吃肉,边高 唱《好汉歌》,与日月星辰、东逝流水一起,风风火火地 闯荡九州,义无反顾地去追寻心中那永不熄灭的自由圣火 。 导语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是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描写了北宋时期108位好汉聚义水泊梁山,揭竿而起反抗贪官污吏的英雄传奇。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等众多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它歌颂了正义、善良和友谊,鞭挞了腐败的封建统治。它所讲述的故事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精彩页 楔子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 天下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话说这八句诗乃是故宋神宗天子朝中一个名儒,姓邵,讳尧夫,道号康节先生所作。为叹五代残唐,天下干戈不息。那时朝属梁,暮属晋,正谓是: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后来感得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雳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宽洪,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那天子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汴梁。九朝八帝班头,四百年开基帝主。因此上,邵尧夫先生赞道:“一旦云开复见天!”正如教百姓再见天日之面一般。那时西岳华山有个陈抟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一日,骑驴下山,向那华阴道中正行之间,听得路上客人传说:“如今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那陈抟先生听得,心中欢喜,以手加额,在驴背上大笑,撷下驴来。人问其故。那先生道:“天下从此定矣!正乃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 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传位与御弟太宗。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真宗皇帝,真宗又传位与仁宗。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降生之时,昼夜啼哭不止。朝廷出给黄榜,召人医治,感动天庭,差遣太白金星下界,化作一老叟前来揭了黄榜,自言能止太子啼哭。看榜官员引至殿下朝见真宗。天子圣旨,教进内苑看视太子。那老叟直至宫中,抱着太子,耳边低低说了八个字,太子便不啼哭。那老叟不言姓名,只见化阵清风而去。耳边道八个甚字?道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宫中两座星辰下来辅佐这朝天子!文曲星乃是南衙开封府主龙图阁大学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国大元帅狄青。这两个贤臣出来辅佐这朝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改了九个年号。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这九年谓之一登;自明道元年,至皇祐三年,这九年亦是丰富,谓之二登;自皇祐四年,至嘉祐二年,这九年田禾大熟,谓之三登:一连三九二十七年,号为“三登之世”。那时百姓受了些快乐。谁道乐极悲生:嘉祐三年春间,天下瘟疫盛行。自江南直至两京,无一处人民不染此症。天下各州各府雪片也似申奏将来。 且说东京城里城外军民死亡大半。开封府主包待制亲将惠民和济局方,自出俸资合药,救治万民。那里医治得。瘟疫越盛。文武百官商议,都向待漏院中聚会,伺候早朝,奏闻天子。是日,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已毕,当有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道:“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伤损军民甚多。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诏: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不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拜罢起居,奏道:“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天子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亲将丹诏付与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盛了御香,带了数十人,上了铺马,一行部从,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不止一日,来到江西信州。大小官员出郭迎接。随即差人报知龙虎山上清宫住持道众,准备接诏。次日,众位官同送太尉到于龙虎山下。只见上清宫许多道众,鸣钟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宝盖,一派仙乐,都下山来迎接丹诏。直至上清宫前下马。当下上至住持真人,下及道童侍从,前迎后引,接至三清殿上,请将诏书居中供养着。洪太尉便问监宫真人道:“天师今在何处?”住持真人向前禀道:“好教太尉得知:这代祖师号曰‘虚靖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向龙虎山顶结一茅庵,修真养性,因此不住本宫。”太尉道:“目今天子宣诏,如何得见?”真人答道:“容禀:诏敕权供在殿上,贫道等亦不敢开读。且请太尉到方丈献茶,再烦计议。”当时将丹诏供养在三清殿上,与众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执事人等献茶,就进斋供,水陆俱备。斋罢,太尉再问真人道:“既然天师在山顶庵中,何不着人请将下来相见,开宣丹诏?”真人禀道:“这代祖师虽在山顶,其实道行非常,能驾雾兴云,踪迹不定。贫道等如常亦难得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