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由全国写作教学名师管建刚老师亲自作序,以学生的作文为范例,从作文的构思、布局谋篇、表达手法等方面作系统讲解,可作为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参考书,学生学习作文的工具书,家长指导孩子写作文的指导用书,得到了教师、家长、学生的高度评价。该书发行后,得到了社会、媒体的高度关注,新浪新闻网、人民网、东莞日报等媒体网站先后予以报道。本书于2017年6月由现代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学生作文三十六计 |
分类 | |
作者 | 王长涛 |
出版社 | 现代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该书由全国写作教学名师管建刚老师亲自作序,以学生的作文为范例,从作文的构思、布局谋篇、表达手法等方面作系统讲解,可作为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参考书,学生学习作文的工具书,家长指导孩子写作文的指导用书,得到了教师、家长、学生的高度评价。该书发行后,得到了社会、媒体的高度关注,新浪新闻网、人民网、东莞日报等媒体网站先后予以报道。本书于2017年6月由现代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 一人一事一感想,一景一物一想象。小学生作文主要是这六类。本书详细讲解了作文的方法,归纳了36种诀窍,并配上歌诀,比如:“写景文章要牢记,情景交融是奥秘。细心观察有取舍,有详有略有放弃”,让学生得到系统的训练 作者简介 王长涛,广东省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二小学教导主任兼波利亚外国语小学常务副校长,小学语文副高级教师,广东省骨干教师,广东省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东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东莞市名师培养对象,东莞市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东莞市教师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长期专注作文教学研究,论文获奖、发表近百篇,应邀在省内外作课例展示或专题讲座60余场,指导学生在各级报刊发表作文200余篇,微信公众号《涛哥讲作文》获全国20几个省份上万名用户关注,2016年6月出版的作文教学专著《小学生作文三十六计》获得社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新浪新闻、人民网、东莞日报等媒体先后予以报道。 目录 本书目录 序言一 我眼中的“涛哥”(管建刚) 序言二 好一个“涛哥”(欧远芬) 第一计 先声夺人 第二计 以小见大 第三计旁征博引 第四计 起承转合 第五计 一咏三叹 第六计 情景交融 第七计 插科打诨 第八计 移花接木 第九计 小题大做 第十计 前后照应 第十一计 先入为主 第十二计 语出惊人 第十三计 表里如一 第十四计 动之以情 第十五计 神采飞扬 第十六计 心想事成 第十七计 渐入佳境 第十八计 承上启下 第十九计 有感而发 第二十计 见信如面 第二十一计 戛然而止 第二十二计 奇思妙想 第二十三计 借题发挥 第二十四计 托物寓感 第二十五计 多愁善感 第二十六计 类聚群分 第二十七计 排比造势 第二十八计 托物陈喻 第二十九计 夸大其辞 第三十计 目中有人 第三十一计 句式对称 第三十二计 诗情画意 第三十三计 情真意切 第三十四计 言之有序 第三十五计 详略得当 第三十六计 精雕细琢 作文讲评课堂实录 热爱生活,发现真谛(曹子键) 后记:我和作文那些事儿(王长涛) 节选章节 第三计 旁征博引
有朋友问我:涛哥,既然你自诩对作文教学有研究,那么请问有没有一种捷径,让孩子豁然开朗,一下子就能把作文写好?既然你问都问了,我可以告诉你,两个字,“木有!” 有人问,是不是书读多了,就一定能够写好作文?我也可以告诉你三个字,不一定! 或许你感到疑惑,杜甫都曰过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啊!没错,这句诗是杜老师说的,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可人家杜老师说了,是“破”,就是要把书读透。可是,我们做到了吗?回想当年,我们上学的时候也读过很多书,多了不敢说,几百万字有吧?那时候流行琼瑶的言情小说,读完后我们就幻想长大后也能经历一段书中那样轰轰烈烈的爱情;流行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读完后我们就憧憬啥时候能练就主人公的那番绝世武功,仅此而已。班上基本上每个同学都读过很多书,可是又有几个人写好作文呢?没几个! 那读书和写作就没关系吗?当然有!关键是你怎么读,如果你读书只是关注故事情节,只是关心人物的命运,比如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死的,那个人最后会跟谁在一起了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那的确对你的写作没有多大帮助。 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表达,也就是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能如此吸引我,这样对你的写作才能有帮助。 举个例子,五年级下册有篇课文叫《猴王出世》,选自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一回。开头是这样的一段话: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zhāng)鹿为友,猕(mí)猿(yuá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如果你仅仅从这段话中读懂了石猴是从石卵里化出来的,那对你的写作不会有任何帮助。你要这样读: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写得到底好在哪里呢?我要好好研究一下。 瞧!一个“名曰”,一个“唤为”,都是“叫做”的意思,干嘛不一样?这叫“求变”,避免重复;“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都是三个字,并且结构统一,这叫节奏;“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这叫对称。人家吴承恩老先生可不是浪得虚名,读完这段你要有一种敬畏之心,对名家的敬畏,对名著的敬畏。这样读一遍《西游记》的话,你的收获会有多大?这才叫读书,这样读,读完一本名著你基本上就可以成为半个作家了。 那么读书对写作还有什么帮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旁征博引。我们经常在写作文中要引用一些名言、诗句、歇后语、俗语等,如果引用恰当,往往可以成为整篇文章的亮点。例如下面的例文《亲情》,引用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开篇,再加上真实的天气描写,让人感觉眼前一亮。还有《 啄木鸟在行动》中引用的歇后语和诗句也是恰到好处,为本来较平淡的一篇文章增色不少。其实,小学生的作文,我们不要要求太高,有一两处亮点已经不错了,日积月累,肯定会越来越精彩。 当然,旁征博引需要恰当,不管引用什么,你必须熟悉它的意思和用法。不然非但不是画龙点睛,反而成了画蛇添足了。 有诗为证: 旁征博引有诀窍,恰到好处很重要。 引用恰当叫亮点,画蛇添足成笑料。 例文一 亲 情 游秋文(五年级) “清明时节雨纷纷”,南方的天气好像在验证杜牧的诗句,连绵不断的雨已经下了几天了。清明节这天,雨终于停了。一大早,太阳还没出来,我就醒了。推开窗,只见晨雾笼罩着整个大地,一切都在白茫茫之中。 妈妈对睡眼朦胧的爸爸说:“快起来!不要那么懒,去刷牙洗脸吃早餐,等会儿我们一家要去祭奠祖先的。”爸爸这才赶紧去“忙”。 过了一会儿,我们把大堆东西放进了车里,然后就出发了。天色还是很早,隐隐约约地看见远处的几座山像一条青龙在腾云驾雾;近处绿茵茵的草地上,叶尖上挂满了一颗颗珍珠似的露珠,好像马上要滴落下来。不一会儿,太阳出来了。透过浓雾去看,呵,太阳红彤彤的,像一个大红球,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美的景色呢! 我们三个人拿着一大堆祭奠要用的东西,走上了阶梯。哇,来祭奠的人可真多,怪不得要早来呢!来到先辈的坟前,我们拿出元宝(当然是假的)、蜡烛、水果等祭品,放在先辈坟前……过了一会儿,我看看妈妈,咦,妈妈怎么哭了?妈妈为什么哭呢?我想不是为别的,肯定是为了失去的亲情。我们小朋友不开心时,就有妈妈爸爸安慰,可是他们却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伤心时又有谁来安慰呢?亲情是多么珍贵,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它。 清明节妈妈缅怀失去的亲情,我懂得了珍惜拥有的亲情。清明节,我们一起收获了亲情。 涛哥点评 本文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小作者并没有将事情停留在写清明节祭奠事情本身,她将文章的中心定位在“亲情”上,从清明祭奠感悟到了亲情的珍贵,堪为点睛之笔。另外在写法上也有很多亮点,引用诗句开篇,叙事中夹杂写景,这样就让文章变得更加丰满。 如果在“妈妈哭了”那个环节再加上妈妈的神态和语言描写,相信会更生动。 例文二 啄木鸟在行动 陈健源(六年级) 今天,王老师有点奇怪,不太正常啊!他布置的作业居然是叫我们当“啄木鸟”,在自己的作文本上找20个错别字。开什么玩笑?这也叫作业,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我翻开作文本,一遍遍地查找自己的错别字,可最后我只找到3个。我不甘心,因为我没有找够20个错别字,作业交不了差。但我又有点开心,因为说明我很优秀啊!作业上没有那么多错别字,呵呵! 得想个办法。“张柏恺,你帮我找几个错别字吧!”我把作文本递给了张柏恺,让他帮我找错别字。张柏恺煞有介事地接过本子,眯起他那小小的眼睛,在我的本子上画了一个又一个圈圈。我有点忐忑不安了。看来不是没有错别字,而是自己没发现。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过了一会儿,他把改完的本子给了我。我看了看他圈的那些字,“嗯?我写错了吗?你再看看!”“哦,是我看错了,嘿嘿!”原来是虚惊一场。 唉!还是靠自己吧!我又一遍遍地认真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又找到了几个错别字,看来写作文的时候还真不能大意。 哦!原来老师是这个意思。让我们学会改自己的文章,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不要再写错别字。 “涛哥”真是用心良苦啊! 涛哥点评 歇后语和诗句的巧妙引用,为本来较为平淡的文章增色不少。结尾点明中心,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说明我的这次作业还是让大家有收获的,呵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